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2042怎么换节点

战地2042怎么换节点,第1张

选择你正在使用的加速,点击切换节点即可。

战地2042》在11月12日提前上市了,目前游戏的高级版玩家可以直接就能玩到游戏,不过遗憾的是目前《战地2042》有很多问题。很多玩家开游戏会提示近期有太多的计算机使用报错的问题,接下来小编针对这个问题分享一些解决的办法。

解决办法1:加速的固定节点

这个问题大概率是IP地址的问题,建议各位玩家在开了加速之后,固定一个区服,固定一个节点来玩。频繁的切换节点就可能出现了这个问题,这是EA的防护措施BUG导致的。

解决办法2:切换加速区服和节点

从这个游戏报错的说明来看,这个游戏错误的原因大概率网络因素导致的。因为战地2042服务器不在国外。本人用的奇游加速,通过切换的美服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切换区服,以及换一下节点看能解决不。

早在战地2042的OPEN BETA测试我就因为6900XT流畅度欠佳以及糟糕的硬件性能调度而有所警惕,再加上赛博朋克2077的前车之鉴,我并没有选择预购战地2042。虽然正式发售后 游戏 的评价不出意外的跌落谷底,但B测期间的128人对战和PVE以及现代战争风格让我对战地2042仍抱有亲自体验的打算, 就算 游戏 问题很多我还是会稍微“宽容”的。于是在上周末战地2042开启免费体验三天的活动后我就下载体验了一会。虽然玩完之后的感受就像标题所言拉跨,但我还是从中发现了一些能让我玩下去的部分,或者说你如果不像我一样去“挑刺”那这 游戏 还是不错的。

由于目前人在海南 旅游 ,所以我没法全身心的投入整个周末的时间去玩战地2042,steam上统计我的 游戏 时间是15小时,而这15小时里有一半时间是和AI玩64人征服。 因此这篇评测仅代表我这15个 游戏 时的体验总结和评价。 如果你想更全面客观的了解2042那么本篇评测可能并不适合你去阅读。

由于战地系列是FPS领域耳熟能详的IP,因此我就不像过去测评那样介绍 游戏 背景和玩法了,直接按 游戏 的主要特色的优缺点以及体验上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本作最让我感动的是从叛逆连队开始就被DICE抛弃的PVE多人模式回归了,现在我可以不必在 游戏 承受超级内卷的PVP才能享受到战地多人模式了。虽然本作中的128人特色只支持64个BOT加入,但能在64人征服模式里和AI BOT一起玩我就已经非常满足了。在玩PVE期间我甚至有时光倒流的感觉,重回到中学用着17G主频的赛扬处理器和7300GT玩战地1942,那个时候显卡还是用来玩 游戏 而不是来挖矿。

缺点:

虽然BOT的加入让 游戏 的可玩性超越了前几代,但BOT的AI综合水平略逊于前几代的剧情BOT。首先是q法,虽然BOTq法相比前作剧情BOT有着明显的改善,但应对复杂场景下的战斗TTK时间就非常长,比如你稍微找个斜坡一趴那么BOT基本拿你没招。并且BOT的射击距离受限于每把武器的有效射程。因此它们做不到像玩家那样用机q超视距泼水或是用狙击预判d道来个精准命中。有时你甚至怀念战地2里的BOT们的玄学命中。相比q法注水其策略性就远不如战地2了,甚至剧情里BOT还会善用掩体射击到了本作中它们只会在野外傻傻的站着不动对射,到了据点里也只是找个自以为很安全实际谁都能从大老远就看到的位置上蹲着,周围的掩体除了阻挡移动范围外对它们毫无用途。不过接下来更要命的是玩家加入到AI对局中是不会有AI小队队友的,再加上 游戏 没有战地2的指挥官系统,有时你还是会为它们的愚钝感到抓狂。最后,BOT并不像玩家可以选择不同特殊装备的角色,也就是说它们不会玩无人机,更不会去用注射q,甚至携带的对抗载具的武器也只是无后座力火箭筒,看到它们用火箭筒去打空中目标就很蚌埠住。

