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众多,著名的有:
胜利级(Victory-class):建造和使用于旧共和国和银河帝国 时代前期
狩猎者级(Venator-class):建造和使用于旧共和国和银河帝国时代前期
帝国级(Imperial-class):建造和使用于旧共和国 末期和银河帝国时代
日蚀级(Eclipse-class Super):建造和使用于银河帝国时代中后期
执行者级歼星舰(Execute-class):建造和使用于银河帝国时代,达斯·维德的旗舰
进取者级歼星舰Aggressor-class Star Destroyer
巴库拉级歼星舰Bakura-class destroyer
奇斯歼星舰Chiss Star Destroyer
角斗士级歼星舰Gladiator-class Star Destroyer
耙级歼星舰 Harrow
帝国II级歼星舰 Imperial II-class Star Destroyer
跋扈级歼星舰Imperious-class Star Destroyer
拦截者级歼星舰Interdictor Star Destroyer
通讯用舰Main communications ship
远途级歼星舰Multi-kilometer Star Destroyer
奈布拉/防卫者级歼星舰ebula/Defender-class Star Destroyer :与大多数的歼星舰不同,捍卫者级取消了大型背部上层建筑,在这之前原有的设计已经延续了几十年。
佩雷恩级歼星舰Pellaeon-class Star Destroyer
回天级歼星舰Rejuvenator-class Star Destroyer
共和国级歼星舰Republic-class Star Destroyer
激波级歼星舰Shockwave
纳沙达歼星舰Star Destroyer (Nar Shaddaa)
追击斗士级歼星舰Tector-class Star Destroyer :帝王级的一种变形舰,外形和Imperial II Class相近,是作为参加舰队战的火炮舰队驱逐舰设计的。它使用了帝王级的船体,没有垂直的机库和外部可见的反应堆球形突起。在Endor之战中,有记录显示她们参加了战斗。
汹涌级歼星舰Turbulent-class Star Destroyer (Victory-class)
胜利级歼星舰(Victory-class Star Destroyer),由著名的星际造船厂Rendilli Stardrive为了和奎特造船厂(Kuat Drive Yards,KDY)以及已有欢呼者级强袭登陆舰的竞争而设计的。她们是旧共和国在克隆人战争时期最为强大的中型战舰。共和国和之后的帝国订购了大量胜利级歼星舰和她的竞争对手-KDY的狩猎者(Venator)级歼星舰。
900米长的胜利级有两个离子引擎用于亚光速航行。但是,她们是行动迟缓的战舰,即使之后的现代化改进也没有改变这个设计缺陷。第一批量产型,通常称为胜利一型,具有大气圈穿行能力。一个声名狼藉的例子就是高级星区总督塔金曾驾驶他的座舰在抗议者的人群中降落,即所称的高曼大屠杀。第二批量产型,通常称为Victory II型,不具有这种能力。胜利一型装备80个震荡导d发射井,胜利二型取消了它们。每艘船可以携带2个中队的战斗机。据推测指挥塔附近有重型炮塔保护,但是官方文件里面没有提及。帝国兴起以后,胜利级逐渐被更强有力的帝国级(Imperial-class)代替。许多胜利级被出售给民间大型公司,或是退役终老于拆船厂。内战结束以后,新共和国政府中不少人认为海军中服役的帝国级歼星舰(Imperial-class,曾用名Imperator-class,估计是Imperator有罗马帝国独裁皇帝的意思犯了皇帝的忌)带有太多帝国的象征,要求以胜利级为蓝本设计新的歼星舰—至少她是旧共和国设计的,只是为帝国所继承。其结果就是胜利级的血脉在共和国(Republic)级和捍卫者(Defender)级(有著名的星云Nebula号和欧比旺号)上得到了延续,得以继续为新共和国服务。胜利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她是具有大气圈层穿行能力的最大战舰之一。能在行星突击战役中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支援,同时威慑敌人。这一特点虽然没有使她继续安坐帝国主力舰的宝座,但在入侵或遮断舰队中仍然可以找到她们的身影。 Venator级
狩猎者级(猎兵级,Venator-class)歼星舰,此型号在星战影视作品中被称为Republic attack cruiser—— 共和国攻击巡洋舰,出现于“星球大战——西斯的复仇”和游戏星球大战之战火帝国——堕落之军中,也在动画剧——《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中出现。根据星球大战官方网站中的百科-科技类所述,狩猎者级(Venator-class)是歼星舰(Star Destroyer)的前身——Precursor of Star Destroyer, 它是由欢呼者级强袭登陆舰(Acclamator-class assault transport)发展来的最具歼星舰特征的一级战舰。 该舰隶属银河系共和国、银河帝国,由奎特造船厂制造的巡洋舰,总长度1137米,共有舰员7400名。舰上所载武器有8座重型增压激光炮,2座中型双管增压激光炮,52座激光炮,4台质子鱼雷发射器和6台牵引光束投射器。共载机400架战斗机,标准的载机为192架V-wing,192架Eta-2 Actis 截击机和36架ARC170型战斗机。在支援登陆作战时一般搭载40架LAAT/i突击艇和24个AT-ET步行机械。
建造时代及背景
尽管过了和平又自鸣得意的一千年,但当分离主义分子(separatist)的威胁升高成克隆战争时,共和国仍然能转变成可怕的战争机器。几年之间的差异令人吃惊,以安全之名使用大量的资源,共和国发展出由巨大战舰组成的舰队,其中许多拥有尖锐的造型。
狩猎者级(Venator-class)歼星舰——或称为共和国攻击巡洋舰(Republic Attack Cruiser)——给这个新的星际舰队相当大的威力。这些楔形的战舰原本就不是设计为货船、运兵舰或其它补给船舰;是由设计相当成功的欢呼者级强袭登陆舰和胜利级歼星舰发展而来。与作为强袭登陆舰的欢呼者级以及多用途的胜利级不同,狩猎者级主要作为星际航空战舰(starfighter carrier/destroyer)开发。这些是为船舰之间的战斗所发展的。高度装甲的外型有着咄咄逼人的,匕首般的侧面,其上散布着可以打穿强力护盾和坚固装甲的重武器炮台。在它高耸的双指挥塔,克隆人船员和其它共和国军官可以监控着战舰的行动。
船的前半背部表面包含一座大型飞行平台,可以让最新的共和战机紧急起飞。巨型的机库门开启时,战斗机容许在这座平台起降。舰上也有较小的机库出口,位于它的腹部表面。狩猎者级歼星舰舰长1137米,舰员7400名。她可以在大型机库中装载400架战斗机,这一特性在后继的歼星舰中被逐渐淘汰,因为歼星舰本身就有强大的火力。她标准的载机为192架V-wing。 除了载机外,她的强力引擎提供了厚重的偏置护盾。8门重型激光炮塔,2门中型双管激光炮,52门点防御激光炮和4门重型质子鱼雷发射器组成的火力系统使它成为当时最为强大和令人畏惧的重型战舰。
历史
