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数据概况
CMDB中文是配置管理数据库,存储与管理企业IT架构中设备的各种配置信息,与未来的IT运维管理标准化和流程化紧密关联,并且支持流程的运转。运维管理平台创建初期或初版中的CMDB更多是偏向IT资产管理,我们在这里定义的IT资产管理,暂时抛除公司个人使用的普通PC机。
日志主要存储CMDB中涉及到服务器或是其它设备的日志信息。
DB主要是所有IT系统的数据库信息,包括运维管理系统本身的数据库。由于数据库的重要性,所以在基础数据中单独一个模块管理数据库,包括生产数据库、测试数据库、开发数据库。数据库的日志放在日志模块进行统一管理,监控和备份。
知识库主要存储日常运维管理中发生的事件、问题以及一些经典问题的解决和常用的解决方案,主要起到运维管理辅助的功能。
二、基础数据三要素
基础数据要求完整、准确、实时,这三个特性缺一不可。
1完整性
完整性,要求在数据采集整理阶段,要一一梳理,不能有遗漏。任何一个设备的疏漏都将会导致未来出现问题。例如最近的勒索病毒在防范上需要给服务器升级打补丁,这个时候就是根据服务器清单一一对照,升级。如果有遗漏落下的服务器未及时打补丁而导致病毒入侵,后果将很严重。那么,如何做到完整性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首先数据采集阶段多人(推荐三人以上)同时对IT资产进行采集,那么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将会有三份或以上的IT资产清单。
接下来就是相互确认阶段。相互check对比两方的清单和自己梳理的清单,找到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在一起开会进行讨论。经过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份相对完整且三方(或以上)认可的IT资产清单。
最后就是三方(或以上)一同针对认可的IT资产清单进行最终check,确保最后的清单,是经过多方讨论确认,并最终又check过的IT资产清单。此时这份IT资产清单,相对比较完整。另外在梳理、讨论和check的过程中,针对新增、变更、删除的IT资产一定要及时更新我们的IT资产清单。
2准确性
准确性要求IT资产清单或是CMDB中存储的数据不能与实际情况有任何差异。要做到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除了在数据采集阶段要下功夫外,要在运维管理的每一个阶段定期对基础数据进行审计,确保基础数据中的数据无误。一般月度一小审,半年一大审,具体情况根据企业的IT规模而定。
3实时性
基础数据的实时性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即基础数据的每一次变动,包括增加、删除、修改,不论大小,只要有变动(在运维流程完结阶段,执行运维 *** 作成功后,就要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忽略基础数据的实时性,必将导致准确性大打折扣,在以后的月审、年审中必将导致额外的工作量。一般在审计的过程中,当数据的错误率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重新梳理全部数据,以确保最终的准确和完整。
CMDB
CMDB总的来说分为:产品线、资产管理、供应商管理三个部分。
总的思路是:通过产品线管理IT资产,通过IT资产信息管理硬件或服务提供者,供应商管理。
1产品线
产品线是指整个公司所有IT系统、产品按照属性进行归类划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梳理整个公司的IT项目和IT服务。这里项目也可以理解为每一套IT系统,例如OA、CRM、订单系统、支付系统等等。
IT服务主要是指:应用服务(Tomcat、WebLogic、数据库服务等),基础IT服务如Nginx、Varnish、Redis等。通过项目和服务两个维度来管理IT资产,尤其是虚拟机。因为一般系统和服务都是部署在虚拟机上,虚拟机的宿主机则是一台台物理主机。
产品线的划分一般除了根据业务分类划分几个大的产品线外,还需要划分一些基础产品线,如:信息安全产品线,主要管理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系统和设备等;基础服务产品线,如Nginx反向代理大部分系统,Varnish缓存Web静态资源等。
在这里单独说一下产品线和项目包括的服务必须制定运维优先级等级。运维等级的制定不能简单定义为多少级,而应该是为每一套系统进行运维优先级打分,分值不能一样。这样保证在大面积故障的时候,可以根据优先级解决问题。
2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比较大的机房管理。有的企业可能会有多个机房,每个机房的基础信息,如带宽、位置、值班电话等都需要加以整理存储用来管理机房信息。机房中的机架、机柜、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信息,机房的空调、UPS电源、环境监测系统等都属于机房管理的范畴。
安全设备管理。安全设备管理这里主要包含防火墙、IPS、WAF、等网络设施。企业信息安全非常重要,在运维管理中也把安全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进行管理。通过购买安全硬件设备和安全服务,不断学习和研究,从而保护好企业数据信息。
服务器管理。这里假定企业实现了虚拟化,大部分系统和服务都部署在虚拟机,而虚拟机是部署在物理机上。服务器管理分物理机和虚拟机分开管理,同时又密切关联。虚拟机在哪一台或几台物理机需记录清楚。
根据产品线中定义的运维优先度等级,在资产管理中的每一个节点标注上相应的等级分值,以便出现大规模故障,有选择、有重点、有顺序地逐一解决问题。
3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主要是管理由第三方企业提供的IT系统或设备的服务信息。记录供应商的具体信息、值班电话、硬件备件库等信息。
以上几个模块单独管理,但是又密切相连。如产品线包含哪些项目,包含哪些服务,这些项目和服务部署在哪些虚拟机上,虚拟机又在哪一些物理机上,物理机分布在哪些机房和在机房中的具体位置,物理机在机房中的网络位置和网络架构如何,经过哪些安全设备等等。
反过来需要知道某一些机房有哪一些物理机,物理机位置,安全设备,以及安全设备与物理机的网络架构等,物理机上又有哪些虚拟机上部署了哪一些项目和服务等。系统和服务属于哪些供应商提供,供应商又提供了哪些系统、设备或服务器等。都要多维度进行管理。要求做到某一环节的故障,一查就知道所有受影响的系统和服务。CMDB中的信息相互交织,多维度查询和管理,构建出一张完整的总体架构图,通过总体架构图除了展现出各个部分的基础信息外,还描述了所有的依赖关系,做到坏一点而知全面。
日志
通过日志可以比较准确全面地知道系统或是设备的运行情况,可以返查问题产生的原因,还原问题发生的整个过程。通过日志也可以提前预测系统可能要发生的问题或是故障,如系统安全日志,如果网络攻击会在系统安全日志中有一定的体现。
1系统日志
系统日志主要指的是 *** 作系统的日志,主要在/var/log下的各种日志信息。包含系统 *** 作日志、系统安全日志、定时任务日志等。系统日志是运维管理安全模块中审计的重要依据。一般默认的 *** 作系统日志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对系统的参数进行修改,如为history命令加上时间戳、IP,并且长久保留历史等功能。并且对日志文件进行处理,不允许用户进行清空命令,只能append。
2应用日志
应用日志主要记录应用服务的健康运行情况以及业务 *** 作的具体日志两部分。应用监控运行情况反应应用服务的健康状态,如果应用占用CPU或是内存过高或是忽高忽低不定,都可以通过分析应用日志结合业务 *** 作日志得出结论。业务 *** 作日志可以为业务审计提供主要依据。有一些系统喜欢把业务 *** 作日志写到数据库中,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不过不管在哪个地方,要求是不可缺少的,它为以后业务审计和问题返查提供依据。
3数据库日志
数据库日志主要反馈数据库的运行情况。通过监控和管理数据库的日志,及时了解数据库的运行情况,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等。可以通过数据库日志结合数据库系统自带的数据库如Oracle的系统视图v$开头,MySQL的performance_schema等。虽然数据库的一些信息不是存在日志中而是在数据库里面,但是也可以作为数据库日志的一部分进行管理和监控,已便我们及时知道数据库的监控状况,从而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4设备日志
