国乒队有什么后勤职位

国乒队有什么后勤职位,第1张

国乒队的后勤职位有后勤管理部包含人事、行政、后勤职能。乒乓球比赛后勤要做的工作有很多,首先是安排好运动员裁判员场地工作人员的饮食起居,如酒店,客房,去比赛场馆的交通工具等,其次是比赛场地的器材,如乒乓球,球台,计分台,记时器警示牌,裁判员使用的桌椅,球童人员的安排,灯光的调示,观众席的准备,比赛场地的各种安保设施等。

众所周知,中国乒乓球队的世界冠军数不胜数,但每个人所处的时代都有所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在国乒的 历史 上就有过这样一位名将,他虽然在世界大赛上的出场次数并不多,但却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成为了球迷们心中的英雄人物。

只可惜受打法和年龄所限,此人最终在奥运资格的竞争中输给了刘国梁,随后又迅速走下巅峰,淡出了中国队的主力层,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他是谁?曾经国乒的大功臣、时任主教练蔡振华的“秘密武器”丁松是也!你还记得他吗?

丁松,1970年出生,国乒90年代著名的削球打法运动员,其技术格外与众不同,不但有削中反攻,而且更像是进攻型打法选手,所以常能让对手极其不适应。正是因为如此,时任主教练蔡振华将其多次雪藏,当作对抗瑞典队的秘密武器。

90年代前期,国乒正处于低谷,以瓦尔德内尔为首的瑞典队称霸世界乒坛,中国男队换了2任主帅,最终将“翻身”的重任交到了蔡振华的身上。屡战屡败后,大家终于在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找到了机会,与瑞典队再次展开男团决赛。

当是时也,瑞典队的3大主力都有过打败我们主力选手的战绩,大家估计瓦尔德内尔、佩尔森都具备赢球的可能,尤其老瓦可能夺2分,所以与卡尔松之战是绝对不能输的。但两年前的1993年世乒赛男团决赛,我们的削球主力王浩就输给了此人,所以蔡振华压力非常大。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此前一直被隐藏实力的丁松出场,与卡尔松展开了非常精彩的对决。他一改师兄王浩的保守心态,上来就先以进攻打垮卡尔松的斗志,随后乘胜追击,终于2-0轻松完成任务,为国乒拿到了关键性的1分,最终帮助全队3-2险胜瑞典、再次夺得冠军!

正是凭借着天津世乒赛的胜利,丁松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乒英雄,同时也非常有希望参加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但事与愿违,一年后,国乒公布奥运参赛名单,丁松在队内竞争中输给了刘国梁,最终没有被蔡振华列入出征美国的名单当中。

原来,当年丁松要参加奥运会,还必须与孔令辉组建男双,而队里考虑到“攻削配”的双打模式是乒坛大忌,同时刘国梁与孔令辉又一起长大、配合默契,所以最终在这次奥运竞争中占据了微弱的优势,由此而挤下丁松、拿到参赛门票。

虽然当年有些不甘,但随着刘国梁在亚特兰大连夺男双、男单2块金牌的成绩传来,丁松也释怀了。在多年后接受采访时,丁松也坦言:如果换我去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吗?现在想想,领导的决策是正确的!

不过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那么多,能参加奥运会的毕竟是少数,所以丁松的遗憾也不是他独有。但1996年后,丁松的成绩便开始急剧下滑,1997年虽然报了团体阵容,但已不再拥有前三号的地位;至于单打比赛他更是大溃败,被白俄罗斯选手萨姆索诺夫3-0轻松横扫。

1997年之后,丁松彻底淡出了国乒主力阵容,这其中既有打法的原因,也有年龄的问题——80年代以来,削球打法就很难登顶,这是他们在弧圈球时代的无奈;而国乒为了让丁松出奇制胜,直到他25岁才将其重用,而这个年龄对于中国队的选手来说的确有些大了。

但不管怎么说,丁松能在重要的时刻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让所有球迷都深刻记住其功绩,那已经胜过许多成绩更好的运动员了!虽然他在国乒的 历史 上宛如一颗流星,但其所发出的光芒却值得让所有热爱乒乓球运动的人们永远铭记:向前辈致敬!


