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的客户端就是外包给金山团队做的。内部相当于是私有云了,游戏业务用公有云多些。
B站技术氛围浓厚,爱开源、爱新技术,所以使用了大量的开源组件,包括SheepDog和GlusterFS(卡成翔),其中最大的坑是 SD卡 + Ceph存储。Ceph本身的设计非常好,但是姿势不对也会死很惨。比如B站的某套服务器集群用 SD卡来跑系统,结果 SD卡跪了导致系统也跪了。
所有虚拟机的磁盘io都卡顿甚至死机,经过不断调优终于还是稳定了。Ceph给我最大的安慰是:它没有丢数据,没有丢!
此外,Redis30、Codis、Twemproxy等开源系统都在B站得到了使用,最后我们自研了 BiliTW(已开源),主要原因是 Codis现在没更新了,Twemproxy的性能比较差,特别是后端Redis多的情况下(而且它和Redis一样、只吃单核)。BiliTW最大的改进是支持多核,增加了一些易于运维的功能。
B站服务器为屡次被“炸”,原因:
首先,每个公共服务器都会根据日常流量定制合适的服务器,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保证用户可以正常访问,B站服务器瘫痪的原因就是一个时段访问用户激增,超出正常服务器负荷范围,所以导致无法正常使用。但是正常情况下还有许多能导致服务器瘫痪的原因。
虽然B站一直在亏损,但是B站在更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网站平台氛围。而且我国泛二次元用户达334亿人。
很多用户是看着B站视频、玩着B站游戏的年长大的,他们的消费能力不断的提高,B站的这些投入都会得到回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长远的投资计划。所以B站不仅能够运营而且还能运营的很好。
纪录片:
B站正在持续加大对优质纪录片的投入,包括和海内外众多纪录片厂牌达成合作。截至12月中,其活跃纪录片观众人数突破6500万。
2016年,B站凭借《我在故宫修文物》开始涉猎记录片,2017年发起了哔哩哔哩纪录片寻找计划。之后。
B站联合国内团队,先后出品了《极地》《人生一串》《历史那些事》等知名作品。[52]其中《极地》荣获了2017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人生一串》获得第24届中国纪录片最佳网络人气作品奖。
接受。具体看法如下:
一,服务器抽风瘫痪是很正常的事,但求无过,态度诚恳B站就服务器机房故障一事致歉,这样的道歉值得被接受吗?应该被接受吗?其实是情有可原的,所以说这样的道歉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软件也好,网站也好,各种各样的程序,都是存放在云端服务器或是服务器当中的,而服务器抽风也好瘫痪也好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有心而为之,但求无过,这样的事情本来也不是B站想要发生的,并且面对这样的事情态度诚恳,所以值得原谅。
二,现已修复问题,意外是不会被人所意料到的存在经过技术部门的不断抢修,现已恢复正常,各类相关的平台和服务均可访问。而就针对这样的事情而言,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意外之所以称之为意外就是因为它不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也正是这样,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发生,而像B站服务器机房故障这种事情本身就属于一种意外,并且B站发展至今,像这样的事情也只发生过这一次。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官方都道歉了,还要怎么样呢?
三,态度端正严谨,因此接受这个道歉官方的道歉态度端正且严谨,表达了歉意,因此接受这个道歉B站发展至今,已经踊跃以及入驻了不少的知名人士和各种业内业外人士,如今哔哩哔哩的用户量巨大,所以名气越大,名气越大地位越大,地位越大身份越大,身份越大责任越大,所以在这种时候越是出什么事越是重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所以这个道歉,值得被接受。
综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补充讨论,欢迎关注提问!
9 月 8 日,哔哩哔哩发布了截至 6 月 30 日的 2022 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哔哩哔哩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 49 亿元(约合 7329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9%。净亏损为 20104 亿元(约合 3002 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 11218 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调整后的净亏损为 19679 亿元(约合 2938 亿美元),而上年同期调整后的净亏损为 13247 亿元。财报发布后,哔哩哔哩董事长兼 CEO 陈睿、副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李旎以及 CFO 樊欣等公司高管出席了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
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环节实录:
美林美银分析师 Lei Zhang:我的问题有关成本费用与利润率。我们看到上半年其实哔哩哔哩还是做了一些降本增效的举措,尤其是市场营销费用方面控制得还不错。请问管理层,其他的成本和费用方面是否有继续改善的空间?管理层如何看待哔哩哔哩整体的毛利率以及未来利润率的趋势?
