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数据是通过怎样的路线到达计算机的?

因特网数据是通过怎样的路线到达计算机的?,第1张

有了网卡(硬件)的支持,还得有软件的支持。网卡负责跟外面的世界沟通,但是沟通回来的所有资料都是一堆堆的,他不负责完美的展现给你看。这个时候 *** 作系统程序会对获取回来的资料进行精心的整理,排列好输送到电脑屏幕。这样你最后获得的就是规则整齐的东西。 *** 作系统有着极其发杂的程序从QQ啊,浏览器等软件接收你的请求,通过网卡发送出去,然后再通过网卡返回整理并展现你想要东西。

假设你的名字叫小甲,你住在院子甲里,你有很多的邻居小伙伴——X,X,在门口传达室还有个看门的甲大爷,甲大爷就是你的网关。当你想跟院子里的小伙伴玩时,只要你在院子里大喊一声他的名字,他听到了就会回应你,并且跑出来跟你玩。

但是你不被允许走出大门,你想与外界发生的一切联系,都必须由门口的甲大爷(网关)用电话帮你联系。假如你想找你的同学小乙聊天,小乙家住在院子乙里,院子乙里也有一个看门的乙大爷(小乙的网关)。但是你不知道小乙家的电话号码,不过你的班主任老师有一份你们班全体同学的名单和电话号码对照表,你的老师就是你的DNS服务器。于是你在家里拨通了门口甲大爷的电话,有了下面的对话:

->小甲:甲大爷,我想找班主任查一下小乙的电话号码吗?

->甲大爷:好,你等着。(接着甲大爷给你的班主任打了一个电话,问清楚了小乙的电话)问到了,他家的电话号码是211999999。

->小甲:太好了!甲大爷,我想找小乙,你再帮我联系一下小乙。

->甲大爷:没问题。(接着甲大爷向电话局发出了请求接通了小乙家电话的请求,最后一关当然是被接到了小乙家那个院子的乙大爷那里,然后乙大爷把电话给转到小乙家)就这样甲和小乙取得了联系。

至于DHCP服务器吗,可以这样比喻:你家院子里的居民越来越多了,传达室甲大爷那里的电话交换机已经不能满足这么多居民的需求了,所以只好采用了一种新技术叫做DHCP,居民开机的时候随机得到一个话号码,每一次得到的号码都可能会不同。

网关:你家门口的甲大爷就是你的网关。

DNS服务器:你的班主任就是你的DNS服务器。

DHCP服务器:甲大爷传达室的电话交换机就是你的DHCP服务器。

路由:甲大爷和乙大爷之间的对话就叫做路由。

另:

如果你还有个小朋友叫小丙,他住的院子看门的是丙大爷,因为小丙住的院子刚盖好,丙大爷刚来不久,他没有甲大爷和乙大爷办公室的电话,甲大爷和乙大爷自然也没有丙大爷的电话。这时可以用两种办法解决:

居委会的赵大妈告诉了丙大爷关于甲,乙二位大爷的电话,同时赵大妈也告诉了甲,乙关于丙的电话。这叫做静态设定路由。

赵大妈病了,丙大爷自己到处打电话,见人就说:“我是小丙他们院子管电话的”,结果被甲,乙二位听到了,于是就记在了他们的通讯录上,然后甲,乙就给丙回了个电话说:“我是小甲他们院子管电话的”,这就叫做动态设定路由。

然后有一天小甲要找小丙,结果自然是小甲给甲大爷打电话说:“甲大爷,我要找小丙”,于是甲大爷一找通讯录:“哦,小丙的院子电话是丙大爷管着的,要找小丙自然先要通知丙大爷,我可以通知乙大爷让他去找丙大爷,也可以自己直接找丙,那当然是自己直接找快了",于是甲大爷给丙大爷打了电话,然后丙大爷又把电话转到了小丙家。这里,甲大爷的通讯录叫做路由表。甲大爷选择是自己直接找丙大爷还是让乙大爷帮忙转接叫做路由选择。

甲大爷之所以直接找丙大爷是有依据的,因为它直接找丙大爷就能一步到位,如果要找乙大爷转接就需要两步才能完成,这里的“步”叫做“跳数”,甲大爷的选择遵循的是最小跳数原则(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小甲可能就要多等些时间才能找到小丙,最终结果可能导致甲大爷因为工作不力被炒鱿鱼,这叫做“延时太长,选路原则不合理,换了一个路由器”)。