狩猎者级歼星舰参加了克隆人战争中的很多战役。最为著名的就是科洛桑(Coruscant)防御战。在共和国首都的低轨道上,多达上千艘狩猎者级歼星舰参与了保卫首都的战役。她无疑是EP3中最为耀眼的歼星舰,在影片中多次亮相。当大胆的分离主义分子入侵首都时,这些攻击巡洋舰就形成防御科洛桑时的主力和攻击前线。许多星际驱逐舰聚集在这颗都市星球的大气层上,经常是在直射的距离与敌军战舰交战。它们也会是绝地将军在远方作战时的指挥舰,像是尤达在卡西克的任务,和欧比旺·克诺比在尤塔帕寻找格里弗斯将军。当银河共和国被改组为银河帝国后,由于更为强有力的帝国级歼星舰的服役,狩猎者级逐渐停产。在克隆人战争中建造了数千艘的猎兵级歼星舰在之后的数十年中慢慢的被封存。 帝国级歼星舰无疑是帝国舰队最有力、最显著的象征,也是舰只工程科技的奇迹。帝国级歼星舰纵横银河数十年,背负著代表皇帝力量的象徵,重武器平台、星球攻击、星球防御、反舰作战、小型舰艇母歼星舰在任何方面都表现出绝佳的性能,一个只由歼星舰组成的舰队,威力总胜过大小舰只混合的组合。帝国级原名是元首级Imperator-Class,后银河系共和国改制为银河帝国,这级战舰名称也随之改为帝国级Imperial-class。帝国级歼星舰(Imperial Class Star Destoryer,ISD)是如此的著名,以至于单独的Star Destroyer一词都用来指代帝国级歼星舰。 建造时代及背景
帝国巡洋舰的三角形轮廓源于共和国攻击巡洋舰的设计,历史悠久。翱翔银河、解决争端的绝地武士团飞船有一种自豪和安慰感,但帝国歼星舰的庞大尺寸则散发出敬畏和恐惧。
华勒克斯·毕利赛克斯之女,歼星舰设计者莱拉·华瑟克斯[Lira Wessex]向银河帝国提出建造歼星舰战舰的提案时,在帝国军事战略家、帝国舰队监督委员会和议会预算委员会[后来跟议会一起被废除了]之间发生激烈的争执,差点引发帝国分裂。反对的理由包括本舰价格太贵、不易 *** 作,甚至技术上不可达成等。
一年后,当第一艘歼星舰从船坞开出,帝国舰队监督委员会就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歼星舰的价格并没有想像中贵,帕尔帕廷皇帝下令以固定速率生产此舰,要让帝国能不必再顾虑一些普通的威胁。
这艘楔型大船上武器密布。涡轮激光炮和牵引波束投射器点缀在飞船表面。腹部的机库可以起降TIE战斗机、登陆艇、陆地突击单位、超空间探测器,或用来安置被俘飞船。其忙碌的舰桥里配备了帝国星际舰队最优秀的成员。
历史
帝国级歼星舰纵横银河数十年,在任何方面都表现出绝佳的性能,一个只由其组成的舰队,威力总胜过大小舰只混合的组合。歼星舰被认为是帝国舰队的标志性军舰,它在一个星系中的出现表示帝国对这里的事务极其关切。但在超级歼星舰等更大的军舰面前,甚至这些庞然大物都相形见绌。
设计幕后
帝国级(Imperial-class)的设计稿
在《星球大战4:新希望》的剧本里,术语“帝国巡洋舰(Cruiser)”大体上是歼星舰的同义词,但在《帝国的反击》前,歼星舰一词从未公之于众。在早期草稿剧本里,术语“歼星舰”(Stardestroyer作为一个复合词)用来描述帝国使用的小型两人战斗机。
拍摄《新的希望》时,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把单个歼星舰模型用于里所有需要的镜头。讽刺的是,达斯·维德的歼星舰“蹂躏者号”的模型比它追击的科瑞利安CR90型护航舰模型要小。这个91厘米长的缩微模型在其舰桥上有个独特的X形结构,后续出版物将其设定为高级牵引波束线路。由于歼星舰将在《星球大战5:帝国的反击》中大放异彩,因此工业光魔从草图开始重制了模型,这次将其尺寸放大到令人叹为观止的259厘米长。这个模型更精细,还有内部光线使其感觉更大。《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表明帝国级(Imperial-class)歼星舰的楔形设计源于共和国时期的飞船,例如绝地武士使用的猎兵级、胜利级。 资料
日蚀级超级歼星舰 (Eclipse-class Super Star Destroyer)
工厂名称:奎特造船厂
类型:超级驱逐舰│指挥舰
长度:17500公尺
速度:超空间等级x2,备用x6,次空间速度8 MGLT
乘员:708470人,炮手417,士兵150000 [包括皇家禁卫军和COMP突击团各一],AT-AT 100,钛战机中队50,武装基地5,600000公吨货物
武器:单轴超级雷射炮x1重雷射炮x500[200前,150左、右,50后],增压雷射炮塔x500[150前,125左、右,100后],离子炮x75[25前、左、右],牵引光束x100[55前,20左、右,5后],重力产生器x10 [3前、后,2左、右] 防护:护盾 17040 SBD,舰体强度 12607
建造时代和背景
作战时,凭借着非常坚固得壳体和十分强力的护盾,日蚀级可以毫不犹疑的冲撞任何敌舰只。战舰装备有十台重力势井投射器,用来阻止敌对舰只通过超空间逃离战场。本身配备了500门重型激光炮和550门涡轮激光炮,足以与新共和国的整只舰队相抗衡。此外日蚀级还携带了50支中队共600架钛截击者战机和6支中队的钛轰炸机。日蚀级亦能够把任何一个世界从版图上抹去。日蚀级主炮为一门超级激光炮,由于火力只是死星I上装备主炮的2/3,因而也“只能”足够爆裂一个行星的地表壳,而不是像死星一样完整的摧毁整个行星。
日蚀级是死星建造以来最强的星际战舰之一,是帕尔帕廷皇帝在 霍斯之役时指定建造的。全部漆黑的船身几乎是超级灭星者的两倍长,底下有前后两个巨大的机库,前面的较大,足以容纳一艘胜利级歼星舰[900公尺]。显然的,这艘巨舰的体型和庞大的火力能造成敌方部队极大的恐惧。
历史
在恩多战役后六年,这艘船终于完成了,并成为重生皇帝的座舰。船上的感测阵列和护盾产生器都装在舰桥上,舰上的人员都是特别挑选的。日蚀级除了大量炮塔外,还装有阻止敌方船舰跳跃超空间逃离战场的重力产生器,以及本舰最为强大的象徵—一门大小只有第一颗死星的三分之二大的超级雷射炮,但只使用单雷射光,因此威力比过去任何武器都强;这以摧毁任何有设防的星球,或是击败新共和舰队。但日蚀级一共只完成两艘,日蚀号和日蚀二号。他们后来都不幸的被击毁了。
超级歼星舰(Super Star Destroyer,SSD)是帝国建造过的最大、最强有力的船只之一,也称之为执行者级超级歼星舰(Executor-class super star destroyer)。它的外型遵循与帝国传统星际驱逐舰相同的匕首型设计,但是放大了很多。从上面看,平滑的船体呈现出箭头状的轮廓。
最著名的超级歼星舰(Super Star Destroyer,SSD)是达斯·维德的 旗舰——执行者号。它在恩多战役中作为指挥船。最后,一艘失去控制的A翼战斗机冲进了执行者号的船桥,它的控制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坏。执行者号在死星 II的引力作用下撞向了死星 II,执行者号在撞击引起的巨大爆炸中被毁灭了。
