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认真的读,读懂每个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综合归纳法,如写事的文章。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四、抓重点词句(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五、取主舍次法即重点归纳法。
有时一篇文章,其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扩展资料:
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组成,而事件又是由起因、经过、结果构成,所以如果把文章中的要素串联起来,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注意,“串联”不是“拼凑”,不是简单地把这些元素放到一起即可,而是根据总结出的元素,进行二次概括,即删掉与重点无关的语句、删掉句意重复的语句,从中提取最重要、最简洁的要素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
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故事发生在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时发现敌人将过江桥的木板全部拆除,只剩下了光溜溜的铁索。当时接到上级命令,部队一定要在29日早晨夺下卢沟桥。大致过程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q,背着马刀,带着sld,冒着敌人密集的qd,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三连紧跟在二连后面,战士们带着武器和木板,一边前进一边浦桥。最后,英勇的红四团以较少的代价完成了这座生命的桥梁。1、大熊猫其实是熊科动物,且是咬合力最高的肉食性动物之一。
2、熊猫一天可以排便高达40次,幼年熊猫还会吃母亲的粪便。
3、古时候的中国人害怕熊猫,将它们描述成长着黑白毛皮的食铁兽。
4、大熊猫的食物99%都是竹子,之所以只吃竹子是因为它们没有感受肉类鲜味的受体。
5、雌性大熊猫一年之中只有3天发情期。
6、熊猫是运动高手,爱好爬树和游泳。
7、熊猫一生下来就是一个高度近视眼,它们只能看到几米以内的东西,稍远一点就很模糊。
扩展资料:
大熊猫栖息环境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
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熊猫
驾车路线:全程约6011公里
起点:河南校大泵增压器
1昭通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830米,过左侧的格力精工,左前方转弯进入过境路
2) 沿过境路行驶31公里,进入幸福一号隧道
3) 沿幸福一号隧道行驶220米,直行进入二坪子一号隧道
4) 沿二坪子一号隧道行驶340米,直行进入二坪子二号隧道
5) 沿二坪子二号隧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幸福一号隧道
6) 沿幸福一号隧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幸福二号隧道
7) 沿幸福二号隧道行驶30公里,直行进入白龙洞一号隧道
8) 沿白龙洞一号隧道行驶610米,直行进入打渔坪大桥
9) 沿打渔坪大桥行驶220米,直行进入白龙洞二号隧道
10) 沿白龙洞二号隧道行驶280米,直行进入白龙洞一号隧道
11) 沿白龙洞一号隧道行驶49公里,直行进入龙潭隧道
12) 沿龙潭隧道行驶26公里,过田湾二号桥,直行上桥
13) 沿桥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洛泽河二号大桥
14) 沿洛泽河二号大桥行驶35公里,直行进入龙潭隧道
15) 沿龙潭隧道行驶124公里,左前方转弯
16) 行驶58公里,左转
17) 行驶520米,左前方转弯
18) 行驶25公里,调头
19) 行驶280米,右转进入兰磨线
20) 沿兰磨线行驶380米,右转
21) 行驶60米,朝水富方向,直行进入岔河收费站立交
2沿岔河收费站立交行驶380米,直行进入渝昆高速
3沿渝昆高速行驶1744公里,朝乐山/雅安/泸州/重庆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成渝环线高速
5沿成渝环线高速行驶1329公里,朝雅安/G93/G5/乐山南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张徐坝立交桥
6沿张徐坝立交桥行驶1000米,直行进入成渝环线高速
7沿成渝环线高速行驶995公里,朝西昌/G5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70米,过金鸡桥约690米后,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9沿京昆高速行驶127公里,在西康大桥/海螺沟/康定/龙门溶洞出口,稍向右转进入西康大桥立交桥
10沿西康大桥立交桥行驶210米,直行进入西康大桥立交桥
11沿西康大桥立交桥行驶500米,右前方转弯
12行驶150米,直行进入G318(旧)
13沿G318(旧)行驶16公里,稍向右转进入G318
14沿G318行驶29公里,直行进入沪聂线
15沿沪聂线行驶144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凤阳大道
16沿凤阳大道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沪聂线
17沿沪聂线行驶86公里,直行进入沪聂线
18沿沪聂线行驶180米,在第3个出口,左转进入向阳大道
19沿向阳大道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环城路
20沿环城路行驶520米,稍向左转进入沿江路
21沿沿江路行驶840米,直行进入沪聂线
22沿沪聂线行驶345公里,直行进入老虎嘴隧道
23沿老虎嘴隧道行驶280米,直行进入沪聂线
24沿沪聂线行驶314公里,直行进入二郎山隧道
25沿二郎山隧道行驶45公里,直行进入沪聂线
26沿沪聂线行驶580米,直行进入二郎山隧道4号桥
27沿二郎山隧道4号桥行驶49公里,直行进入江家湾隧道
28甘孜藏族自治州内驾车方案
1) 沿江家湾隧道行驶13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沪聂线
2) 沿沪聂线行驶202公里,朝泸定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瑞金路
3) 沿瑞金路行驶11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
飞夺泸定桥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q林d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扩展资料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
