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服务器] 服务器硬盘16个g

[如何选择合适的服务器] 服务器硬盘16个g,第1张

转载表面上看,是一套基于B/S方式实现的分布式管理系统,但其实背后的架构是基于C/S完成的。你以为他是一只鞋吗?其实他是一个吹风机。作为界面化的系统,浏览器框架是不可或缺的,但更加重要的东西在Socket上面。

一、需要解决中央控制端到各节点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这个其实牵扯到一个通信协议的问题,各语言都有自己的socket,thread的库,直接调用即可。但是这个通信协议就需要自己来完成了。既不能太简单,太简单了,明码传输,如果别人获知了这个接口,就很容易执行一些令人讨厌的 *** 作。也不能太复杂,太复杂了等于是给自己找麻烦,所以简单的数据包编解码的工作或者用token验证的方式是需要的。通信协议起码要两种,一种是传输命令执行的协议,一种是传输文件的协议。

二、跨语言的socket通信

为什么要跨语言,主控端和代理端通信,用什么语言开发其实无所谓。但是为了给自己省事,尽可能使用服务器上已经有了的默认语言,Ambari前期采用phppuppet的方式管理集群,这不是不可以,puppet自己解决了socket通信协议和文件传输的问题,可你需要为了puppet在每台服务器上都安装ruby。我是个有点服务器和代码洁癖的人。光是为了一个puppet就装个ruby,我觉得心里特对不起服务器的资源。所以我自己写了一个python的代理端。python是不管哪个linux系统在安装的时候就都会有了。然后主控端的通信,可以用python实现,也可以用php实现,但是考虑到对于更多的使用者来说,改php可能要比改tornado简单许多,所以就没用python开发。hadoop分支版本众多,发布出去,用户要自己修改成安装适合自己的hadoop发行版,就势必要改源码,会php的明显比会python的多。php里面的model封装了所有的 *** 作,而python只是个 *** 作代理人的角色而已。

所以也延伸出一个问题,什么语言用来做这种分布式管理系统的代理端比较合适,我自己觉得,也就是python比较合适了, *** 作系统自带,原生的package功能基本够用。用java和php也可以写agent,但是你势必在各节点预先就铺设好jre或者php运行环境。这就跟为什么用python和java写mapred的人最多是一样的。没人拦着你用nodejs写mapred,也可以写,就是你得在每个节点都装v8的解释引擎,不嫌麻烦完全可以这样干。原理参看map/rece论文,不解释。perl也是 *** 作系统原生带的,但是perl的可维护性太差了,还是算了吧。

所以这就牵扯到一个跨语言的socket问题,理论上来说,这不存在什么问题。但这是理论上的,实际开发过程中确实存在问题,比如socket长连接,通信数据包在底层的封装方式不同。我没有使用xml-rpc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听说php的xmlrpc跟其他语言的xmlrpc有不同的地方,需要修改才能用,我就没有用这种办法。最早是自己定义的 *** 作协议,这时就遇到了这些问题,所以后来直接采用了thrift方式。就基本不存在跨语言的socket通信问题了。

三、代理端执行结果的获取

无论命令还是文件是否在代理端执行成功,都需要获取到执行结果返回给中央端。所以这里也涉及一个读取节点上的stdout和stderr的问题。这个总体来说不是很难,都有现成的包。当然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阻塞执行,而不能搞异步回调。

还有个问题是,我要尽可能使用python默认就带的包,而尽量不让服务器去访问internet下载第三方的包。

还有代理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python的版本兼容性。centos5用python24,centos6用python26,ubuntu基本默认都是27。所以一定要最大限度的保证语言的跨版本兼容性,要是每个 *** 作系统和每一个版本我都写一个代理,我一个人就累死了。

