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啊、怎么做一个网吧的电影服务器和游戏服务器啊、最好有视频教程。

急啊、怎么做一个网吧的电影服务器和游戏服务器啊、最好有视频教程。,第1张

现在网吧的服务项目主要是这几项:上网(网吧嘛,这是当然的了),游戏(可有很多地方都不让搞),再就是影视欣赏了(对于只能上网的网吧尤为重要)
虽然在网吧看,每小时要花两块钱(看一部要花个三至四元),但它同影院、录像厅相比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1,即点即播,这是人们长久以来的梦想,今天已经由网吧实现了,它和家庭租几个vcd片子看有着根本的区别。网吧的影视服务器能存储大量的影视剧供随时观赏,而且方便更换影片,实现真正的即点即播。
2,能够掌握最新的影片(当然这都要归功盗版了),而且比去影院要省钱的多(影院的新片一般要10元左右)
3,满足不喜欢被电视剧拖着的人的要求,几十集用个三四天就看完了,过瘾
4,看的同时还能聊天,一举两得
5,分解窄带的压力,看的越多,网吧互联网的利用率就越低,所以带宽的压力就越小,网速就越快,这对没有上宽带的网吧尤为重要。
6,这一点就是还有很多其它的优点^!^。
网吧的影视系统的应该达到的要求是:
在电脑的显著位置安放项目(如在桌面上建立"影视欣赏"的快捷方式),客人打开后能看到所有的目录,选择后打开文件,系统自动调出播放系统,开始播放。
当然有人把这个系统做成网页式的,效果象是网上点播,但我不赞成这样做,因为这样作出的系统专业性很强,不易维护,每增加新的都要在网页上做改动,网页本身和链接也容易出现错误,以至影响实际效果。最简易也是最实用的方式就是把存储在电脑中,作成共享,所有的客户机安装播放软件通过网上邻居调用观看。
以下是网吧影片服务系统的相关设置(好简单啊)
0首先你的网络已经设置好了,能通过网上邻居实现互访,这是基础(如果你的客户机能上网了,这不是问题吧^!^)
1选择一台电脑(也可能是数台,比一台麻烦一些)做影视服务器,把你的拷至硬盘,把文件都设置为共享(通常是共享文件夹, 每个文件夹中放一定数量的);
2在客户机安装播放软件, 建立影视服务器上文件的快捷访问方式;
3已经ok了,就是这么简单,(晕,还没完吗?别告诉我你的声卡还没装^!^)
当然其中还有些学问,以让你的影视系统发挥出最佳的性能:
选择合适的播放软件
以下是我用过的几种播放软件:
windows mediapalyer+divx(mpeg的编码解码器),主要用来播放mpeg格式的,它的优点是启动快速,占用系统资源小,缺点是很多格式不支持(致命)
大多网吧都在用realplayer,因为它是rm格式的专用播放软件,界面简单,容易作,real的 老版本的不支持其它格式的影片 ,新版本因为增加了多个插件,可支持的格式大量增加,包括mpeg格式的,但我使用中发现,某些版本的real播mpeg的时候,不能快进,一拖滚动条就出现假死机, 非要三键结束任务才能解决。
金山影霸iii支持的格式最全(包括音乐文件),而且安装不很占空间(完全安装小于四十兆),占用系统资源也较少。
东方影都支持的格式很多尤其是立体版能看立体,效果真爽,但缺点不少,如安装比较占空间(完全安装要80兆),而且消耗系统资源比较厉害。
另外超级解霸2003据说不错,我没有用过,不敢妄下结论(但如果没有比2000有质的转变不用也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和其它的软件比较比较。
根据我的经验我首推金影iii做网吧的播放软件(本人严正声明:本人绝没有收取金山公司的一分钱广告费^!^)
附:两种流行的压缩影像格式释疑, mpeg(对应文件扩展名为avi)其实是一种影音压缩技术,它是一种通过记录原始影音文件的信息,用一定的算法进行代码替换处理的有损压缩,播放时通过mpeg编码解码器解码。rm是我们最常见的压缩格式,它使用的另一种算法压缩比例更大(文件大小可压至mpeg的二分之一),故失真较大,效果不如mpeg格式。
注意事项
1,影视服务器最好不要和网络服务器作为一台,如果你的网吧够大,建议使用专用的影视服务器(如果不对外营业,配置可以很低,主频300即可;内存64m即可128m最好,多了就是浪费了;支持大硬盘的主板即可,但要稳定;硬盘当然要大,但5400转即可;如果要对外营业配置就要稍高一点的,建议使用赛扬二代的处理器),当然如果你的网吧很小15台以下,那就没有必要专设影视服务器了。
