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ndows中如何建立RAID--5这个分区?它有什么用途?

在windows中如何建立RAID--5这个分区?它有什么用途?,第1张

现在用一个diy1u的服务器,系统为win2000server来说明 怎么建阵列raid5
硬盘固定在硬盘支架上,然后将硬盘装入1u的机箱内,暂时先装好4个硬盘,另外4个硬盘稍后安装。
给硬盘插上SATA的数据线,插入主板上的四个SATA接口,用并口线连接好我的LG刻录机当光驱用,这个主板只提供了1个并口IDE接口用来接光驱正好,连上显示器、键盘、鼠标,开机测试,启动顺利,按DEL键进入bios。
情况不错,虽然这个主板元件布局并不是很适合机箱的风路设计,但是涡轮纯铜散热器、十台高速机箱风扇和富士康945G主板的优异性能还是将CPU温度牢牢压在了45摄氏度左右,而主板芯片组的温度仅仅27度。
在BIOS里看到,主板已经识别出四块西数250G大容量硬盘和LG刻录机。
启动硬raid模式:
下面我就要进行最激动人心的一步,开启主板的硬件raid5模式,将这四个硬盘组成raid5磁盘阵列,富士康这款主板虽然不错,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说明书竟然是英文的,如果是E文不好的朋友初次使用难免要发晕,我当初也是琢磨半天,又打了富士康公司800技术服务电话,直到把值班问烦了,才搞明白大概其,下面大家就跟我来。先移动光标到integrated peripherals回车。
选择OnChip IDE Device,再回车。
选择SATA Mode,主板默认这个选项是IDE,也就是不采用raid模式,现在回车进入设置界面。
移动光标选择raid,然后回车。
启动画面显示,四个物理硬盘已经被主板raid功能识别出来,提示按CTRL-I进入raid详细设置。
进入raid详细设置界面,在MAIN MENU界面里选择第一项Create RAID Volume,新建raid卷。
现在进入CREATE VOLUME MENU界面,在第一项Name里给新卷起个名字,我这里用的是Volume0,你也可以用tanghua之类的,移动光标到第二项RAID Level,选择raid模式,这里有raid0、raid1、raid10、raid5四个选择,我们自然要选择梦寐以求的raid5。
移动光标到Disks选项,在这里回车,选择要将那些硬盘加入到这个raid卷里。
我们当然要把已经连接到主板上的四个硬盘都加入进来,选择方式是按上下箭头键移动光标到想要加入的硬盘名称上,然后按空格键,这个硬盘名称的前面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三角标记,代表这个硬盘已经被加入raid5。
按回车,回到上一级设置界面,这时看到Capacity选项显示了目前4个硬盘组成的raid5磁盘阵列的总容量是6987G,既不是raid0模式那样是四个硬盘容量之和,也不是raid1那样是四个硬盘容量之和的一半,而是大约十分之七,这时系统硬盘的传输速率理论上也获得的很大提高,今后如果有某一个硬盘坏了,数据并不会丢失,只需更换一个新的硬盘,即可重新组成raid5,服务器的对外服务不会因为数据丢失而中断,因此说,raid5模式兼顾了raid0模式的传输速度和容量大的优点,同时也具有raid1的安全性。
Strip Size选项保持默认数值即可。
最后,还要将光标停留在Create Volume选项上,按回车最终确定建立这个raid5磁盘卷。
界面回到最初的MAIN MENU,这时看到刚刚建立的raid5磁盘阵列的一些具体参数,status状态显示normal,说明该阵列一切正常,下面是已经加入raid5中的四块250G硬盘的参数。
安装系统:
在光驱里放入windows2000高级服务器版光盘,开始安装系统,这个装机的朋友就是喜欢2000,死活不要2003,我也没没办法,只好给他装这个古董。开始还顺利,当服务器重启时,及时按下回车,从光驱启动,很快2000的安装界面出现了。
但是如果你一直这么等待直到屏幕停下来时,你会看到熟悉的windows安装界面没有出现,而是提示软件没有发现硬盘!原来,虽然硬件已经组建好raid5,但是想要让windows认可它,还需要安装raid驱动程序,其实这对早期那些偏爱使用scsi硬盘服务器的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就是要在开始安装windows2000的时候,根据屏幕提示及时按下F6键,然后用软驱安装raid驱动!对,要用软驱,请看,这就是富士康主板盒子里带的sata raid 的驱动程序软盘。那些认为软驱早已退役,连一个软驱都没留着的朋友看到这里可能要大跌眼镜了,没办法,这当口,你如果没有软驱,什么也做不成。
好在,我还有软驱,连接好它,插入驱动盘。
再次启动windows2000安装程序,在屏幕出现提示你如果要安装scsi或者raid驱动请按F6键时,及时按下F6键,当然这里的提示是英文的,一般人安装windows的时候往往注意不到有这个稍纵即逝的小小提示。
在这里提示你如果要安装驱动,按S键,如果不安装按回车,如果要退出安装程序请按F3。
我们当然要按S,系统提示请把驱动软盘塞进软驱A。
系统提示发现软驱上的几个版本的驱动程序,这里选择第一项回车即可。
软驱吱吱啦啦地开始读盘,我真的担心最终什么也读不出来,因为现在的软盘质量太让人揪心了。
总算安装好驱动程序,windows2000安装程序总算进入熟悉的界面,程序检测出一个新的硬盘,提示是否继续安装,如果继续按C,如果退出按F3。无疑,按C。
这个界面再熟悉不过了,系统显示未划分的一个磁盘空间的容量是715410MB,这就是我们用4个250G硬盘通过硬件RAID5功能合并成的一个“大硬盘”,windows完全把它视作一个单个的大硬盘了,容量700G的大硬盘啊。
下面的步骤大家就轻车熟路了,选择在C盘上安装系统。
安装完毕,自动重启后,熟悉的windows2000的启动画面跃然而出。
进入桌面后,先用在D盘上点击右键选择格式化,别忘了在这里选择快速格式化,也就几秒种,庞大的D盘就格式化完毕。
选择光盘上windows2000高级服务器版的安装文件夹,大约340M,复制粘贴到D盘。
拷贝速度挺快,一分钟不到,就拷贝完了,看来raid5的磁盘传输速率确实不错。至此,硬件raid5的组建和使用,基本上说完了

