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下IDC行业发展趋势

“双碳”下IDC行业发展趋势,第1张

IDC全称为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只提供场地和机柜的数据中心,一般称为DC(Data Center),而同时提供带宽服务的,一般称IDC(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两者有时不作严格区分。IDC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在IDC平台基础上,IDC服务商为企业和ISP、ICP、ASP等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

全球IDC行业投资现状:投资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大势所趋。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下降,但世界主要国家和企业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在这一热潮推动下,全球数据中心IT投资正在逐步回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达到2073亿美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22年投资规模将达2186亿美元。

全球IDC行业建设现状:向着大型化、集约化发展

2010年以来全球数据中心平稳增长,从2017年开始,伴随着大型化、集约化的发展,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开始缩减。据Gartner统计,截至2020年数据中心共计422万个,初步核算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数量进一步下降,在41万个左右。

以超大规模运营商的大型数据中心数量角度来看,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总体增长。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超大规模提供商运营的大型数据中心总数增加到700个左右,较2020年同比增长1725%。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最新预测,凭借目前已知的314个未来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规划,运营数据中心的安装基数将在三年内突破1000个大关,并在此后继续快速增长。

注:2021年数据截止2021Q3。

全球IDC行业市场规模体量:数据量的爆发增长带动市场规模发展

随着物联网、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以及云计算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IDC领域的发展。依据IDC发布的《数据时代2025》报告,随着5G、物联网的发展,2010-2021年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状态,2020年全球数据量为60ZB,初步统计2021年达到70ZB;预计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75ZB。

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市场对IDC行业愈发青睐,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间,全球IDC市场规模均保持正增长,且年均增速在10%左右。2021年全球IDC行业市场规模为6793亿美元,同比增长99%。

全球IDC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即将迎来其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IDC产业将迎来其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此外,随着网络系统日趋复杂,伴随网络的带宽逐步提高,用于网络维护的成本投资逐步增加,网络管理难度也在日益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以资源外包的网络服务方式逐渐受到企业重视,并取得长足的发展。另外,各国政府加大了对电信宽带的投资力度,促进电信和互联网的融合。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2年全球ID行业市场收入将达7465亿美元,增速总体保持平稳,2022-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到2027年行业规模将超过1200亿美元。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根据国际IT资产管理协会(IAITAM)的说法,IT资产管理(ITAM)是“一组业务实践,将IT资产整合到企业内的业务部门中,承担财务,库存,合同和风险管理的职责,负责管理这些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战术和战略决策”。资产包括业务环境中的所有软件和硬件元素。

IT资产管理 有时被称为IT库存管理,因为它通常需要收集详细的硬件和软件库存信息,然后用于制定有关购买和资产使用方式的决策。精确的IT资产清单可以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利用手头上的资产,并通过复用现有资源来避免不必要的资产购买,IT资产管理能够使企业在旧的基础架构基础上降低新IT项目的构建风险成本。

由于IT资产的获取和维护成本都很高,IT 资产管理在帮助IT团队确保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以支持用户和业务功能的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Gartner将IT资产管理(ITAM)定义为:“提供技术资产生命周期成本和风险的准确信息,以实现技术战略,架构,资金,合同和采购决策的最大程度业务价值。”该定义强调IT资产管理不仅仅只是清点资产,更多的是通过捕获的信息来推动决策。企业应当更关注IT资产数据的可用性和信息价值,以推动业务价值,而不仅仅关注数据的数量和准确性。

以下是IT资产管理的一些主要目标:

资产管理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可能意味着很多不同的东西。以下是企业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最常见的资产管理类型

是一组集合了财务,合同和库存功能的总体业务实践,以支持IT环境的生命周期管理和战略决策。ITAM是公司IT服务管理功能的一部分。

是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职能的一部分,是一种电子媒体内容管理形式,涉及管理公司生产的照片,视频和数字数据等数字资产,或者是第三方许可。

