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处理器是什么意思?

奔腾处理器是什么意思?,第1张

IT168 回顾在PC技术发展的20年间,处理器无疑是推动PC产业的最大“功臣”,然而在桌面处理器领域,Intel在30年中创造了多次革命,每一次处理器的变革,都直接影响着PC产业的调整,10年前Pentium 处理器的诞生,从当初 60MHz主频到今天的主流3066MHz主频,而双核时代的到来,为PC技术增加了一道“彩虹”,20年可以改变缔造很多经典,我们仅从处理器频率变化就足以让世人耳目一惊。
而在桌面处理器领域,Intel具有哪些最值得我们回顾的产品呢?
1971年:4004 微处理器
4004 是Intel第一款微处理器,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处理器,4004的诞生要归根于Busicom 计算器,因为当初这款款微处理器是作为日本计算器制造商 Busicom项目的一部分,开发一套用于可编程计算器家族的芯片,Busicom最初为这个计划提供了12种定制的芯片,Busicom 向Intel支付了 60,000 美元,因而获得了该微处理器所有权,之后Intel提出用 60,000 美元换回微处理器设计的所有权,Busicom 同意了英特尔的请求,并且于1971 年 11 月 15日,Intel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 4004 处理器,该处理器拥有2,300晶体管数量,速度为108 KHz,当时售价为 299 美元。
4004 微处理器
1972 年:8008 微处理器
8008是Intel在1972年推出的,它的性能是4004的两倍,拥有3,500晶体管数量,速度为200 KHz,并且于1974年被一款名为 Mark-8 的设备采用,Mark-8 是第一批家用计算机之一,此时台式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最初雏形。
8008 微处理器
1974 年:8080 微处理器
Intel在1974年推出了性能更强大的8080处理器,拥有6,000晶体管数量,速度为2 MHz。8080是第一款个人计算机 Altair 的大脑。在当时,计算机爱好者花费 395 美元即可购得 Altair 套件,之后的数月内,Altair 的销售量达到数万台,造成了电脑销售历史上第一次缺货现象。
8080 微处理器
1978 年:8088 微处理器
趁着市场销售正好的时机,以及市场需求的提升,Intel在1978年推出了性能更出色的8088处理器,该处理器拥有29,000晶体管数量,速度可分为5MHz、8MHz、10MHz三个产品,首次在商业市场给消费者提供了更自由选择,同时Intel成功将 8088 销售给 IBM全新的个人计算机部门,使得 8088 成为了 IBM 全新热销产品IBM PC 的大脑。
8088 微处理器
1982年:286 微处理器
286(也称 80286)是处理器进入全新技术的标准产品,拥有134,000晶体管数量,具有6MHz、8MHz、10MHz、125 MHz四个主频的产品,286是Intel第一款具有完全兼容性的处理器,即可以运行所有针对其前代处理器编写的软件,这一软件兼容性也成为了Intel处理器家族一个恒久不变的特点,该产品发布后的 6 年内,全世界基于 286 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便达到了大约1,500 万台。
第一款兼容性286处理器
1985 年:386微处理器
为了适应企业的全球化发展,Intel于1985年秋天发布了一款386处理器,它可以说是286的升级版本,拥有275,000个晶体管数量,约是最初的 4004 处理器的 100 多倍,386是一个 32 位的“多处理”芯片――即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具有16MHz、20MHz、25MHz、33MHz四个主频的产品。
支持32位运算的386处理器
1989年:486 微处理器
486处理器拥有120万个晶体管数量,频率分为25MHz、33MHz、50MHz三个版本,486处理器的应用意味着用户从此摆脱了命令形式的计算机,进入一个 “选中并点击(point-and-click)”的计算时代,486处理器首次采用内建的数学协处理器,将负载的数学运算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显著加快了计算速度。
80486DX标准版本
1993年-1997年:奔腾处理器
奔腾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并且影响了PC领域十年之久,目前该“名字”依然在沿用,奔腾处理器支持计算机更轻松的集成“现实世界”数据,如语音、声音、手写体和等。
第一款Pentium处理器
1993年3月22日,英特尔同时发布Pentium 60MHz 和 66Mhz 处理器,并且都采用了080 微米工艺技术制造,核心由31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4年3月7日,英特尔同时发布Pentium 90MHz 和100Mhz 处理器,并且都采用了060 微米工艺技术制造,核心由320万个晶体管组成。
Pentium处理器内部结构
1994年3月10日,英特尔发布第一颗笔记本Pentium 处理器(Pentium 75MHz),采用了060 微米工艺技术制造,核心由32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5年3月27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120MHz处理器,采用了060 微米/035两种工艺技术,不过核心依旧由32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5年6月,英特尔发布Pentium 133MHz处理器,采用035工艺技术制造,核心提升到由330万个晶体管组成。
Pentium MMX多媒体处理器
