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小型机虚拟化逻辑分区是通过

云计算小型机虚拟化逻辑分区是通过,第1张

云计算小型机虚拟化逻辑分区是通过虚拟机划分服务器资源。虚拟化层为多个虚拟机划分服务器资源的能力,每个虚拟机可以同时运行一个单独的 *** 作系统(相同或不同的 *** 作系统),从而实现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

首先我们要对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用户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但对这些用户初上手Red Hat Linux吗,可就有点恼人了。因为对Red Hat 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Red Hat 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载入”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下面我们先来看看Red Hat Linux的驱动器是如何标识的。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Red Hat Linux的分区是不同于其它 *** 作系统分区的,它的分区格式只有Ext2和Swap两种,Ext2用于存放系统文件,Swap则作为Red Hat Linux的交换分区。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知道Red Hat Linux至少需要两个专门的分区(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况且不能将Red Hat Linux安装在Dos/Windows分区。一般来说我们将Red Hat Linux安装一个或多个类型为“Linux Native”的硬盘分区,但是在Red Hat Linux的每一个分区都必须要指定一个“Mount Point”(载入点),告诉Red Hat Linux在启动时,这个目录要给哪个目录使用。对“Swap”分区来说,一般定义一个且它不必要定义载入点。下面我们先对“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有个初步的了解。
SWAP分区是LINUX暂时存储数据的交换分区,它主要是把主内存上暂时不用得数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调进内存内,且作为SWAP使用的分区不用指定“Mout Point”(载入点),既然它作为交换分区,我们理所当然应给它指定大小,它至少要等于系统上实际内存的量,一般来说它的大小是内存的两倍,如果你是16MB的内存,那么SWAP分区的大小是32MB左右,以此类推。但必须还要注意一点,SWAP分区不要大于128MB,如果你是64MB的内存,那么SWAP分区最大也只能被定为127MB,再大就是浪费空间了,因为系统不需要太大的交换分区。以此类推,如果你是128MB或更大的内存,SWAP分区也只能最大被定为127MB。况且你还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你是128MB(或更大)的内存,你必须提醒系统你有这么大的内存,要不然它可不认你这个128MB内存。具体如下:当顺利启动了安装过程后,会显示一个boot:提示符,这时你只要键入boot:linux mem=128MB就可以了。另外你也可以创建和使用一个以上的交换分区,最多16个。
Linux Native是存放系统文件的地方,它只能用EXT2的分区类型,上面已说过。对Windows用户来说, *** 作系统必须装在同一分区里,它是商业软件吗!所以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对Red Hat Linux来说,你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你可以把系统文件分几个区来装(必须要说明载入点),也可以就装在同一个分区中(载入点是“/”)。下面我们看看可以创建哪些分区(仅列常用几种)。
/boot分区,它包含了 *** 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这个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这个分区的大小约在50MB—100MB之间。但是如果想用LILO启动Red Hat Linux系统的话,含有/boot的分区必须完全在柱面1023以下。又由于8GB后的数据LILO不能读取,所以Red Hat Linux要安装在8GB的区域以内。
/usr分区,是Red Hat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
/home分区,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这个分区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用户。如果是多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分区是完全有必要的,况且根用户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如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实行硬盘限量使用,限制普通用户访问哪些文件等。其实单用户也有建立这个分区的必要,因为没这个分区的话,那么你只能以根用户的身份登陆系统,这样做是危险的,因为根用户对系统有绝对的使用权,可一旦你对系统进行了误 *** 作,麻烦也就来了。
/var/log分区,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如果设立了这一单独的分区,这样即使系统的日志文件出现了问题,它们也不会影响到 *** 作系统的主分区。
/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 *** 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 *** 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dev分区,存放设备文件。
/opt分区,存放可选的安装的软件。
/s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管理文件。

