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择云服务器配置

怎么选择云服务器配置,第1张

服务器的配置规格影响价格,也直接决定了它的计算能力和特点,是在采购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选云服务器配置,看这三个维度

云服务器的配置规格主要取决于类型、代别、实例大小三个最重要的维度。

维度一:类型

云服务器的“类型”或“系列”,是指具有同一类设计目的或性能特点的云服务器类别。
通常来说,云厂商会提供通用均衡型、计算密集型、内存优化型、图形计算型等常见的云服务器类型。这些类型对应着硬件资源的某种合理配比或针对性强化,方便你在面向不同场景时,选择最合适的那个型号。


vCPU 数和内存大小(按GB计算)的比例,是决定和区分云服务器类型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用均衡型的比例通常是1:4,如 2核8G,这是一个经典搭配,可用于建站、应用服务等各种常见负载,比如作为官网和企业应用程序的后端服务器等。


如果 vCPU 和内存比是1:2,甚至1:1,那就是计算密集型的范畴,它可以用于进行科学计算、视频编码、代码编译等计算密集型负载。


比例为1:8及以上,就被归入内存优化型,比如8核64G的搭配,它在数据库、缓存服务、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场景较为常见。


图形计算型是带有GPU能力的虚拟机,一般用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随着 AI的火热,这类机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研发和生产环境中。


在主流云计算平台上,常常使用字母缩写来表达云服务器的系列。比如,AWS 的通用型是M系列,阿里云的内存优化型为R系列,Azure的计算优化型为F系列。

维度二:代别

云服务器的“代”(Generation),用来标识这是该系列下第几代的机型。
数据中心硬件和虚拟化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云厂商需要不断地将最新的技术和能力推向市场,所以即便是同一系列的机型,不同的代别之间也会有不小的区别。


同类型云服务器的更新换代,往往会先带来相应硬件CPU的换代提升。由于CPU在不断更新,所以云服务器的单核性能未必相同。有时,虽然两个云服务器的核数一致,但由于底层芯片的架构和频率原因,性能上可能有较大的差别。


新一代的型号,往往对应着全新的特制底层物理服务器和虚拟化设施,能够提供更高的性能价格比。

维度三:实例大小

云服务器的实例大小(Size),指的是硬件计算资源的规模。
在选定的机器类型和代别下,我们能够自由选择不同的实例大小,以应对不同的计算负载。在描述实例大小时,业界常常使用medium、large、xlarge 等字眼来进行命名区分,这样的描述基本已经成为事实标准,包括AWS、阿里云、腾讯云在内的多家主流厂商都在使用。


大致可以这样记忆:标准large对应的是2vCPU的配备,xlarge则代表4个vCPU,而更高配置一般用nxlarge来表达,其中n与xlarge代表的4vCPU 是乘法关系。比如,8xlarge 就说明这是一台84=32vCPU的机器。


如若要更严谨的表述配置,则使用vCPU而非核数(Core)来描述云服务器处理器的数量。因为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的普遍存在,常常一个核心能够虚拟出两个vCPU的算力,但也有些处理器不支持超线程,所以 vCPU是更合适的表达方式,不容易引起混淆和误解。


在某些场景下,你可能还会看到“metal”或者“bare metal”这样的描述规格的字眼,中文称为“裸金属”。它们就是云服务商尽最大可能将物理裸机以云产品方式暴露出来的实例,主要用于一些追求极致性能,或是需要在非虚拟化环境下运行软件的场景。

云服务器的命名规则

云服务器的型号名称一般由类型、代别、实例大小这几项的缩写组合而成,有时还会带有补充后缀。AWS的命名规则最具代表性(阿里云采用的也是非常类似的格式):

当你理解了云服务器的命名规则后,今后看到某个具体型号,便能够很快明白背后的含义,晦涩的字符串立刻变得清晰。


比如,分解r54xlarge这个型号,这首先是一个R类型第5代的内存型机器,它应该有4×4=16个vCPU,内存大小则是16×8=128G(内存型机器的CPU内存比一般为1:8)。


当然,并非所有的云都一定是采用类似 AWS 的命名规则,微软Azure就用了一个略有不同的命名体系,大致可以总结为:

比如“E4v3”,就代表了微软Azure上4核32G的第三代内存型机器。掌握了Azure的格式特征后,你同样能够很快地解读标识的具体含义。


在命名公式中,还有一个称之为“后缀”的可选部分,在许多的型号命名中都能看到它。它一般是作为型号硬件信息的一个重要补充,这种型号与不带此后缀的标准版本相比,有一些显著的区别或特点。比如阿里云,表达“网络增强”含义的后缀是“ne”。

如何验证机型配置与期望相匹配?
在Linux环境下,可以使用lscpu命令来了解云服务器的CPU信息,并与机器的具体型号名称进行对照。下图是在一台AWS的m5axlarge机型上运行的结果,可以看到芯片提供商AMD及双核四线程等关键信息,与机型命名的含义相符:

>

修改IIS最大工作进程数 a 请考虑以下几点 每一个工作进程都会消耗系统资源和CPU占用率 太多的工作进程会导致系统资源和CPU利用率的急剧消耗 每一个工作进程都具有自己的状态数据 如果Web应用程序依赖于工作进程保存状态数据 那么可能不支持使用多个工作进程 成资源竞争 让多个工作进程运行同一个应用程序会造成资源竞争 b 修改ISS最大工作进程数提高该应用程序池处理请求的性能 在IIS 的Web园(Web Garden)中 指定用于某个应用程序池的工作进程的数量就可以提高该应用程序池处理请求的性能 当服务器的负载较小 不需要额外的工作进程时 IIS 在一定的时间后(默认 分钟 可配置)自动缩减实际的工作进程数量 如果负载变大 需要额外的工作进程 IIS 再次增加工作进程数量 这一切 *** 作都自动进行 不需要管理员干预 修改方法如下 修改服务器 net framework的machine config的配置 目录 C:WINDOWSMicrosoft NETFramework v CONFIGmachine config 将其中的“processModel”节点的“allowDefinition”值设置为“Everywhere” 修改服务器中的iis最大工作进程数: 方法 右击iis应用程序池 > 属性 > “性能”选项卡 > web园 > 最大工作进程数 注 经测试验证 服务器为 ( )核 G内存时 设置为 性能最优 (PS: processModel 元素(ASP NET 设置架构) 元素配置用于服务器(包括服务器上的所有 ASP NET 应用程序)的处理模型 因此 processModel 设置只能放在 Machine config 文件中 而且不能被任何 Web config 文件中的设置重写 ) 取消IIS的web访问记录 a 关闭IIS访问记录可以提升web性能 IIS 默认开启对于web的IIS访问记录 当开启记录功能后 IIS会事无巨细地忠实记录所有的IIS访问记录 这些记录文件的内容是非常庞杂的 比如访问时间 客户端IP 从哪个链接访问 Cookies等 另外还包括 Method(方法) UserAgent(用户代理)等 这些记录不但占用大量的磁盘空间还大大地影响了web服务器的性能 有人做过评测 停止IIS访问记录可以提升 %到 %的web性能 方法 打开IIS管理器 定位到具体的web站点 右键点击选择“属性” 在“主目录”选项卡下取消对“记录访问”的勾选即可 Web config配置优化(生产环境) 去除无用>一般情况下,多套不同环境(development、test、production)配置,我们基于SpringBoot的Profiles来实现。profile配置方式有两种:
- 多profile文件方式:提供多个配置文件,每个代表一种环境。
- application-devproperties/yml 开发环境
- application-testproperties/yml 测试环境
- application-proproperties/yml 生产环境
- yml多文档方式:在yml中使用 --- 分隔不同配置
profile激活三种方式:
- 配置文件: 再配置文件中配置:springprofilesactive=dev
- 虚拟机参数:在VM options 指定:-Dspringprofilesactive=dev
- 命令行参数:java –jar xxxjar --springprofilesactive=dev
但是考虑到一个问题,生产环境的配置文件的安全性,显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生产环境的配置文件放到项目仓库Git中,进行管理。一般我们将生产环境的配置文件放到生产环境的服务器中,以固定命令执行启动:java -jar mybootjar --springconfiglocation=/xx/yy/xx/application-prodproperties。或者,使用Jenkins在执行打包,配置上maven profile功能,使用服务器的配置文件。最后一种方式,使用配置中心管理配置文件;
如果你对多环境配置文件不理解,就去黑马程序员官网视频库看免费视频。

