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中,运算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中,运算速度是如何定义的?,第1张

不能只看cpu的运算速度,请按alt+ctrl+delete,在任务管理器里面的性能里面看。cpu的运算速度主要有cpu的主频决定如: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纳秒)。其中:1s=1000ms,1ms=1000μs,1μs=1000ns。p424ghz,指的就是cpu的主频。

以下表格记录了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d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I巨型机,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机。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 *** 作),为共享主存储器的四处理机向量机,其向量中央处理机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自行设计的,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它主要用于中期天气预报;
1993年,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后成立北京市曙光计算机公司)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这是国内首次以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通用微处理器芯片和标准UNIX *** 作系统设计开发的并行计算机;
1995年,曙光公司又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结构的并行机曙光1000(含36个处理机),峰值速度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实际运算速度上了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这一高性能台阶。曙光1000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推出的大规模并行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相近,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
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1997至1999年,曙光公司先后在市场上推出具有机群结构(Cluster)的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峰值计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000亿次浮点运算,机器规模已超过160个处理机,
1999年,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I计算机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并在国家气象中心投入运行。系统有384个运算处理单元,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
2000年,曙光公司推出每秒3000亿次浮点运算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
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采用了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采用曙光LINUX *** 作系统,该服务器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有产权的产品,在国防、安全等部门将发挥重大作用。
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

曙光5000A
每秒230万亿次
高效能
一、高性能
曙光5000A高性能计算机采用最新的四核AMD Barcelona (主频20GHz)处理器,采用基于刀片架构的HPP体系架构,共有约30000颗计算核心,大于100TB海量内存,700TB数据存储能力,采用低延迟的20Gb的网络互联,其设计浮点运算速度峰值为每秒230万亿次,Linpack测试速度预测将达到160T,效率大于70%,是目前国内运算速度最快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5000一天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全中国所有人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利用手持计算机不停地进行计算,46年时间的工作量。
中国高性能计算新旗帜——曙光5000介绍
二、高效能(高生产率)
曙光5000采用4路刀片节点和8路胖节点设计,大幅提高了系统并行应用度及实用性。CPU核心内部采用直连内存访问技术,可在节点内实现无阻塞得内存访问带宽及延迟。刀片节点单CPU核最大支持64GB内存,胖节点单CPU核最大支持128GB,可满足特殊行业挑战性需求。
曙光5000采用了基于ConnectX的
DDR Infiniband 互联,二叉树无阻塞设计,实现了20Gb的传输速率,13us的业界最低通信延迟。
曙光5000产品
曙光5000的高效并行文件系统,可以提供70GB/s的磁盘I/O访问带宽。
三、高密度
曙光5000全球首次采用了4路4核的刀片服务器设计,在7U高度的机箱内可部署了40颗CPU,实现160个计算核心的计算密度。曙光5000的单机柜内可以部署5个7U高度机箱,这意味了曙光5000单机柜即可实现200颗CPU,800个计算核心的超高计算密度,理论计算峰值75万亿次。
曙光5000产品
曙光5000所采用的刀片服务器应用了全内置的ConnectX DDR二层交换模块,管理Ethernet网交换模块;
四、高可靠性
机群计算节点之间的高速互连网络是构建高性能机群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影响机群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曙光5000的高速互联是高性能计算机成功的关键。
曙光5000采用了全冗余刀片服务器设计,使系统中无单一故障点,较机架式Cluster减少了70%以上的系统电缆连接。
曙光5000采用了全冗余的网络设计,机群内部采用了全无阻塞的Infiniband CLOS网络构建计算存储网络,冗余万兆级联的无阻塞Ethernet互联网络。
曙光5000的全内置ConnectX DDR Infiniband 二层交换,减少了50%的Infiniband连线,全面采用光纤传输技术,降低高速信号衰减。
曙光5000采用的液冷机柜拥有冗余的制冷风扇,并采用智能散热控制,能有效避免系统过热带来的系统停机。
曙光5000A采用了曙光自主开发的Grid View集群管理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集中式监控平台,具备可扩展性、集成性、可靠性和易用性。使得当部署运行环境等发生异常时系统能够运行在可控的范围内,并进行准确的异常定位提示。
五、低能耗
目前的高性能计算机能耗都非常大,动辄兆瓦级别,曙光5000在功耗方面与其他品牌两百万亿次计算机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曙光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在曙光5000中采用了多项具有大量的尖端节能措施,即使在满负载运行的状态下,功耗也仅为其他品牌同级别高性能计算机的六分之一,不带水冷系统运行时功耗为720千瓦,带水冷系统运行时功耗为1000千瓦。
曙光5000由于采用了以下世界领先技术,可为用户节约大量耗电量。
1) 低功耗CPU设计,比常规CPU节约30%耗电,全系统因采用低功耗CPU产生的节电规模超过200KW;
2) 标准DDR2内存设计,比采用FBD DDR2内存节约60%耗电,全系统因采用DDR2内存产生的节电规模超过300KW;
3) 全系统刀片设计,比常规机架式节电节约10%耗电,全系统因采用刀片架构产生的节电规模约60KW;
4) 液冷系统散热技术,比常规空调制冷节约30%空调耗电,全系统因采用液态制冷技术产生的节电规模约60KW;
5) 节能软件的利用,采用节能软件和作业调度相结合,系统全年预计可节约20%的耗电。
结论: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的节能技术,每年可为用户节约用电700万度,折合人民币700万元左右!
六、低价格
高性能服务器的价格一直让人望而却步,但曙光5000的价格“平易近人”。百万亿次计算规模的曙光5000售价还不到高效能1亿元人民币,为当前其他厂商同等规模高性能计算机的1/6-1/7。同时曙光5000年运营(含空调系统)耗电约800万度。
曙光将为曙光5000提供3年全免费保修,并终身提供免费技术服务。
曙光5000具有全系统统一的智能监控管理系统,能有效减少人工干预。
七、自主知识产权
曙光5000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系架构、主计算单元的刀片服务器及胖节点,刀片主板,散热及信号仿真,基于ConnectX的DDR Infiniband交换模块完全由曙光公司在中科院计算所的支持下自主设计,全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首次采用的水冷系统也拥有部分知识产权。在设计过程中完全符合中国自己的刀片服务器标准。在自主创新的研制过程中,曙光取得了多项业界第一,并在系统研发设计阶段获得50余项自主专利。
业界最早实现了4路4核的高密度刀片系统;
业界最早实现了同等尺寸的8路4核SMP主板设计;
业界最早实现了基于IOE的通用刀片系统,
业界最早实现了ConnectX的DDR HCA 和Infiniband交换的刀片内集成
八、高可应用性
曙光5000不仅像其他品牌高性能计算机一样可以应用于高性能计算,还可以应用于信息服务,电子政务,网络游戏等常见商业应用。
曙光5000可广泛运行证券指数计算、电力安全评估、建筑工程抗震性评估、天气预报、石油地震资料处理、核能开发利用、汽车碰撞、电磁辐射、计算流体力学、基因匹配与拼接、蛋白质结构分析和材料科学等20多个应用领域。
在商业应用方面,由于曙光5000A使用Suse Linux 和 WCCS ,可广泛运行目前Linux和Windows下的主流的行业软件,用户不需要对普通平台上开发的软件进行任何更改,既可使用。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通常采用的计量单位是MIPS。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通常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加法指令数目,常用MIPS表示。
MIPS是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的缩写,中文意思是:每秒处理的百万级的机器语言指令数。

