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看来, 有如下的几个点:
语言, 库
Golang语言特性和C很像, 简单, 一张A4纸就能写完所有特性 你想想看, C++到了领悟阶段, 也只用那几个简单特性, 剩下的都是一大堆解决各种内存问题的技巧 而Golang一开始就简单, 何必浪费生命去研究那一大堆的奇技巧呢
Golang的坑只有2个:1 interface{}和nil配合使用, 2 for循环时, 将循环变量引入闭包(Golang, Lua, C#闭包变量捕获差异) 完全不影响正常使用, 复合语言概念, 只是看官方后面怎么有效的避免
用Golang就忘记继承那套东西, 用组合+接口
用Golang服务器如何保证解决游戏服务器存盘一致性问题 stop the world是肯定的, 但是Golang可以从语言层并发序列化玩家数据, 再通过后台存盘
channel是goroutine虽然是Golang的语言特性 但是在编写服务器时, 其实只有底层用的比较多
Golang的第三方库简直多如牛毛, 好的也很多
不要说模板了, C#的也不好用, 官方在纠结也不要加, 使用中, 没模板确实有点不方便 用interface{}/反射做泛型对于Golang这种强类型语言来说,还是有点打脸
运行期
Golang和C++比性能的话, 这是C++的优势, Golang因为没虚拟机, 只有薄薄的一层调度层 因此性能是非常高的, 用一点性能牺牲换开发效率, 妥妥的
16版后的GC优化的已经很好了, 如果你不是高性能,高并发Web应用, 非要找出一堆的优化技巧的话 只用Golang写点游戏服务器, 那点GC损耗可以忽略不计
和其他现代语言一样, 崩溃捕捉是标配功能, 我用Golang的服务器线上跑, 基本没碰到过崩溃情况
热更新: 官方已经有plugin系统的提交, 跨平台的 估计很快就可以告别手动cgo做so热更新
开发, 调试, 部署, 优化
LiteIDE是我首选的Golang的IDE, 虽然有童鞋说B格不高 但这估计实在是找不到缺点说了, 别跟我说Visual Studio, 那是宇宙级的
曾经听说有人不看好Golang, 我问为啥: 说这么新的语言, 不好招人,后面打听到他是个策划 好吧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Golang对于有点编程基础的新人来说, 1周左右可以开始贡献代码 老司机2~3天
开发效率还是不错的, 一般大的游戏功能, 22人一周3~4个整完 这换C++时代, 大概也就1~2个还写不完 对接服务器sdk的话, 大概1天接个10多个没问题
Golang自带性能调优工具, 从内存, CPU, 阻塞点等几个方面直接出图进行分析, 非常直观, 可以参考我博客几年前的分析: 使用Golang进行性能分析(Profiling)
Golang支持交叉编译, 跨平台部署, 什么概念 linux是吧 不问你什么版本, 直接windows上编译输出一个elf, 甩到服务器上开跑不超过1分钟时间个人觉得golang十分适合进行网游服务器端开发,写下这篇文章总结一下。从网游的角度看:要成功的运营一款网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玩家自发形成的社区。只有玩家自发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游戏才能持续下去,避免鬼城的出现。Golang进行服务器开发, 最显耀的就是其并发架构, 能充分榨干每一个CPU 但是Golang和Erlang不一样, Golang使用了CSP的模型, 而Erlang采用的是Actor模型 两者区别仅仅只是消息队列归属范围区别而已 但带来的巨大的框架实现及使用差异让Golang和Erlang阵营里的童鞋们撕逼很久
其实可以这么理解 Erlang基于Actor模型的并发架构真正是一个框架, 让每一个人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事情 而不用更多的担心横向扩展的问题 Golang的CSP并发架构没有很多框框条条 让开发者自由发挥,设计自己想要的结构 但碰到需要横向扩展时, 还是需要考验架构人的经验和实力
所以说, CSP和Actor其实着眼点不一样 所以还是不能同日而语 但项目还得做, 问题还得解决 不能为每一个项目重复设计, 编写重复的代码来应对各种横向扩展的问题 烦了, 火了, 所以就准备造一个用Golang实现Actor的轮子
调研了一段时间, 使用Golang做Actor模型的实现并不多 而且大多是实验性项目, 并没有真正像Skynet一样, 在项目中使用同时做开源的
说到Skynet, 这是一个极好的开源轻量级游戏服务器框架 使用lua的coroutine模拟goroutine, 同步+多线程逻辑, 用C底层帮你处理了复杂的Actor模型 留给上层只是发发消息, 管理下id, 很是惬意 再加上lua天生动态语言, 模拟Erlang的动态更新更不是啥大问题 因此在服务器界, Skynet变的有名了起来
既然要做轮子, 我果断选择不关门 讨论群都开了, 博客一直更新, github也有, 为啥不搞开源轮子呢 因此这次的服务器框架计划定位于开源 目的是为Golang贡献一款轻量级的游戏服务器框架, 由大家支持, 供大众使用是的,Go语言需要使用service接口来实现服务器端的功能,例如处理>写在最前面:由于现在游戏基本上采用全球大区的模式,全球玩家在同一个大区进行游戏,传统的单服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服务需求,所以现在游戏服务器都在往微服务架构发展。当前我们游戏也是利用微服务架构来实现全球玩家同服游戏。
玩家每次断线(包括切换网络/超时断线)后应该会重新连接服务器,重连成功的话可以继续当前情景继续游戏,但是之前写的底层重连机制一直不能生效,导致每次玩家断线后重连都失败,要从账号登陆开始重新登陆,该文章写在已经定位了重连问题是由SLB引起后,提出的解决方案。
每次重连后,客户端向SLB发送建立连接,SLB都会重新分配一个网关节点,导致客户端连接到其他网关,重连失败。
会话保持的作用是什么?
开启SLB会话保持功能后,SLB会记录客户端的IP地址,在一定时间内,自动将同一个IP的连接转发到上次连接的网关。
在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游戏容易心跳或者发包超时,开启会话保持,能解决大部分情况下的重连问题。
但是在切换网络的时候,手机网络从Wifi切换成4G,自身IP会变,这时候连接必定和服务器断开,需要重新建立连接。由于IP已经变化,SLB不能识别到是同一个客户端发出的请求,会将连接转发到其他网关节点。所以使用TCP连接的情况下,SLB开启会话保持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重连问题。
另外某些时刻,手机频繁开启和断开WI-FI,有时候可能不会断开网络,这并不是因为4G切换WI-FI时网络没断开,从4G切换到Wi-Fi网络,因为IP变了,服务器不能识别到新的IP,连接肯定是断开的。这时候网络没断开,主要是因为现在智能手机会对4G和Wi-Fi网络做个权重判断,当Wi-Fi网络频繁打开关闭时,手机会判断Wi-Fi网络不稳定,所有流量都走4G。所以网络没断开是因为一直使用4G连接,才没有断开。想要验证,只需要切换Wi-Fi时,把4G网络关闭,这样流量就必定走Wi-Fi。
上面说过,四层的TCP协议主要是基于IP来实现会话保持。但是切换网络的时候客户端的IP会变。所以要解决切换网络时的重连问题,只有两个方法:1 当客户端成功连接网关节点后,记录下网关节点的IP,下次重连后不经过SLB,直接向网关节点发送连接请求。2使用 SLB的七层(>Ethr 是一个用 golang 编写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量工具。该项目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本地工具,用于跨 TCP、UDP、>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