在中国乒乓球队的 历史 上,有一次奥运选拔的过程最为惨烈。多年后,蔡振华仍然会以“最残酷”的字眼来形容那段往事,刘国梁曾表示自己做梦还梦到过那场球,而当事人更是在选拔结束后以“抱头痛哭”来迎接最后的结果。

不仅如此,那次选拔还在无意中推动了国乒的队内选拔机制改革——不久后,中国队开始以公开、透明的直通赛模式来确定部分运动员的世界大赛名额,这也是现在“地表最强十二人”比赛的雏形。

而一切的故事,则要从一场车祸的悲剧开始讲起。

2003年10月,国乒双打名将、世界冠军与奥运冠军得主阎森突发车祸,虽然伤势不重,但却被医生告知右臂至少得休养4个月。但麻烦的事情在于——此时距离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已只剩下10个月时间了。

根据当年的报道,得知这个消息后的阎森平静地说出了这么一番话:“这大概就是命吧,我觉得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失去最重要的东西,根本来不及珍惜。”

就这样,这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乱了国乒的战略部署,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自2000年开始,中国乃至世界乒坛男子双打的大赛金牌始终被一对组合所垄断,那就是国乒的“阎王”配对:

2000年,阎森与王励勤在悉尼奥运男双决赛击败刘国梁/孔令辉,成功将金牌收入囊中、圆奥运冠军梦想;2001年,阎森/王励勤在大阪世乒赛男双决赛打败刘国梁/孔令辉登顶;2003年,阎森/王励勤在巴黎世乒赛再次发力,决赛击败孔令辉/王皓,第三次摘得男双桂冠。

所以让阎森/王励勤出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完全是众望所归的事情,而作为新科世乒赛男双亚军的孔令辉/王皓配合报名也是没什么悬念的——有这两对组合,中国队何愁得不到金牌?

结果那场车祸发生了。

在受伤之后,阎森一直努力配合医疗人员、加快身体恢复进程,很快就重新返回到了赛场上。但即便如此,大家仍然怀疑他能否恢复自己的竞技状态,而且此时国乒也已经组建了一对新的男双组合以做备选,那便是马琳/陈玘。只不过,教练组对这个新配对同样忧心忡忡。

首先从人员构成看,1980年出生的马琳当时已是单打世界冠军、队内核心主力,深受器重;但1983年出生的陈玘才刚在国家队冒头,虽然天赋异禀,却没经历过什么大风浪,贸然派他去参加奥运会这样的大赛,是否太过草率?

其次从双打合作上看,马琳在2003年还是在和秦志戬配对,2004年又让他临时与陈玘搭档出征,怎能不让人感到担忧?

于是教练组很快便犯难了:

一边,是成绩显赫、经验丰富,但其中一人因车祸受伤的阎森/王励勤组合;另一边,则是刚成立不久,虽然冲劲十足、但却羽翼未丰的马琳/陈玘组合——无论派哪两个人去奥运会,确实都存在翻船的可能,为之奈何?

那就一战定乾坤吧!

就这样,一场残酷的“生死战”在国乒队内拉开了帷幕,虽然外界无缘目睹当时比赛的战况,但许多人都对此事做了回忆,事后也留下了许多的相关报道,最终马琳/陈玘坚持到了最后,4-2力克“阎王”组合,拿到奥运参赛名额。

赢球的一方,哭了;输球的一方,也哭了。

六年后,蔡振华在点评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选拔时还说道: “这不是我们最残酷的一次选拔,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我们无法决定让谁去奥运会,结果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那时每分都是命,打完了之后所有人都抱头痛哭,这些马琳和王励勤都经历过。”

从事后的结果看,经历了队内“生死战”洗礼的马琳/陈玘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最终为国乒拿下了男双项目的金牌。而孔令辉/王皓的发挥却很不理想,连前八都没打进便输给了两位瑞典老将瓦尔德内尔/佩尔森之手。

而且在男双比赛中,小将陈玘的发挥甚至好于马琳——在单打输给瓦尔德内尔后,马琳的心态出现了非常大的波动,幸而有小师弟的支持才终于在双打笑到了最后:陈玘真是好样的!

雅典奥运会结束后,陈玘开始逐渐成为男双赛场上的新王,与马琳、王皓配对都拿到世乒赛的冠军。不过由于2008年开始奥运会取消了双打项目、改为团体比赛,所以陈玘也失去了再次奥运夺金的机会,直至退役也未能再重返国乒的奥运阵容。

雅典奥运男双选拔的成功让教练组认识到了这种机制的科学性——无论老将还是新人,能够在大赛前经历这样一场残酷的竞争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对于磨炼运动员、尤其是年轻小将的心理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以从2006年开始,国乒开始对每一届世乒赛进行直通赛选拔,一直延续至今。只不过奥运会的人选还尚未达到非生死战不能定的地步,因而大家也未能再次看到昔日龙争虎斗的局面再度上演。

自1991年10月,ITTF(国际乒联)启用电脑积分机制公布世界排名以来,历代合计有18位球手登顶过世界第一的宝座。其中,来自我国的男子单打球手有10位(王涛、孔令辉、刘国梁、王励勤、马琳、王皓、马龙、张继科、许昕、樊振东),占据了半壁有余。

中国梦之队在乒乓领域的统治力非常强,当然我们也希望世界乒坛能更加多元化,该运动在全球得到更好的普及。事实上,在男单领域里,我国选手的统治力没女单那么强。除了我国的男单名将之外,确实也出现过一批可敬的外国强敌,他们也曾登顶过世界第一的宝座。在本文之中,笔者将根据时间线做出盘点,以供诸位参考。