首先我们要对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用户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但对这些用户初上手Red Hat Linux吗,可就有点恼人了。因为对Red Hat 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Red Hat 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载入”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下面我们先来看看Red Hat Linux的驱动器是如何标识的。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Red Hat Linux的分区是不同于其它 *** 作系统分区的,它的分区格式只有Ext2和Swap两种,Ext2用于存放系统文件,Swap则作为Red Hat Linux的交换分区。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知道Red Hat Linux至少需要两个专门的分区(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况且不能将Red Hat Linux安装在Dos/Windows分区。一般来说我们将Red Hat Linux安装一个或多个类型为“Linux Native”的硬盘分区,但是在Red Hat Linux的每一个分区都必须要指定一个“Mount Point”(载入点),告诉Red Hat Linux在启动时,这个目录要给哪个目录使用。对“Swap”分区来说,一般定义一个且它不必要定义载入点。下面我们先对“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有个初步的了解。
SWAP分区是LINUX暂时存储数据的交换分区,它主要是把主内存上暂时不用得数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调进内存内,且作为SWAP使用的分区不用指定“Mout Point”(载入点),既然它作为交换分区,我们理所当然应给它指定大小,它至少要等于系统上实际内存的量,一般来说它的大小是内存的两倍,如果你是16MB的内存,那么SWAP分区的大小是32MB左右,以此类推。但必须还要注意一点,SWAP分区不要大于128MB,如果你是64MB的内存,那么SWAP分区最大也只能被定为127MB,再大就是浪费空间了,因为系统不需要太大的交换分区。以此类推,如果你是128MB或更大的内存,SWAP分区也只能最大被定为127MB。况且你还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你是128MB(或更大)的内存,你必须提醒系统你有这么大的内存,要不然它可不认你这个128MB内存。具体如下:当顺利启动了安装过程后,会显示一个boot:提示符,这时你只要键入boot:linux mem=128MB就可以了。另外你也可以创建和使用一个以上的交换分区,最多16个。
Linux Native是存放系统文件的地方,它只能用EXT2的分区类型,上面已说过。对Windows用户来说, *** 作系统必须装在同一分区里,它是商业软件吗!所以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对Red Hat Linux来说,你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你可以把系统文件分几个区来装(必须要说明载入点),也可以就装在同一个分区中(载入点是“/”)。下面我们看看可以创建哪些分区(仅列常用几种)。
/boot分区,它包含了 *** 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这个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这个分区的大小约在50MB—100MB之间。但是如果想用LILO启动Red Hat Linux系统的话,含有/boot的分区必须完全在柱面1023以下。又由于8GB后的数据LILO不能读取,所以Red Hat Linux要安装在8GB的区域以内。
/usr分区,是Red Hat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
/home分区,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这个分区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用户。如果是多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分区是完全有必要的,况且根用户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如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实行硬盘限量使用,限制普通用户访问哪些文件等。其实单用户也有建立这个分区的必要,因为没这个分区的话,那么你只能以根用户的身份登陆系统,这样做是危险的,因为根用户对系统有绝对的使用权,可一旦你对系统进行了误 *** 作,麻烦也就来了。
/var/log分区,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如果设立了这一单独的分区,这样即使系统的日志文件出现了问题,它们也不会影响到 *** 作系统的主分区。
/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 *** 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 *** 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dev分区,存放设备文件。
/opt分区,存放可选的安装的软件。
/s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管理文件。