设备日志一般是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但设备日志往往可以反映设备的运行情况。交换机故障,防火墙故障等设备故障都可能引起大面积的系统和服务故障。所以设备日志一定要收集,分析和监控预警。常用的设备日志有交换机日志、防火墙日志、网络安全设备日志等。
在CMDB中梳理的IT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日志进行分类收集、管理、分析和监控,配着监控管理模块的系统,就已经可以达到多方位监控IT系统,保障IT系统的安全稳定。
DB
由于数据和数据库的重要性,在基础数据中,数据库作为单独的模块存在,根据环境划分为:生产数据库、测试数据库、开发数据库。严格区分三种环境的数据库,避免测试数据到生产环境,生产数据到测试环境等。另外数据库中数据也为业务监控提供数据依据。通过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依据业务逻辑进行判断是否有错误或是遗漏的数据。
知识库
知识库在整个运维管理中是一个辅助功能,主要为运维提供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很多朋友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把事件库和问题库放在知识库这里,这些不是应该在CMDB中吗?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其实本人也并不太清楚这种办法是否可行。在CMDB模块中更多是偏向IT资产管理,为以后的运维 *** 作提供运维范围和运维目标。而事件(主要指运维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的运维事件)和问题(需要进行变更发布才能解决的事件升级)更多是在IT资产之上,是解决IT资产的过程中遇到的事件和问题。如果把CMDB作为IT运维的基础管理对象和范围目标的话,事件和问题应该单独出来。也许在后面的运维管理中,逐渐强化CMDB的功能,会把事件库和问题库回归到CMDB模块中。
知识库中还包含经典案例库,主要是解决一些常遇故障、经典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整理和归档。
解决方案库只要是一些常用的或是探索中的解决方案,例如:Nginx+Tomcat+Redis部署方案,FastDFS分布式文件服务器方案等。
文档库主要用来存储运维管理过程中执行的运维标准和规范以及运维的流程规范,常用的一些规范举例:
文档库也包括一些企业或是部门的规章制度,与供应商的合同条文等。主要是涉及到IT系统文档的一个存放和查阅的地方。
运维标准和运维流程的文档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运维自动化的前提就是运维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的流程,运维自动化就只能一直停留在测试环境的假想空间中。
总结
基础数据在整个运维管理中起到基础、奠基的重要作用,也是做运维管理平台的第一步和以后每一步的重要依据。一定要舍得投入时间、人力等来建立起完整、准确、实时的基础数据。打好地基,以后运维的每一步都将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终将建设成属于运维的高楼大厦。
标准化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
扩展资料
标准化企业分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分为一级企业、二级企业和三级企业。
一级企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审核公告;
二级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公告;
三级企业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州、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公告。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特点:
1、强制性
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企业必须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
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是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各工种和岗位 *** 作规程。
2、群众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必须参加。全体员工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实际 *** 作者,都要结合各自的工种、岗位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排查生产工艺过程、环节和 *** 作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工艺、环节或 *** 作行为进行改造、改进,实现安全水平的提高。
3、系统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生产活动,也包括管理活动;不仅包括各工艺环节的安全标准化,也包括后勤保障各环节的安全标准化;不仅包括技术标准,而且包括 *** 作规范;不仅涉及到每个岗位的安全 *** 作,而且涉及到每个员工的责任和行动,等等。
4、动态性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具体内容,每个企业、每个行业、每个地区,都可以有所区别、各有特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标准化
HRBP的汉化版本:阿里巴巴的政委体系
阿里巴巴HR三支柱发展的源头时期是2005年,这一年,“淘宝网”“ 支付宝”诞生,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成功上市,阿里巴巴同时进入了迅速扩张期,开始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
到2007年,阿里巴巴的HR三支柱结构逐步形成:
■ COE由组织发展部、校园招聘部、社会招聘部、企业文化部、薪酬福利部等构成。组织发展部分为平台0D和业务OD。平台0D负责公司大体系发展、高管领导力发展和商业教练,业务0D则直接驻点在各个事业群,负责事业群相关的组织架构、人才盘点、业务复盘。
■ HRBP在阿里巴巴有一个很红色的名字:“政委”。他们是阿里巴巴在各个事业群和业务部门的HR通才。所谓政委,主要是原来业务线转过来的HRG,他们熟悉业务并且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人和事,对事业群进行组织变革推动和服务支撑。如今阿里巴巴已经很少提政委这个称呼,更多的是提HRG。
■ 共享服务中心涉及外包员工,包括针对员工的服务呼叫中心,日常的社保、公积金、假期、合同管理等人事业务。
其中,大家非常感兴趣的“政委制度”和HRBP还是略有些差别的,尤里奇提出的HRBP四个角色是变革推动者、战略合作伙伴、员工代言人、运营专家,而阿里巴巴“政委制度”其实是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的,阿里政委的四个角色:人的合作伙伴、公司与员工的同心结、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帮助员工成长的角色。
西方的成熟理论都是基于社会大分工,如果我们直接照搬西方的管理理论,肯定是过犹不及。比较理想的方式是以中式的政委为主,辅以西方的HR管理,双管齐下,互为补充。
阿里政委体系相比于传统人力资源体系有哪些创新?