一、约尔根·佩尔森(瑞典)

在国际乒联引入世界排名系统之后,瑞典名将约尔根·佩尔森成为了第一位登顶世界第一宝座的男单选手。在男单世界第一宝座呆了9个月之后,他被法国人盖亭短暂取代。

作为昔日与瓦尔德内尔齐名的瑞典双子星,约尔根·佩尔森同样是乒坛常青树。从1987年打到了2013年的佩尔森,合计代表瑞典足足参与了七届奥运会。个人打法上,佩尔森是右手横拍、两面反胶弧圈球打法,打出的球在力量与旋转上都非常拔尖。

回到1989年世乒赛,佩尔森和瓦尔德内尔联手带队击败了江嘉良领衔的中国队。在单打决赛上,佩尔森惜败老瓦。回到1991年的世乒赛,瑞典双星再度带队卫冕冠军,而佩尔森在单项里复仇老瓦成功,拿到了男单世界冠军。同年世界杯,佩尔森在吉隆坡再添一个世界单打冠军。

在乒坛 历史 上,1991年是属于佩尔森的年份,他与老瓦组成的瑞典男团也是国乒面对过的初代大魔王。在奥运会赛场上,佩尔森最高荣誉是两次第四名(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征战了那么久的时间,从未登上过奥运会单打领奖台,这一点比较可惜。

二、让-菲利普·盖亭(法国)

在乒乓球 历史 上,法国名将盖亭是在世界第一宝座待得最短的选手。在1992年7月取代佩尔森成为世界第一后,盖亭仅仅守到了八月。随后,瑞典人瓦尔德内尔把盖亭踢下世界第一的宝座。

盖亭出道时间和老瓦、佩尔森接近,不过成名时间相对比较晚。因为伤病原因,盖亭的巅峰很短,刚刚迈入全盛时代就不得不之戛然而止,生涯大概只火了三年。

从打法上来看,其实可以解释这样的轨迹。作为左手横拍选手,盖亭在两面弧圈球的造诣很深,打法极其凶狠、进攻很有侵略性,是“不讲理”以及“人带技术”流的鼻祖行家。

回顾他的生涯,1991年到1994年的三年,就是他最巅峰的岁月。1991年世界杯,盖亭在决赛里输佩尔森拿到亚军;一年后的1992奥运会,盖亭决赛输老瓦,拿到银牌;1993年世乒赛,盖亭打入决赛,战胜当时群雄之一的比利时名将赛弗,成为第一位来自法国的乒乓球世界冠军;1994年世界杯,盖亭拿下单打冠军。

此后,盖亭急速下滑,单打成绩乏善可陈,反而是双打开始出成绩,在2000年悉尼奥运拿了次双打铜牌。此外,盖亭与希拉、勒古、埃洛瓦所组成的法国队一时也是实力强劲,屡屡在世界赛事中拿到TOP3的成绩。

三、扬·奥韦·瓦尔德内尔(瑞典)

老瓦是右手横拍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在场上变化丰富、攻防技艺无懈可击、球路灵动多变,职业生涯相当漫长。

可以说,瓦尔德内尔是一位现象级别的乒乓球传奇人物,他促进了乒乓技术革命与拔高了比赛的观赏性。与此同时,他也是乒乓球 历史 上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男单“大满贯”得主。

如此优秀的球员,当然登顶过世界第一的宝座。在1992年8月到1994年2月期间,瓦尔德内尔保持着世界第一的排名,前任是盖亭,继任则是赛弗。

四、让-米歇尔·塞弗(比利时)

出生于乒乓世家,自小师从中国教练王大勇的辅导,出生于1969年的赛弗在13岁的时候就开始名动欧洲。只不过,因为当时欧洲的群雄众多,等到了25岁的时候,赛弗才开启了自己的全盛时代,在欧锦赛封王。

打法而论,塞弗是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的路数,连续进攻能力强,反冲弧圈球的表现出色,是继盖亭之后凶狠流派的又一代表人物。在九十年代中期前后,塞弗在世界排名的宝座上与孔令辉、王涛两大中国名将互有领先。

在世界第一的宝座上,赛弗合计呆了500多天,相当了不起的一贯数字。可惜,赛弗在世界大赛的最高荣誉当属1993年的男单亚军。在三大赛上,赛弗没有尝过冠军的滋味。在漫长生涯结束之后,赛弗最具代表性的冠军还是那一个象征自己登上欧洲之巅的1994年欧锦赛单打冠军。

五、弗拉基米尔·萨姆索诺夫(白俄罗斯)