2,尽量安装rm格式的,优点是占用硬盘空间小,传输速度快,一台影视服务器支持的终端多,缺点的效果没有mpg4和vcd的效果好,但只要光盘做的不是太差一般没有什么影响。
3,一定要为你的所有共享并创建快捷方式,使其能在任何一台终端能看到所有的影视,如果你的是分在几台电脑里放置的,应该先建立个文件夹,把其它电脑上的文件的快捷方式放进来,然后把这个文件夹复制到每台终端的桌面上,换上漂亮的图标,取个类似“影视欣赏”的文件名就ok了。这种方法同样适合各种歌曲的使用,可用类似的方法建立个“音乐欣赏”。
4,网络设置:在微软网络客户中选择快速登录,这样启动过程中将不检测网络驱动器,加快启动速度;
登录中选择windows登录,启动过程将不出现登录对话框,可以避免因登录时点取消而未登录网络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客户机可以上网,但不能访问网上邻居)。
5,同一部片子能同时被数台电脑同时调用,一般不影响效果,但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硬盘损耗较大),如果某个片子同时看的人实在太多,应事先多在硬盘中复制几份(尽量选择不同的分区)供调用。
6,一台服务器可支持多少用户同时观看?中等的网吧(单影视服务器,客户机50台以下,使用10m的网络即可,当然百兆的网络就更好了)一台影视服务器可同时支持二十台左右的电脑同时播放rm(mpeg或vcd就要少了)。事实上网吧中不可能所有的顾客都一起看(通常在50%以下),所以这个数目可基本满足五十台以下的网吧了
实际环境举例(我的网吧):依拖一所大学,电脑三十六台,10m网络,单影视服务器(c2-600, 128m , 240g/5400转,对外营业);把按类型(如成龙全集,007全集,美国大片,贺岁片,某某电视剧,某某动画片等等)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把这些文件夹共享出来,将影视服务器在各个电脑上建立快捷方式,将共享名改为影视欣赏;四个hub(三个16口,一个8口),采用堆叠; 在全满的时候通常是十五人左右同时看,最高达到十九人同时观看(还有同时从影视服务器调音乐听的),运转正常,从未出现广播风暴。
建议:
1, 多做广告,有很多人以为“网吧就是上网的”,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把这部分作大,让它成为我们营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扩大网吧的市场,达到这样目的的途经只有宣传。
2有条件的可以在宽敞位置的电脑安装双耳机(满足那些经济条件稍差一些顾客和特殊的顾客),经常有情侣上我这渡假的,内容就是一起看。
3,观注当地影院,及时引进最新,最好的(至于引进方式吗,如果您的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请支持一下正版。晕,我也学会这么说了,遗憾的是方面我还没支持过^!^,我是那种经济条件不允许的^!^)
失败的例子(请引以为戒)
我到过一个网吧,有四十台电脑,都是20g的硬盘,每个硬盘里都装了不少的影片,但在他的任何电脑上都看不出来它有在,必须访问网上邻居才知道,而且还不知道哪里有什么,知道看的还要问老板哪个在哪台机器里,真是麻烦,优势一点也出发挥出来,大量的硬盘资源实际上是浪费了。
影片推荐:
有合适的影片是影视服务成功的关键之一,这种影片大概有两种:
好片(观众较多的片子,其实不一定就好):大家都爱看的辣笔小新(说实话,这个小孩玩意儿我也爱看^!^),情深深雨蒙蒙(这部连续剧给我带来很大的收益,虽然我一惯不欣赏琼瑶阿姨的作品,太过煽情,而且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局,但却能让她设计出那么复杂的过程来,我还真是佩服她老人家的功力,当然因为她帮我拉了不少顾客,我现在对她存在只有感激),这两套片子在我这呈产生的效应用“轰动”两个字形容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新片:另一种是抓住流行的,院正放的,最好是院要放还没放的
如前一段时间的“同居密友,珍珠港,瘦身男女,少林足球,我的兄弟姐妹等”,我的“珍珠港”整比院早放了一个月,反映不错,有不少人花四块钱看完了还直叫便宜。