分区助手上各个磁盘是什么作用  哪些可以删除

分区助手作用是进行磁盘分区管理,不常用的磁盘多余的空间,U盘容量都可以删除。

当下载文件内存不够,或软件更新过多,磁盘容量小的时候。可以选用分区助手进行磁盘分区的删除。尤其是不常用的磁盘,首先可以用分区助手,进行内容合并。合并容量的时候把分区助手设置合并物理相邻的。多出来的内容勾选删除,并提交。调整原来的磁盘容量就可以了。

不管是普通的用户还是高级的服务器用户,分区助手,修复稳定其中ESP该分区在 *** 作系统下一般是不可见的。很多笔记本只有一个分区,偶尔需要重装系统的话你会发现很是麻烦,而且只有1个分区的话,文件的归类管理也不方便。WRE分区是恢复分区,这里存放系统里预安装环境,用于修复或恢复系统,这个也不能删除。这些分区在系统中都是隐藏的。

您好,对于你的遇到的问题,我很高兴能为你提供帮助,我之前也遇到过哟,以下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帮助到你,若有错误,还望见谅!。分区助手上各个磁盘是什么作用 哪些可以删除
分区助手作用是进行磁盘分区管理,不常用的磁盘多余的空间,U盘容量都可以删除。
当下载文件内存不够,或软件更新过多,磁盘容量小的时候。可以选用分区助手进行磁盘分区的删除。尤其是不常用的磁盘,首先可以用分区助手,进行内容合并。合并容量的时候把分区助手设置合并物理相邻的。多出来的内容勾选删除,并提交。调整原来的磁盘容量就可以了。
不管是普通的用户还是高级的服务器用户,分区助手,修复稳定其中ESP该分区在 *** 作系统下一般是不可见的。很多笔记本只有一个分区,偶尔需要重装系统的话你会发现很是麻烦,而且只有1个分区的话,文件的归类管理也不方便。WRE分区是恢复分区,这里存放系统里预安装环境,用于修复或恢复系统,这个也不能删除。这些分区在系统中都是隐藏的。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以ext4文件系统为例,设计的时候分为4个部分

由于 ls -l 获取的是i节点记录的数据使用的数据块个数,而 du 则是通过i节点获取实际大小, 所以 ls -l 和 du 显示的数据大小不同。

RAID全称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也就是磁盘阵列,通过整合多块硬盘从而提升服务器数据的安全性,以及提高数据处理时的I/O性能。

