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秦军轻视防护?大秦帝国的军队其实是重装军

谁说秦军轻视防护?大秦帝国的军队其实是重装军,第1张

“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战国策》关于秦军的描述,再加上秦代皮甲没有专门的古籍文字描述,让很多人产生了秦军轻视防护的错觉。但是,随着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和研究,逐步扭转了这种观念。

在秦兵马俑坑中,共发现七类十种着甲俑,他们分别是将军俑、军吏俑、骑兵俑、步兵并弩手俑、驭手俑,以及车左车右俑。这些秦俑根据军阶和兵种的不同,所穿皮甲形制各有不同。

▲兵马俑坑

先说将军俑。此俑头戴鹖冠,所着皮甲分两种制式,一种身甲不带披膊并且无背片,由两根肩带在背后呈X形将身甲交叉固定;一种带披膊带背片。身甲由胸部的大片皮革和横17排纵10列的小片皮札共同构成。其中上旅9排,下旅8排,逐步过渡到锥形,在双肩以及前胸后背分别打有八个花结以表明军阶。

▲将军俑

军吏俑,此俑所穿皮甲分三种形制。

第一种军吏俑。皮甲无批膊,甲下旅包边呈明显椭圆形,甲片以札甲形式编织,上旅9排下旅三排。形制与骑兵样式接近,推测是骑兵下级军官。

第二种军吏俑。皮甲有批膊,但是身甲较短,同样以札甲形式编织,对照形制与步兵甲接近,推测应是步兵下级军官。

第三种军吏俑。所穿皮甲双肩带披膊,胸部为整块皮革。自胃部开始,整块皮革结合由11排小甲片编织而成的皮札组成整副身甲,在右胸留有开合口方便平时穿脱,由皮甲做工和防护面积推断,这应该是一位中级军官。

▲军吏俑

着甲步兵以及弩手俑;这两种俑所着皮甲款式一致,甲衣分为披膊和上下旅三部分,上旅四排下旅四排,甲片较大。

▲步兵俑

▲跪射弩手俑

骑兵俑;骑兵俑为便于马上作战,所穿皮甲无披膊,以五排甲片构成上旅,三排甲片构成下旅防护胸腹。

▲骑兵俑

车兵俑,车兵俑分为两类,第一种驭手俑,此俑所穿皮甲带盆领,整个上肢都被披膊完全覆盖,在披膊最前端还有马蹄状甲片防护双手,是兵马俑皮甲中防护最为完善的一种。第二种车兵俑为车左俑与车右俑,所着皮甲带批膊,由5排甲片构成上旅和4排甲片构成下旅,形制与普通步兵接近。

▲驭手俑

▲车左车右俑

其实,从实战角度上将,纠结于甲片数量没有多大意义,关键是通过对这几种俑的观察,我们能够发现,秦代的皮甲对比周代,再次发生了四点进化。

第一、军阶化。不同衔职的军人所穿皮甲的款式各有不同,级别越高者皮甲制作越精良,防护面积越大,士兵更容易在战场识别军官以便指挥,加强了部队的凝聚力。

第二、专业化。不同兵种的军人,衣甲形制根据实战需要被区别开来,这是秦军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第三、精细化。为了获得更好的灵活性,皮甲甲片再次缩小,编织更为细致,使其在实战中不畏刀剑、更为牢固,并且在部分皮甲边沿出现了织物包边(也有说法认为织物包边的为铁甲),使甲片不易磨损和脱落,寿命相应延长。

第四;轻便化,由于从战国开始,车兵逐渐被淘汰,战争方式发生了变化。军队对于着甲后的灵活性要求大大提高,皮甲不再如周代那般以宽大为上,也不再如周代那样以笼套方式穿着,而是通过侧开的方式进行披挂,然后以绳结固定,变得适体贴身,便于官兵行动。

▲秦军石胄,与燕下都铁胄编织方式相同

以上标准,在秦以后都被保留了下来,为其后的两汉皮甲发展指明了方向。

公元前221年,秦军灭六国。在以前,学界曾有人因为秦军是否有胄而争论激烈。当1998年秦陵墓陪葬坑内那些如燕下都铁胄一般,以石片叠压连缀而成的石胄实物现世后,这种争论才告一段落。“秦军无胄”的观点,可能来自于战国策士的夸张。至于为何秦陵兵马俑没有戴胄,最可能的解释是,兵马俑的原型是秦皇禁卫军,有一定的依仗和检阅作用,出于礼仪而免胄。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755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