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简称“航母”、“空母”,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中文“航空母舰”一词来自日文汉字。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其它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航空母舰按其所担负的任务分,有攻击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按其舰载机性能又分为固定翼飞机航空母舰和直升机航空母舰,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传统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而后者则只能起降直升机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飞机。某些国家的海军还有一种外观类似的舰船,称作“两栖攻击舰”,也能搭乘和起降军用直升机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机。按吨位分,有大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6~9万吨以上)、中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6万吨)和小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分,有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空母舰。
起飞技术
固定翼飞行器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以分三种。
第一种是蒸汽d射起飞,使用一个平的甲板作为飞机跑道。起飞时一个蒸汽驱动的d射装置带动飞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目前只有美国具备生产这种蒸气d射器的成熟技术。蒸汽d射有两种d射方式,一种是前轮d射,由美国海军于1964年试验成功,d射时由滑块直接拉着飞机前轮起飞。这样不用8~10人来为飞机挂拖索和减拖索了,d射时间减短,飞机安全性好。美国现役航母都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是拖索式d射,顾名思义,就是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这种d射方式比较老,各方面都不如前者好,目前只有法国的“克莱蒙梭”级航母使用。
第二种是斜板滑跳起飞。有些航空母舰在其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帮助飞机起飞。飞机在起飞的时候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d射装置,但是飞机起飞时的重量以及起飞的效率不如d射。英国、意大利、印度和俄罗斯的一些航空母舰便采用这种技术。
在两种情况下航空母舰都必须以20节(36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逆风航行,来帮助飞机起飞。
除此以外,电磁d射器是正在研究中的下一代飞机d射装置,与传统的蒸汽式d射器相比,电磁d射具有容积小、对舰上辅助系统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轻、运行和维护费用低廉的好处。
起降过程
在航空母舰上降落,尤其是在夜间或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是最困难的飞行技巧了。以美国航空母舰为例,降落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回归的飞机要进入环绕母舰的环型航线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有些时候可能还需要脱离等待中的降落航线去进行空中加油。
●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地步。飞行员将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将捕捉钩伸出,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航舰上的降落官指挥飞机降落,他不断地告诉飞行员,他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
●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尼米兹级航母第九艘CVN76“罗纳德里根”号只有三根)。降落的飞行员必须让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他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他挂上前两条,那么他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他挂上最后一条,那么他的下降角度太陡。
●在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钩住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他没有挂上拦截索的话他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拦截索是由液压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和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的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车并且离开降落区。
在紧急情况下,比如飞机的挂钩损坏了,飞机无法使用拦截索停下来,在甲板上可以拉起拦截网来协助飞机迫降。又或者飞机会再次拉起,重新降落。
起飞就简单多了:
●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 *** 作起飞装置的官员必须知道飞机的型号和载重来调节起飞装置。
●为了保护甲板上的人员和器械,在飞机后面要装上屏蔽飞机喷气流的壁板。
●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运动。
●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他要放开刹车,同时起飞装置起动,将飞机d出跑道。这个过程一共持续15秒钟。
武备
一般来说,除少量自卫武器外,航空母舰的武器就是它所运载的各种军用飞机。航空母舰的战斗逻辑是用飞机直接把敌人消灭在距离航母数百公里之外的领域,没有一种舰载雷达的扫描范围能超过预警机,没有一种舰载反舰导d的射程能超过飞机的航程,没有任何一种舰载反潜设备的反潜能力能超过反潜飞机或直升机,飞机就是最好的进攻和防御武器,所以无需再安装其它进攻性武器。但是前苏联的航母同时装备有远程舰对舰导d,从这一点来说前苏联的航母是航母与巡洋舰的混合体。
舰队
航空母舰从来不单独行动,它总是由其它船只陪同下行动,合称为舰队,又称为航空母舰战斗群。这些陪同船只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等,它们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和对其它舰只以及潜艇的保护。此外舰队中还有潜艇做侦察和反潜任务。供给舰只和油轮扩大整个舰队的活动范围。此外这些舰艇本身也可以携带进攻武器,比如巡航导d。