影视播放中的故障解决及相关问题:
在网吧中有问题都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才不正常了,当然影视系统也不例外,但相比网络的问题,它的问题一般还是好解决的。
realplayer的声道问题,realplayer不能调节声道,这是这个软件的最大bug,升级了n次也没解决,不知道这些做软件的干什么去了,当然我们也有办法处理,就是调用系统的声音属性调节声道(稍麻烦了点)。方法是:调出声音属性(最快捷的方式是双击任务栏中的小喇叭图标)调节两个项目,如果你的菜单是中文的,这两项就是主音量和声波,如果是英文的就是volume和wave。声道主要是由volume控制的,声波则能优化声音性质,实际作一下,反复对比你就会知道这两项都是怎么回事了。补充最重要的一点,你的必须是双声道的才能调节,如果做盘的把两个声道做到了一起,那怎么调就都白扯了。
播放中出现断续的问题, 放映过程中声音或图像出现断续,如果是网络因素,可能是影视服务器出现问题,局域网中的看的电脑都会这样,现象会很明显,这时应处理影视服务器,如果只是单机这样请重新播放,最次重新启动就能解决。
声像不一的问题,某部片子看的过程中出现声音和图像不一致的问题,这是系统处理时,放音设备和影像设备未能协调,通常关闭当前播放任务再重新打开就能解决。
播放不出来的问题,任凭怎样双击就是打不开文件,这是由于当前系统资源已无法调出播放程序,需要重新启动电脑才能解决(如果谁有更简便的解决办法别忘了告诉我啊^!^)
音量小的问题,如果你的声卡没有问题(有的声卡音量小,从软件方面不好解决,只能配有源音箱加大音量了), 除了将耳机音量和声音属性中的主音量放至最大外,调节声波属性也很关键,往往声波(wave)的设置不当可造成音量过小,请左右调节“均衡”,找出最佳效果。
好了,说了不少了,我还真有点累了,这些文字如果能给那些正处于迷茫状态的同仁带去些认识,我就最高兴不过了。如果你做出的影视系统切实的帮你提高了效益我就高兴的没法再更高兴了。当然,由于各人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同时为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行文中我也尽量从实际出发,但出现些错误或不相容的结果也是不可避免的,欢迎大家指正并和我继续探讨网吧影视服务技术及经营上的问题!希望大家都有应有的收获!
补充两点
1,影视服务器的配置无需太高,我用过三种配置c400/64, c566/128, p3 733/256, 对客户机的观看效果并无太大的影响。
2 一台服务器支持的客户机,10m网,一台可支持20个终端播放rm格式,但如果是mpeg格式只能支持10个左右,这里说的是达到较好的播放效果,如果终端超过这个数目,实际上也能支持,但效果就要下降(会出现偶尔的停顿或声像不一等情况)
浅析网吧服务器配置与搭建
添加:秀才小翁 来源:未知 加入时间:2003-8-13 福建网吧联盟
宽带时代的来临,把人们从单纯的浏览网页收发mail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多媒体时代但是带宽发展却总是不能跟上各种媒体的宣传,造势这已经是一个长久以来的尴尬话题
网吧的客人要看,出口带宽的拥挤,这个矛盾在绝大部分网吧难以克服,所以我们只有建立自己的视频服务器
本文本着该花的必花,该省的必省的原则,探讨视频服务器的构建与配置
首先是硬件方面视频服务器硬件选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需要高频CPU
视频服务器在提供服务时,主要体现为持续的I/O作CPU资源占用并不大以笔者经验,50台机器的网吧,PIII500左右的CPU就能很好胜任
2,高稳定性
高稳定性十分重要,视频服务器一般会连续开机运行10天-1个月以上如果在客人看得津津有味时down机,对自己网吧形象不利如果您的预算宽裕,可以考虑选用64位带宽的服务器主板,这样对持续和大量的I/O作非常有益不过这种主板一般得2000元以上,从预算考虑,这就有些贵了所以一般是考虑口碑相当好或您自己对其稳定性非常有信心的普通PC机主板不要去追逐新上市的型号笔者推荐2款主板,梅捷6BA+IV,AbitBH6这2款都是老掉牙的BX主板,售价可能就在600-700元或更低但是其稳定性无可挑剔