➀ 贴近业务
传统HR会自成一体,与业务部门分离。阿里政委,包括现在的BP模式,是希望把传统的HR部门拆掉,把BP派驻到业务线,让政委更贴近业务线,更了解业务,更有效地支持和服务。
➁ 端对端的交付
传统HR是职能分工,分头支持业务,从业务提出需求到HR满足需求,这当中很容易脱节。而政委是中端,强调端对端,把握中间环节。
阿里政委和业务经理的关系
➀ 监督与制衡:阿里政委在用人、组织文化方面有一票否决权。对于业务经理,一方面在思想上、方向上进行指引和帮助,另一方面,对于业务线的决策有明显制衡作用。
➁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业务线关注短期目标,业绩导向;政委关注长期目标,文化传承和干部培养,两者之间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阿里政委的能力模型
➀ 判断力:判断力其实就是洞察力。团队有什么问题,组织有怎样的温度,HR要提前感知确认,并且预知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发生,变化和结果,且有相应的预防措施。
➁ 运营力:HR能不能在组织运营过程中,配合业务策略去完成内容的落地。
➂ 专业力:从员工关系,招聘,培训,绩效都要精通。很多阿里政委也在兼做全区域的工作,比如员工成长,黑名单,圆桌等管理工作。阿里政委的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神秘,但确实又多了很多其他工作。
如果其他公司要借鉴阿里的政委体系,先考虑自身有没有能力做三支柱。
阿里政委能有效地做业务沟通,员工情况的摸底,那是因为他们企业目前三个支柱的支持。人家资源专家中心,企业内部薪酬福利,组织发展,员工关系等会由这些专家来承担。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员工的薪酬,入转调离等都会有共享中心来提供服务。政委有了这两大支撑以后,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02
腾讯:HR服务的产品化,从SSC到SDC
腾讯人力资源体系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与突破。腾讯的HR三支柱建立始于2009年,在这个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个全新的时代“i时代”降临了,它带来的是人与组织管理的新趋势。
在i时代,我们谈管理,管的是人性,理的是人心,强调的是对个性的尊重,在去权威的环境中帮助员工自我管理、自我驱动与自我实现。
企业如何实现这样的自组织管理模式呢
腾讯对此作出了自己的探索,于2010年3月正式提出建立专家中心、共享服务中心、业务伙伴的HR三支柱组织架构的概念,形成了客户价值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2014年,为进一步将HR服务产品化,为客户、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交付,腾讯将共享服务中心(SSC)升级为共享交付中心(Shared Deliver Center,SDC)。
■ COE:发挥前瞻性牵引作用,成为前瞻性业务变革活动的加速,腾讯的COE下设四个部门,分别是人力资源部、腾讯学院、薪酬福利部、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部。
■ SDC:发挥体系支撑作用,成为HR产品、服务、系统高效交付的专家。腾讯的SDC包括HR信息建设中心、HR系统开发中心、运营服务中心以及四个区域人力资源中心(北京、上海、成都、广州)。
■ HRBP:发挥紧贴业务作用,成为业务部门、团队管理问题快速诊断的顾问。腾讯总共有七大事业群和一个职能系统,事业群或职能系统都设有HR中心,构成了HRBP。
腾讯HR三支柱模式中的COE、HRBP、SDC各具特色,其中SDC是对SSC的升级突破,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共享交付时代。
腾讯认为,传统的SSC是一个舶来品,是福特、GE等根据美国的情况在工业发展时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但实际上,中国现在的环境已不同于SSC提出时的背景,处于“互联网+”时代,行业的快速发展,个体的个性化追求,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这些都对组织和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中国的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该如何应对这一环境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一挑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腾讯开启了SDC的探索之路。
SDC的转型起源于时代背景的变化与用户对HR需求的提升,同时它又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希望为组织及员工提供稳定、可靠、可依赖的HR服务,打造体系化、可持续、一体化的HR服务交付平台,推动企业内自管理、自驱动和自组织形态的成长成熟,用大企业平台、小公司精神应对挑战。
如果用一句话来简单地概括如何升级SDC,就是把原来只是去考虑事务性的工作、被动响应的SSC,升级成对COE、HRBP的内部客户,即业务部门、管理者、员工等内部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在彻底理解内外部需求之后提供一个超出预期的交付。
腾讯的SDC在不断地发展,未来也不会一成不变。对于SDC的未来,腾讯从五个方面勾画了一幅蓝图,提出五个“新”。
■ 新组织:要有一个合适的组织架构来体现交付链条的产出。
■ 新属性:应该对SDC的工作赋予新的属性,让SDC工作更有用户属性、产品属性以及好玩儿属性。
■ 新模式:要有科学合理的HR交付模式来支撑从需求出发实现超预期交付的过程。
■ 新工具:要会用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来提升交付的便利,以及辅助决策和可持续运作。
■ 新能力:SDC员工要在基本的选、育、用、留、出方面,逐步具备HR交付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如何才能让腾讯HR三支柱相互协同发展的同时保证企业内部的创新氛围?这需要腾讯HR三支柱在开发HR产品、提供HR服务时首先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HR三支柱的整体规划出发,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
在推动战略落地,完成既定目标后,再深度挖掘内部客户新的需求,借助自身资源优势,创新性地满足内部客户需求。这个过程不同于一上来就想着如何通过各自支柱的资源优势率先在HR三支柱中占领先机、分割利益。
03
华为:以需求为牵引的HR三支柱模式
早在2009年,华为便开启了HR三支柱的探索道路。到2014年时,华为的HR三支柱日趋成熟,充分发挥了对公司战略和业务的支撑作用。
区别于过去职能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架构,华为的HR三支柱模式进一步强调对客户需求和业务需求的关注,通过HRBP对业务需求的承接,有效整合并实施人力资源解决方案。COE的功能更多地在于提供专业化的支撑;SSC则以服务为导向,致力于实现卓越运营的HR服务交付。
将HR三支柱与各职能模块综合起来看,实质上,华为的HR三支柱体系强调对业务部门的支撑作用。HRBP扮演核心价值观传承的驱动者、战略伙伴和解决方案集成者等重要角色,针对公司战略、业务痛点和需求,提供包括高绩效组织、领导力、人才供应、激励、企业沟通和全球化支持等六个方面的专业解决方案。
在团队、职能部门、业务模块和公司等不同层面上,HRBP关注的焦点和解决方案也不同。以团队为例,HRBP主要关注团队绩效、人员管理技巧、工作满意度、激励和归属感等问题,相应地,其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也聚焦在以上这些方面。而越往高的层级,所关注的焦点则更多地休现在组织变革、领导力层面。