包括企业内生产的产品和第三方许可的产品,以确保内部使用的所有软件都得到授权使用并符合许可协议。

IT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为了最大化为公司生成的价值,IT资产的管理流程使用资产生命周期的概念来构建并支持决策。如上所述,企业内每种类型的资产管理功能可能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阶段定义和他们关心的信息,但无论是建筑物,设备还是软件,其基本的周期都是相同的。资产管理本质上是经济有效地开发,运营,维护,升级和处置资产的过程。

在IT资产管理的背景下,资产生命周期通常构造为:

计划通常包括TCO和替代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在计划阶段,企业会制定出需要什么资产,如何获得资产,如何使用以及如何获得资金的战略和决策。

通过研发,购买,租赁等方式来获取资产

将资产引入IT生态系统。这包括安装,与其他组件集成,建立 *** 作/支持流程和配置用户访问。

随着资产的运营和使用,维修或升级是必要的,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降低风险并降低支持成本,以最大化用户的价值。

在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必须以恰当的方式处置资产。退休通常包括将用户转移到其他资源,更新资产记录,取消支持协议,终止许可证续订以及启动替换资产的计划。

IT资产管理实际上是一组高度数据密集的流程, IT资产管理软件 在帮助企业捕获,编目,管理,分析和统计资产数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企业中,资产管理技术至关重要,尤其当企业有大批量的资产数据,有扩展运营流程和决策的需求时。以下是企业用于支持资产管理流程的一些常见工具功能的示例:

智能地“发现”公司IT生态系统中安装的硬件和软件。云子可信IT管理软件支持自动扫描并上报企业内部 IT 资产,一键导出报表,帮助管理员轻松统计和管理

提供存放许可证授权信息仓库,可以根据清单工具提供的数据进行协调,以便规范企业未获许可或过度许可的软件购买,有些许可证管理工具还跟踪许可条款和到期日期。

自动更新、升级软件补丁,以确保计算机是最新的,并符合适用的安全和效率标准。云子可信IT管理软件帮您自动更新计算机补丁,有效规避计算机潜在威胁。

允许员工集中对软件产品,设备和其他资产发出请求,旨在捕获和评估特定许可证要求,以及管理和跟踪采购和部署过程。

提供批准在企业内使用的资产和资源的主列表。这可以包括标准产品和非标准认可产品。该目录捕获产品特定信息,例如名称,版本,版本和许可协议类型以及其他关键数据。

CMDB通常是企业IT资产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个集中的存储库来管理IT资产,记录它们的配置以及与其他资产之间的关系。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固定资产存储库负责管理和统计资产数据以支持财务流程。

用于组织,存储和检索富媒体以及管理数字权限的业务流程。富媒体资产包括照片,音乐,视频,动画,播客和其他多媒体内容。

IT资产管理的一个主要好处是全面了解您拥有的IT资产和它们的用处。规范化的维护流程和准确的IT资产管理数据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过去的采购和部署决策的正确性,并对未来的行动提供指导意见。包括根据购买价格以及产品/服务质量和售后支持选择最佳供应商。IT资产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改进部署决策,避免过度购买。

一旦灾难发生,IT资产管理可以帮助领导者和员工快速判断出对于业务正常开展的影响,从而最快制定解决方案以恢复用户的服务。

现代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软件使用许可到期了,却没有及时处理。并且订阅服务使用他们不支付的资源或支付他们不需要的资源,如此会带来法律上的纠纷。而使用了IT资产管理可以非常及时的同步公司的软件许可信息,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IT资产的总拥有成本远远超过为获得它而支付的购买价格。要使IT资产创造价值,必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其进行 *** 作,支持和维护。TCO是指拥有和运营资产的总成本。有效管理TCO有助于消除重复资产,降低购买后不使用资产的成本。

非标准化的IT设备和软件可能会提升 *** 作成本,导致IT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因为他们缺乏管理非标准资产的专业知识,因此每个问题都会导致学习过程。将标准应用于IT资产不仅可以提高IT员工的工作效率,与他们熟悉的系统和数据交互,还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

云子可信IT管理软件
自动扫描并上报企业内部 IT 资产!
一键导出报表,帮助管理员轻松统计和管理!
资产报表分类精准、一目了然;全方位、低成本完成盘点工作!
你值得拥有!

