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是做什么用的,具体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机房要用服务器。

服务器是做什么用的,具体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机房要用服务器。,第1张

服务器的定义和作用如下:

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

也可以这样讲,服务器指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软件,通常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运行以上软件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也被称为服务器。

相对于普通PC来说,服务器在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计算机有所不同,在质量与处理器数据性能上更出色。

服务器和电脑功能都是一样的,我们也可以讲服务器称之为电脑,只是服务器对稳定性与安全性以及处理器数据能力有更高要求。

服务器作用比较广,网络游戏、网站、部分软件都是需要存到服务器的,还有一些企业会配服务器,他们平时工作上的重要资料都是存在服务器的硬盘中的。

扩展资料:

按照体系架构来区分,服务器主要分为两类:

非x86服务器:包括大型机、小型机和UNIX服务器,它们是使用RISC(精简指令集)或EPIC(并行指令代码) 处理器,并且主要采用UNIX和其它专用 *** 作系统的服务器。

精简指令集处理器主要有IBM公司的POWER和PowerPC处理器,SUN与富士通公司合作研发的SPARC处理器、EPIC处理器主要是Intel研发的安腾处理器等。

这种服务器价格昂贵,体系封闭,但是稳定性好,性能强,主要用在金融、电信等大型企业的核心系统中。

x86服务器:又称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服务器,即通常所讲的PC服务器,它是基于PC机体系结构,使用Intel或其它兼容x86指令集的处理器芯片和Windows *** 作系统的服务器。

价格便宜、兼容性好、稳定性较差、安全性不算太高,主要用在中小企业和非关键业务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服务器-分类

三层架构2007-08-14 10:30IT行业的一大特点是经常创造一些新名词,单层和双层这两个概念就是在三层结构出现之后才创造出。单层结构是80年代以来小型应用的结构,典型的是基于Dbase、Foxbase等小型数据库的应用。双层结构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是目前占统治地位的结构,典型是基于Oracle、Infomix等大型数据库的应用。三层结构是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发展,代表了企业级应用的未来,典型的有Web下的应用。多层结构和三层结构的含义是一样的,只是细节有所不同。
之所以会有双层、三层这些提法,是因为应用程序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界面层
界面层提供给用户一个视觉上的界面,通过界面层,用户输入数据、获取数据。界面层同时也提供一定的安全性,确保用户有会看到机密的信息。
二:逻辑层
逻辑层是界面层和数据层的桥梁,它响应界面层的用户请求,执行任务并从数据层抓取数据,并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界面层。
三:数据层
数据层定义、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它响应逻辑层的请求,访问数据。这一层通常由大型的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如Oracle 、Sybase、MS SQl Server等。
三层架构的优势
从开发角度和应用角度来看,三层架构比双层或单层结构都有更大的优势。三层结构适合群体开发,每人可以有不同的分工,协同工作使效率倍增。开发双层或单层应用时,每个开发人员都应对系统有较深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开发三层应用时,则可以结合多方面的人才,只需少数人对系统全面了解,从一定程度工降低了开发的难度。
三层架构属于瘦客户的模式,用户端只需一个较小的硬盘、较小的内存、较慢的CPU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性能。相比之下,单层或胖客户对面器的要求太高。我的机器是奔腾133、32M内存、25G硬盘,装了IE40之后,感觉机器慢子很多,硬盘也只有300多M的空余空间了,已打算将硬盘扩充到4G。试想如果今后还是以单层或双层峁刮主流的话,硬件的更新费用将会有多大,尽管现在电脑价格下降很多,对个人用户已可以承受,但对于企业而言,频繁的台旧机器淘汰,换新机器,这是一笔多么大的费用
三层架构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可以更好的支持分布式计算环境。逻辑层的应用程序可以有多个机器上运行,充分利用网络的计算功能。分布式计算的潜力巨大,远比升级CPU有效。美国人曾利用分式计算解密,几个月就破解了据称永远都破不了的密码。
三层架构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安全性。用户端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入口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功能都屏蔽了。
如何开发三层应用
支持三层应用开发的工具很多,VC 50、Delphi 30、VB 50都是不错的选择,而Delphi是其中功能强大而有相对容易的开发工具。
Delphi 3针对3层结构,提出了三种代理(Broker)和新一代的数据库引擎,来适应它。
第一种叫Remote Data Broker, Remote Data Broker结构的精髓是让每一个客户端不再需要BDE,取面代之的是中央化的BDE,以集中管理的方式降低每一个客户在BDE上所须调整的开销和复杂度。第二种叫Constraint Broker,它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保证所有客户数据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第三种是Business Object Broker,它的目的是提供给一些关键性的商业应用程序一个快速而且可信赖的使用环境。为了达成这种高层次的要求,BusinessObjectBroker会自动的将应用程序做适当的划分,并复制重要的业务规则到第一个区间,以达到速度的要求
总结。
伴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化,企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应用程序的开发也更加困难。三层客户/服务器架构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服务器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服务架构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技术突破。今天,电脑培训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的微服务系统架构的发展趋势。



1服务网格白热化

服务网格是一个专注于服务间通信的基础设施层,也是目前受关注的与云原生有关的话题。随着容器的普及,服务拓扑变得越来越动态化,这对网络功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服务网格通过服务发现、路由、负载均衡、健康检测和可观察性来管理流量,简化容器与生俱来的复杂性。

随着HAProxy、traefik和NGINX逐步把自己定位成数据平面,服务网格也变得越来越流行。尽管服务网格还没有得到大规模部署,但确实有些企业已经在生产环境中运行服务网格。另外,服务网格不仅可以用在微服务或Kubernetes环境中,也可以被用在VM和无服务器架构的环境中。例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虽然没有使用容器,但他们使用了Linkerd。

2事件驱动架构的崛起

随着业务场景的不断变化,我们已经看到了基于推送或事件的架构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服务向订阅事件的观察者容器发送事件,容器异步做出响应,事件发送者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与请求响应式架构不同的是,在基于事件的系统架构中,发起事件的容器并不依赖下游的容器,它们的处理过程和加载的事务与下游容器的可用性或完成情况无关。这种架构的另一个好处是,开发者可以更加独立地设计各自的服务。

3安全模型的变化

因为对内核访问方面的限制,部署在容器中的应用程序相对安全。在VM环境中,虚拟设备驱动器是暴露可见性的地方。而在容器环境里, *** 作系统提供了系统调用,信号源也变得更加丰富。之前,管理员需要在VM中安装代理,但那样太复杂了,需要管理太多的东西。容器提供了更清晰的可见性,相比VM,与容器的集成会更加容易。

4从REST到GraphQL

GraphQL是Facebook于2012年创建并于2023年开源的一套查询语言API规范。GraphQL的类型系统允许开发者自己定义数据schema,可以增加新字段,也可以删除旧字段,这些都不会影响已有的查询,也不需要修改客户端。GraphQL非常强大,因为它没有与特定的数据库或存储引擎绑定在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0560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