问题一:硬盘分区是什么意思 硬盘分区实质上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然后才能使用硬盘保存各种信息。创建分区时,就已经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物理参数,指搐了硬盘主引导记录(即Master Boot Record,一般简称为MBR)和引导记录备份的存放位置。而对于文件系统以及其他 *** 作系统管理硬盘所需要的信息则是通过之后的高级格式化,即Format命令来实现。 其实完全可以只创建一个分区使用全部或部分的硬盘空间。但不论划分了多少个分区,也不论使用的是SCSI硬盘还是IDE硬盘,必须把硬盘的主分区设定为活动分区,才能够通过硬盘启动系统。

问题二:电脑里有几个磁盘?分区是什么意思 ? 其实就是硬盘上面的区域,比如一个500G的硬盘,通常为了便于使用,不会当做一个区域来用,因为电脑买回来要安装 *** 作系统,如果当做一个分区来用,当电脑中毒或者需要重装系统的时候会把整个500G上的所有数据删掉,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事情。相反,如果我们把这500G切开,用30唬做系统,另外470G做其他用途,那么重装系统的时候就可以就只会 *** 作这30G,而不会影响那470G了。所以通常在电脑刚买回来装系统的时候就会给硬盘分区(有相对应的软件用来分区的,不用愁),当然怎么分,分几个,大小是多少都是可以自己设定的。要记住,分区的意义在于方便我们使用硬盘,管理上面的数据。

问题三:电脑“创建分区”是什么意思? 就像房子一样,如果没有墙是很难居住的,所以我们把房子很成很多房间。硬盘分区也大体是这个意思。
一般分成几个区,系统一般放在C区。
分区又在DOS下 *** 作的,有在WINDOWS下 *** 作的,在DOS下最简单也最可靠。
购买一个系统盘,在BIOS下修改成光驱启动电脑。会看见一个界面,然后进入安装系统,根据提示可以分区。
推荐使用PartitionMagic,使用教程如下:
PowerQuest Partition Magic是老牌的硬盘分区管理工具。Partition Magic可以说是目前硬盘分区管理工具中最好的,其最大特点是允许在不损失硬盘中原有数据的前提下对硬盘进行重新设置分区、分区格式化以及复制、移动、格式转换和更改硬盘分区大小、隐藏硬盘分区以及多 *** 作系统启动设置等 *** 作。
Partition Magic唯一的缺点就是界面是英文的,各种设置和 *** 作专业性又很强,一般用户常常有“用”心而无“用”胆,害怕一不小心,满盘皆毁。
其实Partition Magic的系统 *** 作安全性是很强的,因为Partition Magic在安装的时候会提示制作急救盘来保存系统文件,一旦在使用Partition Magic过程中出现误 *** 作,可以通过运行急救盘中的恢复程序来修正错误,挽回损失。
不过,还是希望没有误 *** 作的好,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在这里叶子来介绍一下Partition Magic的使用方法,让大家可以放心大胆使用这个优秀的硬盘分区管理软件。
一、系统安装
Partition Magic 401的安装有几个要注意的地方,是要说一说的。
在运行安装程序Setupexe要求键入系列号并接受软件协议之后,马上就出现一个很独特的界面:协议接受确认界面,想俺叶子历经软件安装无数,这个“协议接受确认”确实第一次遇到。开始我想当然的以为是在这里再次输入系列号,不料一试之下,居然报错,大惊之下定睛一看,哦,原来非常简单,只要在这个对话框中键入“YES”三个英文字母即可―PowerQuest居然想出这种协议确认方法,佩服佩服―怪!
在安装选择时,一般选典型安装就可以,如果你自认为是高手,也可选定制安装,进入版本选择界面,一般不会有人再选Partition Magic For Dos了吧?另外,点Details按钮可以进一步选择Partition Magic的组件选择界面,Partition Magic的组件一共有五个:Partition Magic、DriveMapper、MagicMove、PartitionInfo、PQ Boot。不管现在用不用得上,先装上再说吧,反正这点硬盘空间还是足够的。
下面进入选择制作急救(Rescue)和帮助软盘的对话框,虽然你可以跳过这一 *** 作,但这可不是明智之举,“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万一有个不小心,后悔也来不及呀!所以叶子强烈呼吁你在安装Partition Magic时不要偷懒,按默认状态点“Next”―制作急救盘。
在制作急救盘时,需要准备二张144兆的软盘,一张做急救盘,一张做帮助盘。不过在做好了急救盘并标注上“Partition Magic急救盘”之后,注意不要性习惯地把软盘的写保护关上,因为程序在恢复时需要写盘 *** 作。鼎助盘也可以不做。
好了,制作完急救盘,一切OK,快去看看Partition Magic的模样吧。
二、界面介绍
Partition Magic的界面十分简洁而富有韵味。
非常醒目的一个方框标明了硬盘的各个分区的名称、格式、大小和>>

