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造四节点的小集群系统的例子,它是构建在Linux *** 作系统上,通过MPICH软件包实现的,希望这个小例子能让大家对集群系统的构建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2使用MPICH构建一个四节点的集群系统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造四节点的小集群系统的例子,它是构建在Linux *** 作系统上,通过MPICH软件包实现的,希望这个小例子能让大家对集群系统的构建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21 所需设备
1)4台采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PC机,每台配
置64M内存,2GB以上的硬盘,和EIDE接口的光盘驱动器。
2)5块100M快速以太网卡,如SMC 9332 EtherPower 10/100(其中四块卡用于连接集群中的结点,另外一块用于将集群中的其中的一个节点与其它网络连接。)
3)5根足够连接集群系统中每个节点的,使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制作的RJ45缆线
4)1个快速以太网(100BASE-Tx)的集线器或交换机
5)1张Linux安装盘
22 构建说明
对计算机硬件不熟的人,实施以下这些构建步骤会感到吃力。如果是这样,请找一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1 准备好要使用的采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PC机。确信所有的PC机都还没有接上电源,打开PC机的机箱,在准备与网络上的其它设备连接的PC机上安装上两块快速以太网卡,在其它的 PC机上安装上一块快速以太网卡。当然别忘了要加上附加的内存。确定完成后盖上机箱,接上电源。
2 使用4根RJ45线缆将四台PC机连到快速以太网的集线器或交换机上。使用剩下的1根RJ45线将额外的以太网卡(用于与其它网络相连的那块,这样机构就可以用上集群)连接到机构的局域网上(假定你的机构局域网也是快速以太网),然后打开电源。
3 使用LINUX安装盘在每一台PC机上安装。请确信在LINUX系统中安装了C编译器和C的LIB库。当你配置TCP/IP时,建议你为四台PC分别指定为19216811、19216812、19216813、19216814。第一台PC为你的服务器节点(拥有两块网卡的那台)。在这个服务器节点上的那块与机构局域网相连的网卡,你应该为其指定一个与机构局域网吻合的IP地址。
4当所有PC都装好Linux系统后,编辑每台机器的/etc/hosts文件,让其包含以下几行:
19216811 node1 server
19216812 node2
19216813 node3
19216814 node4
编辑每台机器的/etc/hostsequiv文件,使其包含以下几行:
node1
node2
node3
node4
$p#
以下的这些配置是为了让其能使用MPICH’s p4策略去执行分布式的并行处理应用。
1 在服务器节点
,建一个/mirror目录,并将其配置成为NFS服务器,并在/etc/exports文件中增加一行:
/mirror node1(rw) node2(rw) node3(rw) node4(rw)
2 在其他节点上,也建一个/mirror目录,关在/etc/fstab文件中增加一行:
server:/mirror /mirror nfs rw,bg,soft 0 0
3 /mirror这个目录从服务器上输出,装载在各个客户端,以便在各个节点间进行软件任务的分发。
4 在服务器节点上,安装MPICH。MPICH的文档可在
5任何一个集群用户(你必须在每一个节点新建一个相同的用户),必须在/mirror目录下建一个属于它的子目录,如 /mirror/username,用来存放MPI程序和共享数据文件。这种情况,用户仅仅需要在服务器节点上编译MPI程序,然后将编译后的程序拷贝到在/mirror目录下属于它的的子目录中,然后从他在/mirror目录下属于它的的子目录下使用p4 MPI策略运行MPI程序。
23 MPICH安装指南
1如果你有gunzip,就d下载mpichtargz,要不然就下载mpichtarZ。你可以到>
选择数据库服务器的五个原则:
1)高性能原则
保证所选购的服务器,不仅能够满足运营系统的运行和业务处理的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一定时期业务量的增长。一般可以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所需的服务器TpmC值(Tpmc是衡量计算机系统的事务处理能力的程序),然后比较各服务器厂商和TPC组织公布的TpmC值,选择相应的机型。同时,用服务器的市场价/报价除去计算出来的TpmC值得出单位TpmC值的价格,进而选择高性能价格比的服务器。