四、浏览器端的model,view,controller

这里面你要封装好所有的通信协议,以及需要在节点上面执行的脚本。发送文件的 *** 作和数据库 *** 作也要在model里面完成。

如果对tcl/tk很熟,也可以写基于 *** 作系统界面方式的管理,不用浏览器就是了。

view对我来说是最痛苦的事,都是现学的jQuery怎么用,前端的工作太可怕了。关于这方面,没有太多可描述的,html和js带给我的只有痛苦的回忆,万恶的undefined。

五、跨 *** 作系统的安装文件封装。

要适应不同的 *** 作系统也是个很麻烦的事情,需要用agent提前获知 *** 作系统的发行分支,版本号。然后去找到对应的安装文件去执行。你不能保证一个分布式系统的集群中所有的节点都可以访问internet,更多的情况是这些节点都存在在一个安全的内网中。只有个别几个节点是可以访问外网的。所以,我势必要把所有的安装文件以及他们的依赖尽可能集中起来。我不确定安装 *** 作系统的lzo,yum或者apt-get会去下什么鬼东西,甚至无论是yum还是apt-get,里面都没有hadoop-lzo的库文件。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自己编译打包rpm和deb包。直接安装就好了,别去找repo下载什么。

这就是第五步工作,把需要的依赖的东西自己编译打包成rpm和deb。

deb包很好解决,但是rpm就没那么好办了,需要学习rpm的编译文件如何编写,这块是挺麻烦的,但是这玩意用好了还是挺不错的。现在我自制的安装包里面就已经包含了自己编译的lzo和snappy两种压缩库,以及hadoop-gpl-packaging的rpm和deb。下一个发布的easyhadoop将直接支持centos5,6,suse,以及ubuntu/debian的系统上安装hadoop。已经自带了lzo和snappy以及lzop和snzip。

六、把这些所有东西,整合到一个系统里面。

关联这些所有事情间的联系,整合到一个浏览器界面里面去。写一个分布式的管理脚本不难,写一个界面也不难,但是也许是我的水平不行,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让他们协同工作还是有点难度的。对我来说,写界面的工作可能更难一点。

Cloudera可能是十来个人在写Manager的东西,ambari也是放到github和apachesvn上面,apache基金会的各种committer在写。easyhadoop没他们功能那么强大,一年来只有我一个人设计架构,功能,各种语言的编码,测试,发布。Fortheloveofgod,WhathaveIdone(英文部分请站在山顶仰天长啸)T_T。从前台到后台,到hadoop和生态系统以及他们的依赖软件的单独patch、编译打包。(系统yum或者apt-get的包不如自己打的好使。)

从时间上来看,全球第一款开源的hadoop部署管理系统应该还是属于ambari,2011年8月开始写的,2012年9月底进入apache的incubator。我是大概2012年8月开始写的easyhadoop,全球第一没赶上,估计国内第一个开源的hadoop管理系统还是可以排上的。