问题四:电脑硬盘活动分区是什么意思? 硬盘分区出来的每一个区域,被称作一个“分区”,他们拥有自己独立的磁盘代号,也拥有自己独立的存储区域,使用起来就好像有多块硬盘。不过根据功能的不同,分区的本质也有些差异,一次硬盘可以划分为Primary(主分区)、Extended(扩展分区)、Logical(逻辑分区)三种。
1、主分区
如果你只有一个硬盘,那么这个硬盘肯定应该有一个主分区,以前DOS必须在主分区才能启动。建立主分区的最大用途便是安装 *** 作系统,另外如果你有多个主分区,那么只有一个可以设置为活动分区(Active), *** 作系统就是从这个分区启动的,当然了,只允许有一个活动分区,所谓的“激活分区”就是将某个主分区设置为活动分区。
2、扩展分区
因为主分区有先天的限制(最多只能有4个),扩展分区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限制应运而生的,但是需要记住的是:它可是不能直接用来保存资料的,扩展分区的主要功能就是让你在其中建立逻辑分区,而且事实上只能建立20多个。
3、逻辑分区
从上面的介绍你可以了解到,逻辑分区并不是独立的分区,它是建立在扩展分区中的二级分区,而且在DOS/WINDOWS下,这样的一个逻辑分区对应于一个逻辑驱动器(Logical Driver),我们平时说的D: E:一般指的就是这种逻辑驱动器。
4、分区的限制
一个硬盘最多只能划分为4个主分区,或者是3个主分区加上一个扩展分区,这是因为在硬盘的开头,也就是0磁头(head)、0柱(cyliner)、0面(side)、0磁道(track)、0扇区(sector)总共512字节存放着硬盘最重要的信息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和分区的相关信息,由于记录空间只有那么大,所以也只能记录这4个分区的信息。
纯手工打字。
望采纳谢谢!!

问题五:电脑分区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一个大磁盘分成几个区来使用攻
打个比方就是好比身上的口袋
你可以搞一个大口袋,但是找东西又不方便,所有分成几个小的,东西找起来也方便,即使其中一个磁盘格式化了,其他区的数据也不会丢失