3存储子系统
存储子系统是视频服务器的关键
为了适应视频服务器长时间的大量I/O作,系统和视频文件共享一个硬盘的方法决不可取必须使用单独的磁盘或磁盘阵列来存放视频文件如果您在选择主板时选用了带SCSI接口的服务器主板,那么可以考虑使用SCSI硬盘当然代价是高昂的一个30G的普通SCSI硬盘其售价也在2700左右所以我们选择IDE RAID关于RAID为何物请自行查阅相关文档highpointtech和promise都为我们提供了合适的raid产品一般市价在400元以上的产品就能很好的适合这样的工作环境了注意不要购买一些"软"raid卡,那样虽然购买价格低些,但是其性能很差且会消耗大量系统资源Iwill的SIDE RAID100是个不错的选择硬盘建议使用5400转的型号因为使用RAID建立IDE阵列后,总体磁盘性能会是接近单个硬盘的n倍这视您的硬盘数量而定
7200转硬盘长时间运行发热量太大,且其高于5400转硬盘的性能,经RAID放大后显得毫无用处且其售价明显高于5400转硬盘这是不使用7200转硬盘的原因
使用IDE Raid需要至少2个硬盘再加上一个硬盘来安装作系统,存储子系统将花费您
raid卡 ¥480
硬盘×3 ¥1600
如果您实在预算紧张,可以舍弃IDE RAID,仅使用一个7200转的硬盘来存放视频文件注意:笔者强烈提醒不要把作系统和视频文件放在同一个硬盘上
4网络部分
不要使用廉价的8139一类网卡推荐使用Intel 10/100M Pro+ 约¥250左右
视频服务器应该连接在网吧内的主干交换机上
如果您还在使用10M网络,那您应该先升级您的网络
软件部分
1作系统Win2000服务器或高级服务器版(如果您能使用Linux或FreeBSD构建平台,那么您不需要继续阅读本文)
2Web服务器IIS50
3流媒体服务器RealSystem之RealServer80+和Windows Media Server
安装Win2000略,IIS在安装W2k时默认安装只需要选择Web服务,公用文档和服务器管理3个部件Media Server默认不安装记得选上它注意把系统安装到专门为系统准备的硬盘上,把流媒体文件放在专门为流媒体文件准备的硬盘或硬盘阵列上建个叫Media的目录,作为后面的RealServer装入点这里最好不要再放其他东西
RealServer很多地方都有得下载自带10用户许可安装时一路回车,最后需要您设定管理界面的用户名和密码安装完成后会在桌面生成2个图标运行RealServer 80 Administrator
进入配置界面此时需要您输入用户密码,就是刚才安装时您自己设定的用户密码
选则Configure-->General Setup-->Connection Control,将Maximum Client Connections设置项改成你的许可支持的最大数目Maximum Licensed Client 就是你的许可最大数目
Configure-->General Setup-->Mount Points,在Edit Mount Point 下面的框里填上你想要的访问视频流的虚拟目录名,假设是Movie,那么填入/Movie/ 然后在BasePath 下面的框里填入您的视频文件的本地路径,假设是E:\Media,那么就填入E:\Media然后点击Edit按钮,再点击Apply按钮d出业面告诉你修改成功,需要重启RealServer重启吧点击最上面的Restart Server20秒左右,重启完成现在把随便一个rm格式视频的文件拷贝进e:\Media\,
我们假设是01rm然后假设您的IP地址是1921681118启动RealPlayer,在文件菜单选打开位置,填入rtsp://1921681118/Movie/01rm 点确定
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您会看到RealPlayer显示正在缓冲,几秒之后便开始播放了现在请回到RealServer的配置界面,点击Monitor,您会看到RealServer的运行情况Player connected显示当前有多少用户连线,File Usage显示当前点播的不同的流文件数量CPU usage显示RealserverCPU占用率,Memory usage显示内存占用率,bandwidth usage表示带宽使用
至此,RealServer的流媒体服务端安装完成