发展简史
★启蒙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个从一条停泊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是美国人尤金•埃利(Eugene Ely),他于1910年11月14日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轻巡洋舰(USS Birmingham CS-2)上起飞。1911年1月18日,他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USS Pennsylvania ACR-4)上长31公尺、宽10公尺的木制改装滑行台上,成为第一个在一艘停泊的船只上降落的飞行员。
英国人查尔斯•萨姆森是第一个从一艘航行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1912年5月2日他从一艘战列舰上起飞。
第一艘为飞机同时进行起降作业提供跑道的船只是英国“暴怒”号巡洋舰,它的改造1918年4月完成。在舰体中部上层建筑前半部铺设70米长的飞行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加装了87米长的飞行甲板,安装简单的降落拦阻装置用于飞机降落。第一艘安装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是由一艘客轮改建的英国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它的改造1918年9月完成。 1918年7月19日七架飞机从暴怒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德国停泊在同德恩的飞艇基地,这是第一次从母舰上起飞进行的攻击。
1917年,英国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全新设计建造了竞技神号航空母舰,第一次使用了在飞行甲板右舷的岛状上层建筑。第一艘服役的从一开始就作为航空母舰设计的船只是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它1922年12月开始服役。从此,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空母舰的样版。
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启用的兰利号(USS Langley CV-1)。兰利号航空母舰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航空母舰为用途所建造的舰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号补给舰(USS Jupiter AC-3),美国海军看上它载运煤炭用的腹舱容量充足,因此将其改装为航空母舰。
★第一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2年各海军强国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严格控制了战列舰建造,但条约准许各缔约国利用部分停建的战舰改建航空母舰,例如:美国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日本的赤城号航空母舰和加贺号航空母舰。在航空母舰上装备重型火炮是这一阶段航空母舰发展的特色。
30年代英国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采用了全封闭式机库、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强力飞行甲板、液压式d射器,被誉为“现代航母的原型”。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海军列强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日本的翔鹤级航空母舰、英国光辉级航空母舰,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度被广泛的运用。它是一座浮动式的小航空站,携带着战斗机以及轰炸机远离国土,来执行攻击敌人目标的任务。这使得航空母舰可以由空中来攻击陆地以及海上的目标,尤其是那些远远超过一般射程之外的目标。由航空母舰上起飞飞机的战斗半径一直不断地在改变海军的战斗理论,敌对的舰队现在必须在看不到对方舰船的情况下,互相进行远距离的战斗。这彻底终结了战列舰为海上最强军舰的优势地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战场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偷袭珍珠港,到双方舰队自始至终没有见面的珊瑚海海战,再到运用航空母舰编队进行海上决战的中途岛海战,从此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远洋舰队的主干。美国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组成庞大的航空母舰编队,成为海战的主角。战争期间廉价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被大量建造,投入到反潜护航作战中。
★现代航空母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斜角飞行甲板、蒸汽d射器、助降瞄准镜的设计,提高了舰载重型喷气式飞机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性能喷气式飞机得以搭载到现代化的航空母舰上,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是第一艘专为搭载喷气式飞机而建造的航空母舰。
美国的企业号航空母舰(USS Enterprise CVN65)是世界上第一条用核动力推动的航空母舰。核动力燃料更换一次可连续航行数十万海里,使航空母舰具备了近乎无限的机动能力,消除了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大型烟囱对飞行作业的影响。从此美国海军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80000吨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英国财力衰弱使皇家海军无力拥有大型航空母舰,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很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采用滑跳甲板,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在1982年英国、阿根廷的福克兰群岛争端中,英国依靠它在远离本土8000英里的地方取得胜利。 苏联采用垂直起降飞机的基辅级航空母舰(苏联海军称为“大型反潜巡洋舰”)则装有重型武备。苏联/俄罗斯最终建成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采用滑跳甲板避免了安装复杂的d射装置。