陈睿:我首先谈一谈我们对“降本增效”的理解。我认为“降本增效”的重点并不仅仅是“降本”,更重要的是“增效”。所谓的“增效”其实是我们“把钱花对地方、更聪明地花钱、让花钱更有效率”。包括疫情在内,现在的宏观的大环境让公司面临的外界环境极具挑战,所以我在公司内部特别强调“聚焦”,即做更少的事、做重要的事,要做就把事情做深、做透。如果是非核心的事,能不做就不要做。
那什么是B站的核心工作?我认为首先是视频与增长,而增长又包括用户增长和营收增长。所以我在今年上半年非常关注把资源与钱都花在这几个核心工作上,包括视频、用户增长和营收增长。虽然现在整个外界的大环境非常有挑战,但我在内部依然强调“增长仍然是B站最重要的工作”。
B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互联网平台型经济,而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它所有的价值都来自于用户价值。我们非常重视在用户增长上的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也非常重视提升用户增长的效率、降低用户获取的成本。可以看到B站的新用户获取成本是在不断下降的,我们第二季度的市场费用同比下降了 16%,占收入的比例也从去年的 31% 下降到了 24%,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结果。而且大家可以看到,在用户获取成本下降的同时,我们的用户留存率活跃度是在不断上升的。“提高花钱的效率”其实还体现在我们用技术的手段去优化技术资源配置,利用技术基建上的改良来改善成本、节约成本。举例来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二季度的 DAU(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了 33%,VV(观看量)同比增长了 83%。另外,大家也知道B站的视频清晰度一直是越来越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优化技术,B站单 VV 的带宽成本其实下降了 37%。我的预测是在今年 DAU 大幅上涨、用户时长上涨的同时,我们今年在 IT 上的技术投入,比如像带宽、服务器等方面的整体投入并不会比去年多。这其实就是我们通过技术来优化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例子。
樊欣:我来回答关乎成本费用和毛利的问题。我们二季度的业绩报告其实已经反映出疫情封控所带来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收入将在今年下半年的三季度和四季度恢复环比增长势头,四季度的毛利率也会逐渐改善至约 20%。未来,我们将继续采取严格的降本增效措施。另外,我们预计公司第四季度的 Non-GAAP 净亏损率也将从二季度的 40% 左右收窄至 30% 上下。
摩根大通分析师 Daniel Chen:我的问题主要围绕用户方面。本季度公司的 MAU(月活跃用户)突破 3 亿。表现较强。我们也看到二季度的整体 DAU、MAU 以及用户的时长增长表现都很不错,特别是 DAU 的增速是超过了 MAU 的。请问这背后的驱动原因是什么?管理层如何看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的 DAU、MAU 的增长情况?
陈睿:我这里主要讲三点。我想谈一谈支撑B站用户增长的基本面。过去的一年,大家都知道外界的环境经历了巨变,但B站的基本面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第一,我认为视频化是席卷全球的浪潮,至少还会持续三年。在我看来,这一点会让B站的增长不仅今年会持续,明年、后年也将持续。第二,我认为年轻一代需要属于他们的文化和娱乐内容。我们有一半的用户是 25 岁以下的用户。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都喜欢B站?原因在于年轻一代需要属于他们的内容。第三,我认为消费升级还是现在社会上的大趋势,而内容消费是消费升级的重要一环。Z 世代的年轻人更愿意把自己的钱投入到精神和文化的消费中去。所以,我认为B站其实还是一个风口型的业务,这就是我们持续增长的基本面。
刚才你提到大家关注到我们的 DAU 增速超过了 MAU,事实确实如此。原因在于我们今年非常强调增长的质量,刚才我提到的“降本增效”、“提高花钱的效率”,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不仅 DAU 的增速超过了 MAU,而且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每日的活跃时长也是在逐步递增。另外,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日均播放数以及互动的增长甚至是超过 DAU 的。所以这确实是一个很健康的模型:互动超过了 VV、VV 超过了 DAU、DAU 超过了 MAU。
能够做到这样的高质量、健康增长的模型,除了刚才我提到的B站更重视提高花钱的质量之外,我认为内在原因还是B站内容生态驱动的模型本身就是一个更健康的增长模型。B站各种内容品类的发展都非常健康。过去大家都非常喜爱的B站品类,包括像动画、美食、音乐等品类,它们的增长依然非常快速、健康。同时,很多新的品类还在不断扩张。如此一来,B站能不断出现很多新的、好的创作者,也能不断出现新的、好的作品,甚至会出现很多现象级的作品,比如《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传播正是B站现象级作品的例子之一。
另外,我认为B站过去一直强调的多品类发展策略其实也为(模型)健康增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家可以看到,B站现在的 PUGV(专业用户制作的视频)、直播、OGV(机构制作的视频)甚至 Story-Mode 都在快速增长,这也是我们不断填充用户更多新场景的举措。
最后,我还是要强调我们有信心达到之前提到的 2023 年实现 4 亿 MAU 的目标,而且我们完成目标的方式并不是交作业。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对 DAU 的重视程度实际上是高于 MAU 的,我们的工作肯定是在确保健康的前提下去实现我们的用户增长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