事情总是有变化的,小甲和小乙吵架了,这些天小甲老是给小丙打电话,小乙心想:“他是不是在说起坏话啊?”于是小乙决定偷听小甲和小丙的通话,但是他又不能出院子,怎么办呢?小乙做了这样一个决定:首先他告诉自己院子里管电话的乙大爷说:“你给甲大爷打个电话说小丙搬到咱们院子了,以后凡是打给他的电话我来接”,乙大爷没有反应过来(毕竟年纪大了)就给甲大爷打了电话,说:“现在我来管理小丙的电话了,丙大爷已经不管了”,结果甲大爷就把他的通讯录改了,这叫做路由欺骗。以后小甲再找小丙,甲大爷就转给乙大爷了(其实应该转给丙大爷的),乙大爷收到了这个电话就转给小乙(因为他之前已经和小乙说好了),小乙收到电话就假装小丙和小甲通话。因为小乙做贼心虚,害怕明天小甲和小丙见面后当面问他,于是通信断了之后,又自己以小甲的名义给小丙通了个电话复述了一遍刚才的话,这就叫做数据窃听。

再后来,小甲还是不断和小丙联系,而冷落了小乙,小乙心里嘀咕啊:“我不能总是这样以小丙的身份和小甲通信啊,万一有一天露馅了怎么办?”于是他想了一个更阴险的招数:“干脆我也不偷听你们电话了,你小甲不是不给我打电话吗!那我让你给小丙也打不了,哼哼!”他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他联系了一批狐朋狗友,和他们串通好,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大家一起给院子丙打电话,内容什么都有,只要传达室的丙爷爷接电话,就会听到“打雷啦,下雨收衣服啊!”、“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你妈贵姓”等等,听的脑袋都大了,不听又不行,电话不停的响啊!终于有一天,丙爷爷忍不住了,大喊一声:“我受不了啦!!!”,于是上吊自杀了!这就是最简单的DDOS攻击,丙爷爷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现象叫做“数据处理模块有BUG”,丙爷爷的自杀叫做“路由器瘫痪”。 如果是我,就会微笑着和他们拉家常,例如告诉他们“我早就听了天气预报,衣服10分钟前已经收好了”或者“那你妈是人还是妖”或者“和你奶奶一个姓”等等,我这种健全的心理叫做“健壮的数据报处理,能够抵御任何攻击”。丙爷爷自杀之后,小甲终于不再给小丙打电话了,因为无论他怎么打对方都是忙音,这种现象叫做“拒绝服务”,所以小乙的做法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拒绝服务攻击”。小乙终于安静了几天,

几天后,小乙的院子来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名字叫做小丽,小乙很喜欢她(小小年纪玩什么早恋!)可是小丽有个很帅的男朋友,小乙干瞪眼没办法。当然这里还是要遵循上面的原则:小丽是不能出院子的。那个男的想泡小丽自然只能打电话,于是小乙又蠢蠢欲动了:还记得乙大爷是院子的电话总管吗?他之所以能管理电话是因为他有一个通讯录,因为同一个院子可能有2个孩子都叫小乙,靠名字无法区分,所以通讯录上每一行只有两项:

门牌 电话

一号门 1234567 (这个是小乙的)

二号门 7654321 (这个是小丽的)

乙大爷记性不好,但这总不会错了吧(同一个院子不会有2个“二号门”吧)?每次打电话人家都要说出要找的电话号码,然后通过通讯录去院子里面敲门,比如人家说我找“1234567”,于是乙大爷一比较,哦,是一号门的,他就去敲一号门“听电话”,如果是找“7654321”,那他就找二号门“听电话”。这里的电话号码就是传说中的“IP地址”。这里的门牌号就是传说中的网卡的“MAC地址”(每一块网卡的MAC地址都是不一样的,这是网卡的制造商写死在网卡的芯片中的)小乙心里想“奶奶的,老子泡不到你也别想泡”,于是他打起了乙大爷通讯录的主意,经过细心的观察,周密的准备,他终于发现乙大爷有尿频的毛病(毕竟是老人啊),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白天,乙大爷去上厕所了,小明偷偷的摸进传达室,小心翼翼的改了乙大爷的通讯录

过了几天,小丽的男朋友又给小丽打来了电话,对方报的电话是“7654321”,乙大爷一看通讯录,靠,名字无法区分,所以通讯录上每一行只有两项:

门牌     电话

一号门 1234567 (这个是小乙的)

一号门 7654321 (注意:这个原来是小丽的,但是被小乙改了)