在九十年代中期过后,萨姆索诺夫开始崛起,与还没完全老去的老瓦、还有来自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茨,作为欧洲代表在单打领域挑战亚洲军团,三大将的影响力延续到了新世纪之后的一段漫长时间。是故,瓦尔德内尔、萨姆索诺夫、普里莫拉茨,三人被外界赐名为欧洲三虎。

在1997年12月到2000年7月,萨姆索诺夫牢牢占据世界第一宝座,直到后面被崛起的王励勤所取代后就再也没能回来过。虽然是外籍运动员,但萨姆索诺夫在中国的人气也不低的,人送外号老萨或者太极派掌门。作为身高189CM的选手,老萨是右手横拍者,个人技术全面,在比赛中的覆盖面很广,以防守带动反击,以柔带刚,控制失误的能力强,堪称昔日乒乓赛场上的坚壁。

打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萨姆索诺夫在后续也成为了乒坛常青树,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之中,萨姆索诺夫也拿到过不少荣誉,当中最突出的就是他在世界杯赛场上的表现。

在三大赛之一的世界杯,老萨三冠一亚三季,表现极其强悍。在世乒赛,萨姆索诺夫在1997年拿过一次亚军。在奥运会上,萨姆索诺夫最好的成绩是第四名,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最后一次三大赛之旅上取得。彼时,40岁的老萨打到了四强,可惜在半决赛与铜牌战接连输给张继科与水谷隼,无缘奥运奖牌。

六、蒂莫·波尔(德国)

纵横乒坛多年,从少年到大叔,德国名将波尔合计在世界第一的宝座上呆了11个月的时间,其中先后四次冲顶世界第一,是外国选手里重返世界第一次数最多的球员。

波尔第一次登顶世界第一之时,是2003年的1月,当时波尔22岁。波尔上一次登顶世界第一之时,是2018年的3月,当时波尔37岁。创造了年纪最老世界第一的纪录,真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曾几何时,国乒成员们被问及过如果可以选跨国搭档一起打男双的话会选谁,包括马龙在内的中国名将都不假思索地回答:波尔。从侧面来看,此乃惜英雄重英雄,这足以是波尔的魅力与实力的体现。

除了全面的球风、出色的实力之外,波尔是赛场上有名的绅士,曾经不下一次在关键赛场上主动提出要返还对手因为误判丢掉的分数。可以说,波尔真的是非常值得尊重与后辈学习的一位乒坛前辈。

在欧洲三虎老去之后,在同胞奥恰洛夫崛起之前,波尔独步欧洲多年,合计拿到过8次欧锦赛单打冠军、16次德国全国冠军,称得上是在一个时代统治了欧洲的选手。在团队赛事方面,波尔也是扛了德国走了好多年,德国男团两次奥运银牌、两次奥运铜牌之旅,波尔的贡献很大。

三大赛方面,波尔最好的成绩是拿到过两次世界杯单打的冠军,世乒赛有一次单打第三,奥运会没有单打奖牌。从波尔稳定称霸欧洲却在世界赛场上拿不出稳压前辈的成绩来看,其实亦足以说明国乒在新世纪后的进步与欧洲的衰落。

七、维尔纳·施拉格(奥地利)

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神,诡异却高超的发球技巧,配上两边进攻极其凌厉的弧旋球,还有一手大板回头防反的神技,提到外国的男单高手,又怎么可以少得了奥地利名将施拉格。

回顾施拉格的生涯轨迹,他称得上是大器晚成的球员。出道于1989年的他,等到了十年之后的1999年埃因霍温世锦赛才拿到了季军,算是真正在三大赛打出成绩。再经历四年的蛰伏,施拉格在2003年的世锦赛中力挫朱世赫封王,登上世界之巅。

凭借2003年的高光发挥,施拉格在6月开始短暂地挤下了波尔成为世界第一,在四个月之后被马琳取代。回顾施拉格的乒乓球生涯,最能拿到出手成绩便是世锦赛上拿到过的一次季军&一次冠军。

八、迪米特里·奥恰洛夫(德国)

不知不觉,奥恰洛夫也到了32岁乒坛老将的年纪。随着波尔的年龄渐高,奥恰洛夫逐渐肩负起了德国队第一主力&欧洲第一男单选手的身份。

打法而论,奥恰洛夫是以反手为主的打法,发球与应变能力很强。在伦敦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奥恰洛夫都拿到了铜牌,足以是单打实力的见证。在世界杯上,奥恰也有一次封王纪录。在2018年1月,奥恰洛夫首次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顶掉的是马龙,两个月之后又被老将波尔顶替。

与前辈波尔一样,奥恰洛夫也是颇受球迷喜爱的乒坛绅士。值得一提的事情,由于对马龙19场从无一胜,外加在对阵马龙之前奥恰往往能击败相当多有竞争力的强敌,是故中国球迷赐予了他马龙大护法的称号。三年之后,巴黎再见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5792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