在Linux下有的时候需要重新配置jdk,因为环境变量是使用默认安装的jdk,这个默认安装的jdk不卸载掉,那么新配置的环境变量将不会生效。配置jdk环境变量的时候,里面配置的有问题,会导致基础命令不能使用。暂时恢复使用基础命令:export PATH=/bin:/usr/bin:$PATH然后检查修改刚配置的jdk环境变量,主要是看下各种符号。source /etc/profile 重新运行配置文件。当我们把服务器部署在Linux系统上后,将spring-boot上传到服务器上时,想要运行项目,就必须在Linux系统上安装并配置jdk。
Linux系统一切皆文件。 在Linux系统上安装jdk和windows相类似。如果系统已经装有jdk,想要更换版本,需要将原有的删除,需要执行rpm -e -nodeps [想要删除的程序名],删除过后,再执行java -version Windows环境配置需要在属性中找到高级系统设置,然后在环境变量中添加属性和值,Linux系统也是一样,Linux系统的系统设置在/etc/profile目录下,用vim /etc/profile进入到配置文件的vim编辑模式按住i回车进入insert模式,然后和windows设置PATH,JAVA_HOMECLASSPATH,一样,只不过Linux系统中,可视化图标转变成了命令当我们再次输入java和javac的时候会出现以下配置信息,说明jdk安装并配置成功。Linux上配置环境变量按照影响的范围,可以分为root级别的,也就是所有的用户都会受到影响,另一种是用户级别的,这种只影响该用户的范围,不影响其他用户;
Linux配置环境变量的文件常用的有,root级别的有两个:/etc/profile,/root/bash_profile;用户级别的有一个~/bash_profile;这种方法更为安全,它可以把使用这些环境变量的权限控制到用户级别,如果你需要给某个用户权限使用这些环境变量,你只需要修改其个人用户主目录下的bash_profile文件就可以了。
因为生产服务器给了一个用户,所有的 *** 作都在这个用户的权限范围内,但是服务器的jdk和自己的应用服务使用的jdk版本不一致,但是如果修改服务器的jdk可能导致服务器上其他的应用不可用,所以配置用户级别的jdk是最好的方案,只影响本用户下的应用,不影响其他用户;
用户级别的jdk的好处就是,这台服务器上,如果多个用户,使用的jdk都不同,则每个用户都可以单独配置自己的jdk版本,相互不影响;在设置环境变量时特别要注意不能把原来的值给覆盖掉了,这是一种
常见的错误。在Linux服务器上,或者自己使用的Linux系统上,经常需要用到java运行环境,如果你是开发者,通常需要配置jdk,而如果你只是安装java来运行程序,那就只需要配置JRE。
所以,在Linux环境下,配置Java运行(开发)环境,就成了一个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是可能配置好一次之后就不再会用到这个技能,通常过后就会忘掉了,所以,如果有一篇文章记录下来具体的配置步骤的话,后面即使忘记,回来再查看一下配置步骤,就会方便很多。
所以呢,就教一下大家如何安装配置Java运行环境。本文章教程以安装开源版Java 8为例,重点关注小白用户,对于开发者来说,相信这个技能都会,而且还有自己的理解和技巧,但是对于小白用户来说,配置Java环境真的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在安装配置Java之前,需要先给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jvm,什么是JRE,什么是JDK。JVM是Java程序运行的虚拟机,普通用户无需关心它即可。
JRE是Java程序运行所需要的基础类库,如果你只是想运行Java编写的程序、软件的话,仅仅需要安装JRE就够了。
JDK是Java程序编写所需要的类库,开发者通过JDK来开发软件包,并编译程序,如果你是做开发,就需要用到JDK。Readhat系列:桌面版本Fedora,服务器版本CentOS,使用yum包管理工具。
Debian系列:主要系列有Debian、Ubuntu,他们都有各自的桌面版和服务器版,还有现在国产 *** 作系统做的比较好的深度系统Deepin,最近刚合作发行的统一 *** 作系统UOS。最常见使用apt-get/dpkg包管理方式,新一代包管理工具则是apt。
这两个发行系列的包管理方式基本类似。在Debian系列中,推荐使用apt包管理方式进行安装,在CentOS中,则就是大家最熟悉的yum了,当然也有最新一代的包管理工具dnf。从一开始接触Linux,就是Ubuntu桌面版开始的,熟悉了Ubuntu之后,觉得甚是好用,因此养成了我的习惯,再后来到接触到Debian 8/9,才知道,Ubuntu是Debian系列的一个分支,后来全面转向使用Debian
普通用户不需要自己配置JRE环境,使用包管理方式进行安装最为简单方便了。在Linux系统终端中,执行下面的命令安装即可使用javac Hellojava来编译我们写好的java代码,如果写得有问题,下面会有编译错误的提示信息出来的;如果写得没有问题,那么就编译成功,编译成功之后的目录为:
725c82171a20ade8278f2fe520311f58png
看到存在Helloclass和Hellojava两个文件。
4、执行Helloclass
既然Helloclass都已经编译成功了,那么最后自然就是执行这个文件了,使用java Hello就可以了:
8ac0481d0563946576d7199f8bc5872cpng
打印出字符串"Hello",成功
后记
如果上面几步都OK并且成功看到结果,那么就充分证明了我们在Linux环境下成功部署了JDK17。
在成功部署JDK17的基础上,我们后面将进一步玩MemCache、Zookeeper、Hadoop等各种各样的分布式组件。