1935年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黄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大家都知道泸定发生68级地震,有很多网友都刷到过通过手机、电视等收到提前通知地震来袭的警告,那这些地震预警是怎样设置打开的呢?可能还有部分小伙伴不知道怎样使用这个功能,今天在这里为大家讲解一下,不同的品牌手机设置方法有细微的差别具体方法如下。
vivo手机打开自带的天气APP,点击左上角两点后打开设置,点击里面的地震预警,将启用地震预警服务打开。
华为手机首先点击设置然后点安全再点应急预警通知最后将地震预警的功能打开。
小米手机则是找到手机管家里面的家人关怀再点击地震预警。
oppo打开设定里的安全 然后选择sos紧急联系点开自然灾害警报将地震警报打开。
如果以上方法均未成功也可以在支付宝中搜索接收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便可以打开地震预警。
还有非常简单的两种方式一是每个品牌都有语音助手,可以直接呼叫语音助手叫它打开地震预警或者在手机桌面找到搜索功能,输入地震预警即可以开通设置。
在部分的电视中也是有预警功能的,利用遥控器找到应用在里面打开消息盒子,在里面即可找到地震预警。如果都设置不了那就可能是有的地区不支持地震预警功能 。
地震预警的原理是当地震发生后生成电磁波信号传出由于电磁波比地震波快很多这样就可以在地震到来之前提前发出警报,建议大家可以给自己的家人也打开这个功能,以备不时之需,地震预警的准确率非常的高,收到地震预警警报后大家一定要选择合理的保护自己的方式不要无作为、看热闹,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q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q,背着马刀,带着sld,冒着敌人密集的qd,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泸定桥之战的意义:
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扩展资料:
一、飞夺泸定桥的勇士: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要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决定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
1935年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事实上,关于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到底是21名,还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比如一八六期的《战士报》,上面写的就是“二连21个英雄首先爬铁链冒火过河”。后来,根据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将军发表在《星火燎原》上的著名回忆文章《飞夺泸定桥》,人们把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定为22名。
二、泸定桥之战的两种不同的记述:
第一种叙述:泸定桥是红一军团的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下的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夺取的。该叙述由彭加伦于1936年写成并发表的《飞夺泸定桥》记载。后来中共党史、军史,凡官方记载史料均以此为依据,因此被外界称为“正史”。
第一种叙述,除了《红军长征记》中彭加伦所著《飞夺泸定桥》外,还有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黄克诚《我在红三军团的经历》、罗华生(红四团党代表)《强渡大渡河泸定桥的经过》、成仿吾(参加长征的文学家)《长征回忆录》;
萧锋(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三团政委)《长征日记》,以及红三军团重要将领伍修权、张爱萍、张宗逊、李志民、刘志坚、张震、王平、裴周玉等的回忆文章,上述文章没有一篇关于红三军团的红十三团飞夺泸定桥的记述,却都有红一军团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回忆。
第二种叙述:泸定桥是红三军团的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李干辉)下的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带领12名勇士夺取的。该叙述由覃应机于1991年所著《硝烟岁月》一书中提出。
而第二种叙述的出处则是原红三军团十三团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的回忆录《硝烟岁月》中相关记载。只是覃应机一人在1991年才提出的孤证,并未其他相关记载,更没有“一直受压制”的情形。
覃应机所过的铁索桥,应当在龙衣或者沙坝头铁索桥。《朱德关于我军突破敌雅州、芦山、天全防线的部署》(1935年6月5日):“……三、三军团有夺取天全之龙衣、沙坝头两铁索桥,并相机袭占天全的任务。
雪枫(时任红十三团团长)率先头两个团由现驻地经思金坝,以一部夺取沙坝头,主力夺取龙衣。成功则相机袭占天全,不成则进行下游架桥”。
由于两种说法不一,有媒体称之为“第二种说法好象一直受压制,但从未被压服”,因此在网络上出现了“飞夺泸定桥”属虚构的说法。 这是对军史无知造成的一种误解。
三、桥梁简介: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竣工之际,康熙皇帝亲自为该桥题写“泸定桥”桥名。
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
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铁索长10167米、桥宽27米,踏上桥面,整个桥身起伏荡漾,如泛轻舟,它是连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武汉红心教育基地也建造出一条泸定桥,是扩展游戏项目。
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
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荥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
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参考资料:
飞夺泸定桥讲述了红军不畏艰险,顶着敌人的炮火和子d,强行渡过泸定桥,占领军事要地的故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 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 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 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 火,q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再次体现了我英雄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