第一阶段:假想阶段

在本阶段需要反复验证这个假想的可行性,成本,收益;如果行业内已有类似的可参考的软件那么就会简单一些,如果没有就只能利用一些模拟和预测的方法来帮忙了。在假想确定要实施的时候一定要组织一次启动会议,参会人员包括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由总裁级别的领导宣布这个项目的正式启动;目的就是给大家一个前进的方向和希望各方通力合作。

第二阶段:需求开发阶段

软件的5个特性中的易用性在本阶段要重点考虑。本阶段可能是争议最多的阶段,对于同一种业务功能需求会有多种解决方案,每一种解决方案会有一套详细的软件功能描述,不同的解决方案所需要的成本一定是不一样的,易用性也会不一样。如果站在业务部门的角度一定是易用性越好越满意,但是站在信息部门的角度如果成本超出了预算就不得不追加预算,如果不能批准就不得不和业务部门反复探讨协商了。信息部门各个方面的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参与到这个阶段的讨论中,如果在某个方面的成本超出了预算一定要及时提出,包括开发方面,测试方面,硬件方面。通常见一些公司只有一个项目经理或者销售人员代表信息部门参与到这个阶段的讨论中,接受了很多成本远超出预算的业务需求,殊不知这一个人怎能精通各个方面,怎能准确地计算出成本。不知这些公司的上层领导们是怎样想的。如果是一个乙方公司这样不专业的做法通常的结果就是亏本买卖,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不断压榨一线的技术人员。在国内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很普遍。作为一个信息行业的从业人员真希望这种现象会尽快好转,多给技术人员一些尊重和成长的机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通常在这个阶段一线的技术人员不会参与进来,对于参与的技术人员负责人要求比较高,他要熟悉公司的现有技术架构,使用或者复用时的成本;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公司财务部门,预算部门,采购部门的工作流程比较熟悉;所有的素质要求都是为了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开篇提到的那个三角形标示出来的三个要素和高质量的标准。

站在整个项目的负责人的角度看平衡各方利害通常是很有挑战性的任务,作者曾经参加过竞越公司开办的一门叫做思维技术的课程,其中提到过从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中选出最适合各个利益相关方的的方法论。作者认为完全可以把这个方法论使用在本阶段争议比较多的焦点上。

如果本阶段没有争议是不正常的现象,本阶段的争议越多后面阶段的争议相对就少,站在整个项目的角度看成功率就相对高,总成本就相对低。

第三阶段:设计阶段

在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做得足够充分之后本阶段的工作才更加有意义和价值。本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承上启下。

软件方面:作者主张需求开发阶段参与的技术负责人,设计阶段的负责人,实现阶段的负责人,以及软件在运行期间的第三层运维支持负责人是同一个人。这四个负责人可以分开,但是要保证下一个阶段的负责人能够充分理解上一个阶段负责人的工作输出的想法并且是认可的。如果四个责任人分开会面临以下几个管理问题:

1由于上一个阶段的负责人并不继续向下负责,所以可能出现不认真或者输出结果不达标的问题;下一个阶段的负责人可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以至于问题一直留到最后解决,甚至于无法解决,成本高到远远超出预算。

2知识传递的问题,如果下一个阶段的负责人不能理解上一个阶段的负责人的理念,那么就需要两位负责人在一起充分沟通达成共识,但是如果两位负责人不能达成共识又会引起另外的问题。

但是如果四个负责人都是同一个人,也许有人会质疑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对于一个大项目来说一个人无法胜任。在这里作者必须声明作者是个敏捷开发主义者,实际工作过程中通常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发布一次版本,测试通过就上线运行。这样一个人的精力有限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也就是把在开篇提到的那个三角形中的范围因素设定为正好适合一个负责人能够胜任的界限。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不言而喻,项目成功率高,风险度低,也可以尽快实现软件的价值-为业务服务。也许还有人会质疑如果每一次发布的版本的新增功能太少,在架构设计方面可能会有偏差,会需要不断重新设计架构。作者一直以来的理解是软件的架构和软件的源代码是可以分开考虑的。举个形象的例子就是架构和源代码的关系就像书架和书的关系,可以在开始就准备一个大书架,然后一本一本添加书籍,很长时间都不需要换书架。如果开始准备的是一个小书架,书籍很快就会把书架填满,这时一个小书架就不够用了,解决办法可以增加一个小书架,也可以换成一个大书架。增加一个小书架就相当于增加一个子系统,换成一个大书架就相当于重新设计架构,然后增加新的模块。但是作者不能确定在开始是用一个小书架好还是用一个大书架好,如果一定要给一个观点,作者主张把书架设计成可以由一个人就能够灵活添加或者减少书架体积的模式。这时架构设计们的价值就明显地展示出来了。放书的工作就相对简单多了。