在软件开发中,通常会使用不同的配置文件来分别配置测试、开发和运行环境。下面是一些通用的做法:

测试环境配置文件:

在测试环境中,通常需要模拟生产环境的配置,以便进行有效的测试。测试环境的配置文件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 数据库配置:包括数据库类型、地址、端口、用户名和密码等。

- 日志配置:控制日志级别和输出位置。

- 缓存配置:指定缓存类型和设置缓存大小等。

- 邮件配置:指定邮件服务器地址、端口号和认证信息等。

2 开发环境配置文件:

在开发环境中,通常需要一些额外的功能和便利性,以提高开发效率。因此,开发环境的配置文件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 调试配置:指定调试级别和调试信息输出位置。

- 自动部署配置:指定自动化部署的服务器地址和部署脚本等。

- 代码检查配置:指定需要使用的代码检查工具。

3 运行环境配置文件:

在生产环境中,安全性和性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确保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生产环境的配置文件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 数据库配置:包括数据库类型、地址、端口、用户名和密码等。

- 日志配置:控制日志级别和输出位置,同时记录必要的安全日志。

- 缓存配置:指定缓存类型和设置缓存大小等,以提高性能。

- 安全配置:包括防火墙设置、加密算法和认证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只是一些通用的做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具体情况来定义和使用配置文件。

1、打开控制面板,选择并进入“程序”,双击“打开或关闭Windows服务”,在d出的窗口中选择“Internet信息服务”下面所有地选项,点击确定后,开始更新服务。

2、更新完成后,打开浏览器,输入“>

3、当web服务器搭建成功后,我们下一步所要做的就是把我们开发的网站安装到Web服务器的目录中。一般情况下,当Web服务器安装完成后,会创建路径“%系统根目录%inetpub/>

4、设置防火墙,让局域网当其它计算机也能访问本地网站资源。具体方法:打开控制面板,选择“系统和安全”,点击“允许程序通过Windows防火墙”,在d出的对话框中勾选“万维网服务>

5、在局域网中其它计算机上,打开浏览器,输入 “>

扩展资料:

入门级服务器所连的终端比较有限(通常为20台左右),况且在稳定性、可扩展性以及容错冗余性能较差,仅适用于没有大型数据库数据交换、日常工作网络流量不大,无需长期不间断开机的小型企业。

不过要说明的一点就是目前有的比较大型的服务器开发、生产厂商在后面我们要讲的企业级服务器中也划分出几个档次,其中最低档的一个企业级服务器档次就是称之为"入门级企业级服务器",这里所讲的入门级并不是与我们上面所讲的"入门级"具有相同的含义,不过这种划分的还是比较少。

还有一点就是,这种服务器一般采用Intel的专用服务器CPU芯片,是基于Intel架构(俗称"IA结构")的,当然这并不是一种硬性的标准规定,而是由于服务器的应用层次需要和价位的限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7730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