在HR三支柱中,COE专注于HR的核心专业能力,致力于成为HR战略贡献者、设计者、管控者以及技术专家,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不同人力资源政策与制度设计上,具休包括组织有效性、招聘与配置、学习发展与任职管理、整体薪酬、领导力与人才管理、个人绩效管理、员工沟通与关系管理等职能模块。
SSC即HR三支柱中提供共享服务交付的中心,工作内容涵盖员工服务受理、SSC内部运营管理、HR流程事务处理三个方面。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高效服务,SSC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需求,支撑业务发展。
华为对组织核心价值观的描述就四句话,“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
在实践中,华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始终围绕着这一核心价值观展开,其HR三支柱转型升级也显著体现了“以需求为牵引”的特色。在这一体系中,HRBP发挥了重要的联结作用。作为业务伙伴,HRBP需要充分理解业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整合并实施解决方案。与此同时,HRBP是华为HR三支柱中最能贴近业务、有效传承和践行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对华为HR三支柱中的HRBP做进一步解读,HRBP的角色定位呈现战略性、多元化的特征。
HRBP在角色定位上体现为V-CROSS模型,在这个模型中HRBP在华为内部扮演了六大角色。
■ 战略伙伴:参与战略规划,关注客户需求,将业务战略与HR战略联结,基于战略目标设计有力的支撑措施,并辅助实施。
■ HR解决方案集成者:理解业务诉求和痛点,集成COE专长,打破模块的界限,针对业务问题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 关系管理者: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引导员工积极正向思维。
■ 变革推动者:理解变革需求,提前预见和识别变革过程中在组织、人才、氛围等方面存在的阻力和风险;面向未来,辅助管理层推动必要的组织变革。
■ 核心价值观传承的驱动者:驱动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落地。
从以上六大角色的定位和关键职责来看,HR三支柱尤其是HRBP充分强调发挥对组织战略和业务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体现“以需求为指引”的特征。与此同时,华为的HRBP多数是由优秀的业务主管转型形成,解决了HRBP推行的最大挑战——业务敏感度的不足,真正发挥了对业务的支撑价值。
关于HR三支柱,北森已经发布了几篇系列文章,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想要了解的内容,或者是有关于三支柱落地的案例或者是想法,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随着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纷纷上云,数据存储量呈爆发式增长。传统存储扩展性差、成本高等局限性愈发明显。软件定义存储(Software Defined Storage,以下简称SDS)以虚拟化方式将各种存储资源抽象化、进行池化整合,通过智能化管控软件实现存储资源的按需分配。软件定义存储重新定义了存储架构,以扩容便捷、成本较低等优势,成为存储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深圳市杉岩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岩数据”或“杉岩”)是国内软件定义存储领域的领导者之一。IDC最新发布的《2019 Q4 中国SDS市场报告》中,杉岩数据在对象存储市场份额第三,占比163%;在块存储市场份额第四,占比69%。
杉岩数据成立于2014年9月,公司以新一代智能分布式存储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提供领先的面向不同业务环境的企业级存储方案,帮助用户轻松应对IT向云迁移的存储挑战,为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决策提供智能存储,打造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数据存储基石。
杉岩数据致力于帮助用户应对数据存储量、访问量以及数据管理复杂度,帮助用户建立以存储虚拟化和计算虚拟化为核心的云计算基础设施环境,并逐步提供数据处理、挖掘、智能分析等方面的大数据专业系统和服务。
2020年7月8日,公司宣布获得B+轮15亿元最新融资,本轮融资由大型央企中远海运领投,襄禾资本、无锡金投跟投。借助本轮融资,公司将围绕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价值的客户价值模型,持续加大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垂直领域的市场拓展、人才引入以及产业生态链的建设,为用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赋能。
杉岩数据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IT桔子
杉岩数据创始团队来自华为,目前员工近200名,超过60%为研发人员。公司基于分布式存储架构,提供海量对象存储(StandStone MOS)、统一存储平台(StandStone USP)、超融合一体机(StandStone HyperCube)、安全存储一体机(SandStone HuaYan)四款产品。
海量对象存储(StandStone MOS)是面向企业级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全分布式存储产品,在海量数据时代,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企业内容管理、影音数据存储分析、大数据存储与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
统一存储平台(StandStone USP)提供标准的块存储和文件存储服务,可以同时支持各种虚拟化应用、数据库的事务处理和文件资源的共享存储,满足关键业务和众多应用的不同存储需求。
超融合一体机(StandStone HyperCube)是基于超融合架构的IT基础设施平台,遵循开发架构标准,融合计算、存储为一体,形成标准化的超融合单元,多个超融合单元通过网络汇聚成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超融合一体机预集成和优化了主流虚拟化和数据服务,通过一站式交付,实现企业业务快速上线。
安全存储一体机(SandStone HuaYan),是杉岩在国产替代趋势下推出的高性能存储服务器。该服务器基于国产化软硬件生态,集成杉岩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软件,广泛适用于政府、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应用领域。
杉岩数据通过4款产品,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导向,满足多业务场景用户的存储需求,成立近六年,实现2500PB+交付容量数据零丢失的成绩,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信赖。目前,杉岩数据已服务10余行业的500+用户。
杉岩数据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场景与行业
近日,融中研究采访了杉岩数据创始人兼CEO陈坚,就杉岩数据的产品及技术、市场应用、存储行业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交流。
访谈内容分享如下:
1
不只是存储优化
以数据为中心的客户价值金字塔模式
将智能存储的进阶赋能演绎到极致
融中研究:
“SandStone是一种橙红色石头,由沙粒经过多年不断沉积重新排列而成。SandStone 生动地诠释了‘分布式架构’的形成。”为什么用这个比喻来强调“分布式架构”?有什么特殊含义?