硬件方面和测试方面的道理应该是类似的。

第四阶段:实现阶段

有了质量标准,有了设计方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加工实现了。在实现的过程中要不断检查质量是否达标,是否是按照设计方案来实现的。如果这个阶段的负责人是设计阶段的负责人和将来的第三层运维支持负责人,那么这两项检查工作会很顺利。软件方面一定要有一个源代码管理工具。硬件方面一定要有一个配置管理工具。

第五阶段:质量检查阶段

实现阶段的质量检查属于内检,本阶段的质量检查属于外检,换成专业的质量检查人员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看是否能够达到质量标准。作者主张需求开发阶段参与的技术负责人,设计阶段的负责人,质量检查阶段的负责人和运维期间的重复质量检查负责人都由同一个人来担当。

本阶段还面临一个管理问题就是质量检查人员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所以缺陷管理工具和完善的质量报告是很必要的。对于软件上线运行后出现的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如果是一个未发现的软件缺陷,如果一定要有惩罚措施,作者主张开发方面负责承担60%的责任,质量检查方面负责40%的责任。作者不主张奖惩措施,主张主人翁精神的培养。因为很多时候功与过实在是难以划定清楚,必然会引起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但是让大家明白公司业绩好了,奖金就会多,福利就会提升以及公司存在个人的工作就会存在这样的道理却很容易。但是主人翁精神的培养是个太过高级的话题,超出了作者的工作经历所覆盖的范围,只是有一点深刻体会就是公司要给予员工家的感觉,只要是一如既往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那么公司就没有抛弃这位家人的理由,每年工资的提升至少不少于通货膨胀率。作者认为这样的家人应该会有比较强的主人翁精神的。

第六阶段:部署阶段

这个阶段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作者能够提到的几点就是:

1本阶段可以使用自动化部署工具。

2可以把软件的部署分为应用程序层和数据库层。

3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服务器和域管理,应用程序到数据库之间的连接一定要使用集成身份验证。

4应用程序池的账号一定要使用服务账号,密码要使用密码管理工具。

5服务账号只能用在应用程序池用来连接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不能远程登录服务器和使用在连接数据库的客户端软件上。