不过如果将本作BOT和1942与2去对比,我觉得 游戏 的BOT还算差强人意吧。考虑到 游戏 仍然主打PVP,能有个PVE让你练q就足够了。(要什么自行车)

想必DICE一定有奇幻自卫队的粉丝,关公战秦琼这种只有玩家脑洞大开搞出来的MOD内容居然做成了 游戏 模式,在门户模式里你可以自由选择对战双方的阵营,这些阵营都出自战地系列里的1942,战地3和BC,你可以不必束缚于 游戏 的时代背景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大战,一边是二战德军而另一边是现代化装备的俄罗斯。如果你觉得这还不过瘾你甚至还可以修改 游戏 模式内的每一个细节参数,比如玩家的武器伤害,移动速度,地图载具数量,重生时间等等,甚至你还可以在编辑模式里写MOD,创建一个新的 游戏 模式。

虽然二战和现代差距七八十年,但实际 游戏 中的体验感觉双方就是在玩COSPLAY,除了角色武器外观其内核仍然是一个平衡对战,双方阵营武器手感基本趋同,而现代阵营里的一些高尖端 科技 也没有装配,这让门户模式玩起来和普通模式没有什么区别,可能也就外人看起来很新鲜,但实际体验的人却觉得乏善可陈。虽然门户模式支持编辑MOD,但我不认为门户模式的开放程度能像半条命,GMOD那样可以加入一些 游戏 没有的设计。最后便是一个比较致命的缺点,虽然门户模式支持单人PVE,但 游戏 建立的服务器并不是在玩家本地而是EA的服务器,所以没有一个好加速可能你连基本入场券都没有。

没有。

128人对战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不是比前作更加激烈的战况,而是极低的流畅度。但抛开流畅度只谈 游戏 体验,我也没有感受到128人的战斗与64人有什么区别 没错,如果我不打开 游戏 内的玩家列表我不知道自己玩的是128人还是64人,战况激烈但根本没有打出128人的规模,载具数量也仍然受限,并且由于地图过大,我仍然需要奔波一段时间才能进入战斗,这点和64人对战没有区别。

关于这点我暂且算做是我体验时长不足导致的吧,我认为还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我对128人对战感知不强,比如我加入的都是残局而不是组满128人从头开始的新局,而载具数量与64人没区别也可能与此有关。最后,如果条件允许我希望能找来一些玩家去做个双盲测试,同样是64人和128人对战看看能有多少人在不看玩家列表的情况下就能分辨出自己玩的是64人还是128人。

优点:视觉效果很震撼

缺点:无足轻重,龙卷风来之前战斗怎么打龙卷风来了之后接着怎么打,人被龙卷风卷走不会马上死飞行载具也可以轻伤穿越,并且龙卷风袭击路径也很少经过据点,就算经过据点也是有建筑物的,暂时不清楚龙卷风是随机移动还是提前预设好的。

优点:

可以破坏一些车辆,公园的雕塑装饰,给建筑物的玻璃干碎

缺点:

谈判破裂,准备攻坚!热切,HIBANA,把这面墙全拆了让对面无点可守!什么?拆楼?我们是彩虹六号,想要拆建筑去玩战地啊。

说完了 游戏 特色的优缺点再说说 游戏 其他部分我认为的优点和缺点吧。

相比前几代的玩家+职业+武器等级三个等级树,本作的升级解锁简化为玩家+武器解锁,玩家等级解锁武器装备和载具,而武器等级解锁武器自己的配件,并且升级重心也放到了武器等级上,只要玩家解锁到了自己需要的武器,那么接下来武器改装需要的配件只需在战斗中使用这把q去完成需要的击杀数即可。比起前作极为苛刻的解锁要求,本作的解锁只需玩家完成指定数量的击杀数即可。 非常人性化。

不过,本作的玩家等级升级经验要求比较苛刻,并且由于没有丰富的每日任务和成就奖励支撑,本作的角色升级相比前几代要漫长一些,并且玩家需要使用没有配件的武器去完成杀敌升级,这好像是在把苛刻的升级要求换了另一种形式去呈现。好在目前门户模式和单人模式玩家可以通过击杀AI来升级,所以四舍五入等于没有缺点?

