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忙说一下超融合架构的技术逻辑?

谁能帮忙说一下超融合架构的技术逻辑?,第1张

一种新架构的出现,肯定是为了解决现有架构出现的问题,所以,想了解超融合架构的技术逻辑,首先必须要知道下面几个问题:

超融合替代的是什么:传统架构;

传统架构出现了什么问题;

超融合架构的来源,以及是怎么决绝这些问题的;

一、传统架构是什么,出了什么问题;

据麦肯锡研究显示,全球的 IT 数据每年在以 40% 的速度增加中。数据正在逐步影响商业,企业通过数据的分析来做决策与管理。完成快速的分析决策和管理,就需要借助强大的数据中心。下图为传统 SAN 存储:

但是,光靠越来越快、核数越来越多的 CPU 是不够的,瓶颈在于传统存储的硬盘太慢了,CPU 大部分计算能力都空闲或者说在等待存储数据传输过来。传统存储容量和性能不具备和计算能力匹配的可扩展性,不能满足企业进行数据访问的需求。

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Google 很早遇到这个问题。那么 Google 是如何做的呢?

作为一个给全世界互联网网民提供数据检索的企业,Google 考虑过 EMC、IBM,还有当年的 SUN 存储产品,但是都解决不了它的问题。无论是容量还是性能,这些公司的产品都无法满足 Google 的规模需求。于是 Google 只能自己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数据搜索的存储结构了。

Google 优秀的计算机科学家们,打破了传统的存储思维,利用服务器的本地硬盘和软件构建了一个容量和性能不断可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并在其上构建了其搜索和分析的计算引擎:

不用把数据从存储端取出来,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计算端,而是将计算直接分发到存储上运行,将 “计算” 作为传输单元进行传输,这样大量的存储数据都是本地访问,不需要再跨网络上传输了,自然访问很快。于是乎,自然而然地,“计算” 和 “存储” 运行(“融合”)在了一个服务器上,这里也看到超融合架构的一个优势就是,本地访问数据,不必跨网络。

现代企业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多,他们开始面临当年 Google 遇到的问题,CIO 要考虑怎么更高效的构建自己的计算和存储的基础架构,来满足应用的数据访问需求。

虚拟化为更容易的管理应用而生,它解决了 CPU、内存资源闲置的问题。但随着虚拟化的大规模应用,虚拟机越来越多,虚拟机在传统存储上运行却越来越慢了。“慢” 造成 “体验差”,“体验差” 成为了限制虚拟化应用的最大的瓶颈。这里面的最重要原因自然是,存储的 I/O 性能不够,大量的虚拟机和容器同时运行,I/O 的混合,使得随机读写急剧增加,传统存储的结构无法承受大量的随机 I/O。

二、超融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背后的技术机制是什么?

超融合恰恰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被带到了虚拟化和容器领域。同时,业内也存在不同的解决 I/O 问题的方法,我们先尝试分析下其他的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一:在存储设备采用 SSD 做 Cache,加速 I/O。这在一定的规模下可能有效,但是存储设备的 SSD Cache 通常比例较小,不足 5% 的容量比的情况下,自然满足不了用户的热数据的缓存需求。另外,仍然无法随需扩展,所有的数据仍然要从集中的存储控制器流出,这个集中的 “收费站” 势必堵塞 “高速公路”。

解决方法二:使用服务器侧 SSD 做 Cache,加速 I/O。这种类似的解决方案,通常缺乏高可靠性软件的支撑,服务器端的 Cache 如果用做写 Cache,存在单点失效的问题,需要在多个服务器的 Cache 设备上,做副本来提供可靠性,可以说这是一个阉割版的超融合架构,将 Cache 放到服务器端,仍然使用传统存储,当 Cache 满,需要被写回传统存储的时候,仍然被传统存储的 “控制器” 限制整体性能。

我们看到,上面的两种方案都是受限于传统存储的结构。超融合存储则不一样,通过完全去掉传统存储,利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来提供 “不可限量” 的性能和容量,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 Cache 进行加速,甚至全部使用闪存(全闪存产品)来构建都是自然而然,不被限制了。

因此,超融合架构不是为了让单台服务器的存储飞快,而是为了让每增加一台服务器,存储的性能就有线性的提升,这样的存储结构才不限制企业业务的运行,并保证业务的可靠性。

正因为这种扩展性很好的共享存储,使得整个 Google 的业务得以顺畅地运转。

三、硬件的快速发展,使得超融合成为可能

另外,超融合近几年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这要归功于硬件设备。CPU 核数越来越多,服务器的内存容量越来越大,SSD 设备和网络互联网设备越来越快,这意味着:

