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S四种工作模式原理

LVS四种工作模式原理,第1张

LVS 是 Linux Virtual Server :Linux 虚拟服务器;是一个虚拟的服务器集群多台机器 LB IP。

负载调度器(load balancer) :它是整个LVS 集群对外的前端机器,负责将client请求发送到一组服务器[多台LB IP]上执行,而client端认为是返回来一个同一个IP通常把这个IP 称为虚拟IP/VIP
服务器池(server pool) :一组真正执行client 请求的服务器,一般是我们的web服务器;除了web,还有FTP,MAIL,DNS
共享存储(shared stored) :它为 server pool 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存储区,很容易让服务器池拥有相同的内容,提供相同的服务

常用术语

VS:Virtual Server #虚拟服务,一个抽象的服务,用于最开始接收 web 请求的服务
Director, Balancer #负载均衡器、分发器
RS:Real Server # 真正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CIP: Client IP #用户端IP,发起请求的客户端 IP,一般是公网 IP
VIP:Director Virtual IP #负载均衡器虚拟IP
DIP:Director IP #负载均衡器IP
RIP:Real Server IP #真正提供 web 服务的服务器的 IP

(1)直接路由模式(LVS-DR)
互联网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模式
DR模式是通过改写请求报文的目标MAC地址,将请求发给真实服务器的,而真实服务器响应后的处理结果直接返回给客户端用户。同TUN模式一样,DR模式可以极大的提高集群系统的伸缩性。而且DR模式没有IP隧道的开销,对集群中的真实服务器也没有必要必须支持IP隧道协议的要求。但是要求调度器LB与真实服务器RS都有一块网卡连接到同一物理网段上,必须在同一个局域网环境。

DR模式特点
优点:和TUN(隧道模式)一样,负载均衡器也只是分发请求,应答包通过单独的路由方法返回给客户端。与VS-TUN相比,VS-DR这种实现方式不需要隧道结构,因此可以使用大多数 *** 作系统做为物理服务器。
缺点:(不能说缺点,只能说是不足)要求负载均衡器的网卡必须与物理网卡在一个物理段上。

(2)NAT模式(LVS-NAT)
NAT模式是通过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来实现调度的。首先调度器(LB)接收到客户的请求数据包时(请求的目的IP为VIP),根据调度算法决定将请求发送给哪个后端的真实服务器(RS)。然后调度就把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及端口改成后端真实服务器的IP地址(RIP),这样真实服务器(RS)就能够接收到客户的请求数据包了。真实服务器响应完请求后,查看默认路由(NAT模式下我们需要把RS的默认路由设置为LB服务器。)把响应后的数据包发送给LB,LB再接收到响应包后,把包的源地址改成虚拟地址(VIP)然后发送回给客户端。

NAT模式特点:
1、NAT技术将请求的报文和响应的报文都需要通过LB进行地址改写,因此网站访问量比较大的时候LB负载均衡调度器有比较大的瓶颈,一般要求最多之能10-20台节点
2、只需要在LB上配置一个公网IP地址就可以了。
3、每台内部的节点服务器的网关地址必须是调度器LB的内网地址。
4、NAT模式支持对IP地址和端口进行转换。即用户请求的端口和真实服务器的端口可以不一致。

(3)Full NAT模式(LVS-FullNAT)
客户端对VIP发起请求,Director接过请求发现是请求后端服务。Direcrot对请求报文做full-nat,把源ip改为Dip,把目标ip转换为任意后端RS的rip,然后发往后端,rs接到请求后,进行响应,响应源ip为Rip,目标ip还是DIP,又内部路由路由到Director,Director接到响应报文,进行full-nat。将源地址为VIP,目标地址改为CIP
请求使用DNAT,响应使用SNAT

Full NAT模式特点:
FULL NAT 模式也不需要 LBIP 和realserver ip 在同一个网段;
full nat 跟nat 相比的优点是:保证RS回包一定能够回到LVS;因为源地址就是LVS==> 不确定
full nat 因为要更新sorce ip 所以性能正常比nat 模式下降 10%