陈坚:
SandStone对我们确实意义深远。实际上,我们公司名称的来源与“Sand Stone”紧密相关。杉岩二字,来源于Sand的音译杉,以及Stone的意译岩。取名“SandStone”是因为我们做的是基于P2P的分布式存储架构,分布式存储的本质就是把分散的磁盘硬件聚合起来,形成一个很大的存储资源池。“SandStone”生动地诠释了“分布式架构’的形成,每个磁盘所在的服务器节点就像一粒沙子,通过杉岩数据的软件聚沙成石,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存储系统。
SandStone不仅代表了产品的特点,实际也代表了我们的文化、经营理念。从公司内部来看,每一个员工就像一粒沙子,大家团结奋斗、紧密协作,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得整个公司像石头一样坚不可摧;从外部合作伙伴的拓展来看,以杉岩为中心,将周围的合作伙伴聚在一起形成生态圈,每一个伙伴也是一粒沙子,通过不断吸纳聚合,构建稳定的生态圈。因此,SandStone所代表的团结奋斗与凝聚力内核,已内化成了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SandStone蕴含的分布式理念,也切合了公司与合作伙伴的生态建设理念。
融中研究:
杉岩是做存储的,为什么公司取名为杉岩数据而不是杉岩存储呢?智能存储与传统存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杉岩的智能存储方案有什么特点?
陈坚:
之所以叫杉岩数据而不是杉岩存储,是因为我们带给客户的价值不只是存储的优化,而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智能存储赋能,通过我们的存储系统,解决客户在AIoT、5G时代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以及使用方面的问题。
针对智能存储,杉岩数据构建了一套以数据为中心的客户价值金字塔模型,最底座是存储,作为数据的抓手;中间层是数据的管理,作为内涵;最顶层为未来的智能化应用提供准备及服务,我把它叫做外延。
具体来说,第一层即数据存储的智能化。存储侧的智能,就是让客户使用更加简单。传统存储像烟囱,每一个业务系统配一套存储,客户的运维非常困难。分布式存储则是一个存储池,客户面向的是一套承载了不同应用数据的存储集群,孤立的烟囱不再存在。在存储集群里面的故障、性能、容量等告警,都是由存储系统内部智能化完成,同时还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访问性能。
第二层,数据管理的智能化。用户存数据后,要管数据。我认为数据是有生命力的,像人一样有从生到死的过程。医疗影像数据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病人拍完CT、X光产生的影像数据马上要被用于辅助医生寻找病症、病灶,这时数据是“热”的。这一次病好后,数据访问频率下降,“热”数据变为“温”数据。病人彻底康复后,数据变“冷”。对“热”数据,为了保证访问性能,相应的软硬件配置都非常高,价格也高。“冷”数据如果同“热”数据一样存储,性价比较低。医院一般将冷数据归档到公有云或蓝光等单位存储成本相对较低的存储介质中。这个例子正好反映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
在未来海量数据时代,数据的管理非常关键。除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杉岩还能实现数据智能化的统一管理,包括:对客户的传统存储和杉岩的分布式存储的统一管理,保护客户对传统存储的原有投资;对公有云、私有云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自由流动;对边缘设备与中心设备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相互协同。
第三层,金字塔的顶端,是数据挖掘的智能化。数据被存储、管理,最终都是为了信息和价值的挖掘。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这些算法来使用和挖掘数据价值。杉岩的存储系统,包括我们的对象存储,都为海量数据的挖掘和使用去赋能。当然,杉岩不是要做AI,而是为智能化去赋能。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们的存储系统里面自带数据处理引擎,对业务需要使用的数据进行预先处理。第二,我们为AI的训练、数据清洗、数据的准备阶段提供了友好的统一管理、存储平台——数据处理引擎“AI in MOS”,还有面向需要对AI进行训练、学习、应用的公司提供的存储平台——“MOS for AI”。
融中研究:
杉岩在数据的存、管、挖各个层面的资源投入如何?杉岩在技术底层的优势有哪些?
陈坚:
在存、管、挖三个层面,杉岩起步聚焦于“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个高可靠、高安全、高性能、高可扩展性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存”也是目前投入最大的一块。在“存”方面,目前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性能更高,可用性、可维性更强,特别是在数据的安全性方面,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
在管方面,随着客户持续增加,杉岩面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们通过与客户的互动交流,了解客户实实在在的需求与痛点,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一些特有的产品功能已经落地了,这是很多企业包括一些大厂都不具备的,比如说我们对传统存储与分布式存储的统一管理、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等。
最上层,未来数据的智能应用层面,在智能数据处理引擎“AI in MOS”产品上,我们也在加大投入,今年就会有实际的项目落地。
融中研究:
您刚才讲到,在数据挖掘上会加大投入,那么杉岩在这一块的发展目标如何?如何与数据挖掘专业公司竞争?
陈坚:
我先做一个澄清,杉岩的产品是有边界的,我们不会像大数据公司一样,比如也去做一个精准营销,我们是为精准营销赋能。像之前提到的数据处理,即使杉岩不做,这些公司还是要做的,杉岩其实是在帮这些公司做加速。另一方面,在赋能大数据挖掘的过程,杉岩主要针对非结构化数据赋能。以前的基于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像BI、数据仓库,这类数据的挖掘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杉岩的目标不在于此。我们强调对象存储就是因为对象存储是存储非结构化数据最佳的载体。我们通过对非结构化数据的AI挖掘、使用赋能实现差异化。
融中研究:
在当前软件定义存储,存在哪些技术局限,大概何时能够突破?杉岩在这块有哪些领先优势?
陈坚:
软件定义存储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存储,其设计哲学和传统存储刚好相反。传统存储以硬件为核心,存储系统的数据可靠性高度依赖硬件架构的设计。软件定义存储,假设硬件是不可靠的或可靠性没那么高。
软件定义存储的性能更高、扩展性更强、更灵活。但任何一个架构、系统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软件定义存储在技术上的局限性:第一,难以将硬件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第二,在存储集群大了以后,整个集群的管理、运维也是一个挑战。一般的企业没有专门的IT运维人员或运维水平有限,在海量数据时代,存储产品能不能让企业实现简单运维,也是一个挑战。
杉岩对传统存储和分布式存储都有很深入的理解,既有传统存储最核心的架构师和工程师,也有深耕分布式存储领域近10年的架构师。面对这些局限,杉岩也在做一些事情,比如在软硬结合方面,与硬件供应商一起做软硬垂直优化;在大规模集群存储系统的管理和运维上,借鉴一些AI的算法能力,让运维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2
立足场景寻找最佳匹配行业
以质量和服务构建客户信任
加速市场拓展
融中研究:
杉岩已服务10+行业的500+客户,从市场策略来看,杉岩数据在这些行业是齐头并进还是有所侧重?主要的优势行业有哪些?未来发展或者延伸的重点行业还有哪些?
