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web应用存在哪些安全威胁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web应用存在哪些安全威胁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第1张

应用安全防护解决思路:应用安全问题本质上源于软件质量问题。但应用相较传统的软件,具有其独特性。应用往往是某个机构所独有的应用,对其存在的漏洞,已知的通用漏洞签名缺乏有效性;需要频繁地变更以满足业务目标,从而使得很难维持有序的开发周期;需要全面考虑客户端与服务端的复杂交互场景,而往往很多开发者没有很好地理解业务流程;人们通常认为开发比较简单,缺乏经验的开发者也可以胜任。针对应用安全,理想情况下应该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遵循安全编码原则,并在各阶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然而,多数网站的实际情况是:大量早期开发的应用,由于历史原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对于这些已上线、正提供生产的应用,由于其定制化特点决定了没有通用补丁可用,而整改代码因代价过大变得较难施行或者需要较长的整改周期。针对这种现状,专业的安全防护工具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应用防火墙(以下简称)正是这类专业工具,提供了一种安全运维控制手段:基于对流量的双向分析,为应用提供实时的防护。与传统防火墙设备相比较,最显著的技术差异性体现在:对有本质的理解:能完整地解析,包括报文头部、参数及载荷。支持各种编码(如、压缩);提供严格的协议验证;提供限制;支持各类字符集编码;具备过滤能力。提供应用层规则:应用通常是定制化的,传统的针对已知漏洞的规则往往不够有效。提供专用的应用层规则,且具备检测变形攻击的能力,如检测加密流量中混杂的攻击。提供正向安全模型(白名单):仅允许已知有效的输入通过,为应用提供了一个外部的输入验证机制,安全性更为可靠。提供会话防护机制:协议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一个可靠的会话管理机制。为此进行有效补充,防护基于会话的攻击类型,如篡改及会话劫持攻击。如何正确选择并非对服务器提供保护的“盒子”都是。事实上,一个真正满足需求的应该具有二维的防护体系:纵向提供纵深防御:通过建立协议层次、信息流向等纵向结构层次,构筑多种有效防御措施阻止攻击并发出告警。横向:满足合规要求;缓解各类安全威胁(包括网络层面、基础架构及应用层面);降低服务响应时间、显著改善终端用户体验,优化业务资源和提高应用系统敏捷性。在选择产品时,建议参考以下步骤:结合业务需求明确安全策略目标,从而定义清楚产品必须具备的控制能力评估每一家厂商产品可以覆盖的风险类型测试产品功能、性能及可伸缩性评估厂商的技术支持能力评估内部维护团队是否具备维护、管理产品的必需技能权衡安全、产出以及总成本。“成本”不仅仅意味着购买安全产品服务产生的直接支出,还需要考虑是否影响组织的正常业务、是否给维护人员带来较大的管理开销

技术在近年来获得前所未有的增长。云技术如今已被运用到银行、学校、政府以及大量的商业组织。但是云计算也并非万能的,和其他IT部署架构一样存在某些难以弥补的缺陷。例如公有云典型代表:服务器,用户数据存储在云计算基础平台的存储系统中,但敏感的信息和应用程序同样面临着网络攻击和黑客入侵的威胁。以下就是壹基比小喻要讲的服务器面临的九大安全威胁。
哪些因素会对服务器安全有危害?
一、数据漏洞
云环境面临着许多和传统企业网络相同的安全威胁,但由于极大量的数据被储存在服务器上,服务器供应商则很可能成为数据的目标。供应商通常会部署安全控件来保护其环境,但最终还需要企业自己来负责保护云中的数据。公司可能会面临:诉讼、犯罪指控、调查和商业损失。
二、密码和证书
数据漏洞和其他攻击通常来源于不严格的认证、较弱的口令和密钥或者证书管理。企业应当权衡集中身份的便利性和使储存地点变成攻击者首要目标的风险性。使用服务器,建议采用多种形式的认证,例如:一次性密码、手机认证和智能卡保护。
三、界面和API的入侵
IT团队使用界面和API来管理和与服务器互动,包括云的供应、管理、编制和监管。API和界面是系统中最暴露在外的一部分,因为它们通常可以通过开放的互联网进入。服务器供应商,应做好安全方面的编码检查和严格的进入检测。运用API安全成分,例如:认证、进入控制和活动监管。
四、已开发的系统的脆弱性
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共享经验、数据库和其他一些资源,形成了新的攻击对象。幸运的是,对系统脆弱性的攻击可以通过使用“基本IT过程”来减轻。尽快添加补丁——进行紧急补丁的变化控制过程保证了补救措施可以被正确记录,并被技术团队复查。容易被攻击的目标:可开发的bug和系统脆弱性。
五、账户劫持
钓鱼网站、诈骗和软件开发仍旧在肆虐,服务器又使威胁上升了新的层次,因为攻击者一旦成功、 *** 控业务以及篡改数据,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所有云服务器的管理账户,甚至是服务账户,都应该形成严格监管,这样每一笔交易都可以追踪到一个所有者。关键点在于保护账户绑定的安全认证不被窃取。有效的攻击载体:钓鱼网站、诈骗、软件开发。
六、居心叵测的内部人员
内部人员的威胁来自诸多方面:现任或前员工、系统管理者、承包商或者是商业伙伴。恶意的来源十分广泛,包括窃取数据和报复。单一的依靠服务器供应商来保证安全的系统,例如加密,是最为危险的。有效的日志、监管和审查管理者的活动十分重要。企业必须最小化暴露在外的访问:加密过程和密钥、最小化访问。
七、APT病毒
APT通过渗透服务器中的系统来建立立足点,然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悄悄地窃取数据和知识产权。IT部门必须及时了解最新的高级攻击,针对服务器部署相关保护策略(ID:ydotpub)。此外,经常地强化通知程序来警示用户,可以减少被APT的迷惑使之进入。进入的常见方式:鱼叉式网络钓鱼、直接攻击、USB驱动。
八、永久性的数据丢失
关于供应商出错导致的永久性数据丢失的报告已经鲜少出现。但居心叵测的黑客仍会采用永久删除云数据的方式来伤害企业和云数据中心。遵循政策中通常规定了企必须保留多久的审计记录及其他文件。丢失这些数据会导致严重的监管后果。建议云服务器供应商分散数据和应用程序来加强保护:每日备份、线下储存。
九、共享引发潜在危机
共享技术的脆弱性为服务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服务器供应商共享基础设施、平台以及应用程序,如果脆弱性出现在任何一层内,就会影响所有。如果一个整体的部分被损坏——例如管理程序、共享的平台部分或者应用程序——就会将整个环境暴露在潜在的威胁和漏洞下