其他人都喷过了,我和他们看法一致。地图过于空旷,飞行载具舔地简直不要太爽。而且本代地图也没有多少复杂的室内场景,多数战况激烈的交火都是围绕着据点障碍物和建筑周围而不是集中在建筑内部。但还是那句话也许我玩的太短导致的,因为 游戏 内的一些据点存在于建筑内的。

我认为 游戏 内的武器后坐力普遍偏大,不仅后坐力偏大且后坐力大小和武器类型不一致,比如格洛克手q的后坐力居然比机q还要大,这就很离谱。并且这可能是战地系列里第一个我为了控制后坐力分别在设置里开启了视野选项。 因此我认为本作的武器射击手感不如前几代。

关于这点我就被人对线喷成是一个打不死人的菜鸡,所以你可以当成这是一个菜鸡的抱怨,不过如果未来EA真的会听一个菜鸡的建议把后坐力改小了那就非常的喜感了。

这代优化实在是太垃圾了!所有画面设置全部最低和最高的情况下其帧数差距居然只有一半,128人对战那帧数波动幅度根本没法玩,也就只有在64人和部分地图上能获得一个接近电竞帧数120,但战况激烈照样会掉到6~70。相比之下曾经的赛博朋克2077这画面优化堪称良心了,毕竟在2077里你可以调整画面选项获得一个画质帧数相对均衡的帧数,甚至你可以全部最低画质在低配上获得一个不错的帧数。

为什么我会这么生气?因为过去战地优化一直不错,所以包括我在内很多玩家都信了EA给的硬件需求表,但后来的B测中糟糕的表现我就感到很怀疑,6900XT都能这流畅度3060真的能流畅玩?果不其然后来和当初B测没啥显著区别。可能也就硬件调度优化了,不至于出现像B测那样显卡占用率忽高忽低的问题。虽然把画面最低后帧数相对改善不少,并且在64人模式中帧数还能更进一步提升,但代价便是你玩不到本作的128人特色了,所以

我为什么不去玩战地系列前作?



我为什么不去玩战地系列前作?因为本作的门户模式和PVE实在太香了,虽然战地系列前作很经典但让我再回去玩战地1942我早就玩腻了,习惯了现在的主流射击体验再去玩1942真的很难再适应了;叛逆连队更是已经鬼服了,你想找人一起玩都玩不了。虽说这代蹭情怀蹭的不少,但门户模式真的把情怀重现了,这波比国产 游戏 天天谈情怀硬是拿不出个像样答卷还是要高上不少的。可以说有了单人模式后PVP的体验就算再不理想也可以选择不玩,并且在玩腻PVE之后我也可以再去PVP获得全新的 游戏 体验,所以 如果你和我一样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我觉得本作还是非常值得体验的。

至于射击体验和 游戏 优化,虽然本作的武器手感不如前几代,但如果只是孤立的,不和任何系列前作甚至主流的射击体验的去审视, 游戏 中的q械平衡设计还算及格,虽然也有一些IMBA的武器但在随后的更新也一并削弱。至于 游戏 优化,虽然 游戏 优化很差,但深入了解发现有一些画面选项高低并不影响帧数但画面改善不少,所以如果你微调每一个画面选项可能你会获得一个帧数一般但画质要远好于全最低的体验。而且说点凡尔赛的话:我用我自己的顶配电脑体验挺好的啊,换言之 你 游戏 体验不好一定是你的电脑配置不行吧?

(别骂我,我只是转述某个小黑盒用户的评论而已)



在评测之前有个很喜欢本作的玩家和我说为什么评价2042一定要和系列前作去对比去挑刺?怎么不和CF对比呢?好吧,如果我把自己对战地2042的预期降到最低,假装当本作是一个全新IP, 游戏 中的诸多缺点都是为自己的菜找借口, 那么战地2042还是非常出色的 也许包括我在内给2042差评的玩家要好好思考,就算EA有99%的错,我们这些刁钻挑刺只会差评给EA施加压力的玩家就没有一点错了?