不对。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指每秒处理的百万级的机器语言指令数。运算速度是衡量CPU速度的一个指标。像是一个Intel80386 电脑可以每秒处理3百万到5百万机器语言指令,即我们可以说80386是3到5MIPS的CPU。

MIPS只是衡量CPU性能的指标。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 秒”来描述。微机一般采用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扩展资料:

1946年诞生的ENIAC,每秒只能进行300次各种运算或5000次加法,是名符其实的计算用的机器。此后的50多年,计算机技术水平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运算速度越来越快,每秒运算已经跨越了亿次、万亿次级。

2002年NEC公司为日本地球模拟中心建造的一台“地球模拟器”,每秒能进行的浮点运算次数接近36万亿次。

十年之后,即2012年6月18日,国际超级电脑组织公布最新的全球超级电脑500强名单,美国超级电脑(超级计算机“红杉”)重夺世界第一宝座。“红杉”持续运算测试达到每秒16324万亿次,其峰值运算速度高达每秒20132万亿次,令其他计算机望尘莫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运算速度  

teraflop,万亿次浮点计算。在超级计算领域,浮点计算(flop)是一个缩写,其完整的含义为“每秒浮点计算次数”(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是一种计算机执行浮点计算能力的衡量标准。万亿次计算即为每秒一万亿次浮点计算。
7 tera-10——法国原子能署
法国原子能署建造的这台tera-10,在世界上最快的500台计算机排行榜中名列第七。tera-10由544台bull的novascale 6160服务器组成,每一台这样的服务器都配有8颗双核intel安腾(itanium)处理器,运行速度大约是429万亿次浮点计算。这台超级计算机使用linux *** 作系统,用来模拟原子能试验。
6 thunderbird——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
dell公司开发的thunderbird是一台拥有860颗处理器的linux集群服务器,目前放置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的圣地亚国家实验室,这是个国家级的原子能安全管理实验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1742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 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