服务器的资源除了运行业务以外,仍然可以预留出来足够的CPU,内存资源来运行存储软件。将存储软件和业务运行到一块,既减少了设备量,减少了电力使用,本地读取也提高了 I/O 的存取效率。这在几年前是做不到的,因为 CPU 和内存太有限了。

网络互联越来越快,无论是万兆,40Gb 以太网,还是 Infiniband(无限宽带技术),使得我们的软件能够将独立的存储设备进行互连,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形成共享的存储池,供上层应用使用。

如果说 SSD 等硬件厂商让单个存储设备跑的更快,我们的软件的意义在于,让超大量的这些存储设备,一起工作,提供无止境的整体性能和容量。

SQL服务器是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中的数据库服务器。

简单来说,就是提供一个存储数据的环境,并且能够进行数据上交互(如你网页是用aspnet做的,后台是用sql数据库,那网页上的一些数据可以从后台sql数据库里取出。

SQL是一种结构化数据库查询语言,其发音为“sequel”或“S-Q-L”。

尽管MICROSOFT以其特有的方式加入了所有权声明,但它在大多数据库应用中近乎成为一种标准。是一种使用你选择的标准从数据库记录中选择某些记录的方法。

1、可以使用如图所示的工具进行热备份。

2、也可以从如图位置获取。

3、获取后安装并认证。

4、完成后设置备份规则,即可开始热备份。

注意事项:

磁盘镜像是一种在其中写往物理驱动器的信息也被写入第二个物理驱动器的一种方法,也称为热备份它不同于硬盘之间的定时拷贝,作镜像是由智能控制器和一些软件自动地进行的。

数据备份产品有软件也有一体机,国产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软件里面,我推荐下备特佳。备特佳能够支持几乎市面上所有的数据库:Oracle、MS SQL Server(包括最新的MS SQL Server 2012)、MySQL、SyBase、DB2、Informix、InterBase等,可对它们进行实时备份。并且保证回退的数据100%可用,实现数据恢复。
虚拟机的备份与恢复软件有“数易云备系统”。数易云备是一款针对数据库、文件、 *** 作系统、虚拟机、磁盘卷进行定时/实时容灾备份的软件系统。产品具备三级备份架构,可通过任何一个Web控制台可实现用户对产品、单位对用户、厂家对单位的无缝对接管理,还可通过横向扩展服务器计算、存储资源来提供对大数据的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本地容灾能实现这个功能(集群也能做到、把4台分为俩组做个负载均衡、基本也能做到这个功能)。这些投资比较多,需要谨慎考虑。如果不在乎钱的话可以做个本地容灾,通过本地容灾实现俩组一组提供服务,一组提供备用。

