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服务器raid设置

华为服务器raid设置,第1张

在最初的RAID技术中,是将几块小容量廉价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大的逻辑磁盘给大型机使用。那个时候还没有逻辑卷的概念。只是单纯的将磁盘按照传统RAID级别进行组合然后提供给上层主机使用。
后来硬盘的容量不断增大,组建RAID的初衷不再是构建一个大容量的磁盘,而是希望利用RAID技术实现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提升存储性能,由于单个容量硬盘都已经较大了,数据硬盘组建的RAID容量更大,所以把RAID划分成一个一个的LUN(逻辑卷)映射给服务器使用。
随着硬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单块硬盘的容量已经达到数T,传统RAID技术在硬盘重构的过程中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也增加了在重构过程中其它硬盘再坏掉对数据丢失造成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块虚拟化技术应运而生。RAID 20+ 是华为的块虚拟化技术,该技术将物理空间和数据空间分散分布成分散的块,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读写能力,方便扩展,也方便了空间的按需分配,数据的热度排布,迁移。它是华为所有Smart软件特性的实现基础。同时,由于热备空间也是分散在多个盘上的,因此硬盘数据的重构写几乎可以同时进行,避免了写单个热备盘造成的性能瓶颈,大大减少了重构时间。
RAID20+软件逻辑对象
华为RAID20+采用底层硬盘管理和上层资源管理两层虚拟化管理模式,在系统内部,每个硬盘空间被划分成一个个小粒度的数据块,基于数据块来构建RAID组,使得数据均匀地分布到存储池的所有硬盘上,同时,以数据块为单元来进行资源管理,大大提高了资源管理的效率。
OceanStor存储系统支持不同类型(SSD、SAS、NL-SAS)的硬盘(SATA盘理论可用,只是其性能较低,企业级存储中已很少使用),这些硬盘组成一个个的硬盘域(Disk Domain)。在一个硬盘域中,同种类型的硬盘构成一个存储层,每个存储层内部再按一定的规则划分为Disk Group;
各存储层的硬盘被划分为固定大小的Chunk(CK),其中,SSD层和SAS层的CK的大小为64MB,NL-SAS层的CK大小为256M。
OceanStor 存储系统通过随机算法,将每一个存储层的Chunk(CK)按照用户设置的“RAID策略”来组成Chunk Group(CKG),用户可以为存储池(Storage Pool)中的每一个存储层分别设置“RAID策略”。
OceanStor存储系统会将Chunk Group(CKG)切分为更小的Extent。Extent作为数据迁移的最小粒度和构成Thick LUN的基本单位,在创建存储池(Storage Pool)时可以在“高级”选项中进行设置,默认4MB。对于Thin LUN(精简置备LUN)或文件系统,会在Extent上再进行更细粒度的划分(Grain,一般64KB),并以Grain为单位映射到Thin LUN、文件系统。
若干Extent组成了卷(Volume),卷(Volume)对外体现为主机访问的LUN(这里的LUN为Thick LUN)。在处理用户的读写请求以及进行数据迁移时,LUN向存储系统申请空间、释放空间、迁移数据都是以Extent为单位进行的。例如:用户在创建LUN时,可以指定容量从某一个存储层中获得,此时LUN由指定的某一个存储层上的Extent组成。在用户的业务开始运行后,存储系统会根据用户设定的迁移策略,对访问频繁的数据以及较少被访问的数据在存储层之间进行迁移(此功能需要购买SmartTier License)。此时,LUN上的数据就会以Extent为单位分布到存储池的各个存储层上。
RAID20+基本原理
总结,相比于传统的RAID,华为RAID 20+块虚拟化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将基本单位由单个磁盘调整为数据块,将数据块CK按照相应RAID级别(不同存储层可选择不同的RAID级别)组成CKG的方式。并且内部具备负载均衡技术,能够根据数据块的冷热程度动态迁移至不同的存储层中,大大提高了存储性能。其次,在重构方面,由于是以数据块的方式做RAID,同时热备磁盘也以热备块的方式存在,当磁盘发生故障时,可并行多个CKG一起进行重构,所以相比传统的RAID技术大大提高的重构的效率。但缺点就是磁盘都以数据块的方式管理,将大大提高管理开销,所以在硬盘较少的场景并不适合使用块虚拟化技术。现在RAID 20+技术在华为存储设备中运用广泛,也在越来越多的存储场景发挥更大的价值。