在波斯湾、阿富汗和太平洋地区美国利用它的航空母舰舰队维持它的利益。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的过程中,美国尽管在中东没有足够的陆上机场,依然能够利用其航空母舰战斗群进行主要攻击。
21世纪初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舰一共约可以装载1250架飞机,其中美国的载机数超过1000架。英国和法国正在扩大其载机量,法国建造了戴高乐号航空母舰,英国也计划建造新型航空母舰。
各国航母概述
21世纪初世界上一共有十个国家拥有航空母舰:阿根廷、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国、英国和美国以及日本、韩国。
美国:共拥有“小鹰”级、“尼米兹”级和“企业”级在内的13艘大型航母。
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系列,现共有3艘,即“无敌”号、“卓越”号和“皇家方舟”号
法国:现役只有1艘36万吨级“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
俄罗斯:现役只有1艘排水量为65万吨的“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
意大利:现有 “加里波第号”“加富尔伯爵号”“凯沃尔号”3艘轻型航母。
西班牙:现有1艘满载排水量169万吨的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母。
印度:3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维拉特”号和“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苏联建)。
韩国:现有1艘满载排水量19万吨的“独岛号”轻型航母。
巴西:现有“米纳斯吉拉斯号”和“圣保罗号”两艘航母。
泰国:现有1艘航母,即1997年8月从西班牙购买的满载排水量为11485吨的“加克里•纳吕贝特号”轻型航母。
日本:现在自称拥有3艘“大隅”级“输送舰”,其规模和作战能力接近航母。另有1艘所谓的--16DDH“直升飞机驱逐舰”“日向”号。
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是阿根廷海军最大的战舰,也是阿根廷唯一一艘航空母舰。该航空母舰原为英国皇家海军“巨人”级航空母舰,1948年荷兰购入并改装,后于1968年10月又转卖给阿根廷,1969年2月开始在阿海军中服役。该航母虽经过三次现代化改装,但性能仍然较差。阿海军原计划80年代末期对它再进行一次现代化改装,后未进行。 1982年,以它为核心的混编队攻占了马岛,返航后就一直龟缩在本土港口内,再未启用。
中国:曾从前苏联购买了瓦良格号、基辅号、明斯克号等航空母舰,但这些航母都未作军事用途。2006年3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汪致远宣布中国将自行建造航空母舰,发展航空母舰战斗群。
现在世界各国海军一共有数十艘在使用。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舰,其它国家的航空母舰比美国的都小得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舰,其运营开支同样数目庞大。美国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由2座核反应堆和4座蒸汽轮机推动,全长340米,载员6300人,该舰艇价值50亿美元,每月的开支需要至少1300万美元。
现役部分航母简介
英国无敌级轻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简介
满载排水量:20600t。
总长:2091m;水线长:1926m
总宽:36m;水线宽:275m
吃水:8m
飞行甲板:长1678m,宽135m
航速:28kn
续航力:7000nmile/19kn
人员编制:685人(其中60名军官)+航空人员366人(其中80名军官)+600名海军陆战队员。
动力装置:COGAG。4台罗-罗公司的“奥林普斯”TM3B燃气轮机,持续功率725MW(97200马力),双轴。
导d:1座双联装英国宇航公司的“海标q”舰对空导d发射装置,雷达/半主动雷达寻的,射程40km,飞行速度2Ma,对空射程100~18300m,备d36枚。
舰炮:3座美国20mm6管MK15“密集阵”速射炮(R07号舰),射速3000发/min,组合射程15km。3座荷兰电信/通用电气公司的7管30mm“守门员”速射炮(R05和R06舰),射速4200发/min,射程15km。2门厄利孔/布马克公司的20mmGAM-B01速射炮,仰角55°,射速1000发/min,射程2km。
作战数据系统:ADAWS10,ADIMP10(R06舰)作战数据自动处理系统。10、11、14号数据链和西门子-普莱西公司的JTIDS16号数据链,JMCIS。马特拉-马可尼公司的“赋税”2C(R05)或2D(改装后的R06和R07)卫星通信设备。
对抗措施:8部“海蚊”130mm诱饵发射装置,装有美国“大草原”气幕噪声抑制系统。雷卡-索恩公司的UAT电子侦察设备,索恩公司的675(2)型电子干扰机。
火控系统:GWS30Mod2舰空导d指挥仪。
雷达:对空搜索――马可尼/电信公司的1022型雷达,D波段,搜索距离265km。
对海搜索――马可尼公司的992R型雷达(R07舰)或普莱西公司的996(2)型雷达(R05和R06舰),E/F波段。
导航――2部凯尔文休斯公司的1006型(R05和R07舰)、1007型(R06舰)雷达,I波段。
火控――2部马可尼公司的909型或909(1)型(R06舰)雷达,I/J波段。
声呐:普莱西公司的2016型舰壳声呐,主动搜索与攻击,中频。
固定翼飞机:9架FA2“海鹞”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和6架“鹞”GR7型战斗机。
直升机:9架“海王”HAS6反潜直升机或EH101“默林”直升机。3架“海王”空中早期预警机(AEW2)。
该级舰的首舰于1973年4月17日向英国维克斯船厂订购。第二艘舰于1976年5月14日订购,第三艘舰于1978年12月订购。
1989年1月R05舰完成了为期27个月的现代化改装,改装了滑跳跑道,使升角达到12°,增加了飞机停放空间和支援设施,使载机量至少达到21架(“海鹞”及“海王”空中早期预警和反潜直升机)。加装了3座“守门员”近程防御系统、2016型舰壳声呐、“海蚊”诱饵、996型雷达和指挥控制设置,还增加了120名航空和编队司令部人员的铺位。