不需要设置 要确定你买的服务器的硬盘跟原来的参数一致或是关机重新启动服务器进RAID配置里看看能检测到硬盘啊如果检测到那把硬盘初始化下在系统里就可以看到了如果在RAID里看不到硬盘那就是你没插好或是其他原因如果需要硬盘可以联系我 400-081-8101

看下我找来的资料吧。
SCSI硬盘安装启动设置详解2006-10-19 14:34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连结主机和外围设备的接口,支持包括磁盘驱动器、磁带机、光驱、扫描仪在内的多种设备。它由SCSI控制器进行数据 *** 作,SCSI控制器相当于一块小型CPU,有自己的命令集和缓存。目前存储设备的接口有五大类:IDE、SCSI、USB,并行口,串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IDE,usb,SCSI。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电子集成驱动器)凭着其高速的传输和平常的价格,受到普通用户的欢迎,而usb设备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至于SCSI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速度、性能和稳定性都比IDE要好,一向被认为是昂贵且高不可攀的存储设备,不仅本身价位高于IDE硬盘很多,而且必须另外选择SCSI接口卡,主要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也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
IDE硬盘虽然具有低价的优势,但始终敌不过SCSI硬盘的强悍速度;再加上SCSI接口为进行"多任务"的最佳利器,许多追求稳定、速度的玩家还是钟情与SCSI硬盘。
不同SCSI规格的硬盘:
采用68-Pins Wide SCSI接脚,可以使用16-bit的通道宽度传输数据。
采用60-Pins Narrow SCSI接脚,只能以8-bit的通道宽度传输数据。
Jimper(跳线)设置,主要用来调整硬盘的ID、终端电阻开关等。
SCSI硬盘是相当昂贵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在搬运时绝对请你要十分小心。由于目前的SCSI硬盘转速都相当高(约7200RPM~10,000RPM),因此不管是以外置方式或是内置方式来安装硬盘,都需要配备良好的散热环境。
以内置方式安装硬盘:
大部分从市面上买回来的硬盘都是内置式硬盘,只有某些厂商回将较高级的SCSI硬盘搭配外置盒来出售,如此一来便成为现成的外置式硬盘。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计算机机箱散热性良好,也有空余的空间,可以剩下外置盒的钱,直接将SCSI硬盘接在计算机机箱内。
安装时的必要工具:
要将硬盘安装到机箱内,需要一些工具来帮忙,你至少需要准备以下两样:
1、 十字改锥:硬盘、SCSI接口卡都需要用螺丝来固定在机箱上,这时必须借助十字改锥来完成这些工作。
2、 尖嘴钳:你必须借助尖嘴钳来拔除、插入硬盘上的Jumper,以设置硬盘的ID、终端电阻开关等等。
备齐所有套件:
以内置方式安装SCSI硬盘时,请准备以下各组配件:
1、 SCSI硬盘:这当然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主角。
2、 SCSI接口卡:除非你的主板已经内置了SCSI接口,否则绝对要准备一张SCSI接口卡;此外SCSI接口卡和硬盘的搭配也相当重要,请依照硬盘的SCSI规格来搭配使用。如果你使用Fast SCSI接口卡来搭配Ultra-Wide SCSI硬盘,虽然在使用上没问题(可以用转换头),但是速度与通道宽度却会降低长Fast SCSI的标准。
3、 SCSI排线:SCSI内置排线分成50-Pin Single-Ended、68-Pin Single-Ended、68-Pin LVD三种,请认清楚自己的SCSI硬盘必须搭配哪一种排线。
4、 螺丝:用来固定硬盘与SCSI接口卡,两者使用的规格可能不一样喔!
安装步骤:
安装SCSI硬盘之前,请你先了解一下整个流程:
硬盘Jumper设置→固定接口卡与硬盘→以排线连接硬盘与接口卡→接上硬盘电源
接着我们可以开始在机箱上安装SCSI硬盘咯!
