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局持续很长时间了,俄罗斯方面从赫尔松地区有序撤离,人家是战略性撤退。有人说,六门法国巨炮将运抵乌克兰前线,这些巨炮的射程,还挺远,会因此扭转战局吗?应该不会,一个是俄乌的实力差距很大;一个是乌克兰方面的战线拉长了,攻势就小很多;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没有使用全力。
一、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力量对比,差距明显
有人说,要是单纯的乌克兰实力,跟俄罗斯是有些差距。但是,乌克兰在西方援助下,实力不可同日而语了。即便是在西方的援助下,俄罗斯的实力,也是很强大的。先不说主战坦克,就说是精确制导导d,俄罗斯也是可以投放到战场中的,那将是很多乌克兰士兵的噩梦。
乌克兰方面有了“海马斯”系统,有了以色列和德国援助的防空系统,再加上法国援助的大炮,会形成一个立体打击模式,想让对方感受到乌克兰的怒吼。实际上,乌克兰的可持续性,是堪忧的。乌克兰能够抵抗这么久,肯定与西方的援助,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俄罗斯方面给出的结果显示,乌克兰方面的进攻,遭到了打击。无论是地面进攻,还是导d的进攻。有人还为他们解释,说那是试探性的进攻,目的是为了确认打击的方位。果真如此的话,不得不说,乌克兰方面真的很“黑”,将士兵故意送出去,当炮灰。
乌克兰方面要是失去了西方的援助,那么,乌克兰方面能够抵抗多久,还真不好说。因为乌克兰方面的武器存量,他们没有告知。乌克兰方面跟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对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先不说空天军的差距,就说导d和无人机的比拼,也是俄罗斯方面占据优势。
二、乌克兰占了赫尔松,乌克兰方面的战线拉长了,每个部位分配的兵力,就减少了
很多乌克兰人在庆祝乌军占据赫尔松地区,他们忘记了两个事情,一个是展现的拉长,会带来很多负面的问题。一个是战线拉长了,每个地方能够分配到的军人,将会减少。还有一个,就是后勤的补给。严格来说,前线打仗,主要是打后方。谁的后勤补给及时,谁占据更大优势。
战线拉长,对于乌克兰方面而言,绝对不是好事。因为战线拉长了,就需要守护,要是被人穿插进去,可能会导致一些军团被包饺子。这是乌克兰方面不愿意看到的!他们采取的方式,是防守中有试探。俄罗斯方面表示,已经打退了乌克兰的进攻。
赫尔松地区的放松,并不是重点,因为俄罗斯方面说过,放弃这些地区是为了守护那么多士兵。对于俄罗斯而言,士兵是更加宝贵的资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俄罗斯方面有序撤离,可能是有新的战略动向,他们没有说出来,我们只能静待了。
战线拉长了,乌克兰方面的守护,就薄弱了很多。就算是有好的后勤补给,不要忘记了,俄罗斯方面有了大量的无人机,沙赫德-136就是其中一个代表。采用“低空+蜂群”的攻击方式,让人想到了《天使陷落》中的无人机。使用这个打击乌克兰方面的后勤补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乌克兰方面想要使用大炮来巩固战果,那就需要将这几门大炮保护好。在《红色警戒》中,法国巨炮是非常厉害的,但是有相应的反应时长,摧毁它还是蛮容易的。只要让俄罗斯的无人机找到了巨炮的位置,说不定没有发挥效果,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了。想要凭着几门大炮就可以实现战果,真的是痴人说梦。
三、乌克兰能够取得一些成果,是因为俄罗斯很克制
乌克兰方面在赫尔松地区取得了一些进展,就有媒体大肆宣扬其成果。成果大小,只有当事双方最清楚。俄罗斯方面在撤离,但他们的目的并没有变化,主要原因是他们想要实现乌克兰的去军事化。为了实现此目标,俄罗斯方面一直很克制,克制地打击对方。
有人说,打蛇要打七寸,不能给它们一个机会,要不然,就会上演《农夫与蛇》的故事。不管怎么说,乌克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他们忘记了,俄罗斯方面的实力,是没有全部展现出来的。他们没有全力投放空天军,也没有将北方舰队投入使用,投入的,仅仅是空天军的空降兵部队。
他们在打击乌克兰方面,还是很有经验的。他们使用“柳叶刀”巡飞d,打击乌克兰的坦克部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也就是说,要是俄罗斯使用全力,对于乌克兰而言,将是一场噩梦。俄罗斯一直保留着谈判的窗口,是为了让双方有商量的余地。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不知道乌克兰方面会怎么想。
他们可能会觉得,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继续巩固吧。实际上,要是俄罗斯使用全力的话,对于乌克兰而言,伤害的,不仅仅是乌克兰的军人,还有百姓。基辅方面难道不应该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吗?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
2004年11-12月,乌克兰发生轰动世界的“橙色革命”。亲西方的反对派***尤先科,利用乌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存在的舞弊现象,发动大规模“街头斗争”,迫使当局作出让步,重新举行投票。尔后,尤先科在第三次投票中获得5199%的选票,奠定胜局。对此,各方反应全然不同。尤先科欢欣鼓舞,宣称 “这是乌克兰人民的胜利”;亚努科维奇则表示不服,并提出多项申诉;美国和欧盟深表“满意”,认为它是“自由、公正的”;俄罗斯和许多独联体国家则十分不满,强调这次投票存在大量违法舞弊行为,“是非法的”。事实说明,这次总统选举不仅凸现乌克兰国内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对立”以及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对立”,而且凸现俄罗斯与美欧国家地缘战略利益的“对立”。同时,乌克兰这次“橙色革命”将产生极为广泛的国际影响。