1994年2月,R06号舰完成了30个月类似的现代化改装,达到了与R05舰同样水准,但对R05舰列出的那些指挥和武器系统又作了改装。另外,R06号舰有一新型桅杆和用于箔条发射装置的新舷台;首楼的右舷侧加装了顶层甲板以提供更多的飞机停放空间,在其下则是航空人员的简易房间。滑跳起飞跑道的上斜角增加到13°,R05号舰和R06号舰均为海上编队旗舰。1998年中期,R05号舰和R06号舰开始改装以搭载“鹞”GR7型战斗机。该项改装包括拆除“海标q”导d发射装置、增加7%的飞行甲板面积和安装支持“鹞”GR7型战斗机的设施。1998年晚些时候,开始对R07号舰作上述所有项目的改装。
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舰空母舰简介
名称:尼米兹级核动力舰空母舰
所属国家:美国
武器分类:航空母舰
军种分类:海军
排水量:81600吨(标准);91487吨(满载);
主尺度:3329×408×113米;
飞行甲板:2377×768米;
航速:30节以上(一说33节);
动 力:2座AAW/AIG核反应堆,4轴26万制动马力;
编 制:2136人(其中军官155人);航空联队2800人(其中军官366人);
载机:战斗机: 20架F-14雄猫战斗机攻击机,18架F-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20架A-7E海盗II攻击机,反潜 机:10架S-3A海贼反潜机,特种飞机:5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5架3-2C鹰眼预警机,直升机:8架SH-3G/H海王直升机。
主要武器及电子设备:导d3×8联装MK29海麻雀防空导d发射装置;火炮4×MK16密集阵近距离武器系统(CVN69和70为3座);电子战4×MK36 SRBOC箔条诱饵发射装置,SLQ 29雷达告警与干扰机系统;
雷达:SPS48三座标对搜索雷达、SPS49对空搜索雷达、SPS67V对海搜索雷达;
火控系统:3×MK91导d控制系统;指控NTDS海军战术数据系统、11号和14号战术数据链、设有反潜控制中心。
星际争霸里的航母
出自暴雪公司星际争霸游戏中神族大型空中单位;英文名Carrier
Carrier是Protoss最具威力的兵种之一,而且破坏力巨大,一般来说,玩家一定要先升级Carrier Interceptor的数量,这样就能成倍的加大攻击力Zerg的Scourge算是对付Carrier的比较有效的手段了
生命值 :300
护盾 :150
大小 :大型
人口 :8人
费用 :350 250
建造时间 :140
营造建筑物:Stargate
需要建筑物:Fleet Beacon
Plasma Shields (护盾的强度)
Level 1: 200 200 研究完这三项升级
Level 2: 300 300 后强度加3
Level 3: 400 400
Air Weapons(空军攻击力)
Level 1: 100 100
Level 2: 175 175
Level 3: 250 250
Air Armor(空军防御力)
Level 1: 150 150
Level 2: 225 225
Level 3: 300 300
Carrier Capacity
100 矿 100油
截击机的最大数+4
Corpus瓦斯城
Corpus瓦斯城是位于木星上的Corpus城市中的一艘浮空船。场景中可见落满灰尘的瓦斯采集机器和整洁的走廊,玩家可以在永恒的落日景色中探索飞船。类似于Corpus飞船,这里有自动激光炮塔、监控探头和恐鸟刷新舱。
Corpus飞船
Corpus飞船地图位于一艘Corpus太空飞船上。打破窗户可以触发危机事件,导致当前区域封锁,周围声音变模糊,仿佛空气正在流失,所有玩家和敌人都会持续受到伤害。玩家可以侵入附近的控制台解除封锁并封闭破损的窗户。地图上有自动激光炮塔、监控探头和恐鸟刷新舱,如果玩家被敌人发现,其中会不定时刷新一只恐鸟。由于探头会发现玩家的位置并激活炮塔,此场景中很难全程潜行。
Corpus前哨站
此地图位于某个星球表面,也有基地等室内区域。室外区域通常有积雪和冰覆盖,甚至在海王星等气态巨行星或火星等干燥的行星上也是如此。有时可以看见运货机降落,或是远处有护盾鱼鹰飞过悬崖,不过它们只是场景的一部分,不能被攻击。
克隆尼族小行星
这是一颗小行星的内部,克隆尼族挖空了这颗小行星,并在上面采矿。任务场景大多是洞穴和狭小的空间。发生在这张地图上的破坏任务要求玩家破坏采掘机,妨碍采矿,阻止能量武器(从描述猜测,可能是Gallium)的制造。在移动防御任务中,玩家需要保护一个从小行星中发掘出来的奥罗金神器(冷冻仓)。
克隆尼族战舰
此地图位于一艘克隆尼族太空飞船上。光照来自各种机器、发电机和活塞,场景有种粗犷的工业化风格。地图上有很多通道,房间普遍比较小,开阔地区也有很多掩体。有些门上方有感应器,关卡内散布着很多电弧陷阱。
克隆尼族殖民地
地图采用贫瘠的沙漠风格,克隆尼单位身穿沙漠迷彩服以融入环境。这是第一个完全由克隆尼族控制的“星球”,第一个有双首领战斗(沃尔上尉和莱希·克里尔中尉)的星球,也是第一个引入敌对本地生物——Desert Skate——的星球。它对玩家和克隆尼族都处于敌对状态。Desert skate不计入歼灭任务的杀敌数量,由于它们的敌对性,潜行十分困难。
克隆尼族船坞
地图的大部分场景在室外,经常下雨。地图上散落着飞船零件和储物箱,有些造船机器仍然在运行。在室内部分,地形通常比较狭窄,有些类似于克隆尼族战舰地图集。
此地图集应用于谷神星,它是一颗矮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其结冰的表面下面可能有液态水。克隆尼族找到了让星球变暖的方式,使液态水开始流淌。由于小行星带的很多星球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和矿物资源,可以用来为造船厂提供能源,因此谷神星在小行星带中的位置很重要,富有战略意义。
克隆尼族森林
雾气弥漫的野外环境,探索广阔的克隆尼族建筑废墟。它是第一个有昼夜循环的地图集,每4小时会在白天和夜晚间切换。
地图上还有一种本地生物——Feral Kubrow,它们会攻击克隆尼族和天诺。这使潜行变得十分困难。它们不计入歼灭任务的杀敌数量。
疫变体飞船
被疫变体严重感染的Corpus飞船上,里面有破损的Corpus设施、货物和走廊等。部分损坏严重的区域中会发生各种环境危机。损坏的Corpus飞船内部结构如同迷宫,玩家必须谨慎选择前进路线,同时注意躲避疫变体大军。
奥罗金虚空
神秘的“虚空”中,这是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领域,奥罗金用先进的科技在此隐藏着古老的奥罗金塔,也隐匿着休眠中的战甲。这里的环境十分干净、整洁,充满科技感,即使经过漫长的时间也保存完好。而你并不是这个神秘空间的第一位来客。在你之前,已经有各个种族的敌人,包括克隆尼q兵、Corpus警卫、远古疫变体曾经来过,他们最后都被人工智能同化,处于飞船的控制下。他们的颅腔内被植入了奥罗金控制装置,古老的AI可以藉此控制它的俘虏,利用他们抵御更多敌人,和致命的激光陷阱、能保护其他堕落者的奥罗金鱼鹰一起防守塔楼。奇怪的是,尽管飞船上的敌人会消灭一切入侵者,捕获任务仍然要求捕获一个Corpus Scout。在更新档11中,捕获任务新增了一个克隆尼族男性作为捕获目标。
奥罗金漂流船
一艘废弃的奥罗金飞船上,飞船已经被疫变体和一种古老的植物占据。这些飞船没能进入虚空,才遭到疫变体入侵。游戏中最古老的首领之一堕落魔像位于奥罗金漂流船的刺杀任务中,再加上飞船的古老历史,可以认为这些飞船是异变瘟疫的大本营。任务使用的地图集和奥罗金虚空相同,但地形较小,环境肮脏、破损、黑暗,有很多藤蔓和枝条。奇怪的是,捕获任务仍然要求捕获一个Corpus Scout,但飞船上到处都是疫变体,令人好奇他为何会出现在这个地方。