陈坚:
存储系统作为一个标准化产品,没有太多的行业属性。但是软件定义存储有它的最佳应用场景。
杉岩数据依托场景构筑产品和解决方案,再通过最佳应用场景去寻找最佳匹配行业,进行市场开拓。例如,杉岩智慧视频云存储的解决方案,可以在安防、轨道交通、能源、电力、金融等等行业领域使用。另外,我们还推出了一个更加通用化、平台式的私有云产品,适用于金融、政府、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
目前,杉岩市场突破的重点在于有大量场景和需求的政府、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制造等行业。市场开拓方面,杉岩在大部分行业齐头并进,对小部分行业有所侧重,例如金融行业将是杉岩数据始终关注的重点行业。
作为存储厂商,杉岩产品的行业属性不强,但在产品智能化层面,实际上我们有一些场景化和行业属性的定制,但这种定制不是为某一客户定制,而是为一个行业定制,并且可以批量复制和推广。
融中研究:
杉岩数据如何切入客户,并获得客户的信任?在客户关系维护和服务方面,杉岩数据采取哪些措施?
陈坚:
从0到1的突破是非常难的。杉岩数据以产品为客户带来的价值来切入市场,早期的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广发证券、深圳市供电局等。对TOB市场,标杆的意义重大。杉岩切入市场后,依托案例与标杆客户在同行业去推广复制。
杉岩数据依靠高质量的产品和切实的服务获取客户的信任。目前为止,我们存储了2500+PB的数据,从没丢失过数据,这一点让用户非常放心。服务,是创业公司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之一,而大厂流程非常复杂,对TO B客户服务的理念和经验也比较缺乏。杉岩与客户的运维人员紧密沟通,对他们进行多维培训赋能,客户能够亲身感受到杉岩对他们的重视。
3
疫情期间,驰援武汉
推出免费服务平台
苦练研发内功蓄势待发
融中研究:
此次疫情对杉岩数据带来什么影响?杉岩数据采取哪些行动?
陈坚:
这次新冠疫情对杉岩数据是一把双刃剑,但总体来说是利好的局面。一方面,疫情对公司短期的获客、工作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疫情也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价值被充分认识,例如远程医疗、远程诊断等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应用,轨迹、跟踪、健康码等其实也都是基于数据的存储和使用。很多行业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了,特别是政府的智慧城市、医疗领域的远程医疗、教育领域的远程教育发展等,带来的数据存储机会更多了。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疫情期间,我们也秉承一贯的家国情怀和责任,进最大的努力为抗疫提供支持。2月份,我们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捐献了一套分布式存储产品,助力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效率。同时,为了帮助用户解决疫情期间存储问题,我们推出了供用户免费使用的「统一存储平台软件SandStone USP」。
此外,我们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上没有丝毫懈怠。在产品研发端,我们借机苦练内功、打磨产品,为疫情过后的市场反d做好准备;在市场开拓方面,我们的销售团队通过远程电话保持与客户、合作伙伴的紧密互动与沟通,努力介绍杉岩的产品方案和价值亮点,积极拓展新客户、挖掘老客户新需求等。
4
分布式存储市场将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杉岩将始终以差异化取胜
融中研究:
当前存储市场竞争格局怎么样?主要玩家类型有哪些?
陈坚:
从市场格局来说,存储行业技术门槛很高,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和打磨,大浪淘沙之后,最终玩家不会很多。在传统存储领域,全球TOP6的公司占据市场百分之八十几的份额。在分布式存储领域,经过五年多的发展,与杉岩数据同期创立的公司中,很多技术不成熟的公司已经慢慢被淘汰了。我相信经过震荡式的发展后,分布式存储的市场格局会趋于稳定,也会变成一个寡头垄断的格局,未来会有一家或几家来占领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杉岩肯定是其中之一。
从竞争来说,杉岩的优势还是产品。创业公司没有捷径可走,品牌、资金都比拼不过大厂,生存发展一定是靠差异化的竞争力。杉岩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客户价值金字塔模型的“管”和“挖”,“存”大家都在做,如果这一层都做不好自然会被淘汰;“管”层面,大厂的产品很全,内部对于传统存储和分布式存储会有一些博弈和竞争,但对于垂直用户定制化以及工业化需求领域不一定愿意涉足,而杉岩独特的价值和优势正体现于此。数据智能层面,杉岩的价值和优势更加明显。杉岩的设备产品有一些特殊的功能,这是很多大厂不会去做的事情,他们提供的主要是面向全球市场的标准化产品,聚焦于存储产品的完善。杉岩则是针对垂直细分市场进行产品差异化。
在市场竞争格局中,同类创业公司竞争方面,从目前来说,2013到2015年成立的一批公司,现在的竞争格局越来越清晰了。当前,软件定义存储处于繁荣发展期,蛋糕还没有定型,在不断扩展、挖掘客户新场景、新需求的阶段,都在共同培育市场。所以,我们正在共创生态链,携手合作伙伴建设新型IT基础设施建设。
融中研究:
大型厂商加码存储,例如华为、华三等大厂也开始发力对象存储,对杉岩数据的发展会有冲击吗?杉岩数据如何平衡与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华为的竞争与合作?