(4)IP隧道模式(LVS-Tunnel)
采用NAT模式时,由于请求和响应的报文必须通过调度器地址重写,当客户请求越来越多时,调度器处理能力将成为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调度器把请求的报文通过IP隧道转发到真实的服务器。真实的服务器将响应处理后的数据直接返回给客户端。这样调度器就只处理请求入站报文,由于一般网络服务应答数据比请求报文大很多,采用VS/TUN模式后,集群系统的最大吞吐量可以提高10倍。
它和NAT模式不同的是,它在LB和RS之间的传输不用改写IP地址。而是把客户请求包封装在一个IP tunnel里面,然后发送给RS节点服务器,节点服务器接收到之后解开IP tunnel后,进行响应处理。并且直接把包通过自己的外网地址发送给客户不用经过LB服务器。

ip隧道模式特点:
负载均衡器只负责将请求包分发给后端节点服务器,而RS将应答包直接发给用户。所以,减少了负载均衡器的大量数据流动,负载均衡器不再是系统的瓶颈,就能处理很巨大的请求量,这种方式,一台负载均衡器能够为很多RS进行分发。而且跑在公网上就能进行不同地域的分发。
隧道模式的RS节点需要合法IP,这种方式需要所有的服务器支持”IP Tunneling”(IP Encapsulation)协议,服务器可能只局限在部分Linux系统上。

四种模式性能比较:
因为DR模式 IP TUNELL 模式都是在package in 时经过LVS ,在package out是直接返回给client,所以二者的性能比NAT 模式高,但IP TUNNEL 因为是TUNNEL 模式比较复杂,其性能不如DR模式;
FULL NAT 模式因为不仅要更换 DST IP 还更换 SOURCE IP 所以性能比NAT 下降10%
4种模式的性能如下:DR ==> IP TUNNEL ==>NAT ==>FULL NAT

你的理解不完全对,也不完全错,应该是不完善。
物理服务器好比潜水员下去的时候自带的氧气瓶,云存储好比潜水的时候可以通过管子为潜水员下去的时候提供氧气的船
1肯定可以,一个潜水员又带管子又带气瓶,心情好用气瓶,心情不好用管子;不过在技术上要看云存储的提供形式,取决于服务商的服务形式;
2网盘就是一种服务商的提供的其中一种服务形式;好比潜水员在水下使用呼吸器还是面罩使用管子传输过来的氧气的问题。

你要解决的IO能力的问题,本质上讲就是找一个高速IO的设备。不一定是云存储,因为云存储的优势不在这个地方。起码从云存储的特点上说,如果想要在云存储上构建一个超过内置硬盘IO能力的服务,网络能力要求很高(服务都是通过网络过来的),可靠性啊、速度啊等等。对云存储本地的能力要求也很高,IO能力啊,可靠性啊,等等。
想好了~~~

祝你好运~

集群和负载均衡的区别如下:
1、集群(Cluster)
所谓集群是指一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构成的一个松耦合的多处理器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网络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内存进行消息传送,实现分布式计算机
2、负载均衡(Load Balance)
网络的负载均衡是一种动态均衡技术,通过一些工具实时地分析数据包,掌握网络中的数据流量状况,把任务合理均衡地分配出去这种技术基于现有网络结构,提供了一种扩展服务器带宽和增加服务器吞吐量的廉价有效的方法,加强了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3、特点
(1)高可靠性(HA)利用集群管理软件,当主服务器故障时,备份服务器能够自动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并及时切换过去,以实现对用户的不间断服务
(2)高性能计算(HP)即充分利用集群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的资源,实现复杂运算的并行处理,通常用于科学计算领域,比如基因分析化学分析等
(3)负载平衡即把负载压力根据某种算法合理分配到集群中的每一台计算机上,以减轻主服务器的压力,降低对主服务器的硬件和软件要求
LVS系统结构与特点
1 Linux Virtual Server:简称LVS是由中国一个Linux程序员章文嵩博士发起和领导的,基于Linux系统的服务器集群解决方案,其实现目标是创建一个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高可靠性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体系许多商业的集群产品,比如RedHat的Piranha Turbo Linux公司的Turbo Cluster等,都是基于LVS的核心代码的
2 体系结构:使用LVS架设的服务器集群系统从体系结构上看是透明的,最终用户只感觉到一个虚拟服务器物理服务器之间可以通过高速的 LAN或分布在各地的WAN相连最前端是负载均衡器,它负责将各种服务请求分发给后面的物理服务器,让整个集群表现得像一个服务于同一IP地址的虚拟服务器
3 LVS的三种模式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Linux Virtual Server主要是在负载均衡器上实现的,负载均衡器是一台加了 LVS Patch的22x版内核的Linux系统LVS Patch可以通过重新编译内核的方法加入内核,也可以当作一个动态的模块插入现在的内核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6559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