华为服务器按“F10”进入u盘启动。

华为服务器进入u盘启动的步骤:

1按“←”、“→”方向键切换至“Boot”界面。TaiShan服务器只支持从UEFI模式启动,通过IPMI命令切换为Legacy模式时,命令返回成功,但实际启动模式仍为UEFI。

2 选择“Boot Type Order”,按“Enter”。进入“Boot Type Order”界面。系统默认启动顺序依次为:“Hard Disk Drive”,“CD/DVD-ROM Drive”,“PXE”,“Others”。

3选择要设置的启动项,按“-”向下移动启动项,调整启动项的排列顺序。启动项的排列顺序即启动项的启动顺序。

4设置完成后,按“F10”。d出“Save configuration and exit?”对话框。

5选择“Y”,保存设置。

以下是U盘装系统流程,毕竟电脑维修店装系统一次30-50元,不如直接买个u 盘,之后就能免费装机。并且遇到什么问题都不怕了,一键装机即可解决。
U盘装windows系统原理:
是把U盘内置一个PE系统(微型windows系统,只有29M)后插在电脑上,使用U盘启动,然后做系统用,主要是方便又可以更好的 *** 作更多的是不容易出现问题。
准备工作:
1 准备个U盘,最好是20接口的(部分电脑30接口,装系统可能几率性会失败。),建议使用8G以上U盘,备份好u 盘的资料!!!
2 百度搜索“系统119”下载纯净版本pe,如果自己的电脑不可用,可以用朋友的电脑;
3 百度搜索“系统119”到里面先下载WINXP、 WIN 7或是WIN10的纯净版本的系统镜像下载到U盘里。
以下是U盘装系统流程:
1 装系统会清理c盘的所有文件,要备份电脑上重要文件,(c盘范围:桌面、我的文档等)笔记本、台式机的快捷键都不一样,目前电脑的BOOT热键都是F8-F12可以启动。
2 确认好自己电脑的快捷按键之后,开机前插上u盘并对电脑进行重启,重启后迅速不停的按下快捷键,如果启动成功,会跳出一个界面,选择USB HDD,或者是带有USB或HDD的选项,按下enter键。
3 在进入pe前有两种情况:电脑会d出一个选择界面,如果你是安装xp的选择2003pe后回车进入,其它Windows系统则一律请选择win8pe(单核多核都可以)
4 进入桌面后,选择通用ghost工具-选择简易模式-选择恢复系统
5 点击“计算机”在可移动存储设备的分类中找到“总裁装机u盘”,点击进去后选择你刚刚复制进u盘的系统。
6 选择“c”盘,点击“继续”。此时等待进度完成后重启计算机。
7 拔掉u盘等待计算机自动部署完成即可,时长约15-25分钟。重新从硬盘启动后,进入电脑,就会开始安装系统,如配置开始菜单,注册组件等等
整个安装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一定要耐心等待。
注意事项:
1 系统未安装完成前禁止强制退出、断电、重启;
2 装之前备份好u 盘和电脑的资料;
3 有问题可以随时私信我;
具体图文教教程可百度搜索“系统119”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采纳,生活愉快