集团企业构建ERP系统应以集中式管理模式为前提,定位在集团总体战略的高度上,而不是集中在单个下属企业ERP系统的过程自动化上;不仅强调集团的各个供应链环节间的分工、协作、专业化,更应强调集团总部对于整个集团资源的监控和整合。
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呼唤集中式管理
1ERP:市场经济的产物。
ERP是在西方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市场机制不健全,ERP蕴含的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实践,提高企业内各业务环节的效率和企业管理控制的效率优势无法发挥作用,ERP整合企业资源的功效也就无法实现。而在当今时代,随着我国市场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呼唤着ERP的应用。
2集中式管理:Internet时代集团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Internet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全球化,集团企业由于跨地域、跨行业、经营多元化的特点,使其具有普通单一企业所无法获得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集团采购、销售、协作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在全球各洲各大区都有分支机构,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但同时集团企业也由于分散化的管理引发许多问题,不能实现其规模优势。
集团超大规模的客观实际要求管理分工化和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得到有机的统一。如何解决集团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只有采用集中化管理思想,在战略上实行集中监控,整合所有资源;在战术上实行分布式经营,做到既减低经营风险,又实现规模经济优势,才能实现集团战略目标。那么,如何有效实现集团集中监控?是法治?人治?还是ERP治?
法治?多年来国家及企业内部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法规、制度来实现对集团企业的有效控制。单从加强集团的财务信息质量的角度看,国家专门出台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等等,集团企业内部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如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相关内审制度等等。但是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仍然严重。
人治?应该说国家和企业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力气,如实行会计委派制、国家稽查员制度等等,通过外部人员的介入来达到有力监控的目的。但是它也存在着执行成本高、派驻人员不熟悉业务、受监控单位同化贿赂等弊端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同时法治与人治都存在一个重大的缺憾,即缺少一个将制度贯彻执行的有效手段,缺少一个对信息快速反馈的载体。
ERP治?因为ERP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对整个集团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所以说,ERP治可以实现集团集中式管理,实现集团集中监控,实现集团规模经济。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如联想、海尔、一汽大众、长虹、康佳、华为、小天鹅、美的等在近几年内大规模实施ERP,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联想过去需要一个月才能做出的集团财务报表现在只需两天就可以完成。一汽大众原来测算的年保本点可能需要达到8万辆,现在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经重新测算成本构成后,通过积极开发一些盈利高的汽车产品,最后实际生产 3.5万辆就可实现保本,1997年的生产销售超过了42万辆,年底盈利2个亿。
这些成功的例子说明,成功的ERP系统必须依照集中式的管理思想来构建,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只有全方位地整合了企业的内部资源,大幅度地提高内部效率,才能更快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如果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的整体规划,子系统虽然能够局部运行,信息未在整个集团管理范围内共享,形成各个“信息孤岛”,价值流不能实现与物流、信息流的同步控制,也无法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集中式管理的基本思想
集中式管理必须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集团企业构建ERP系统应以集中式管理模式为前提,定位在集团总体战略的高度上,而不是集中在单个下属企业ERP系统的过程自动化,不仅强调集团的各个供应链环节间的分工、协作、专业化,更强调集团总部对于整个集团资源的监控和整合。对于集中式管理思想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权力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
正确认识集中式管理与集权、分权的关系
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只有程度的不同。集团规模的大型化发展要求管理组织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集权与分权,权力的划分应遵循“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原则。由于有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反馈做保证,集中式管理思想构建集团ERP系统正好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使集团管理集权与分权有机的协调统一。在集权方面要重视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如集团投资决策、资产组合、计划、公共服务、人事等。在分权方面重视具体性、战术性问题,如成本管理、费用控制、营运资金管理等日常事务,集团仅给予宏观指导。这样既不影响集团内部各企业的法人地位;又有利于集团总部集中精力,做好市场调研,制订宏观规划,掌握整个集团发展方向。这样集团总部设立的资源管理中心牢牢控制了集团的资产,对利润和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投资权力的下放并不等于削弱集团的投资调控能力,下属单位虽有自己独立的投资权,但每一年事业部都要提前上报投资规划,由集团投资部根据一年的投资规划统一安排。
集中式管理在ERP系统中的实现
1集中式管理思想在ERP软件中的体现。
ERP系统的这种设计思想体现在:第一,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适应用户需求的思想,这使得企业满足市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增强。第二,它将企业的流程看作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同时将分布在各地所属企业的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ERP系统提供了可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的功能,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其实质是对企业供应链、价值链及信息链上的所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使用。
2集中式管理在BPR中的体现。
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它几乎包括一切与管理有关的内容。由于管理组织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依据其所要实现的功能决定的。因此说,企业管理组织体系要适应ERP,而不是ERP适应管理体系,如果本末倒置必然导致应用失败。如果集团企业现有组织模式不适用ERP,那么就有必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依据集中式管理思想构建新的集团组织模式。
集中式管理强调相关功能的整合组合,而不是靠简单的增加人员和组织机构来提高效力。集中式管理是全方位立体组合的,它旨在帮助集团企业建立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明晰集团的管理层次、管理控制,有利于命令的有效执行和信息的快速反馈。
例如,河北省峰峰矿务局由于实行多年的财务管理分权制,总部无法有效控制资金流,造成集团资金严重紧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濒临无法为续的险境。鉴于此,他们从1999年开始进行业务重组,建立了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实行集团范围内的资金集中管理、统一结算、分户收支、临柜监督的机制。同时借助ERP集中式资金管理解决方案构建了基于INTERNET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下属11个矿区,集中账户100多个,实现了分矿异地远程实时资金结算,总部实时监控资金,统一调度资金。峰峰矿务局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成效显著。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在总量资金不变的情况下,局统管账户的货币资金余额呈增加趋势,总资金存量达3000万元左右。