6如果不是域管理能够做到的,那么所有的密码都应该使用加密功能。

你知道吗IT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大约为五年。如何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让它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确保在数据中心高效可靠地运行,这是IT生命周期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随着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很多大中型企业数据中心的空间密度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高效管理已经成为了数据中心突出的需求。但是,随着数据中心运维对象的成倍增长,这很有可能使得企业的资产管理变得一团糟,这属于数据中心生命周期内管理的范畴。
实际上,数据中心的构建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也并非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硬件设备以及支撑管理和控制的软件。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配电、电源,到服务、装修、建设以及数据中心的监控和管理。
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一门真正的学问:不仅仅涉及到IT产品与设备,而且在其全生命周期中需要科学、系统的理念,专业、系统的设计,以及严
谨、细致的运维、管理和服务。涵盖项目的前期咨询、方案设计,到工程实施,再到最终的验证以及最后交付后的能效升级,以及评估整个机房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
节。
数据中心管理者与运营者应该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全方位地管理数据中心,从而提升数据中心运维效率,为企业业务带来价值。
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论
凭借在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领域的多年经验,施耐德电气成为业界唯一一家能够提供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系统提供商。
从最早的设计咨询开始,施耐德电气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会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和节能要求,提供最适合企业业务开展的方案,然后再到数据中心的建设施
工,以及最后的外包式服务。数据显示,施耐德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还可以帮助客户仅在物理设施方面的投入上就节约30%以上,可帮助客户使其数据中心全
生命周期成本降低高达30%以上。
不仅如此,施耐德电气还针对如何最大化数据中心在使用期限内的性能,提出了涵盖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评估五大阶段的数据中心生命周期管理指南,作为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和部署提供指导的方法论。
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五步走
第一步,规划要明智。
规划阶段决定着整个数据中心项目成败与否。选址前先确定重要的项目参数(容量、关键程度、功率密度、效率、发展规划与预算)。及早邀请专家参与其中,避免过程中问题的发生。妥善管理该阶段将对成本和性能产生最大影响。
例如在中国,在距离主要河流水力发电所附近或者在靠近风力发电厂的平原地带构建数据中心,能以更好的价格获取到能源。
第二步,设计抓重点。
将规划阶段的种种概念准确转化为详细的设计和施工文件,确保合适的人选在合适的时间加入到整个项目中。设计团队应包含IT和设计工程师,甚至还
可能包括建筑师以及机械、电气、给排水工程师。建筑团队由电气、网络、机械、低电压的总包商和分包商组成。数据中心所有者或管理者需负责选择这些团队,并
审查所有的设计成果。
第三步,建设有技巧。
当专家团队全部就位,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之时,数据中心所有者及管理者在项目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注项目进度、质量性能并进行风险调度,这其中还包括一系列施工文件、建筑许可和项目订单变更的审查与批准。
在建设阶段,施工团队的文件资料与设备供应商的专业技能相互结合,将成为管理团队及员工学习提升的极佳机会。调试过程可带来有价值的文件资料,
助力设备运行状况的改善。尽管调试过程并非完全必要,但通过检测整个系统对于外界输入内容以及外界变化的反应,可帮助整个团队更好地了解数据中心的复杂程
度。
第四步,运维有秘诀。
该阶段历时最长也最费成本。如今可靠高效的运维依然有赖于专业的方法和人才,需要对场地的环境健康与安全、应急准备和响应、资产,
人员、培训、文档、事件, 质量、能源以及财务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管理, 最小化风险, 充分保障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效率, 并帮助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第五步,评估勿忽略。
该阶段往往被忽视,因为它与运行阶段同时发生。监控绩效使运营者持续评估物理基础设施的表现,获取有用的可 *** 作信息,应用于运行阶段。使用关键绩效指标(KPI)十分重要。另外,还必须持续坚持恪守对时间和资源的承诺,定期制作报告。
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势在必行
作为施耐德电气“Life Is
On”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生命周期管理可以为各种规模的数据中心提供规划、设计、建设、远程管理、维护和升级,满足可用性、密度、效率和可扩展
性需求的性能水平,具备覆盖数据中心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已应用专业知识和内部智力资本。同时,拥有针对新建数据中心或延长现有数据中心寿命的标准型或定制型
解决方案和服务,以及用于优化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的设计和交替使用工具。
数据中心要朝着高效、节能、智能的方向发展,需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和管理。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已成为企业和客户间的纽带,确保数据中心设备和系统的可靠运行并追求实现性能的最大化。