Solar Rail
Solar Rail是由天诺部署的设施,目的是占领Dark Sector。在Solar Rail Conflict中,当Solar Rail发生争端时,天诺战士可以在Solar Rail地图上和敌对氏族或联盟对战。此地图集大部分为开放地形,障碍物很少,玩家可以编辑Solar Rail的Schema,在某些地区放置炮塔。
氏族道场
这是专属于天诺战士的地图集,天诺仿造奥罗金塔建造道场,用于天诺战士之间的训练、通信和交际。虽然道场存在于游戏中,但道场地图实际上不存在于《星际战甲》的宇宙中,而只是一个玩家聚集的虚构地点。通过贡献各种资源,你可以建造雕像、地图、PvP竞技场、在障碍赛中测试自己的速度、研制强力的武器等。道场还是制造Banshee、Volt和Zephyr战甲的条件之一。
里斯特
里斯特是天诺战士的私人飞船。里斯特上有制造物品、管理物品、孵化宠物、星际航行所必要的装置。玩家可以通过完成Vor's Prize任务线来收集升级飞船所需的碎片。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是著名的游戏公司暴雪娱乐(-{Blizzard Entertainment}-)所制作的第一款网络游戏,属于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本游戏以该公司出品的即时战略游戏《魔兽争霸》的剧情为历史背景,是除魔兽争霸资料片以及被取消的《魔兽争霸:魔族王子》( Warcraft Adventures: Lord of the Clans)之外魔兽争霸系列第四款游戏。玩家把自己当作魔兽世界中的一员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探索、冒险、完成任务。作为“大型多人游戏”,魔兽世界为成千上万的玩家提供了舞台。新的历险、探索未知的世界、征服怪物,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富有献身精神的活跃的队伍能为我们不断注入活力。魔兽世界的内容使该游戏摆脱了累月的枯燥的练级,它会不断地带来新的挑战和冒险。
魔兽世界可以追溯到1994年发行的《魔兽争霸》,在2003年《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之后暴雪公司正式宣布了魔兽世界的开发计划(之前已经秘密开发了数年之久),魔兽世界于2004年年中在北美公开测试,2004年11月开始在美国发行,发行的第一天已经受到广大玩家热烈支持,几乎挤爆服务器。 2005年初韩国和欧洲服务器相继进行公测并发行,反应同样热烈火爆。中国大陆亦已于2005年6月正式收费运营,目前中国大陆已有150万付费用户,加上北美业已超过的100万用户人数,从而使得全球共有500万以上的付费用户在同时体验该游戏。
二 游戏特征
;全新制作的上百个场景,豪华的大场面制作,写实风格的地形地貌,贯穿整个魔兽世界大陆板块。在森林、沙漠、雪山和其他奇山异水中探索广阔的世界。
完美的豪华音乐背景,成全玩家完美的视听享受。
上千个任务,为您提供无限的游戏空间,完成您英雄的愿望。
固定开发团队随时为游戏填补设计全新任务、地形、怪物。
上千种物品,稀有的武器装备绝对让您的角色与众不同。
众多职业可供选择,每种职业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多重的游戏方式。
革命性的第二技能系统,能让您的角色成为魔兽世界中独一无二的人物。
多种种族可供选择,包括暗夜精灵、人类、兽人、牛头、矮人、亡灵、巨魔、侏儒、血精灵以及德莱尼。
私人传送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马、狼、狮鹫等等。让您轻松简单环游世界。
私人领域给您和您的朋友私人游戏的空间。
与成千上万的玩家同时历险。
非常注重细节的雕琢:如牛头在静止不动时会自己瘙痒;路边的怪物狼见到旁边的兔子会自己奔过去猎食;购买装备有试衣间试穿;寻觅到非任务的地方,翻过一个山头,还可能发现一个没有发现的世外桃源,里面有人有村落。。。
不同的人会在此满足不同的需求:不仅有任务、副本可以体验升级的乐趣;还可以在水边垂钓欣赏风景;更有玩家组成登山旅游团,攻克一个个难以征服的高峰,到wow各有名景点合影留念;
三 魔兽世界简史
1 前言
对于理解warcraft世界必须掌握的一些概念:
warcraft的宇宙是由无数的世界组成;这些世界又都是由叫做twisting nether的死亡领域相连接;在twisting nether的世界里到处都是恶魔的身影(包括可怕的燃烧军团Burning Legion,以及不死之族Undead);守护者Guardians(对于这种生命体,我们还知之甚少)为了远离Twisting Nether,在艾泽拉斯大陆上建立了tirisfal文明。;在这之后过了大约1000年,守护者把手中的文明传给了他们的后代
2 目录
魔兽争霸古代历史
魔兽争霸I - 人类与兽族
魔兽争霸II-黑潮
魔兽争霸II-暗黑之门
魔兽历险记-氏族之王
魔兽争霸III-混乱之治
魔兽争霸Ⅲ——冰封王座
四 其他游戏细节
1 种族:
联盟方种族为:人类,暗夜精灵,矮人,侏儒,德莱尼人
部落方种族为:兽人,牛头人,巨魔,被遗忘者(即亡灵),血精灵
2 职业:
魔兽世界中玩家可以选择的职业有:牧师,法师,圣骑士,盗贼,术士,猎人,萨满,战士,德鲁伊德鲁伊只有牛头人和暗夜精灵独有。在《魔兽世界-燃烧的远征》之前的版本中,圣骑士为联盟独有,萨满为部落独有(现版本更新后,联盟与部落都具有萨满与圣骑士)。在《魔兽世界-燃烧的远征》中联盟方新加入的种族德莱尼人可选萨满,部落方新加入的种族血精灵可选圣骑士。
3 专业:
在魔兽世界中,玩家可以学习的专业有11个
其中主要专业有:剥皮,制皮,裁缝,副魔,采矿,工程,草药,炼金,每个玩家只能学习其中的两个(现版本更新后新增珠宝加工)
另外有3个附属专业:钓鱼,烹饪,急救,玩家可以学习所有这3个专业
4 乘骑:
在玩家达到30级可以学习骑术,之后就可以购买坐骑,坐骑的速度有两种,一种是在60级之前可以骑的提高移动速度60%的坐骑,另一种是在玩家达到60级之后可以乘骑的提高移动速度100%的坐骑 魔兽世界中为艾泽拉斯上的不同种族提供了多种坐骑。例如人类,通常骑马,而兽人更喜爱他们所信任的战狼。坐骑是玩家可以永久保留的一种特殊宠物。使用坐骑需要坐骑天赋[Riding talent],还可以拓展训练[Training]技能,掌握骑术的专家可以使用其他种族的坐骑。坐骑不只为了漂亮,它们可以让玩家的旅行速度比徒步大大加快。当玩家骑在坐骑上,可以完全控制坐骑。为了避免和怪物冲突,玩家骑在坐骑上就不能发动攻击,同样,怪物也无法攻击玩家的坐骑。与之相反,当玩家骑在坐骑上时,所有的攻击和伤害都直接作用于玩家身上,而坐骑不会受到伤害。如果一个骑在上面的玩家死掉了,坐骑变为“未召唤”[Unsummon]状态,当玩家复活回到世界中,可以使用“再召唤”[Resummoning]来找回坐骑。购买乘骑需要一定的声望在一些副本中也有可能掉落乘骑,这类乘骑可以直接使用,没有任何前提如AQL的虫子(现版本更新后,骑乘技能达到300,在外域可以使用飞行坐骑,普通飞行坐骑速度为280%,特殊飞行坐骑速度为300%)
5 战场:
联盟与部落的玩家可以在战场中进行对战,获胜一方可以得到战场声望和阵营荣誉,在战场声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购买一些史诗级别的装备
目前开放的战场有:
战歌峡谷:双方通过抢夺对方营地中的旗帜,首先抢夺到对方3个旗帜的一方获胜
阿拉希盆地:双方通过抢占资源生产点获得资源点数,资源首先达到2000的一方获胜
奥特兰克山:双方最先杀死对方将军或者对方援兵消耗至0(最初有600,对方的援兵可以通过烧塔占墓地等方式减耗)的一方获胜
由于战场中通过声望获得的物品和在己方荣誉达到最高级别后可以购买的物品非常优秀,所以必不可免的出现了战场刷荣誉的现象
燃烧的远征(TBC)新增:
暴风之眼:风暴之眼是一个在燃烧的远征中即将被加入的一个全新的、刺激的战场。该战场位于外域的虚空风暴,是一个以“争夺和防守”为主题的竞技比赛。该战场允许最多15名联盟玩家同时对抗15名部落玩家。风暴之眼战场是由两块漂浮着的陆地组成,联盟和部落双方各占一块陆地,并且两块陆地之间是靠三座石桥连接。另外,这里的四座哨塔必将成为双方的必争之地,而有一面唯一的、可夺取的旗帜将会在地图中部刷新,这也将成为双方团队激战的焦点。
6竞技场:
A 竞技场The Arenas
竞技场是一个类似战场的副本形式的交互场景,在这里战队可以和别的战队(跨服,同异阵营)进行战斗。但是有着和战场完全不同的形式和系统。
B 竞技场战队Arena Teams
你只能建立/加入竞技场队伍(需要70级)来开始正式的竞技场比赛,否则只能打练习赛。战队分为三种2v2,3v3,5v5,每种战队你同时只可以加入一支。每种战队能容纳的最大人数是战队类型数的2倍,如2v2战队可以容纳4个队员,当然上场只能选择其中2个。排2v2时需要小队中两名队员属于同一 2v2战队,其他同理。
C 竞技场点数Arena Points
竞技场点数唯一决定于本周更新前你的战队等级(Rating),与胜率和场次数无关。购买竞技场奖励需要且仅需要竞技场点数。竞技场战队中每个达到出席要求的队员可以得到相同的本队的竞技场点数。
D 战队等级Team Ratings
代表战队实力的点数。正式比赛中胜利可以增加战队等级,失败会减少。一场比赛中你的队伍赢得/失去的战队等级的值等于对方失去/赢得的战队等级,即总战队等级为一个大体平衡的值,只会在各战队间流动,而不会出现全部高等级队伍的状况,也基本杜绝了作弊可能(赢一场输一场,收益为0)。同等级的战斗大约赢一次增加15点,输一次减少15点。输给战队等级远低于本队的队伍时输掉的分数较多,而赢了高等级队伍时候自己获得的等级较多。新建的战队默认等级为 1500。
重点提示
一支战队每周至少需要打十场正式比赛,否则本周的战队等级无法换算得到竞技场点数。
战队中每位队员至少需要30%的出席率才能从本队获得竞技场点数。
排队时需要每位队员都退出战场排队队列。
配对成功可以进入竞技场时,如果规定时间内不进入则直接判负,即输掉本场战斗,战队等级下降。有成员掉线未进竞技场或战斗中掉线,比赛继续进行,仍然判断胜负计算战斗等级。
同时参加了几支竞技场队伍的比赛,每周结算时只算获取竞技场点数最多的那支队伍的成绩
7 副本:
虽然入口是相同的,副本的地图也只有一个,但不同组队的人所进入的副本,更象是进入了不同的时空,在那里你除了能看到自己的队员和大大小小的怪物以外,无法看到其他玩家。
副本的作用:
普通玩家有福了,再不会遇到变态的高级玩家包场刷BOSS这样的事情发生,每组玩家都有自己的副本历险。
每个玩家都希望拥有极品装备,去副本吧。
五 系统需求
1 PC
Windows®系统/OS: 98/ME/2000 XP
Intel Pentium3 800MHz或AMD Duron 800 MHz处理器。
256 MB RAM或更高。
支持硬件转换及投影功能的32MB 3D图形处理器,例如NVIDIA GeForce 2或更好的显卡。
(推荐配置:支持Vertex和Pixel Shader性能的64MB 3D图形处理器,例如NVIDIA GeForce FX 5700或更好的显卡。)
4G或更多硬盘空间。
DirectX® 90c或更高。
声卡:DirectX兼容声卡。
网络连接:56K调制解调器或宽带。
鼠标:推荐使用带滚轮的多按钮鼠标。
游戏需求
您必须创建账号方可玩魔兽世界。
您必须与网络连接方可玩魔兽世界。
2 Mac
Mac OS X 1039 或更高版本
933 MHz或更高,G4/G5处理器。
512 MB RAM或更高。推荐使用DDR RAM。
板载32MB VRAM或更高的ATI/NVIDIA图形处理器。
4G或更多硬盘空间。
网络连接:56K调制解调器或宽带。
鼠标:推荐使用带滚轮的多按钮鼠标。
游戏需求
您必须创建账号方可玩魔兽世界。
您必须与网络连接方可玩魔兽世界。
六 UI/Addon
魔兽之所以经久的另一个原因就是,BLZ提供了 WOW API让更多的编程爱好者编程技术人员在休息至于投入WOW的插件开发让WOW增加一份新的乐趣比如界面的修改,RAID打首领用到的团队插件(经典的就是ct_ra在MC 刚开出来的时候,ct_ra就开始伴随我们一路走过)BLZ在每次更新过程中都会对API进行修正,可以这么说 WOW已经逐渐变成续windows之后的游戏中的"windows"插件的使用,可以让你在WOW中听音乐,修改界面国外先后成立了以WOW插件开发的团队,最著名的要属ACE开发团队国内也在慢慢兴起 国内主要有CWDG团队 专门从事插件的汉化,开发和测试等工作。
七 资料片
魔兽世界资料片燃烧远征的官方网站开通了,其网址为: World of Warcraft: The Burning Crusade 。
正如全球各大Fan site追踪报道的那样,预告的资料片内容包括:等级上限提升至70级;新增两个种族,包括血精灵和德莱尼人,而且血精灵可选择圣骑士,德莱尼人可选择萨满祭祀;位于奎尔萨拉斯的新出生地;新的区域:通过黑暗之门到达的外域;许多新的高等级地下城;可在外域中使用的飞行坐骑;新增许多新任务和物品;新的专业:珠宝加工;带孔物品等等……
外域大略介绍:
荒凉而破碎的外域是兽人曾经的美丽的家乡-德拉诺仅存的区域。在第二次战争之后,联盟通过暗黑之门侵入了德拉诺。然而让他们恐惧的是,他们发现Ner’zhul-部落的暗黑首领-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可以让被击败的不落通往新的,未经沾染的新世界的通道。当联盟的力量接近他的时候,Ner‘zhul打开了他的通道逃之夭夭。 然而,通道崩溃的力量造成了一系列毁灭性的爆炸,最终将德拉诺撕为碎片。
大概13年之后,在第三次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堕落的暗夜精灵,伊利丹,发现了德拉诺的一大块陆地仍然存在,它漂流在扭曲虚空的星际风暴之中。在他被堕落王子阿尔萨斯击败之后,伊利丹逃往了德拉诺的残片之上,并且命名它为外域。他迅速的掌握了这个混乱的地区并且封印了Ner’thul的最后一道被诅咒的通道。尽管他是这片地区的不可动摇的统治者,伊利丹一直生活在被他的强大的敌人发现的恐惧之中,其中最强大的是阿尔萨斯,新的尸巫之王和燃烧军团剩余的领主们。现在,外域是一些破碎的draenie部落的家乡,其中包括兽人和强大的魔法生物Nether。燃烧军团的代言人也把这个地方作为他们对宇宙中所有生物的无穷无尽的进攻的一个重要战略局点。
现在位于欧洲和北美的服务器已经开通了资料片,具体请看>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