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域名服务器和辅域名服务器区别

主域名服务器和辅域名服务器区别,第1张

域名,主域名得到授权来响应对域区的查询,同时,它也是提供所有域区地址的来源。注意有时一个主域名服务器也被称为一个主服务器。这个新说法来自于BIND版本8设置文件的改变。辅域名服务器。辅域名服务器是备份服务器。它们不是域区源数据存放的地方,但它们也授权响应域名的查询。辅域名服务器通常从域的主DNS服务器获得域区数据。注意辅服务器也被称为从属服务器。
一个域名服务器能够只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角色。
主域名服务器是DNS的主要成员,对Internet中域名数据的发布和查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域名服务器总是地址数据的初始来源。主服务器对域中的域名有最高授权,并因为它们是域区间传送域区数据的唯一来源,就具有向任何一个甚至全部需要其数据的服务器发布域的信息的功能。一个辅服务器在向另一个辅服务器进行域区传送时也可以是“主服务器”,但是文件却在主域名服务器上。这种语言上的混淆在RFC2136中被澄清。它区分了从属服务器,主服务器和根主域名服务器(primarymasterserver)。
从属服务器。一台授权的用来搜索域区传送的服务器。并且在域区中用NS记录来命名。
主服务器。一台设置为向一个或多个从属服务器传送数据源的授权服务器。

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最早是IPV4,全球只有13台,1个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由美国互联网机构Network Solutions运作。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在美国,2个在欧洲(位于英国和瑞典),1个在亚洲(位于日本)。

在与现有IPv4根服务器体系架构充分兼容基础上,“雪人计划”于2016年在全球16个国家完成25台IPv6根服务器架设,事实上形成了13台原有根加25台IPv6根的新格局,为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部署了其中的4台,由1台主根服务器和3台辅根服务器组成,打破了中国过去没有根服务器的困境。

国内推广

2018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2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不低于20%;

2020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超过50%,新增网络地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

2025年末,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升级。

根服务器建设还是特别复杂的,需要大规模机房和主干网络。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IPV4根服务器DNS协议(域名解析协议)说起。

DNS协议使用了端口上的UDP和TCP协议。UDP通常用于查询和响应,TCP用户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之间的传送。由于所有UDP查询和响应中能保证正常工作的最大长度是512字节,512字节限制了根服务器的数量和名字。

要让所有的根服务器数据能包含在一个512字节的UDP包中,IPV4根服务器只能限制在13个,而且每个服务器要使用字母表中的单个字母命名,这也就是IPV4根服务器是从A~M命名的原因。

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所有IPV4根服务器均有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和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IPV4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全世界只有13台IPV4根域名服务器。1个为主根服务器再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台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美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

在这里很多人就要问了,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IPV4根服务器?

2006年12月,中国开通“根域名中国镜像服务器”,这意味着自此中国网名在访问任何以

com

net

为后缀的网站时不必再绕道美国,只需要在本土即可完成访问请求,不过,DNS解析的结果最终还是会汇总到根域名服务器上。

为什么不能再中国增加第14个IPV4根域名服务器呢?

前面已经降到由于数据包原因,IPV4根域名服务器只能有13个,如果中国要拥有自己的根域名服务器只有2个办法,一是现在有IPV4根于服务器的国家移植,二是改变网页访问的申请由一个数据包完成的现状。移植不可能,因为美国不会给,别的国家也不富裕。改变一个数据包的技术模式更不可能,因为牵扯范围和技术变动太大,不太现实。

中国主导“雪人计划”于2016年在全球16个国家完成25台IPV6根服务器架设,事实上形成了13台原有IPV4根服务器加25台IPV6根服务器的新格局。中国,目前部署有4台服务器,其中含有1台主根服务器和3台辅根服务器,这也打破了中国过去没有根服务器的格局。

服务器是用来给客户机提供服务的特殊计算机,比如建一个网站服务器,比须有一个固定ip地址,运营商(电信,网通)会给你一个固定的ip地址。
举个例子,运营商给你的ip地址是61111,一般运营商都有自己的域名申请服务商,比如你申请的域名是aacom,运营商就在会他们的dns服务器上加上你的域名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5826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