现商业环境,变化快速,技术日新月异。做你最擅长的(核心竞争力),其余的外包!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研究表明,外包支持服务的公司,比什么都在自己公司里做的公司,运行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其原因在于:
1专业的人做专业的工作:
专业公司提供的外包服务,比公司自己成立服务部门的工作更为高效、专业,更高效的管理;
2资源的节省,投入减少:
单个公司对于服务的需求是不确定的,不稳定的,必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外包服务公司的资源配备,完全按照业务的数量;
3节约时间:
通过外包服务,不必组织公司资源来完成目标项目,而可以直接通过外包的方式,马上获得。 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以下三种IT外包服务:
1是IT资源整体外包:为客户提供全套的IT系统规划、采购、实施、运维、咨询、培训的整体服务,适用于不想成立IT部门或雇用IT工程师,并迫切希望降低运营成本的公司;
2是单项IT技术外包服务:也许您的公司有少量的计算机人员,难以应付日常的各种繁杂事务,可以把您觉得棘手的事情交给我们,如网络建设,硬件设备维护,单项软件开发,我们可以按项目,时间,设备量等各种方式计费,提供服务;
3、是维护外包:当系统已经建设好,维护人员日常工作不多,有了问题时又忙不过来,我们可以提供随机的维护外包服务,作为我们的客户,您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享受到团队技术力量的服务,保障已建系统的正常运行;
4、IT行业信息咨询,目的是帮助客户找到正确的价格比并及时、准确了解IT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系统解决方案,目的是根据企业网络实际情况及时、有效提出合理的优化、升级方案书,使企业网络系统总是处于最佳状态。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业务对IT的依赖不断增强,如电信、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等。一方面,企业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另一方面不断开发实施ERP、SCM、CRM、决策支持和知识管理等各种各样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要求IT服务持续不间断地支持业务运营,而且要求IT服务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得业务部门能够更好地达到业务目标。但是,经过长期的投资和建设,许多企业发现IT并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IT黑洞”、“信息悖论”和盲目投资等现象。
专家的研究和大量企业实践表明,在IT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大约80%的时间与IT项目运营维护有关,而该阶段的投资仅占整个IT投资的20%,形成了典型的“技术高消费”、“轻服务、重技术”现象。Gartner Group的调查发现,在经常出现的问题中,源自技术或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电力失常及天灾等)方面的其实只占了20%,而流程失误方面的占40%,人员疏失方面的占40%。流程失误包括变更管理没有做好、超载、没有测试等程序上的错误或不完整,人员疏失包括忘了做某些事情、训练不足、备份错误或安全疏忽等。
所以说IT服务必将是有很大的前景,也是企业集团解决IT投资日益增多,的最终办法! IT外包的生存空间与IT环境(包括软、硬件及相关技术)息息相关,兴衰荣辱皆与IT环境密不可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许多企业而言,IT技术越来越深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影响企业的策略制定和企业的发展。从而对IT环境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快速适应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IT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以下七个问题将是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很可能要面临的问题:
(1)如何把企业有限的IT资源最有效地作用于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
(2)如何最快地获取专业的支持能力;
(3)如何实现对系统的完善管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如何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增加最终用户满意度;
(5)如何跟上IT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相关技术;
(6)如何提高对IT系统利用的灵活性;
(7)如何更好地管理IT运营成本。而这些问题正是IT外包所擅长解决的,故而现阶段的IT环境适合IT外包的成长和发展。 删繁就简体现服务价值:用户的IT系统越来越复杂,也意味着用户越来越需要服务来帮助他们解决这种复杂性,保证IT对业务的支持,不使业务为IT所累。
主动响应提升服务品质:用户对IT服务的要求正在从产品层面提升到业务层面,关注度在10年的发展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IT服务如支持服务都属于被动服务,用户出现了问题,才会向厂商提出服务需求,进而实施服务。随后,在经历了9×5、9×7、24×7、6小时快速响应等一系列服务等级水平的演变之后,很多用户依旧发现服务的响应速度还是不够快,他们需要的是一套“不会出现问题”的IT系统。
标准化服务提供,实现服务效益:随着服务需求的深入和用户面的扩展,服务商也需要进一步控制服务的成本和质量,增加服务提供的灵活性和速度,以更好响应用户需求。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服务模块化、标准化才能很好地实现这个多目标的要求。 ·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电脑外设:使用培训,技术支持等。
· 『软件服务』: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驱动程序” 等安装配置、维护升级等服务,如: *** 作系统、数据库、工具软件、硬件驱动、OFFICE办公软件、防病毒软件等安装调试,及软件故障排除如;  · 『硬件服务』:电脑、 PC 服务器、小型机、外设、 办公设备等硬件的搬迁、安装调试、故障检测、问题排除,如 :配件更换、硬件升级等;
· IT咨询服务:通过对客户IT系统的调研和对用户的访问了解其IT架构及现有服务模式,为客户梳理出符合现有环境的服务方式,提供适合的解决方案,提高用户满意度。
·机房托管:甲方将自己的数据中心机房完全托管给乙方代维,包括人员进出管理,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环境管理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104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