1995年11月1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150MHz、Pentium 166MHz、Pentium 180MHz、Pentium 200MHz四款处理器,并且采用了060 微米/035两种工艺技术,核心提升到由550万个晶体管组成。此时INTEL在以前设计基础上增加了L2 cache为256K和512K两种版本。
1996年1月4日,英特尔又发布Pentium 150MHz、Pentium 166MHz两款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不过核心由33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6年6月10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200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不过核心还是由33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7年1月8日,英特尔发布两款MMX 指令技术的Pentium 166MHz、Pentium 200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提升到4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8年1月12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266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33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7-1998年:奔腾II处理器
1997年5月7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233MHz、Pentium II 266MHz、Pentium II 300MHz三款PII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提升到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7年6月2日,英特尔发布MMX 指令技术的Pentium II 233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450万个晶体管组成。
Pentium II处理器
1997年8月18日,英特尔发布L2 cache为1M的Pentium II 200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550万个晶体管组成。
在1997年Intel开始将其处理器全面转入了slot1接口平台,而Intel的这一发展也被看作是其技术策略受市场需求强烈影响的强有力的证据。对于使用slot1接口唯一的技术解释就是处理器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放置二级缓存因此要将其放在另外的一块电路板上面。
而在这个时代的开始Intel也推出了不带二级缓存的采用slot1接口的赛扬处理器。
在这个时期100MHZ频率的SDR内存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但是Intel却惊人地宣布他们将放弃并行内存而主推一种名为Rambus的内存,而一时间众多大公司如西门子、HP和DELL等都投入了Rambus的门下,不过后来DDR内存的流行也证明了Intel的失败。
1998年1月26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333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8年4月15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350MHz、Pentium II 400MHz和第一款Celeron 266MHz处理器,此三款CPU都采用了最新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8年6月29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Xeon 400MHz处理器,同时提供 L2 cache为512K和1M两种版本,采用了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8年8月24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450MHz处理器,采用了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8年10月6日,英特尔发布L2 cache为512K 的Pentium II Xeon 400MHz处理器,同时此CPU是专门为双处理器服务器主板而开发,采用了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9年1月5日,英特尔发布L2 cache为512K、1M、2M三中版本的Pentium II Xeon 450MHz处理器,同时此CPU是专门为四路处理器服务器主板而开发,采用了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9-2000年:奔腾III处理器
socket370接口的Pentium III处理器
1999年2月26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I 450MHz、Pentium III 500MHz处理器,同时采用了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950万个晶体管组成,从此INTEL开始塌上了PIII旅程!