问题六:硬盘的几种分区是什么意思 硬盘分区有三种,主磁盘分区、扩展磁盘分区、逻辑分区。 一个硬盘可以有一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也可以只有一个主分区没有扩展分区。逻辑分区可以若干。 主分区是硬盘的启动分区,他是独立的,也是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正常分的话就是C驱。 分出主分区后,其余的部分可以分成扩展分区,一般是剩下的部分全部分成扩展分区,也可以不全分,那剩的部分就浪费了。 但扩展分区是不能直接用的,他是以逻辑分区的方式来使用的,所以说扩展分区可分成若干逻辑分区。他们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所有的逻辑分区都是扩展分区的一部分 ] 硬盘的容量=主分区的容量+扩展分区的容量 扩展分区的容量=各个逻辑分区的容量之和 主分区也可成为“引导分区”,会 作系统和主板认定为这个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所以C盘永远都是排在所有磁盘分区的第一的位置上。 除去主分区所占用的容量以外,剩下的容量被认定为扩展分区。通俗的讲就是主分区是硬盘的主人,而扩展分区是这个硬盘上的仆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为主从关系。 扩展分区如果不再进行分区了,那么扩展分区就是逻辑分区了。如果还需要进行分区 *** 作的话,则所谓的逻辑分区只能从扩展分区上 *** 作。就相当于在仆人中(扩展分区上)进行细分类,分成接电话的(D盘)、扫地的(E盘)、做饭的(F盘)等等。 所以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的关系相当于再分类关系。 系统分区可以简单理解为C盘或系统文件所在的分区。 物理分区涉及到原理的问题,可能比较难理解: 物理分区(PPAR) 物理分区,一个单一多节点的服务器能够在一个独立分区的 *** 作系统上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也可以是一个 *** 作系统的多个版本或者不同类型的 *** 作系统)。这个服务器可以扩展到4个独立的包含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系统的节点,每一个节点可以独立运行他们各自的 *** 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就是一个16路系统(当时的x440服务器最多就只能支持16路处理器系统)。这不同于在一个分区进行多个系统安装。系统分区技术使得各 *** 作系统在同一台服务器上的不同节点上同时运行;一个分区可以跨节点,甚至可以4个节点通过一个 *** 作系统提供服务,每个节点可以通过软件来单独管理。如图1所示。 举个例子,一个服务器可以在安装或测试另一个版本 *** 作系统或安装不同选项的同一 *** 作系统的同时,继续运行一个 *** 作系统,在这台服务器的另外节点不需要全部退出系统。多 *** 作系统可以在同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各系统彼此独立,不受其它系统影响。 物理分区又包括三种模式:固定式分区、静态式分区和动态式分区。 固定式分区:在这种分区模式下,当系统的电源关闭,即使是两个或多个用电缆或不用电缆连接在一起的物理节点间的访问也不行,必须重新连接和开启 *** 作系统。 静态分区:在这种分区模式下,只需要这个节点调整到脱离整个系统即可,而不需要相应节点关机。其它连在系统上的节点不受影响而继续正常运作。静态分区一般当作节点或系统边界线,这就意味着各分区必须具有独立的硬件功能(如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端口等),同时也意味着这个节点不能够再细分为多个分区,但是一个分区可以包括多个节点。在重启系统之前从一个远程系统进入离线的服务器,并运行系统管理软件(如IBM Director)即可完成分区间的隔离。由于在当前的各大 *** 作系统中缺乏更加灵活的隔离支持,所以这种静态分区就是IBM企业级X架构最初有效的隔离技术。 动态分区:它与静态分区一样也具有硬件边界。它允许当系统在运行的同时重新配置硬件(增加或删除)。基于IBM的企业级X架构的服务器设计能提供动态分区技术支持。这个特性需要广大的 *** 作系统提供在线拨、插硬件资源的支持>>

问题七:逻辑分区是什么意思???硬盘分区逻辑分区是什么??? 逻辑分区的正规名称是“逻辑驱动器”,是在扩展分区里创建的一种分区。逻辑分区不能像主分区那样独立存在,只能存在于扩展分区里面。
在 MBR 分区表的基本磁盘上,主分区最多只能有四个。如果想创建更多的分区,就必须先创建一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是一种特殊的主分区,特殊之处就是它本身算作一个主分区,但可以在其中创建多个逻辑分区。这样,一块硬盘就可以有四个以上的分区,以方便使用。

问题八:常说的电脑分区,为什么要分区啊 其实分区就是根据你硬盘的大小分成几块。C盘是你的系统盘。是必备的。至于其他的什么DE揣这些都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喜欢分,你也可以只要一个。不过什么下载的东西啊安装的东西挤在一起看起来比较凌乱,所以大家一般都喜欢分几个出来,每个放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下载的一个,一个。其他软件一个。这样就清楚很多,找起来也方便

问题九:电脑分区是什么意思 电脑分区就是讲电脑的一个硬盘,通过软件逻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比如C盘,D盘。就是在我的电脑里能看到的那几个盘符。这样的的划分,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磁盘功能上的划分,便于自己的磁盘管理。
(望楼主采纳哦)