当前,为推进IT支撑系统集约化建设和运营,进一步发挥集中化能力优势,IT云成为运营商IT支撑系统建设的基础架构。但在IT云资源池部署过程中,服务器技术面临多个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在性能方面,人工智能(AI)应用快速扩张,要求IT云采用高性能GPU服务器。AI已在电信业网络覆盖优化、批量投诉定界、异常检测/诊断、业务识别、用户定位等场景规模化应用。AI应用需求的大量出现,要求数据中心部署的服务器具有更好的计算效能、吞吐能力和延迟性能,以传统通用x86服务器为核心的计算平台显得力不从心,GPU服务器因此登上运营商IT建设的历史舞台。


在效率成本方面,IT云部署通用服务器存在弊端,催生定制化整机柜服务器应用需求。在IT云建设过程中,由于业务需求增长快速,IT云资源池扩容压力较大,云资源池中的服务器数量快速递增,上线效率亟需提高。同时,传统通用服务器部署模式周期长、部署密度低的劣势,给数据中心空间、电力、建设成本和高效维护管理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整机柜服务器成为IT云建设的另一可选方案。


在节能方面,AI等高密度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驱动液冷服务器成为热点。随着AI高密度业务应用的发展,未来数据中心服务器功率将从3kW~5kW向20kW甚至100kW以上规模发展,传统的风冷式服务器制冷系统解决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制冷需求,液冷服务器成为AI应用场景下的有效解决方案。


GPU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及在电信业的应用


GPU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


GPU服务器是单指令、多数据处理架构,通过与CPU协同进行工作。从CPU和GPU之间的互联架构进行划分,GPU服务器又可分为基于传统PCIe架构的GPU服务器和基于NVLink架构的GPU服务器两类。GPU服务器具有通用性强、生态系统完善的显著优势,因此牢牢占据了AI基础架构市场的主导地位,国内外主流厂商均推出不同规格的GPU服务器。


GPU服务器在运营商IT云建设中的应用


当前,电信业开始推动GPU服务器在IT云资源池中的应用,省公司现网中已经部署了部分GPU服务器。同时,考虑到GPU成本较高,集团公司层面通过建设统一AI平台,集中化部署一批GPU服务器,形成AI资源优化配置。从技术选型来看,目前运营商IT云资源池采用英伟达、英特尔等厂商相关产品居多。


GPU服务器在IT云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现网部署的GPU服务器中,与训练和推理相关的深度学习应用占主要部分,占比超过70%,支撑的业务包括网络覆盖智能优化、用户智能定位、智能营销、智能稽核等,这些智能应用减少了人工投入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以智能稽核为例,以往无纸化业务单据的人工稽核平均耗时约48秒/单,而AI稽核平均耗时仅约5秒/单,稽核效率提升达 90%。同时,无纸化业务单据人工稽核成本约15元/单,采用GPU进行AI稽核成本约0048元/单,稽核成本降低达968%。


整机柜服务器发展态势及在电信业的应用


整机柜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


整机柜服务器是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打造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架构由机柜、网络、供电、服务器节点、集中散热、集中管理6个子系统组成,是对数据中心服务器设计技术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整机柜服务器将供电单元、散热单元池化,通过节约空间来提高部署密度,其部署密度通常可以翻倍。集中供电和散热的设计,使整机柜服务器仅需配置传统机柜式服务器10%的电源数量就可满足供电需要,电源效率可以提升10%以上,且单台服务器的能耗可降低5%。