第一,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深。苏联解体后,西方利用俄的衰落,蓄意构筑包围圈,不断挤压俄的战略空间。第一步是实行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计划,把过去属于俄势力范围的中东欧国家纳入版图,使它们彻底“融入”西方体系。第二步是打入俄的“后院”,挖俄的墙脚,在尽可能多的独联体国家建立亲西方政权。西方的最终目标,是要构筑一个北起波罗的海、中经黑海和高加索、南接中亚的“弧形包围圈”,以便死死捆住俄的手脚。目前,西方的第一步计划已基本完成,而第二步计划则正在实施。它们采用“渐进方式”,通过经济援助和政治接触,扶植各独联体国家的亲西方反对派,找准时机,夺取政权。2003年 11月的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以及不久前的乌克兰“橙色革命”,就是西方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由于乌克兰贴近俄的腹地,又是独联体范围的第二大国,因此乌 “橙色革命”对俄的损害和威胁远远超过小国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
对于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俄与美欧国家的立场异常对立,双方都全力支持亲近自己的总统候选人,闹得不亦乐乎。尽管“橙色革命”已经结束,双方的明争暗斗并未停止。美欧国家指责说,俄干预乌总统选举的“深度”已经越过“临界点”,显示了俄要“重建帝国”的野心。普京则强调,西方支持乌“橙色革命” 是为了“孤立”俄,他要在今后俄美首脑会晤时向布什问清楚这个问题。目前看来,尽管俄与西方不会因乌克兰问题而发生对抗,但双方的“裂痕”无疑是扩大了,甚至或多或少可以闻到“冷战”的味道。有分析认为,乌克兰事件后普京与布什的关系是“同床异梦”。
第二,俄乌关系可能发生“转折”。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历史、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渊源,两国过去融为一体的时间长达300多年,因此形成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两国的能源合作尤其重要,俄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有80%要经过乌克兰,而乌克兰的石油和天然气有80-90%来自俄罗斯。诚如普京在今年1月7日所说,俄乌关系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即将出任乌克兰总统的尤先科具有强烈的亲西方色彩,他极力主张加入北约和欧盟,使乌克兰全面融入西方。尤先科日前说,他上台后要“修复”乌俄关系,保持乌俄“战略伙伴关系”,他“第一个要访问的国家就是俄罗斯”。尤先科的外交走向,也的确不会立即彻底转向西方,而会左右逢源,兼顾到俄罗斯。尽管如此,尤先科在俄与美欧之间决难做到真正的“平衡”,他会加快乌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进程,并在国家安全、国际事务等关键问题上极力靠拢西方,而同俄拉开距离。英国《简氏外事报道》说,尤先科夺取政权说明,乌克兰自15年前独立以来首次真正“摆脱了” 俄。总之,乌克兰今后“倒向西方”和“去俄罗斯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俄乌关系的“转折”也许不会马上发生,但它在几年之后就会出现。
第三,独联体国家可能出现“连锁反应”。在独联体范围内,乌克兰的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军事力量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橙色革命”的发生,说明西方在独联体地区的影响有所加强,而乌一旦倒向西方,独联体甚至有瓦解的危险,俄苦心打造的俄乌白哈四国“统一经济区”也有可能名存实亡。特别是,乌式“橙色革命”还可能在独联体链条的其他薄弱环节“重演”。美国著名政治家布热津斯基就说,西方希望“民主”能扩展到比乌克兰更远的地方。西方挤压俄战略空间的既定计划决不会放弃。2004年4月,西方曾在亚美尼亚策动反对派夺权,但被科恰良总统采取的果断行动加以制止,未能奏效。西方把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看作“民主化的障碍”,一再鼓动该国反对派起来闹事和夺权。但卢卡申科在2004年10月通过全民公决,取得了第三次参加总统选举的权利。于是,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法令,对白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并表示要全力支持该国反对派。种种迹象表明,独联体国家的反对派受乌“橙色革命”的鼓舞,今后将掀起更大的风浪。在乌总统选举期间,这些国家的反对派都派人来此进行“考察”和“取经”。尤其在中亚地区,这里不仅驻有美国军事力量,亲美势力已有相当基础,而且正进入政权更迭期。乌兹别克斯坦在2004年12月26日举行了议会选举及地方政权机关选举。由于该国反对派成绩欠佳,西方便指责这次选举“未达到民主标准”。吉尔吉斯斯坦今年2月要举行议会选举,10月将举行总统选举。目前,美方代表正与该国的反对派和媒体频繁会晤。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帮办帕斯科直言不讳地说,“我想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权应该变了”。总之,乌克兰并非西方与俄夺的第一个独联体国家,也不是最后一个。当一个个独联体国家倒向西方的时候,俄的战略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北约势力将深入到中亚和外高加索,到那时,俄罗斯的发展空间将受到巨大挤压,并将遏制俄的“东山再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