1 问题原因: 没有RAID卡驱动;
2 解决措施,使用:FusionServer Tools-ServiceCD20-V106zip 安装;
参考链接:
>一、raid0的配置
1服务器开机自检后,下一步就会进入Raid卡自检过程,此时显示器上会出现Ctrl -A提示,如下图:
2Optimal表示raid状态正常,Degraded表示有一块硬盘掉线,阵列降级,Offline表示有两块或以上硬盘掉线,阵列不可用 按下Ctrl -A组合键后,自检完成就会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如下图:
3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 Utility进入配置主界面
4选择Create Array进入raid配置界面,选择硬盘,这里以四块硬盘为例,按空格键选择
5选择raid0(注意,如果您需要单盘配置raid0,则这里选择volume)
6输入Array Label,比如volume1
7输入Array Size(卷大小),默认容量为最大容量
8选择条带大小,默认为256KB
9选择Read Caching(读策略),默认为enabled:
10选择Write Caching(写策略),默认为Enable always
选择Enable always后,会有确认提示,按Y键
再次确认,按Y键
11选择Raid创建方式,建议选择Quick init(快速初始化)
12最后选择Done回车,出现完成提示时按任意键退出。
完成配置后可以在Manage Array中查看阵列状态,其中Optimal为正常,Degraded为阵列降级,代表有硬盘掉线,Offline为阵列掉线。
二、Raid1的配置
1进入raid配置界面,选择Create Array进入raid配置界面。选择2块硬盘,按空格键选择
2选择Raid级别
3输入Array Label(卷标),如volume1
4输入Array Size(卷大小),默认容量为最大容量
5Array Size(条带大小)默认为N/A,不可选
6选择Read Caching(读策略),默认为enabled:
7选择Write Caching(写策略),默认为Enable always
选择Enable always后,会有确认提示,按Y键
再次确认,按Y键
8选择创建raid方式,建议选择Quick Init(快速初始化)
9最后选择Done回车,出现完成提示按任意键退出,然后在Manage Array中查看raid状态是否配置正常。其中Optimal为正常,Degraded为阵列降级,代表有硬盘掉线,Offline为阵列掉线。
三、Raid5的配置
1进入raid配置界面。选择Create Array进入raid配置界面。最少选择3块硬盘,这里以3块硬盘为例,按空格键选择
2选择Raid级别:
3输入Array Label(卷标),如volume5
4输入Array Size(卷大小),默认容量为最大容量
5Array Size(条带大小)默认为N/A,不可选
6选择Read Caching(读策略),默认为enabled:
7选择Write Caching(写策略),默认为Enable always
选择Enable always后,会有确认提示,按Y键
再次确认,按Y键
8选择创建raid方式,建议选择Quick Init(快速初始化)
9最后选择Done回车,出现完成提示按任意键退出,然后在Manage Array中查看raid状态是否配置正常。其中Optimal为正常,Degraded为阵列降级,代表有硬盘掉线,Offline为阵列掉线。
四、Raid6的配置
1进入raid配置界面。选择Create Array进入raid配置界面。最少选择4块硬盘,按空格键选择
2选择Raid级别:
3输入Array Label(卷标),如volume5
4输入Array Size(卷大小),默认容量为最大容量
5Array Size(条带大小)默认为N/A,不可选
6选择Read Caching(读策略),默认为enabled:
7选择Write Caching(写策略),默认为Enable always,保持默认即可,会有确认提示,按Y键
再次确认,按Y键
8选择创建raid方式,建议选择Quick Init(快速初始化)
9最后选择Done回车,出现完成提示按任意键退出,然后在Manage Array中查看raid状态是否配置正常。其中Optimal为正常,Degraded为阵列降级,代表有硬盘掉线,Offline为阵列掉线。
五、Raid10的配置
1进入raid配置界面。选择Create Array进入raid配置界面。最少选择4块硬盘,必须是偶数,按空格键选择。
2选择Raid级别:
3后续步骤与创建raid5和raid6类相同,不再赘述。
最后,在Manage Array中查看raid状态是否配置正常。其中Optimal为正常,Degraded为阵列降级,代表有硬盘掉线,Offline为阵列掉线。
六、热备盘(Hotspare)配置
1RAID卡配置界面下有Global Hotspare选项,回车进入热备盘配置界面。
2有提示信息,按任意键继续。
3左侧列表显示当前所有硬盘,可配置热备的硬盘为白色高亮显示,已配置RAID的磁盘盘则是灰色不可选。
4空格选择硬盘
5回车后会有提示是否保存,按Y键确认。

如下:
1、点击设置图标
在打开的设置页面,点击安全和隐私的菜单项。
2、打开页面
点击定位服务的菜单项。
3、找到我的位置信息
点击设置项目后面的开关,设置为打开状态。
4、找到定位模式
选择使用GPS、wlan和移动网络的选项即可。
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它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7377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