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无盘服务器的读盘是用2个SATA2组RAID0阵列好?还是一个固态硬盘好?

网吧无盘服务器的读盘是用2个SATA2组RAID0阵列好?还是一个固态硬盘好?,第1张

理论上来说,你除了上述问题不需考虑之外,还要考虑一个在应用中可靠性与安全性的问题。实际上无盘站在整体投入上来说已经相比较机载硬盘节省了很多开支。所以如果要做阵列的话,考虑到是做读盘服务器,那么R0是不必要的,但是如果再投入开支做R0+1,则在稳定性上效果会相对R0或2块单盘更为突出。当然,这只是建议。就你的问题来说。我也觉得从稳定与可靠的角度考虑,用单盘做读盘这种运营基础性服务器比R0好。
针对你又提出的关于客户机进系统和玩游戏时读取速度的问题进行一下个人意见阐述:首先说进入系统,从经验来看,实际上在无盘站引导系统时,主要的停留时间是在 *** 作系统载入完毕前,也就是从机器自检到网卡引导这段非图形界面。其次,关于游戏运行,同样的,在打开某游戏初期载入时,的确会有载入速度上的区别,但这种区别或缓慢是客户完全可以接受甚至忽略的。并且在游戏运行起来之后,以上2种不同配置是不会有感觉上的差异的。那么,从客户心理角度来说,实际上这2项问题都不会在将来的运营中成为潜在的消费矛盾问题,或者说网吧的技术瓶颈问题。因为他不论去哪个网吧。都是如此。

SATA:串行ATA总线

SAS:希捷研究出来的取代SCSI技术的接口

目前SCSI是最高级的硬盘,SAS没有大量上市 。同ATA一样,SCSI是一种能够通过各自的数据信道连接多种设备的并行技术。和ATA一样,SCSI也向串行技术方向有所发展,这就是SAS (Serial Attached SCSI)。

最初的SAS标准提供了300MB/s 或者3Gb/second的数据传输速度,SATA标准的速度则最高只 能达到150MB/s。SATA-II (也被称为 SATA-IO)将传输速度提高到300MB/s,这让它同目前的SAS更接近。

SAS被期望最终能够达到1200MB/s的速度对于企业来说,所有的这些区别都让SCSI成为一种比ATA更好的技术,一种比ATA更好 的选择。SCSI命令的功能非常强大,并且在重要应用中应用了几十年。

SCSI包括诸如命令排序之类的功能,这个功能让控制器能够按照最有效率的顺序 执行命令,从而提高性能。

在SCSI系统中,SAS支持磁盘的热插拔,这对于维护可用性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来说非常重要。而且SAS是一个完全的双向系统,而SATA 则继承了IDE的特性,是半双向通信的系统。因此,SAS系统的吞吐量可以是类似的SATA系统两倍。而且很少有SATA驱动器能够达到7200RPMs。

SATA和SAS之间的另一个关键的不同是:费用。和ATA及SCSI相类似,SATA和SAS磁盘在价格上差别很大。SATA磁盘费用低廉,而SAS磁盘则并不便宜 。

服务器要更换硬盘的话多采用企业级硬盘,企业级硬盘具有724小时不间断作业能力,与桌面级硬盘相比,企业级硬盘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可靠性,长时间运作,以及很高的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RAID1更换硬盘的典型案例:
硬件环境:两块SATA 80G串口硬盘,插sata0 sata1接口组建RAID1
一、插sata1的slave从硬盘坏掉,更换新硬盘的方法
直接将新硬盘替换到slave位置,线序不变,开机按ctrl+E即可自动热备
二、插sata0的master主硬盘坏掉,更换新硬盘的方法
1拔掉slave盘,单接坏掉的master主硬盘,开机按ctrl+E进入RAID configure界面,选择clear array来清除主盘的raid信息
2将正常的slave盘的sata数据线从sata1插口换到主板的sata0插口,再将新的硬盘插入sata1插口,开机按ctrl+E即进入自动热备状态!

现在的硬盘从接口方面分,可分为IDE硬盘与SCSI硬盘(目前还有一些支持PCMCIA接口、IEEE 1394接口、SATA接口、USB接口和FC-AL(FibreChannel-Arbitrated Loop)光纤通道接口的产品,但相对来说非常少);IDE硬盘即我们日常所用的硬盘,它由于价格便宜而性能也不差,因此在PC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个人电脑上使用的硬盘绝大多数均为此类型硬盘。另一类硬盘就是SCSI硬盘了(SCSI即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由于其性能好,因此在服务器上普遍均采用此类硬盘产品,但同时它的价格也不菲,所以在普通PC上不常看到SCSI的踪影。
同普通PC机的硬盘相比,服务器上使用的硬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速度快
服务器使用的硬盘转速快,可以达到每分钟7200或10000转,甚至更高;它还配置了较大(一般为2MB或4MB)的回写式缓存;平均访问时间比较短;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更高,采用Ultra Wide SCSI、Ultra2 Wide SCSI、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标准的SCSI硬盘,每秒的数据传输率分别可以达到40MB、80MB、160MB、320MB。
2、可靠性高
因为服务器硬盘几乎是24小时不停地运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说,硬盘如果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现在的硬盘都采用了SMART技术(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同时硬盘厂商都采用了各自独有的先进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为了避免意外的损失,服务器硬盘一般都能承受300G到1000G的冲击力。
3、多使用SCSI接口
多数服务器采用了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SCSI硬盘。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有的服务器主板集成了SCSI接口,有的安有专用的SCSI接口卡,一块SCSI接口卡可以接7个SCSI设备,这是IDE接口所不能比拟的。
4、可支持热插拔
热插拔(Hot Swap)是一些服务器支持的硬盘安装方式,可以在服务器不停机的情况下,拔出或插入一块硬盘, *** 作系统自动识别硬盘的改动。这种技术对于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服务器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是一个在硬盘的所有指标中除了容量之外,最应该引人注目的性能参数,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速度和持续传输速度的第一决定因素。如今硬盘的转速多为5400rpm、7200rpm、10000rpm和15000rpm。从目前的情况来看,10000rpm的SCSI硬盘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是目前硬盘的主流,而7200rpm及其以下级别的硬盘在逐步淡出硬盘市场。
内部传输率
内部传输率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硬盘数据传输率分为内外部传输率;通常称外部传输率也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指从硬盘的缓存中向外输出数据的速度。
目前采用Ultra 160 SCSI技术的外部传输率已经达到了160MB/s;内部传输率也称最大或最小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是指硬盘在盘片上读写数据的速度,现在的主流硬盘大多在30MB/s到60MB/s之间。由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要小于外部传输率,所以只有内部传输率才可以作为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

服务器扩展硬盘需要配置如下:
1、接口类型:服务器硬盘需要支持相应的接口类型,例如SATA、SAS等。确保新的硬盘与服务器的接口兼容,否则无法使用。
2、硬盘尺寸:需要选择合适的硬盘尺寸,以确保它可以适配到服务器的硬盘托架上。另外,硬盘尺寸也需要考虑适配到服务器机箱的大小。
3、硬盘容量:需要根据存储需求来选择硬盘容量,确保能够满足服务器的储存需求。
4、硬盘转速:硬盘转速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项配置,通常情况下,服务器要求的硬盘转速是在7200RPM及以上。
5、缓存大小:缓存大小直接影响硬盘的读写速度,需要选择较大的缓存大小。一般来说,硬盘的缓存大小应该在32MB及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8118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