1999年5月17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I 550MHz处理器,采用了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9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9年8月2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I 600MHz处理器,采用了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950万个晶体管组成。
slot1接口的Pentium III处理器
1999年10月22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I 500MHz~733MHz多个处理器,此时采用了最新018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256K的二级缓存,核心由2800万个晶体管组成。
2000年3月8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I 10GHz处理器采用了最新018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256K的二级缓存,核心由2800万个晶体管组成。
从此INTEL迈上了G时代里程。
2000年3月20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I 850MHz、Pentium III 866MHz处理器,采用了018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256K的二级缓存,核心由2800万个晶体管组成。
2000年5月24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I 933MHz处理器,采用了018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256K的二级别缓存,核心由2800万个晶体管组成。
socket370封装开始推出的时候,有一部分消费者舍弃了slot1平台而选择了新的处理器。新的PGA封装分为PPGA和FC-PGA两种,前者较为廉价,因而被赛扬处理器所采用,而更为昂贵的后者则被奔腾III处理器所采用。例外的是:采用Mendocino核心的赛扬处理器同时有这两种不同封装的版本。采用PPGA封装的赛扬处理器可以通过转接卡在slot1主板上使用,而采用FC-PGA封装的奔三处理器则无能为力了。
2000-2002年:Pentium 4处理器
Socket 423接口的Pentium4处理器
2000年11月20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4 14GHz、Pentium 4 15GHz处理器,采用了018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256K的二级缓存,核心高达4200万个晶体管组成。此时迎来了INTEL的P4时代。
2001年4月23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4 16GHz、Pentium 4 17GHz、Pentium 4 18GHz处理器,采用了018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256K的二级缓存,核心高达4200万个晶体管组成。
Socket423是与slot1接口同样短命的一个产物,它从2000年10月推出到2001年8月仅仅使用了不到一年。多数用户最后都升级到了更成熟的socket478平台,而很多购买了socket423处理器的用户的投资都打了水漂。采用socket423接口的CPU只有一款,即Willamette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最终这款处理器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远低于预期,但在同期Intel的市场份额还有所增长,奔腾四和Netburst的发布给了人们很大的鼓舞,直到今天Intel的38GHZ主频的处理器采用的还是这种架构。在新的处理器中还应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例如支持快速视频流编码的SSE2指令集等。
socket478接口的Pentium4处理器
2001年8月27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4 19GHz处理器,采用了018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256K的二级缓存,核心高达4200万个晶体管组成。
2001年8月27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4 20GHz处理器,采用了最新013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512K的二级缓存,核心高达5500万个晶体管组成。
2002年1月7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4 220GHz处理器,采用了最新013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512K的二级缓存,核心高达5500万个晶体管组成。
2002年4月2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4 240GHz处理器,采用了最新013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512K的二级缓存,核心高达5500万个晶体管组成。
2002年5月6日,英特尔发布三款前端总线为533MHz的 Pentium 4 226 GHz、Pentium 4 240 GHz、Pentium 4 253 GHz处理器,采用了最新013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512K的二级缓存,核心高达5500万个晶体管组成。
2002年8月26日,英特尔发布2款前端总线为400MHz的 Pentium 4 250 GHz和Pentium 4 260 GHz处理器,同时发布了前端总线为533MHz的 Pentium 4 266 GHz和Pentium 4 280 GHz处理器,这四款CPU都采用了最新013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512K的二级缓,核心由5500万个晶体管组成。
随着处理器主频和内部集成晶体管数目的增加,处理器消耗的能量也开始大大增加。为了满足处理器所需要的巨大电能,因为奔腾四处理器的功率达到了72W,因此它需要在主板上附设额外的电源接口来满足处理器的供电需要,而由于发热量的增加,一个散热风扇也成了一个必需品。Intel主推的与奔腾四搭配的平台是850平台,双通道的Rambus内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5GB/S的内存数据带宽,但是由于Rambus内存价格昂贵所以使得早期P4平台相当昂贵。而由于契约的限制Intel又无法使用当时已经出现在市场上的DDR内存。
尽管新的奔四处理器相当成熟,但是在市场上的销量仍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昂贵的RDRAM内存。虽然后来Intel推出了845解决方案使得用户可以使用SDR内存,但是SDR内存的数据传输速率显然不能够让人满意。当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DDR内存,但由于协议问题Intel不能使用这种廉价的解决方案。
经过了消费者漫长的等待Intel终于和Rambus达成了协议,之后Intel马上推出了845D和845GD两种基于DDR内存平台的芯片组。虽然DDR相对SDR数据带宽增加了一倍,但是相对于Rambus还是有所不足,知道双通道DDR内存的出现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2002-2004年:超线程P4处理器
支持超线程的Pentium 4 306 GHz
2002年11月14日,英特尔发布前端总线为533MHz的 Pentium 4 306 GHz处理器,采用了013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512K的二级缓存,核心由5500万个晶体管组成,而且支持超线性技术!