乙大爷不知道改了啊,于是就去找一号门的小乙了,小乙心里这个美啊,他以小丽父亲的口吻严厉的教训了那个男的和小丽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结果那个男的恭恭敬敬的挂了电话。当然小丽并不知道整个事情的发生这里小乙的行为叫做“ARP欺骗”(因为在实际的网络上是通过发送ARP数据包来实现的,所以叫做“ARP欺骗”),乙大爷的通讯录叫做“ARP表”这里要注意:乙大爷现在有两个通讯录了,一个是记录每个院子传达室电话的本本,叫做“路由表”,一个是现在说的记录院子里面详细信息的本本,叫做“ARP表”。有句名言是“人们总是在追求完美的,尽管永远也做不到”(请记住这句话,因为这是一个大名人--也就是我,说的)乙大爷的制度中有一条是这么写的“每个月要重新检查一下门牌号和电话的对应本(也就是ARP表)”,这个动作叫做“刷新ARP表”,每个月的时间限制叫做“刷新ARP表的周期”。这样小乙了让那个男的永远不能找到小丽,之后每个月都要偷偷改一次那个通讯录,不过这样也是不得不做的事啊!

补充一点,小乙是很聪明的,如果通讯录(ARP表)被改成了这样:

门牌(MAC) 电话(IP)

一号门 1234567 (这个是小乙的)

二号门 1234567 (注意:这个被小乙改了,但是他一时头晕改错了)

就会使计算机就会d出一个对话框提示“出现重复的IP地址”,最终会导致王爷爷不知所措,于是通知一号门和二号门,你们的电话重复了。这样小丽就知道有人在破坏她的好事,这个现象叫做“骗局被揭穿了”。

过了几天,小甲知道了小乙偷听他和小丙的电话,于是就和小丙约定好了密码。小甲在家里把要说的加密了之后告诉小丙。土豆-〉星期三,地瓜-〉请客,笨蛋-〉小甲家。于是小甲告诉小丙:土豆笨蛋地瓜。小乙听了???不懂。。。。郁闷了。。。这是加密。除此之外,小丽也知道了小乙改他家的电话号码了。于是乙大爷就登门一个一个把电话和门牌号记下来。并且藏起来不允许外人修改,只能自己有钥匙(密码)。这是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当有人改了电话号码的时候,就得找乙大爷改。麻烦是麻烦了,但是安全了。不过小乙偷偷的把乙大爷的钥匙偷配了一把(盗窃密码成功),于是他还可以修改。  大概就这个意思。

如小米米家智能门锁的附近存在蓝牙网关设备,并且绑定在相同小米账号下,小米米家智能门锁会进行自动连接,无需进行额外配置。当小米米家智能门锁连接蓝牙网关后,可以实现离家远程查看门锁日志、门锁状态,设置并执行与其他设备的联动买智能门锁不像买手机简单,虽然厂商已经将步骤进行最大简化,但一些关键信息点,比如门的尺寸、门锁安装的位置、门的材质这些在选购门锁之前,都有必要提前量好发给客服评估。
这些数据很重要,原因在于安装师傅需要提前带开孔工具,这会直接影响安装门锁的所需时间。
至于我为什么会将这两点备注在开头,在评测中我会详说。
小米智能门锁 E 体验:加量不加价,可能是新屋的第一把智能门锁
智能门锁在今天已经很常见,短租公寓、办公室、甚至一些人家里都能看到它,在过去三四年里,智能门锁已经从过去的「没电开门」、「容易被解」的形象逐渐变得「可靠」和「方便」。
而随着这一产物被人们接纳,市场也在逐步扩充,一些厂商也开始赋予智能门锁更聪明的功能,比如 IoT 物联,这是目前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产品的一大方向。
为何是「E」?
小米在 2018 年推出了小米米家智能门锁,之后又在 2019 年用「青春版」将智能门锁的门槛降到千元内。
如今上架的小米智能门锁 E,可以看做是米家智能门锁青春版的迭代,它基于前者增强了锁芯和防撬锁,外观也有较明显的变化,但价格依然还是 999 元。
小米智能门锁 E 体验:加量不加价,可能是新屋的第一把智能门锁
为什么小米偏要选择「E」而不是其他字母命名?从小米公开的资料看,其实是有这些涵义:
Easy(六种开锁方式)
Ensure(使用 C 级锁芯)
Especial(定制锁体)
Echo(门锁门铃一体)
Energy(18 个月长续航,低电提醒)
Enjoy(支持米家 app 和苹果 HomeKit 控制)
所以这次小米智能门锁 E 的定位虽然是千元内的「青春版」,但也融合了一些之前在千元以上的米家智能门锁才有的功能,用写手机时的话术来形容它,是功能下放;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性价比比之前的青春版更高了。
安装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6706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