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型企业服务器采用什么架构

目前大型企业服务器采用什么架构,第1张

一般是SAN和NAS两种体系。
网络接入存储(Network-Attached Storage,简称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采用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技术,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存储阵列和服务器主机,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区域网络。SAN经过十多年历史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成为业界的事实标准(但各个厂商的光纤交换技术不完全相同,其服务器和SAN存储有兼容性的要求)。SAN存储采用的带宽从100MB/s、200MB/s,发展到目前的1Gbps、2Gbps。
网络接入存储(Network-Attached Storage,简称NAS)采用网络(TCP/IP、ATM、FDDI)技术,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存储系统和服务器主机,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私网。随着IP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接入存储(NAS)技术发生质的飞跃。早期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10Mbps带宽,网络接入存储作为文件服务器存储,性能受带宽影响;后来快速以太网(100Mbps)、VLAN虚网、Trunk(Ethernet Channel) 以太网通道的出现,网络接入存储的读写性能得到改善;1998年千兆以太网(1000Mbps)的出现和投入商用,为网络接入存储(NAS)带来质的变化和市场广泛认可。由于网络接入存储采用TCP/IP网络进行数据交换,
NAS:用户通过TCP/IP协议访问数据,采用业界标准文件共享协议如:NFS、>

CS架构是指服务器-客户机

服务器-客户机,即Client-Server(C/S)结构。C/S结构通常采取两层结构。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管理,客户机负责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

客户机通过局域网与服务器相连,接受用户的请求,并通过网络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对数据库进行 *** 作。服务器接受客户机的请求,将数据提交给客户机,客户机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两层结构由两部分构成:前端是客户机,主要完成用户界面显示,接受数据输入,校验数据有效性,向后台数据库发请求,接受返回结果,处理应用逻辑;后端是服务器,运行DBMS,提供数据库的查询和管理。

两层结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可伸缩性差;难以和其它系统进行互 *** 作;难以支持多个异构数据库;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端DBMS交互频繁,网络通讯量大;所有客户机都需要安装、配置数据库客户端软件,这是一件十分庞杂的工作,等。

基于二层结构的以上不足,三层结构伴随着中间件技术的成熟而兴起。其核心概念是利用中间件将应用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三个不同的处理层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S架构

BS:

B/S架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架构模式。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架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架构。

在这种架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

CS:

Client/Server结构(C/S结构)是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

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扩展资料:

两者区别:

1.硬件环境不同:

C/S 一般建立在专用的网络上,小范围里的网络环境,局域网之间再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B/S 建立在广域网之上的, 不必是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例如电话上网,租用设备,信息管理,有比C/S更强的适应范围,一般只要有 *** 作系统和浏览器就行。

2.对安全要求不同:

C/S 一般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 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 一般高度机密的信息系统采用C/S 结构适宜,可以通过B/S发布部分可公开信息。B/S 建立在广域网之上, 对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对弱,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户群。

3.对程序架构不同:

C/S 程序可以更加注重流程,可以对权限多层次校验,对系统运行速度可以较少考虑。B/S 对安全以及访问速度的多重的考虑,建立在需要更加优化的基础之上,比C/S有更高的要求。

B/S结构的程序架构是发展的趋势,从MS的Net系列的BizTalk 2000 Exchange 2000等,全面支持网络的构件搭建的系统。SUN 和IBM推的JavaBean 构件技术等,使 B/S更加成熟。

4.软件重用不同:

C/S 程序可以不可避免的整体性考虑,构件的重用性不如在B/S要求下的构件的重用性好。B/S 对的多重结构,要求构件相对独立的功能,能够相对较好的重用。

5.系统维护不同:

系统维护在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开销大。重要C/S 程序由于整体性,必须整体考察, 处理出现的问题以及系统升级。升级难,可能是再做一个全新的系统。B/S程序由构件组成,方便构件个别的更换,实现系统的无缝升级,系统维护开销减到最小,用户从网上自己下载安装就可以实现升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S架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S

实际上X86架构是基础架构,X64架构是基于X86的,也可称为X86-64架构。具体介绍如下:
x86或80x86是英特尔Intel首先开发制造的一种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泛称。该系列较早期的处理器名称是以数字来表示,并以“86”作为结尾,包括Intel 8086、80186、80286、80386以及80486,因此其架构被称为“x86”。x86架构于1978年推出的Intel 8086中央处理器中首度出现,它是从Intel 8008处理器中发展而来的,而8008则是发展自Intel 4004的。8086在三年后为IBM PC所选用,之后x86便成为了个人计算机的标准平台,成为了历来最成功的CPU架构,如Pentium、Athlon。现在,Intel把x86-32称为IA-32,全名为“Intel Architecture, 32-bit”。
x86-64架构诞生颇有时代意义。当时处理器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内存寻址空间由于受到32位CPU的限制而只能最大到约4G。AMD主动把32位x86(或称为IA-32)扩充为64位。它以一个称为AMD64的架构出现(在重命名前也称为x86-64),且以这个技术为基础的第一个产品是单内核的Opteron和Athlon 64处理器家族。由于AMD的64位处理器产品线首先进入市场,且微软也不愿意为Intel和AMD开发两套不同的64位 *** 作系统,Intel也被迫采纳AMD64指令集且增加某些新的扩充到他们自己的产品,命名为EM64T架构(显然他们不想承认这些指令集是来自它的主要对手),EM64T后来被Intel正式更名为Intel 64。这两者被统称为x86-64或x64,开创了x86的64位时代。
关于32位系统与64位系统的比较,速度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也不能因为数字上的变化,简单地认为64位CPU的性能是32位CPU的两倍。实际在目前阶段64位的应用程序并不多,即便有,很多也只是因为其32位的版本无法在64位 *** 作系统上运行而产生的。而没有真正做过64位优化的程序,性能上并不会带来太大的提升。相反,在32位的应用上 ,跑32位的CPU性能甚至会更强。另一方面,由于32位的Windows系统最大只支持325G的内存,而64位的Windows系统则可以最大支持128G的内存。所以,当电脑内存大于4G时,就要果断采用64位系统了。

B/S架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架构模式,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架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架构。在这种架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

B/S架构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架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

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如Netscape Navigator或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或 SQL Server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B/S架构相关延伸:C/S架构一般指服务器-客户机发展经历:

C/S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从两层结构到三层结构。

两层结构由两部分构成:前端是客户机,主要完成用户界面显示,接受数据输入,校验数据有效性,向后台数据库发请求,接受返回结果,处理应用逻辑;后端是服务器,运行DBMS,提供数据库的查询和管理。

两层结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可伸缩性差;难以和其它系统进行互 *** 作;难以支持多个异构数据库;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端DBMS交互频繁,网络通讯量大;所有客户机都需要安装、配置数据库客户端软件,这是一件十分庞杂的工作,等。

基于二层结构的以上不足,三层结构伴随着中间件技术的成熟而兴起。其核心概念是利用中间件将应用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三个不同的处理层次。

三层结构较二层结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减少整个系统的成本,维护升级十分方便;系统的可扩充性良好;系统管理简单,可支持异种数据库,有很高的可用性;可以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8109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