最后,目前 游戏 价格300多结合 游戏 综合体验我觉得不是很值,但如果说到了两位数的价格还是非常值得入手的。

如果最近游玩了《战地2042(Battlefield 2042)》,您可能已经注意到了, 游戏 中的子d落点和准星会有些偏差。许多玩家已经注意到的问题,在鼠标键盘以及手柄上都存在这个问题:当你瞄准目标射击时,子d并不总是到达你瞄准的地方。

再加上 游戏 发布时所遇到的服务器和网络问题,导致玩家的击杀体验越发糟糕。

但随着玩家努力尝试解决散布机制时,又有玩家发现,这似乎并不是唯一的问题。这种缺乏子d准头的结果似乎还有另一个原因,它与 游戏 中一项常见的系统:每个专家不同的碰撞体积(hitbox)有关。

Reddit用户NickelFPS对 游戏 中的Falck和Sundance两个专家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测试。通过在目标周围射击,明显能够看到3D模型的哪些部分有命中反馈,哪些没有。

对于Falck来说,她的碰撞体积似乎比她的角色模型要宽一些。正如在的视频中看到的那样,在角色周围射击仍然会导致命中。Sundance的情况正好相反,她碰撞体积看起来比她的角色模型小得多。

目前确实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减轻武器散布,可能射击时停止移动会有点效果。但碰撞体积问题,则完全是DICE缺乏测试犯下的低级错误了。

在这种情况下,玩家很容易出现击中人而不会显示命中的“吞子d”现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一些专家非常难被命中。

当然,《战地 2042》并不是第一个遇到不匹配碰撞体积影响的FPS。《Apex英雄》也在早期发生过碰撞体积不一致的问题。调整Hitbox是射击 游戏 中最棘手的事情之一,尤其是当需要调整手柄的瞄准辅助以让玩家收到良好的射击反馈时。

希望这不是所有专家的普遍问题,或者希望DICE可以尽快解决问题。毕竟对一个射击 游戏 来说,射击手感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战地 2042》的这些低级错误正在毁了它。

建议去亚服人多延迟低,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战地》是EA DICE开发的军事题材射击游戏系列。战地系列的首作《战地1942》在2002年上市。截至2018年,战地系列共有17款游戏产品公布。最新作称做《战地2042》,内容为近未来战争 。2021年10月23日《战地2042》发行。在stom可以玩。战地系列以大规模的步兵和载具以及高清的画质3a级的大做,闻名于战争类游戏。战地为什么这么火?因为他注重于现实的真实性战争。作为战争系列的大哥,他还有很多类似于战地系列的单机游戏。作为一款全球性的游戏深受爱玩q战游戏的人的喜爱。当然,如果你想和外国友人一起玩游戏,可以选择国际服。

如果您之前使用的是桔子游戏平台玩战地2042,但现在无法在 EA 平台启动该游戏,您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法:

检查游戏文件完整性:在 Origin 客户端中,右键点击游戏图标,选择“修复游戏文件”,然后等待修复完成。

清除 Origin 缓存:在 Origin 客户端中,依次点击“应用设置”>“高级设置”>“清除缓存”,然后重启 Origin 并尝试启动游戏。

禁用防病毒软件:一些防病毒软件可能会阻止游戏启动。尝试禁用防病毒软件并重新启动游戏。

卸载并重新安装游戏: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您可以尝试卸载并重新安装战地2042游戏。

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建议您联系 EA 平台客服或桔子游戏平台客服,获取更进一步的技术支持。

上图提示的大意是游戏运行要求的英伟达显卡驱动程序版本高于现在电脑系统安装的版本,因此需升级显卡驱动。请到显卡官网或英伟达官网下载安装47168及以后的显卡驱动。安装新驱动前,最好先卸载旧驱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8734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