整机柜服务器在运营商IT云建设中的应用


国内运营商在IT云建设中已经推进了整机柜服务器部署,经过实际应用检验,在如下方面优势明显。


一是工厂预制,交付工时大幅缩短。传统服务器交付效率低,采用整机柜服务器将原来在数据中心现场进行的服务器拆包、上架、布线等工作转移到工厂完成,部署的颗粒度从1台上升到几十台,交付效率大大提升。以一次性交付1500台服务器为例,交付工作量可减少170~210人天,按每天配10人计算,现场交付时间可节省约17~21天。


二是资源池化带来部件数量降低,故障率大幅下降。整机柜服务器通过将供电、制冷等部件资源池化,大幅减少了部件数量,带来故障率的大幅降低。图1比较了32节点整机柜服务器与传统1U、2U服务器机型各自的电源部件数量及在一年内的月度故障率情况。由于32节点整机柜服务器含10个电源部件,而32台1U通用服务器的电源部件为64个,相较而言,整机柜电源部件数减少844%。由于电源部件数量的降低,32节点整机柜服务器相对于32台1U通用服务器的月度故障率也大幅缩减。



三是运维效率提升60%以上。整机柜服务器在工厂预制机柜布线,网络线缆在工厂经过预处理,线缆长度精确匹配,理线简洁,接线方式统一规范,配合运维标签,在运维中可以更方便简洁地对节点实施维护 *** 作,有效降低运维误 *** 作,提升运维效率60%以上,并大幅减少发生故障后的故障恢复时间。


液冷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及在电信业的应用


液冷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


液冷服务器技术也称为服务器芯片液体冷却技术,采用特种或经特殊处理的液体,直接或近距离间接换热冷却芯片或者IT整体设备,具体包括冷板式冷却、浸没式冷却和喷淋式冷却3种形态。液冷服务器可以针对CPU热岛精确定点冷却,精确控制制冷分配,能真正将高密度部署带到前所未有的更高层级(例如20kW~100kW高密度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3种液冷技术对比如表1所示。




液冷服务器在运营商IT建设中的应用


液冷服务器技术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应用初期,产业链尚不完备、设备采购成本偏高、采购渠道少、电子元器件的兼容性低、液冷服务器专用冷却液成本高等问题是液冷服务器尚未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原因。从液冷服务器在运营商数据中心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来看,运营商在IT云资源池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对液冷服务器的发展现状、技术成熟度等进行分析论证。


考虑到目前液冷服务器规模化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3~5年的引入期,因此暂时未在IT云资源池建设中进行大规模落地部署,但在部分地区有小规模应用,如中国移动南方基地数据中心已经开展液冷服务器试点应用,中国联通研究院也在开展边缘数据中心服务器喷淋式液冷系统的开发。未来,随着IT云建设规模、建设密度的继续攀升,以及液冷产业生态体系的逐步成熟,液冷服务器在IT云建设中将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总体来看,运营商IT云资源池建设对服务器计算性能、延迟、吞吐、制冷、定制化、分布式部署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GPU服务器、定制化整机柜服务器、液冷服务器等新兴服务器技术将快速迭代,为运营商数据中心服务器技术的发展和演进带来新的思路和路径。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简称DHCP,是一个应用于局域网的网络协议,该协议允许服务器向客户端动态分配IP地址和配置信息。

该协议位于OSI模型的应用层,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于内部网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另一个是用于内部网管理员作为对所有电脑作中央管理的手段。

扩展资料:

DHCP具有以下功能:

1 保证任何IP地址在同一时刻只能由一台DHCP客户机所使用。

2 DHCP应当可以给用户分配永久固定的IP地址。

3 DHCP应当可以同用其他方法获得IP地址的主机共存(如手工配置IP地址的主机)。

4 DHCP服务器应当向现有的BOOTP客户端提供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协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0334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