2003 年 11 月,英特尔发布了支持超线程(HT)技术的P4 处理器至尊版 320 GHz,采用013 微米制程,具备 512 KB二级高速缓存、2 MB 三级高速缓存和 800 MHz 系统总线速度。
P4 处理器至尊版 320 GHz
2004 年 6 月,英特尔发布了P4 34 GHz处理器,该处理器支持超线程(HT)技术,采用013 微米制程,具备 512 KB二级高速缓存、2 MB 三级高速缓存和 800 MHz 系统总线速度。
 2005-2006年:双核处理器
奔腾 D双核处理器
2005年4月,英特尔推出了第一款双核处理器奔腾至尊版 840,主频为 32 GHz,它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执行内核, 能够充分利用以前可能被闲置的资源,同时处理四个软件线程。
2005年5月,英特尔发布了 奔腾D双核处理器,它与 945高速芯片组家族一同推出,可为消费者更好的性能享受,例如:环绕立体声音频、高清晰度视频和增强图形功能。
2006年1月,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D 9xx系列处理器,包括了支持VT虚拟化技术的Pentium D 960(360GHz)、950(340GHz)和不支持VT的Pentium D 945(34 GHz)、925(3 GHz)(注:925不支持VT虚拟化技术)和915(280 GHz)。
酷睿2双核处理器
2006 年7月,英特尔发布了十款全新酷睿2 双核处理器和酷睿至尊处理器,酷睿2包括五款专门针对企业、家庭、工作站和玩家(如高端游戏玩家)而定制的台式机处理器,酷睿2可实现高达 40% 的性能提升。
不过,Pentium D谈不上是一套完美的双核架构,Intel只是将两个完全独立的CPU核心做在同一枚芯片上,通过同一条前端总线与芯片组相连。两个核心缺乏必要的协同和资源共享能力,而且还必须频繁地对二级缓存作同步化刷新动作,以避免两个核心的工作步调出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Pentium D带来的进步并没有人们预想得那么大!更糟糕的是,由于目前的大型3D游戏几乎都无法支持双核平台,导致Pentium D/XE的游戏效能很不理想,只能与同频率的单核心产品相当,估计这一点让玩家们饱受打击!
几乎在Intel推出Pentium D/XE的同时,AMD也推出了双核架构的Athlon 64 X2处理器。象Intel一样,AMD并没有为Athlon 64 X2处理器专门开发新的核心,本质是仍属于Athlon 64核心的衍生版本。与Intel不同的是,AMD早在设计K8架构时就考虑到了集成双核的可能性,而且为了构建多处理器的d性互联架构,为K8核心增加了一个专门与其他CPU通信的任务指派单元!
总结:虽然“奔腾”产品今后一段时段还将出现在市场上,媒体的焦点将全面转向“双内核”,如果现在还有媒体紧盯着“奔四”不放,那一定会被圈内人称为“外行”。2006年,双核将成为市场主流,非双核产品将逐渐淡出。2006年英特尔将在台式机、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全线产品使用双核处理器,全线进入双内核时代。到2006年底,40%的英特尔台式CPU、70%的笔记本电脑CPU和85%的服务器CPU将向多内核设计发展。双核,不再是服务器高端领域的专署,2006年英特尔将全面推进双核技术走入每一个家庭。

序言
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的诞生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它一直按照业界无人不知的"摩乐定律"发展。目前其运算速度已达到了GHz级。 但是它今天的辉煌是怎么得来的呢?在这个过程中它历经了什么磨练呢?下面我们就以"4004"开始我们的CPU之旅吧!