1、 调整SCSI硬盘Jumper(跳线):硬盘上的Jumper可以用来设置SCSI ID、终端电阻、Parity Check等等。
2、 将SCSI接口卡插在主板上:将SCSI接口卡插在主板上的正确插槽,并确认是否正确插入;接着利用十字改锥与螺丝将接口卡固定好。
3、 固定硬盘:将硬盘固定在机箱固定架上。
4、 连接排线:用排线连接SCSI接口卡与硬盘,68-Pins Wide SCSI为特殊梯形接头,因此在连接上没有反接的困扰。
若安装的是Narrow(50-Pin)的硬盘,请注意50-Pin排线的红线部分要对准硬盘或接口卡的Pin-1。
5、 将固定架插回机箱中并接上电源:确定固定架中的硬盘是否已经安装好,然后在将硬盘电源线插上。
到目前为止,硬件的安装大致上已经没有问题,请你再检查一次SCSI接口卡、排线、电源线是否连接正确;如果一切都确认无误,你可以打开主机电源,看看屏幕上SCSI BIOS的显示是否已经可以找到这台SCSI硬盘的型号。启动后出现了SCSI BIOS的画面,找到了SCSI硬盘,表示硬件安装正确!
外置硬盘:
将SCSI硬盘外置有很多好处,例如:
1、 不需要用到硬盘时可以关闭电源,减少硬盘无谓的工作量。
2、 拆卸、安装方便,不需要打开主机机箱。
3、 ID可以直接在机箱上的开关切换,不需要在硬盘上插拔Jumper。
4、 外置盒可以配备独立完善的三热系统,让硬盘有更好的散热工作环境。
一般较常见的SCSI硬盘外置盒,其外接接口为低密度50-Pin或是高密度50-Pin的SCSI接头,外置盒内部则以50-Pin的内接排线连接于硬盘。至于Ultra Wide SCSI硬盘的专用外置盒则较为少见,其外接接口为68-PinWide接头。内部则以梯形68-Pin Wide SCSI内接排线连接于硬盘。目前最新的Ultra2 Wide SCSI LVD硬盘,由于连接的排线要求较高,再加上特殊的双绞线设计,因此不论在外置盒排线或是SCSI外接线都必须重新设计,目前仍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产品。
安装两个以上的SCSI硬盘:
若是你有两块以上的SCSI硬盘,可采用以下的排列组合来安装:
1、 硬盘都内置于同一张SCSI接口卡:一般SCSI接口卡所附的内置排线只能连接1~2台设备,如果需要内置多块硬盘,可能需要另购排线。另外有些Ultra2 SCSI LVD接口卡不仅可以同时提供内置Ultra2 LVD SCSI与Ultra-Wide SCSI,而且能让这两种规格的SCSI设备,在同一个SCSI通道中不相互牵制、影响。
2、 两块SCSI卡连接多块硬盘:这是比较奢侈的做法,因为你需要再买一块SCSI接口卡;但是如此一来,连接的数量与SCSI的长度就没有顾虑了。
3、 同时使用外置与内置方式:同时内置与外置SCSI硬盘,也是一种连接多台硬盘的方式,但是也要注意内置排线加上外置线的总长度是否超过限制。还有外置的最后仪态与内置的最后一台硬盘都必须打开终端电阻。
一般建议在安装高级SCSI硬盘时,尽量使用内置的方式,例如Ultra-Wide SCSI或Ultra2 SCSI,因此这些需要频宽、低噪音的硬盘,若采用内置的方式能够达到理想的性能。
经过前面的安装说明,相信你已经把自己的SCSI硬盘安装完毕了,此时一定迫不及待想要使用这块硬盘。别急,因为后头还有一些必经的程序需要你动手去做呢!在这里我们将要告诉你如何使用SCSI硬盘来启动。
在进行SCSI硬盘的启动设置之前,请你先预习一下整个过程:
在System BIOS中关掉IDE硬盘→SCSI BIOS的SCSI ID设置→软驱启动→硬盘分区与启动硬盘设置→高级格式化→安装 *** 作系统→设置System BIOS的启动顺序并重新启用IDE硬盘。
关掉IDE硬盘:
如果你的计算机这样中已装有"可启动"的IDE硬盘,请先从System BIOS中将他们关掉。
1、 在刚开机的时候,按下Delete键。
2、 进入System BIOS的画面,用方向键移动光标,选择STAND COMS SETUP,并按下Enter键。
3、 使用Page Up与Page Down键,将这些IDE硬盘设为None。
SCSI BIOS设置
接着请你确认启动SCSI硬盘的SCSI ID,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到SCSI ID中,设置启动设备的SCSI ID。
重新启动后,当屏幕中出现了以下画面时(以Adaptec AHA-2940U/UW为例),立刻按下Ctrl + A 键:
1、 出现SCSI BIOS画面时,立刻按下Ctrl + A 键。
2、 键入SCSI BIOS的菜单画面,以方向键来移动光标,选择SCSI Disk Utilities并按下Enter键。
3、 选择Boot Device Options并按下Enter键。
4、 选择Boot Target ID并按下Enter键。
5、 在SCSI ID菜单中选择你开机硬盘的ID,选后按下Enter键。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请确认SCSI硬盘的ID是否为这里所设置的ID。
6、 回到上一菜单,确认Boot Target ID已经设为所选的硬盘ID ,这时请按下Esc键。
7、 确认你是否要存储设定,选择Yes并按下Enter键。
8、 在按下Esc键离开此画面。
9、 在第一画面按下Esc键,选择Yes,离开SCSI BIOS公用程序。
若以SCSI设备启动,系统会以第一台SCSI设备做为启动盘,因此设置SCSI Boot ID的作用,就在于让系统将此ID的硬盘认定为第一台SCSI设备。
其他SCSI设备的启动设置:
除了SCSI硬盘可以做为启动设备之外,其他例如MO、抽取式硬盘、ZIP、CD-ROM等,也都可以用来作为启动设备哦!MO、抽取式硬盘、ZIP属于Removable Disks设备,除了要设定他们作为启动ID之外,还需要做以下设置:
1、 进入SCSI BIOS主菜单,选择Configure/View Host Adapter Settings并按下Enter键。
2、 选择Advanced Configuration Options并按下Enter键。
3、 选择Support Removable Disks Under BIOS as Fixed Disks并按下Enter键,将此项变更为All Disks或Boot Disk Only。
4、 将BIOS Support for Int13 Extensions设置为Enabled,如此可以支持SCSI CD-ROM启动。
设置完毕后,便可以让任何一张抽取式磁盘作为启动盘了!若是SCSI BIOS在屏幕上显示出"SCSI BIOS Installed Successfully!",就表示你不需要安装任何驱动程序,就可以在 *** 作中看到这块硬盘了。如果显示的"SCSI BIOS NOT INSTALLED",则表示SCSI BIOS没有管理到SCSI硬盘,将Include In BIOS Scan设为Yes,并把BIOS Support for Int13 Extension设为Enable。
许多SCSI 用户都有这种经历,插上设备之后, *** 作系统怎样也不认,后来检查总线,才发现是终结和ID没有设置好。ID(identify)作为SCSI设备在 SCSI总线的唯一识别符,绝对不允许重复,可选范围从0到15,SCSI主控制器通常占用id 7,即是说我们可以用在设备上的ID号共有15个。总线终结器能告诉SCSI主控制器整条总线在何处终结,并发出一个反射信号给控制器,必须在两个物理终端作一个终结信号才能使用SCSI总线。常见的错误是把终结设置在ID号最高或最低的地方,而不是设置在物理终端的SCSI设备上。
其实,SCSI设备总是以链形来连接的,按顺序就能分辨出哪一个是终结设备。终结的方式有三种:自终结设备、物理总线终结器和自终结电缆。大多数新型 SCSI设备都有自终结跳线,只要把非终结设备的自终结跳线设置成OFF即可避免冲突问题;物理总线终结器是一种硬件接头,又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使用电压调整器来进行 *** 作,被动型利用总线上的能源信号来 *** 作,被动型比主动型更为精确;自终结电缆可以代替物理总线终结器,也是一种硬件,它的价格非常昂贵,常用于两个主机连接同一个物理设备,如:两个服务器存取同一个物理SCSI硬盘。通过检查SCSI ID和总线终结器,我们可以找出大多数冲突现象的解决方法,这是SCSI设备用户必须重视的一点

请使用HP服务器自带的引导盘启动进行安装,HP自带的引导盘带有SCSI驱动,启动后可以识别SCSI硬盘,普通WINDOWS启动盘启动后无法识别SCSI硬盘,如果启动盘丢了,可以找HP技术支持购买,否则只能自己动手,将SCSI驱动集成到Windows2003系统安装盘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6495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