云技术的出现确实带给了现代企业非常大的便利。但是与好处伴随而来的,当然也有不愿触及的信息安全隐患。既然企业想要利用云技术带来的好处,那么自然也要想办法解决云中安全隐患,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秘诀一:从基本做起,及时安装系统补丁。不论是Windows还是Linux,任何 *** 作系统都有漏洞,及时打上补丁避免漏洞被蓄意攻击利用,是服务器安全重要的保证之一。

秘诀二:安装和设置防火墙。对服务器安全而言,安装防火墙非常必要。防火墙对于非法访问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是安装了防火墙并不等于服务器安全了。在安装防火墙之后,还需要根据自身的网络环境,对防火墙进行适当的配置以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

秘诀三:安装杀毒软件。现在网络上的病毒非常猖獗,这就需要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网络版的杀毒软件来控制病毒传播。同时,在网络杀毒软件的使用中,要定期或及时升级杀毒软件,并且每天自动更新病毒库。

秘诀四: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和端口。服务器 *** 作系统在安装时,会启动一些不需要的服务,这样会占用系统的资源,而且也会增加系统的安全隐患。对于一段时间内完全不会用到的服务器,可以完全关闭;对于其间要使用的服务器,也应该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如Telnet等。另外,还要关掉没有必要开的TCP端口。

秘诀五: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备份。为防止不能预料的系统故障或用户不小心的非法 *** 作,必须对系统进行安全备份。除了对全系统进行每月一次的备份外,还应对修改过的数据进行每周一次的备份。同时,应该将修改过的重要系统文件存放在不同服务器上,以便出现系统崩溃时(通常是硬盘出错),可以及时地将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秘诀六:账号和密码保护。账号和密码保护可以说是服务器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目前网上大部分对服务器系统的攻击都是从截获或猜测密码开始的。一旦黑客进入了系统,那么前面的防卫措施几乎就失去了作用,所以对服务器系统管理员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管理是保证系统安全非常重要的措施。

秘诀七:监测系统日志。通过运行系统日志程序,系统会记录下所有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形,包括最近登录时间、使用的账号、进行的活动等。日志程序会定期生成报表,通过对报表进行分析,就可以知道是否有异常现象。

从以上7个秘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服务器安全防护的技巧,同时我们也了解了构成云服务器的安全问题。都说云可能引发一场数据安全防护的变革,只要确保云本身的安全,其大数据和处理效率高的特性让传统的IT安全防护等级提升了好几倍,安全系数自然也会提高不少。

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保护网络安全、保护应用服务安全和保护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各个方面都要结合考虑安全防护的物理安全、防火墙、信息安全、Web安全、媒体安全等等。

1、保护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为保护商务各方网络端系统之间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访问控制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

2、保护应用安全。

保护应用安全,主要是针对特定应用(如Web服务器、网络支付专用软件系统)所建立的安全防护措施,它独立于网络的任何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虽然有些防护措施可能是网络安全业务的一种替代或重叠,如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在应用层上对网络支付结算信息包的加密,都通过IP层加密,但是许多应用还有自己的特定安全要求。

3、保护系统安全。

保护系统安全,是指从整体电子商务系统或网络支付系统的角度进行安全防护,它与网络系统硬件平台、 *** 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等互相关联。

扩展资料:

安全隐患

1、 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无控制机构的网络,黑客(Hacker)经常会侵入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或窃取机密数据和盗用特权,或破坏重要数据,或使系统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直至瘫痪。

2、 Internet的数据传输是基于TCP/IP通信协议进行的,这些协议缺乏使传输过程中的信息不被窃取的安全措施。

3、 Internet上的通信业务多数使用Unix *** 作系统来支持,Unix *** 作系统中明显存在的安全脆弱性问题会直接影响安全服务。

4、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和处理的电子信息,还没有像传统的邮件通信那样进行信封保护和签字盖章。信息的来源和去向是否真实,内容是否被改动,以及是否泄露等,在应用层支持的服务协议中是凭着君子协定来维系的。

5、电子邮件存在着被拆看、误投和伪造的可能性。使用电子邮件来传输重要机密信息会存在着很大的危险。

6、计算机病毒通过Internet的传播给上网用户带来极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数据和文件丢失。在网络上传播病毒可以通过公共匿名FTP文件传送、也可以通过邮件和邮件的附加文件传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2589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7
下一篇 2023-06-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