一、天之骄子,应运而生
1971年,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应运而生。它的母亲就是现今IT界的龙头老大英特尔公司(Intel)。4004是它的母亲赋予这位新生儿的名字。但是其中仅集成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也很慢。因此,蓝色巨人IBM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不管怎样,它都算得上是划时代的产品。它的母亲也因此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和平年代,新生儿的摇篮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把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286、386、486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的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
就在Intel不断发展壮大时,AMD及Cyrix也看上CPU这个潜力无穷的市场,并先后加入到芯片研发生产行列,并将其产品同样命名为386、486。由于它们的产品性能优异,且价格低廉,很快就抢占了Intel的半璧江山。其中AMD更是成为Intel在业界的日后的"死对头"。
三、硝烟四起,时势造英雄
1、大战前夕的小插曲
继承着80486大获成功的东风,赚翻了几倍资金的INTEL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处理器——奔腾。由于CPU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激烈化,INTEL觉得不能再让AMD和其他公司用同样的名字来抢自己的饭碗了,于是提出了商标注册,由于在美国的法律里面是不能用阿拉伯数字注册的,于是INTEL玩了个花样,用拉丁文去注册商标。奔腾在拉丁文里面就是"五"的意思了。INTEL公司还替它起了一个相当好听的中文名字——奔腾。
至于AMD方面,也相应地推出了K5系列。它的频率一共有六种:75/90/100/120/133/166,内部总线的频率和奔腾差不多,都是60或者66MHz,虽然它在浮点 运算方面比不上奔腾,但是由于K5系列CPU都内置了24KB的一级缓存,比奔腾内置的16KB多出了一半,因此在整数运算和系统整体性能方面甚至要高于同频率的奔腾。即便如此,因为k5系列的 交付日期一再后拖,AMD公司在"586"级别的竞争中最终还是败给了INTEL。
2、乘胜追击,霸占皇座
初步占据了一部分CPU市场的Intel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肢步,在其他公司正在不断追赶自己的奔腾之时,又在1996年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X86系列CPU——奔腾 Pro。1996年底,Intel又推出了Pentium MMX(多能奔腾)处理器。1997年5月,Intel推出了影响力最大的Pentium ⅡCPU——集Pentimu Pro 精华与MMX技术完美结合之典范。为了占领低端市场,Intel于1998年推出Celeron 处理器。在高端的、基于RISC的工作站和服务器上,于98与99年间,Intel公司推出了新一款Pentium ⅡXeon (至强处理器)。99年初,Intel推出了新一代处理器PentiumⅢ。同年10月,又推出了新制程的PentiumⅢ。
在众多产品中,奔腾 Pro由于价格过于昂贵,只能充当市场中的一颗流星,稍纵即逝,并未为Intel带来什么优势。而真正作用非凡的是其改良版——Pentium MMX(多能奔腾)处理器。而PentiumⅢ更是这Intel创造了世纪末的辉煌。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使Intel登上了处理器市场的皇座。
至于AMD方面也不甘示弱。继1995年推出了K5系列。1997年4月,AMD推出了自己研制的新产品K6。98及99年AMD先后推了出了K6的后续版本——K6Ⅱ及K6Ⅲ。而K7则是99年6月AMD公司为迎击Pentium而推出的首款SlotA架构CPU,并命名为Athlon。这都对Intel构成一定的威胁,K6Ⅱ性能更是全面超过Intel的同等产品,而价格却相当合理,使AMD扬眉吐气。