结论:服务器处理器性能很关键,CPU的主频要高,要有较大的缓存
2)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所有选择设备和系统中首要考虑的,尤其是在大型的、有大量处理要求的、需要长期运行的系统上。考虑服务器系统的可靠性,不仅要考虑服务器单个节点的可靠性或稳定性,而且要考虑服务器与相关辅助系统之间连接的整体可靠性,如:网络系统、安全系统、远程打印系统等。在必要时,还应考虑对关键服务器采用集群技术,如:双机热备份或集群并行访问技术,甚至采用可能的完全容错机。
结论:服务器要具备冗余技术,同时像硬盘、网卡、内存、电源此类设备要以稳定耐用为主,性能其次。
3)可扩展性原则
保证所选购的服务器具有优秀的可扩展性原则。因为服务器是所有系统处理的核心,要求具有大数据吞吐速率,包括:I/O速率和网络通讯速率,而且服务器需要能够处理一定时期的业务发展所带来的数据量,需要服务器能够在相应时间对其自身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如:CPU型号升级、内存扩大、硬盘扩大、更换网卡、增加终端数目、挂接磁盘阵列或与其他服务器组成对集中数据的并发访问的集群系统等。这都需要所选购的服务器在整体上具有一个良好的可扩充余地。一般数据库和计费应用服务器在大型计费系统的设计中就会采用集群方式来增加可靠性,其中挂接的磁盘存储系统,根据数据量和投资考虑,可以采用DAS、NAS或SAN等实现技术。
结论:服务器的IO要高,否则在CPU和内存都是高性能的情况下,会出现瓶颈。除此之外,服务器的扩展性要好,为的是满足企业在日后发展的需要。
4)安全性原则
服务器处理的大都是相关系统的核心数据,其上存放和运行着关键的交易和重要的数据。这些交易和数据对于拥有者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资产,他们的安全性就非常敏感。服务器的安全性与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密不可分,如:网络系统的安全、数据加密、密码体制等。服务器需要在其自身,包括软硬件,都应该从安全的角度上设计考虑,在借助于外界的安全设施保障下,更要保证本身的高安全性。
结论:首先从服务器的材料上来说要具备高硬度高防护性等条件,其次服务器的冷却系统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强,这样才能够在硬件上满足服务器安全的要求。
5)可管理性原则
服务器既是核心又是系统整体中的一个节点部分,就像网络系统需要进行管理维护一样,也需要对服务器进行有效的管理。这需要服务器的软硬件对标准的管理系统支持,尤其是其上的 *** 作系统,也包括一些重要的系统部件。
结论:尽量选择支持系统多的服务器,因为服务器兼容的系统越多,你就可以拥有更大选择空间。
集群(Cluster)是由两台或多台节点机(服务器)构成的一种松散耦合的计算节点集合,为用户提
供网络服务或应用程序(包括数据库、Web服务和文件服务等)的单一客户视图,同时提供接近容错机的故
障恢复能力。集群系统一般通过两台或多台节点服务器系统通过相应的硬件及软件互连,每个群集节点都
是运行其自己进程的独立服务器。这些进程可以彼此通信,对网络客户机来说就像是形成了一个单一系统,协同起来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系统资源和数据。除了作为单一系统提供服务,集群系统还具有恢复服务
器级故障的能力。集群系统还可通过在集群中继续增加服务器的方式,从内部增加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并
通过系统级的冗余提供固有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二、集群的分类:
1、高性能计算科学集群:
以解决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为目的的IA集群系统。是并行计算的基础,它可以不使用专门的由十至
上万个独立处理器组成的并行超级计算机,而是采用通过高速连接来链接的一组1/2/4CPU的IA服务器,并且在公共消息传递层上进行通信以运行并行应用程序。这样的计算集群,其处理能力与真正超级并行
机相等,并且具有优良的性价比。
2、负载均衡集群:
负载均衡集群为企业需求提供更实用的系统。该系统使各节点的负载流量可以在服务器集群中尽可
能平均合理地分摊处理。该负载需要均衡计算的应用程序处理端口负载或网络流量负载。这样的系统非
常适合于运行同一组应用程序的大量用户。每个节点都可以处理一部分负载,并且可以在节点之间动态
分配负载,以实现平衡。对于网络流量也如此。通常,网络服务器应用程序接受了大量入网流量,无法
迅速处理,这就需要将流量发送给在其它节点。负载均衡算法还可以根据每个节点不同的可用资源或网
络的特殊环境来进行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