陈坚:
大厂确实在加大对存储领域的布局,但我们也看到一个趋势,大厂现在主要在公有云方面布局,而在私有云方面,可能更多的是以传统存储、分布存储的架构来拓展市场。与大厂的竞争要避免正面交锋,走差异化路线。比如在金融领域,杉岩在智能化数据处理方面独具特色,这是我们带给客户的独特价值。
琼海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我市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标委农联[20]79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实现绿色崛起的要求,紧紧围绕“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总体工作思路,在总结近年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进行试点,加快推进实施。到“十二五”末,全市建成30个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点,通过局部试点,从而达到“支部强、产业兴、乡村美、民风好、农民富”的预期目标,并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和有效模式进行推广,形成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体系,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型旅游”美丽乡村城市。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二)坚持规划引导,突出地域特色。立足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族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规划。
(三)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镇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地区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从而确保试点工作成效。
(四)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五)坚持统筹规划,持续推进。坚持系统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提升标准水平,扩大标准覆盖面,持续推进标准实施应用,形成标准有效支撑农村综合改革的长效运行机制。
(六)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深化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等改革,创新适应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使用养护机制,提高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
三、工作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点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村庄建设工程以编制村庄规划、实施民居改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生态建设工程以整治村庄环境、绿化美化村庄、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养殖业污染为主要内容;兴业富民工程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和特种养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为主要内容;管理创新工程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及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在塔洋镇以龙起湖为中心打造“七星伴月、古邑塔洋”为主题、潭门镇以三公里水路为重点建设“渔乡风情、休闲渔村”的旅游村庄和大路镇打造“农耕风情、醉美大路” 农耕文化休闲观光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
(一)塔洋镇建设内容。
塔洋镇利用现有资源和地理位置,共分三期进行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打造。现阶段为第一期建设阶段。主要计划内容是以环境优美的龙起湖为中心,打造周边村庄。
1建设范围:一期主要打造鱼良、群良两个村委会,连片打造福寨、加贤、红花三个村委会,共涉及45个村民小组,得益人口9500人。建设面积300公顷。
2建设内容:以鱼良龙起湖为起点,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沿塔洋河至联先周边村建设绿道及路面硬板化,靓化村容村貌,挖掘塔洋古农耕文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花卉产业,建设三角梅主题公园;建设塔洋镇特色小吃美食一条街项目,对路面硬板化、地下排污管道建设、绿化、亮化灯工程;扶持发展手工业特色村,如鱼良香烛、红花金银香纸、堆上村京果等项目。
(二)潭门镇建设内容。
潭门镇以三公里水路为重点建设,水路起点于美丽的小渔村——三才园文明生态村,沿着河道驾船婉娫向东,途经日新休闲渔村、新潮休闲渔村,尽享两岸渔塘养殖区、绿野果园、红树林、农庄、渔船港口码头风光,至潭门中心渔港,全长约三公里。
1、建设范围:涉及福田、北埇、凤头、日新、旧县五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得益人口4500人,项目建设面积1000公顷。
2、建设内容:以三公里水路为重点建设“渔乡风情、休闲渔村”的旅游村庄,建设特色农庄(三才园村)基础设施和渔民渔耕文化园等项目。
(三)大路镇建设内容。
大路镇以大路洋为中心,结合本地特色农牧产品,打造农耕文化休闲旅游观光项目。
1建设范围:包括大路洋周边的大路、堆头、马寨、青天、湖仔、石桥等6个村委会,26个村小组,得益人口5000人,项目建设面积1333公顷。
2建设内容:以“农耕风情、醉美大路” 农耕文化休闲观光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打造亭子坡、堆头、水东、墩上园、石边、马寨、沙地、莲塘、半月、川教等10个主要村庄,建设田洋观光绿道、滨河景观带;建设大路老街美食文化一条街,改造成为“特色美食”、“公社咖啡”等回味乡村文化的休憩场所;创立一批本地农牧产品名牌,挖掘本地的“大路精米”、“大路莲雾”、“大路番石榴”、“常年蔬菜”、“农家阉鸡”、“野生水库鱼”、“特色餐饮(小黄牛、杂粮)”等特色农牧产品的优点,设计美观、新颖、款式多样的产品包装上市等。
四、资金来源
为了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市政府前期已投入27亿元作为启动资金,20年计划投入3亿元用于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并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和动员阶段(20年12月至20年6月,已完成)。组织向国家标准委、财政部申报《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经批准后,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和印发实施,并召开会议动员部署。
(二)实施阶段(20年7月至20年2月)。由质量兴市工
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组织建立美丽乡村标准体系,邀请中标院专家到我市进行实地调研,完成标准体系制修订和开展培训工作,并组织试点镇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
(三)验收阶段(20年3月)。由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单位对试点镇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做好验收材料准备工作,迎接试点工作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了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市政府指定由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组织协调组织、财政、质监、规建、国土、旅游、发改、农林、水务、交通、文体、城管、供电、电信等相关部门以及塔洋、潭门、大路镇,共同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监局,由王飞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财政局王春泉副局长任副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及信息上报等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将其纳入市对镇党政目标管理和“三农”工作考评内容。按照“市镇统筹、乡村实施”的工作机制,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明确分管领导,确定专职联络员,具体负责挂钩联系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点的业务指导工作。
示范镇是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的直接责任主体,要相应成立协调领导机构,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分别选择数个实力强、基础好、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作为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点,集中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要结合示范村实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好年度实施项目安排。市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联络员和各镇分管领导(或包村领导)、具体负责人的名单、联系电话,以及各示范点的实施方案必须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于1月23日前报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办公室(联系人:温国亮,电话:,手机:)。
(二)政策扶持,以奖代补。从20 年起,市财政每年配套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点项目建设。根据要求,市级示范点按市1:1配套安排专项资金。市级示范点市财政每年配套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并根据每个示范点的投资规模和成效进行扶持。市直相关部门和镇、村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点的投入,形成上下联动、合力共建的工作机制。
1整合资金。要充分用好各级的'扶持政策,全面整合农村造福工程、危旧房改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土地增减挂钩、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标准化整理等项目与资金,对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点进行重点安排和资金倾斜,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扶持、分批实施、逐村推进,确保实效。
2挂钩帮扶。安排市直相关部门挂钩帮扶示范点项目建设,实现城乡共建;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内大型工贸企业与示范点结对共建,以企带村,实现村企共赢。
3拓宽渠道。各示范点所在镇、村要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创新探索投融资机制,通过创建七星伴月、渔乡风情、农耕文化和开展星级乡(村、点、户)等乡村旅游星级评选活动争取资金;要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通过投资、捐助、认建等多种方式参与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要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以及“一事一议”等办法筹集资金投入建设。
4群众主体。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的积极性,做到既要让群众受益,也要让群众出钱出力,大力支持示范点征迁和项目建设等工作。
5以奖代补。对各示范点进行年度综合考评,并依据考评结果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三)滚动管理,末位淘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分两年度实施,实行滚动管理。结合年终考评情况,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示范镇争取申报为省级示范点;对没有完成年度项目实施任务的,实行末位淘汰,实行选择其他村替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调度工作,建立周汇报、旬通报、月调度工作机制,由示范点所在镇每周向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展情况。严格执行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指导监管和审计监督,做到节约投资、用好资金、管好资金。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开展以镇为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点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上海市物流标准化试点方案2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020年)》(国发〔20〕42号)、《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建〔20〕64号)和《国家标准委、商务部关于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国标委服务联〔20〕33号)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政企学协联合、软件硬件结合、以点带面提升”的原则,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物流技术、服务模式创新,加强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增强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物流标准化综合能力,推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互动,着力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推动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具体目标
——基本形成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培育4-5家标准化托盘池规模20万块以上、服务网点健全的托盘运营服务商,跨区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试点商贸、物流企业标准化托盘使用率达90%以上,托盘租赁率达60%,供应链协同作业效率提高10%。
——探索建立农产品全流程物流包装标准化体系。以农产品周转箱、笼车、保温箱等设备为切入点,提升农产品物流包装标准化水平,形成农产品物流服务新模式,降低农产品货损,促进绿色流通发展。