3、新世纪之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CPU进入了更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1Ghz大关被轻松突破了,在市场分布方面,仍然是Intel跟AMD公司在两雄争霸,它们分别推出了Pentium4、Tualatin核心Pentium Ⅱ和Celeron、Tunderbird核心Athlon、AthlonXP和Duron等处理器,竞争日益激烈。而这些产品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四、展望明天
微处理器从诞生到现在,其发展速度可算得是惊人。而究其的原因少不了"摩尔定律"。但这同是也预示着现今科技的发达。如果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那么到2005年,CPU的运算速度有望超过 10GHz 。而这能否成为事实,我们只好拭目待。

目前,网购平台的奸商套路大概有三种,从低到高依次为:使用过时硬件,硬件型号不明,使用缩水硬件。
先说最低级也是最常见的奸商套路,使用过时硬件。指电脑硬件为已过保修期或者年代久远的硬件,此类硬件大多来自二手或者废品收费站。目前所有电商平台销量靠前的店铺都是这类套路,不过销量应该很多都是刷的。
这其中最多的就是被很多网友疯狂吐槽的“洋垃圾”所谓的“洋垃圾”就是指国外服务器的拆机产物,“i7级、i9级、至强E5、志强L5、军工级主板、豪华主板、强劲散热、高速大内存、超级游戏显卡、高速固态硬盘、高速机械硬盘、静音节能电源、专业游戏机箱”以上这些词汇只要出现就可以断定是“洋垃圾”无疑了。
下面这种就属于典型的洋垃圾配置:

怎么进行判断的呢,E5 2420至强服务器CPU,发布时间是在2008年也就是12年前。显卡是1030,是2017年发布的低端型号,估计也是饱经风霜。除此之外,主板、显卡、内存、硬盘、散热器都是没有写明品牌和具体型号的,属于典型的收到什么二手货就给你用什么。
“洋垃圾”只是过时硬件当中最常见的一种,还有一种较为常见使用过时硬件的商家,就是使用五六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的硬件。最好的鉴别方法就是看CPU年份,较为常见的是英特尔酷睿3代及更早的版本,主要原因是3代及更早的CPU价格毕竟便宜,利润空间大。至于如何辨别CPU年份可以在我之前写的硬件详解中的“如何选择CPU”了解到,或者是直接在百度搜CPU的型号就知道生产年份了,使用过时硬件是最常见也是最好辨别一类,只要对电脑硬件稍微有一些了解,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如下图

I5 2500二代酷睿是2011年发布的CPU,也就是9年前,目前已经是10代酷睿了。显卡RX 550是2017年发布的,到现在也3年了。其他的和上面一样,所有配件没有具体品牌型号,全是二手废料回收再利用。
说完如何鉴别使用过时硬件的主机,再来说一下使用过时硬件的主机会有什么问题。
第一、性能差,过时硬件基本就代表着性能的低下和新技术的缺乏。就好比i7 2700K虽然是i7并且带K支持超频,但实际性能只相当于现在的i3 9100F的性能。并且过时硬件因为架构和技术问题,发热量和功耗也会更高。而洋垃圾就更不用说了,市面上的洋垃圾基本都是十几年的服务器配件了,本身服务器的硬件就不适合家用玩游戏,更何况是过时硬件呢。
第二、没有保修,过时硬件之所以被叫做过时硬件,主要原因就是硬件已经过了保修期,一般CPU、显卡、主板、固态这些主要配件的保修期都是1-3年左右,所以一般被购买超过三年的硬件就是过时硬件了。发生任何故障是无法联系厂商进行返修的,也就是基本没有售后服务,可能在售卖过时硬件的主机店铺中商家也会标注有售后服务,不过基本没有任何可信度。
第三、寿命不稳定,过时硬件的寿命问题就完全看运气,运气好可以一直用,运气差刚到手就是一堆废品了。这也很好理解,硬件过时的时间里,要不就是在仓库吃灰,要不就是在主机中运转,这两类都会对硬件寿命有影响。而洋垃圾更是如此,因为是服务器硬件,不管是哪里的服务器一般情况下都是24小时不间断的运转的,这也导致服务器硬件寿命较短。
以上就是过时硬件的几个缺点,一般来说过时硬件因为其不稳定性,一个月报废是比较常见的。而且过时硬件的主机其实利润是要远高于一般主机,一般主机的利润在5%-10%,过时硬件的主机可以到50%以上,这也是为什么电商的过时硬件主机很多还会送显示器。他们的利润高,送个显示器一样赚钱。而像我们这些正常的组装电脑因为使用的都是正常硬件,随便在一个电商平台都可以查询到价格,利润基本不会很多,唉,黑心钱真好赚。
下面是第二种奸商套路,硬件型号不明,一般是指在商品详情页和配置单的硬件没有写明详细的品牌和型号。
在购买电脑时硬件配置是一定要注意的,不同级别的配置会带来不同的使用体验。一套合理的电脑配置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合理的搭配、具体的配置型号、详细的品牌、准确的品牌型号。不要因为怕麻烦而随便挑选,电脑不是衣服之类的日用品,一台电脑少说也要用个三五年,不认真挑选要么浪费钱要么影响使用体验。回归正题,说说硬件型号不明的套路有哪些。