RAID目前常用的是RAID5, 至少需要3块硬盘,其中一块硬盘用于奇偶校验,保证数据安全,其余硬盘同时读写,提高性能。此外,你还需要知道最原始的是RAID0,同时将数据读写到所有硬盘里,速度就变成了原来的N倍。RAID1至少需要两块盘,其中一块硬盘是另外硬盘的镜像。它不提高读写效率,只提高了数据安全性。RAID10是RAID0和RAID1的组合。

目前的服务器都配备了硬件RAID卡,因此在为服务器增加或更换硬盘时,需要 格外注意

fdisk只能对不多于2TB的硬盘进行分区

假如你的硬盘大于2TB,那么会输出如下信息

提示信息中的警告中,就建议"Use parted(1) and GUID partition table format (GPT)"

因此,对于大于2TB的硬盘就需要用 parted 进行分区

输出信息如下

创建新的GPT标签,例如

设置单位

创建分区, 比如我将原来的10T分成2TB和8TB

查看分区表

输出如下

退出

此时会提示"Information: You may need to update /etc/fstab" /etc/fstab 用于设置开机硬盘自动挂载。如果硬盘被拔走了,而 /etc/fstab 没有修改,那么会就提示进行修复模式。

在挂载硬盘之前,需要先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用的命令为 mkfs , 使用 -t 指定文件系统,或者用 mkfsxxx ,其中xxx就是对应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有如下几类

目前最流行的是ext4和xfs,足够稳定。其中xfs是CentOS7之后的默认文件系统。

之后用 mount 进行硬盘挂载,分别两种情况考虑

一种是新建一个文件路径,进行挂载。

另一种是挂载一个已有目录,比如说临时文件目录 /tmp 挂载到新的设备中。

第一步: 新建一个挂载点,将原有数据移动到该目录下

第二步: 删除原来的 /tmp 下内容

第三步: 重新挂载

和mount相关的文件如下

此外mount在挂载的时候还可以设置文件系统参数,例如是否支持磁盘配额,对应 -o 参数

第零步: 检查服务器是否具备RAID阵列卡,如果有,则需要先为硬盘做RAID。

第一步: 使用 fdisk -l 检查硬盘是否能被系统检测到

第二步(可选): 假如需要 硬盘分区 ,则用 fdisk/gdisk/parted 对硬盘划分磁盘

第三步: 使用mkfs进行磁盘 格式化 ,有如下几种可选,

第四步: 用mkdir新建一个目录,然后用mount将格式化的硬盘挂载到指定目录下。卸载硬盘,则是 umout

第五步: 修改 /etc/fstab 将硬盘在重启的时候自动挂载。 注意 : 如果硬盘不在了,则需要将对应行注释掉,否则会进入到emergency模式。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 进行许可。

SWAP就是LINUX下的虚拟内存分区,它的作用是在物理内存使用完之后,将磁盘空间(也就是SWAP分区)虚拟成内存来使用它和Windows系统的交换文件作用类似,但是它是一段连续的磁盘空间,并且对用户不可见。
SWAP就是LINUX下的虚拟内存分区,它的作用是在物理内存使用完之后,将磁盘空间(也就是SWAP分区)虚拟成内存来使用
它和Windows系统的交换文件作用类似,但是它是一段连续的磁盘空间,并且对用户不可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SWAP分区能够作为"虚拟"的内存,但它的速度比物理内存可是慢多了,因此如果需要更快的速度的话,并不能寄厚望于SWAP,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加大物理内存SWAP分区只是临时的解决办法
qlinux下得分区推荐一个交换分区,一个根分区,其中交换分区如上所说作为redhat或者其它虚机所划分的内存不够时候来使用!
交换分区(swap)的合理值一般在内存的2 倍左右,可以适当加大。实际上具体还是以实际应用为准,swap为内存的2倍也不过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说法。如果交换分区的使用都超过4GB以上了,可想而知服务器的性能应该差很多了。
Linux下可以创建两种类型的交换空间,一种是swap分区,一种是swap文件。前者适合有空闲的分区可以使用,后者适合于没有空的硬盘分区,硬盘的空间都已经分配完毕。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
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
由于服务器需要
响应服务请求,
并进行处理,
具备承担服务
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分区服务器
就是在整个
服务器网络里面
负责不同区域的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2621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 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