双机热备 共享存储方式什么是双机热备
双机热备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讲,就是服务器高可用应用的另一种说法,英译为:high available,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热备是根据意译而来,同属于高可用范畴,而双机热备只限定了高可用中的两台服务器。热备软件是用来解决一种不可避免的计划和非计划系统宕机问题的软件解决方案,当然也有硬件的。是构筑高可有集群系统的基础软件,对于任何导致系统宕机或服务中断的故障,都会触发软件流程来进行错误判定、故障隔离、以及通地联机恢复来继续执行被中断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只需要经受一定程度可接受的时延,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服务。
从狭义上讲,双机热备特指基于高可用系统中的两台服务器的热备(或高可用),因两机高可用在国内使用较多,故得名双机热备,双机高可用按工作中的切换方式分为:主-备方式(Active-Standby方式)和双主机方式(Active-Active方式),主-备方式即指的是一台服务器处于某种业务的激活状态(即Active状态),另一台服务器处于该业务的备用状态(即Standby状态)。而双主机方式即指两种不同业务分别在两台服务器上互为主备状态(即Active-Standby和Standby-Active状态)。
注:Active-Standby的状态指的是某种应用或业务的状态,并非指的是服务器状态。
组成双机热备的方案主要有两种方式:
1、基于共享存储(磁盘阵列)的方式:
共享存储方式主要通过磁盘阵列提供切换后,对数据完整性和连续性的保障。用户数据一般会放在磁盘阵列上,当主机宕机后,备机继续从磁盘阵列上取得原有数据。如下图所示。
这种方式因为使用一台存储设备,往往被业内人士称为磁盘单点故障。但一般来讲存储的安全性较高。所以如果忽略存储设备故障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也是业内采用最多的热备方式。
2、基于数据复制的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利用数据的同步方式,保证主备服务器的数据一致性。
数据同步方式
基本于数据复制的方式有多种方法,其性能和安全也不尽相同,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A、单纯的文件方式的考贝不适用于数据库等应用,因为打开的文件是不能被复制的,如果要复制必须将数据库关闭,这显然是不可以的。以文件方式的复制主要适用于WEB页的更新,FTP上传应用,对主备机数据完整性,连续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
B、利用数据库所带有复制功能,比如SQLServer2000或2005所带的定阅复制,这种方式用户要根据自己的应用小心使用,原因主要是:
(1)SQLServer的定阅复制会在用户表上增加字段,对那些应用软件编程要求较高,如果在应用软件端书写时未明确指定字段的用户,而使用此功能会造成应用程序无法正常工作。
(2)数据滞留,这个限制怕也是最要命的,因为SQLServer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并非实时的到达主备机,而是数据先写到主机,再写到备机,如此一来,备机的数据往往来不及更新,此时如果发生切换,备机的数据将不完整,也不连续,如果用户发现已写入的数据在备机找不到,重新写入的话,则主机修复后,就会发生主备机数据严重冲突,数据库会乱掉。
(3)复杂应用切莫使用定阅复制来做双机热备,包括数据结构中存储过程的处理,触发器和序列,一旦发生冲突,修改起来非常麻烦。
(4)服务器性能降低,对于大一点的数据库,SQLServer2000或2005所带的定阅复制会造成服务器数据库运行缓慢。
总之SQLServer2000或2005所带的定阅复制主要还是应用于数据快照服务,切莫用他来做双机热备中的数据同步。
C:硬盘数据拦截,目前国际国内,比较成熟的双机热备软件通常会使用硬盘数据拦截的技术,通常称为镜像软件即Mirror软件,这种技术当前已非常成熟,拦截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1)分区拦截技术,以Pluswell热备份产品为例,他采用的是一种分区硬盘扇区拦截的技术,通过驱动级的拦截方式,将数据写往硬盘的数据提取,并着先写到备用服务器,以保证备用服务器的数据最新,然后再将数据回写到主机硬盘。这种方式将绝对保证,主备机数据库的数据完全一致,无论发生哪种切换,都能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与连续性。由于采用分区拦截技术,所以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一块硬盘上划分适合大小的分区来完成数据同步工作。
(2)硬盘拦截技术,以Symantec的Co-Standby为例,也是一种有效的硬盘拦截软件,他的拦截主要基于一整块硬盘,往往在硬盘初始化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双机热备中需要指出的几个概念:
1、双机热备的工作原理即:故障隔离,简单的讲,高可用(热备)就是一种利用故障点转移的方式来保障业务连续性。其业务的恢复不是在原服务器,而是在备用服务器。热备不具有修复故障服务器的功能,而只是将故障隔离。
2、Active-Active方式指的是业务方式而不是服务器状态,如果是同一种应用是不能完成Active-Active方式的。例如热备的两台服务器都是sqlserver数据库,那也是指的不同的数据库实例。相同的数据库实例是不可能在热备这一级实现Active-Active方式。简单的讲Active-Active方式就是两个Active-Standby方式分别运行于两台服务器上的。
3、故障检测:故障检测是双机热备的任务,不同的双机检测点的多少决定了双机热备软件在功能和性能上的优劣,并不是所有的软件都具有相同的检测功能,以PlusWell双机热备软件为例,其提供的是一种全系统检测能力,即检测分为系统级、应用级、网络级三个方面。系统级检测主要通过双机热备软件之间的心跳提供系统的检测功能,应用级提供用户应用程序、数据库等的检测功能,网络级的检测提供对网卡的检测及可选的对网络路径的检测功能,因此称为全故障检测能力。
4、服务器资源,双机热备的资源指某种业务运行过程中所依赖的最小的关联服务,不同的双机软件所提供的资源多少也不相同,当然提供的可切换资源越多,软件应用的范围也越广,在双机热备中提到的服务器资源主要包括,可切换的网络IP资源、计算机名、磁盘卷资源、服务器进程等。
5、双机热备的切换,双机热备的切换一般分为手动切换和故障切换,即计划性切换(即人为切换)和非计划性切换(即故障切换)。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资源都具有可切换性,以PlusWell热备份软件为例他提供了:(1)本地资源监控,即不可切换的资源,(2)普通资源,即可以在主备机切换的资源。(3)快速资源,指的是快速切换的资源,
一般情况下的双机切换时间为1-5分钟,而快速切换的时间为3-5秒种。用户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及业务特点来选择相关的切换服务,从价格成本上来说,切换的时间越短费用也越高。
6、热备份与备份的概念区别,热备份指的是:high available即高可用,而备份指的是Backup,即数据备份的一种,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应对的产品也是两种功能上完全不同的产品。热备份主要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实现的方法是故障点的转移,而备份,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而做的一份考贝,所以备份强调的是数据恢复而不是应用的故障转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1829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 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