第一种,过时硬件,就是刚刚说的那种,过时硬件是没有办法标明硬件的具体品牌和型号的。因为99%的过时硬件都是通过回收二手硬件或者洋垃圾,然后清洗过后重新组装再出售的。这也导致了商家也不知道会收到什么品牌什么型号的硬件,反正收到什么就发什么给客户,可能这一批是微星,下一批就是华硕了。也可能明明标明的品牌是微星,收到的却是技嘉的。这些都是过时硬件经常出现的,所以过时硬件是没有办法标明硬件具体品牌型号的。
怎么判断过时硬件和过时硬件有哪些缺点刚刚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第二种,杂牌硬件,电脑硬件和普通日常用品不同,硬件的品牌是非常重要的,硬件的品牌就代表着质量。更好的品牌就代表着更好的硬件原料来源,更合理的产品设计方案,更严格的产品质量把控,更加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一般来说,各个硬件的一二线品牌在这些方面都是做的不错的,所以我们的配置单中也都是使用一二线品牌。辨别杂牌硬件需要对主机行业有一定的了解,这需要时间的积累,之后我会专门写一篇如何辨别杂牌的文章,也会列出我心中的各个硬件品牌的排行。

接口、颗粒数量多少与储存大小(包括内存的接口,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2-800,DDR3-1333、DDR3-1600、DDR4-2133),一般来说,内存越大,处理数据能力越强,而处理数据的速度主要看内存属于哪种类型(如DDR就没有DDR3处理得快)。一般9大型游戏(PUBG、战地5、俄罗斯钓鱼、使命召唤16等)与大型软件(pr、ae等)都会占用很多内存,因此,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越高的内存可以玩越多的游戏。
3.主板,主要还是处理芯片,如:笔记本i965比i945芯片处理能力更强,i945比i910芯片在处理数据的能力又更强些,依此类推。并且更好的主板还可以适配更强大的CPU(中央处理器)。
4.硬盘,硬盘分为固态硬盘(SSD)、机械硬盘(HDD)、混合硬盘(SSHD),固态硬盘速度最快,混合硬盘次之,机械硬盘最差。越大的硬盘存的文件就多,(如存放,音乐等)首先硬盘的数据读取与写入的速度和硬盘的转速(分:高速硬盘和低速硬盘,高速硬盘一般用在大型服务器中,如:10000转,15000转;低速硬盘用在一般电脑中,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一般用7200转,笔记本电脑一般用5400转,这主要是考虑到高速硬盘在笔记本电脑中由于电脑移动振动意外刮伤硬盘盘片以及功耗和散热原因。
硬盘速度又因接口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说的串口)接口,早前的硬盘多是IDE接口,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接口的要慢些。8
硬盘也随着市场的发展,缓存由以前的2M升到了8M,是16M或32M或更大,就像CPU一样,缓存越大,速度会快些。
5.显卡:要注意显卡的流处理能力以及显就5存大小和显存位宽,越大越好。这项与运行超大程序软件的响应速度有着直接联系,如运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图形软件以及玩大型3D游戏,如PUBG、俄罗斯钓鱼4(RUSSIA FISHING 4)、战地5、使命召唤16等游戏。显卡除了硬件级别上的区分外,也有“共享显存”技术的存在,和一般自带显存芯片的不同,就是该“共享显存”技术,需要从内存读取显存,以处理相应程序的需要。或有人称之为:动态显存。这种技术更多用在笔记本电脑中。
6.电源,这个只要功率足够和稳定性好(一般300W就足够一般家庭电脑用功率,500W大部分电脑都没有问题了)

服务器进水了,最容易损坏的就是主板了,还有如果进水位置是电源处,那主板和电源都有可能烧毁。
几年前的服务器,按理来说应该是可以用的,即便配置升级了,但是服务器硬件相对性能都比较高。所以在硬件不损坏的前提下,该服务器绝对可以再用几年。
但是现在你这服务器进过水,且那么长时间没有维修,现在肯定不能使用。
建议送修看看,如果更换主板或者电源不是很贵,可以修起来用用。但是如果该服务器本身配置就不高,那就别修了,直接报废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087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