——逐步完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体系。药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冷链和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物流运作效率和安全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以新能源等车辆为载体的城市末端配送服务模式和标准。
——积极构建上海城市物流标准体系。形成2-3家服务于物流标准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带动中小微物流企业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宣贯实施托盘规格及服务质量要求、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物流服务质量、物流信息化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试点企业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建成一支涵盖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的物流标准化专家队伍。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以托盘循环共用为重点的托盘标准化
1推广普及标准化托盘。以符合国家标准《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GB/T2934-2007)要求的12m×10m托盘(含托盘笼等)作为应用推广的标准化托盘,以重点企业为载体推广标准化托盘及其循环共用,支持对非标准托盘进行标准化更新,增加标准化托盘使用量;支持托盘生产企业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托盘。
2建立托盘公共运营服务体系。支持标准化物流设备服务商完善托盘公共运营服务体系,从标准化托盘租赁、维修、保养、服务网点建设、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为托盘循环共用提供专业化服务。
3推进物流一贯化运输。支持企业带托运输,提高一贯化物流作业效率,支持对不适合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笼车一贯化运输的物流配送车辆的更新。支持标准化托盘与供应链、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相结合的新模式,提升社会化物流服务效能。
(二)推进城市配送公共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及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化
1实施农产品物流包装标准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强RFID等追溯和识别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中的推广应用,推动农产品物流包装及周转设备智能化升级和改造,解决农产品流通领域物流包装标准化水平低、货损率高等问题。
2开展以新能源车辆为载体的城市末端配送服务标准化。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支持以新能源车辆为载体的城市末端配送标准化设备改造和城市末端配送服务标准研制,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和城市配送车辆通行难题。
3升级改造冷链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在食品冷链、药品、危险化学品和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推进配送中心与标准托盘关联的叉车、货架、月台、运输车辆等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促进上下游设备的衔接,逐步形成相互配套、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标准化体系。加强配送中心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作业流程,支持信息系统更新完善,提升配送中心物流效率和整体水平。
(三)建设服务于物流标准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1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强平台建设中信息标准的实施,促进不同物流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整合,解决信息化孤岛问题。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促进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协调,提升信息传递效率,提高资源整合能力,降低供应链成本。
2推进平台应用和研制物流服务标准。依托平台,加大现有国家、行业以及地方物流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带动平台中小微物流企业整体标准化服务水平提升。深化平台服务功能,研究制定专业领域的服务标准、管理标准,探索建设平台信用标准,进一步提升平台中小微物流企业服务能级。
(四)推进上海城市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1构建城市物流标准体系。以综合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托盘共用系统建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等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在切实分析物流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上海城市物流标准体系,总结城市物流标准化工作路径和推进策略,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2推进重点标准研制和试点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在托盘及周转箱循环共用和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冷链配送中心建设、新能源配送车辆服务和农产品物流包装等方面,开展联盟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按照《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在试点企业全面建立并实施物流服务标准体系。
3建设上海城市物流标准专题库。依托上海标准文献馆的标准资源优势,根据城市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的需求,建设相关标准专题库,为企业提供物流标准订阅、查询、分析解读等专业服务。加大物流标准的宣贯力度,提高标准的社会知晓度和行业的认可度,有效支撑试点工作推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上海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问题。领导小组由市商务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市质量技监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委,负责组织落实相关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部、市试点工作会商机制,不定期召开协商会议,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市、区(县)联手工作机制,明确分工,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会同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有关高校,成立“上海市物流标准化创新联盟”,及时沟通、总结物流标准化试点情况。成立上海市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本市物流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试点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向商务部、财政部、国家标准委报送试点进展情况。
(三)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
制订《上海市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和《上海市物流标准化试点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与试点企业签订《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责任承诺书》;建立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库,试点企业定期上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四)实行跟踪问效
根据确定的试点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委托第三方对试点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的做法经验以及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评估报告报送商务部、财政部、国家标准委。
(五)落实配套政策
通过上海市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为物流企业技术标准科研、标准制修订、承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采用国际标准等提供地方财政补助。通过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为物流企业购买使用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提供地方财政补助,鼓励物流企业开展以新能源车辆为载体的城市末端配送标准化服务。
(六)加强宣传培训
建立物流标准化案例库和优秀成果推广平台,适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加大媒体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和企业参与积极性。总结试点经验和试点成果,为全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和物流服务质量评估提供引领和示范。
五、进度安排
试点工作分动员申报、培训评审、实施推广和验收评估4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20年12月-20年1月),启动试点,组织动员企业申报;第二阶段(20年1月-2月),培训试点企业,组织专家评审;第三阶段(20年3月-20年6月),着力推进项目实施,广泛宣传推广;第四阶段(20年6月-12月),委托第三方开展验收评估,总结经验成效。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标准化水平,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标准的制定、实施、创新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标准化工作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采取措施实施标准化战略,发展标准化事业。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省标准化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发展规划,组织制定本省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
(二)组织制定省地方标准,负责省地方标准的立项、审查、编号、发布、备案;
(三)指导和监督标准的制定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标准;
(四)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五)加强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六)开展标准化宣传工作,推动参与国家、国际标准化活动;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市、县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参照前款规定,依照法定职责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化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标准化研究,提出标准化需求,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计划,推动标准化工作与本部门、本行业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二)负责本部门、本行业省地方标准的立项申请、组织起草、征求意见;
(三)指导和监督本部门、本行业的地方标准等标准的制定;
(四)组织本部门、本行业标准的宣传和实施,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五)协助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参照前款规定,依照法定职责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省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第八条 制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要求,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产品质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省标准化工作实际和产业技术优势,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国家标准立项建议。第十条 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制定地方标准。
需要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制定省地方标准。省地方标准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制定市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市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省地方标准。
禁止通过制定产品质量及其检验方法地方标准等方式,利用地方标准实施妨碍商品、服务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在一定专业范围内组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省地方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等工作。未组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专家组,承担相关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家组成员应当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广泛代表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家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