问题十:笔记本电脑分区是什么意思? 现在都使用大硬盘,一般要分3个区。怎么分区应该采取更为简便的方法:
首先购买一张光盘启动的WINDOWS XP安装盘,打开计算机电源,按下DEI键,进入BIOS设置,将系统引导顺序修改为光盘引导优先。2、将安装盘放入光驱,重启计算机,显示PRESS ANY KEY TO BOOT FROM CD字样,回车,进入欢迎使用安装程序的全中文界面。
3、回车,显示许可协议界面,按F8键,同意。显示系统分区界面,提示用户可使用的硬盘空间。
4、单击C键,开始对未划分的硬盘空间进行分区,进入设定分区大小界面。
5、键入欲分配给C盘系统的容量,单位为MB,单击回车,显示的C分区创建完成。
6、使用上下光标键选中未划分的空间,使其呈反色显示,按C键进入设定D区容量界面,方法如5。
7、剩余的容量如果都划分给E区,直接回车就可以了,以上是划分3个分区的方法,如划分4-5个分区方法雷同。以下就该格式化了,因为此安装方法全为中文界面,初学者完全可以 *** 作,不再表述。格式化完成后,重新启动计算机,显示 *** 作系统安装界面,用户无须干预,该过程自动安装 *** 作系统。

1、运行DOS,启用Diskpart命令
2、使用“List disk ”命令列出当前计算机上的所有物理磁盘,找到需要重新分区的盘,进行磁盘的确认和清除当前需要安装 *** 作系统磁盘的内容
3、进行最后的磁盘重建主分区以及逻辑分区(装 *** 作系统必须要建立主分区)使用“Create partition primary size=30720”其中create partition 表示创建分区。primary表示创建是主分区。如果这个位置是logical:表示逻辑分区,extended:表示扩展分区。(size:表示分区大小,单位M)
5、激活已经建立的分区,这样你重新运行安装 *** 作系统,就不会出现症状中的提示了,试试看吧。

使用磁盘阵列,以备不时之需
参考资料:
磁盘阵列是RAID的中文名称,也就是将多个物理磁盘组成一个逻辑磁盘。目前RAID常用的有RAID0,RAID1,RAID0+1/1+0,RAID5。
我们以两个80GB的磁盘为例。
RAID0是将两个磁盘连接变成一个逻辑磁盘,结果是我们得到了一个120GB的逻辑磁盘,数据是分别写在2个磁盘中的,读取时从2个盘中一起读,可以成倍的提高存储子系统的性能。但这种方法安全性是最差的,一旦有一个硬盘损坏,所有数据就都没有了。
RAID1是将2个硬盘划分为两部分,一个存数据,另一个做备份,也就是说80GB存数据80GB做备份。这样的数据安全性是最好的,但磁盘空间利用率很低,只有50%。
至于RAID0+1/1+0和RAID5是要用4个或以上的硬盘才能组建的。RAID1+0/0+1是结合了RAID0和RAID1各自的优点,即既有安全性有可以提高系统性能,但组建成本太高,一般只用在服务器上。
现在的硬盘分为PATA和SATA两种接口,其中PATA硬盘就是我们常说的并口硬盘,最高传输速率是133Mb/s,而SATA是串口的,目前主流的产品最高传输速率是150Mb/s,下一代标准是300Mb/s(就是SATA2)。但由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不高,只有60-70Mb/s,所以SATA接口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性能提升,但由于SATA的数据线只有7根,所以会比80线的PATA硬盘传输距离更远,机箱内的散热也会更好一些。
PATA硬盘现在的所有主板都支持,是一个40针的长方形接口。而SATA只有从865时代才开始由主板直接支持,是一个7针的L型接口。
关于缓存,其大小和主板的支持无关,但和性能密切相关,8M的当然比2M的好,但价格也会高一些。
具体原理和组建方式,由于这里没办法上传大量的步骤 所以请你到这里下载一下就可以了 这里有详细图文说明以及安装步骤:下载地址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6247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