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是个真实存在的地方。你在Instagram上发布的照片,在Facebook页面上发布的生日祝福,以及在Netflix上播放的电视节目,都不是突兀出现的。它们被保存在大量服务器上,而且所有服务器都被安置在巨大仓库中,互相连接在一起。
很少有人冒险进入这些数据中心。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彼芭进入了这样的信息迷宫,发现它们不仅仅是托管数据的地方。这些数据中心所提供的全部热量,可以帮助这座拥有90多万人口的城市供暖。
据BBC报道,随着冬季即将来临,人们都在盼望能尽早供暖。然而将来,人们的网上活动就能帮助供暖。BBC记者艾琳·彼芭(Erin Biba)日前访问瑞典时,亲眼见证了一个雄心勃勃、有利可图的新绿色能源项目。
那么,瑞典是如何做到的呢?它能否为全球科技行业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在这些数据中心中徘徊,你会注意到几件事:空气凉爽而干燥,没有任何积尘。成排的服务器塔被成千上万闪烁的灯光所覆盖,几乎看不到人。透过天花板和可移动地板看到的每个地方,都有大量的电缆通向各个方向。但更重要的是,这里真的很吵。这是因为电脑在运行中会变热,而且需要很多风扇来保持足够低的温度,以确保它们正常工作。
想象一下你的笔记本电脑所产生的热量,只是在整个仓库中散发热量可能是它的成千上万倍,毕竟这里有成千上万台电脑互相连接,并在不停地运转以完成复杂的任务。最主要的降温方式包括提供冷水、利用风扇吹凉空气以及吸收热空气等。这些热量通常被当作废物处理掉。但实际上,热量也是一种能量。这就是为什么瑞典决定用它来为民众供热的理由。
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探索如何利用数据中心的废弃热量作为额外能源
在斯德哥尔摩,这个项目被称为"斯德哥尔摩数据公园",它由市政府、Fortum Varme(当地供热和制冷机构)以及其他机构合作运营。斯德哥尔摩的各大数据中心都参与进来,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加强气候意识提高声誉,并通过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赚钱,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最近,爱立信和服装零售连锁店H&M运营的数据中心也都加入了这个项目。
在斯德哥尔摩的大部分时间里,数据公园项目是这样运作的:冷水通过管道流入数据中心,在那里被用来制造冷空气,以防服务器过热。经过冷却过程加热的水再流回管道中,进入到Fortum Varme的工厂里,并在分散为众多住宅供热。
瑞典并不是唯一一个尝试这个想法的国家。在芬兰等地的小规模项目中,也存在类似试验。自去年以来,芬兰的某个数据中心散发的热量始终被用来为小城住宅供暖。而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法国,也有类似的项目。只是瑞典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规模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实验。
瑞典制冷和供热机构Fortum刚刚开放了新的供热设备,它可以帮助家庭供暖
斯德哥尔摩数据公园预计到2018年将产生足够的热量,为2500套住宅公寓供暖。但其长期目标是到2035年,满足斯德哥尔摩全部供暖需求的10%瑞典数据中心(在全国推广类似斯德哥尔摩数据公园项目)宣称,只需要产生10兆瓦能源,就可以满足2万套现代化住宅的供暖序曲。而Facebook的数据中心通常会消耗120兆瓦能量。
加入斯德哥尔摩这个项目的主要动机源自财务好处,这些数据中心可以卖掉他们的废弃热量。同时,Fortum还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冷水。在其数据中心支持移动游戏应用和其他云计算软件的公司Interxion,相关成本/效益分析显示前景良好,为此他们正在建立全新的热捕捉设施。公司业务拓展主管玛特斯·尼尔森·哈尼(Mats Nilsson Hahne)说:"这不是慈善。"相反,该公司北欧分公司董事总经理彼得·班克(Peder Bank)表示:"我们正试图将其转变为一项二级业务。"
尽管如此,Interxion仍在与任何想在斯德哥尔摩开店的数据中心公开分享他们的新商业模式工程计划。在被问及为何要公开自己的竞争优势时,班克强调了瑞典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态度,他说:"还有其他比竞争更大的目标,而且这是一个全球性目标。如果我能够保护更高的议程,并能继续维持生意,我就应该这么做。如果我能够吸引其他企业到来,我就应该这样做,然后我才会与之竞争。毕竟,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
布满电缆的数据中心散发大量热量,这些热量被用来为家庭供暖
瑞典一直以来都支持这样的绿色能源理念。斯德哥尔摩城市气候经理Bjorn Hugosson表示,这是因为这个国家几乎没有自然资源。他说:"我们的土地上没有任何化石资源,我们没有油井或煤矿。"世界能源理事会的数据显示,目前瑞典有2057座水电站,占其能源使用总量的40%剩下的大部分能源来自核电,但目前正在逐步被淘汰。此外,瑞典还有火力发电站,其所需煤炭是从俄罗斯进口来的,它将在未来5年内被淘汰(也可能在2020年)。这个国家希望到2040年能完全避免使用化石燃料。
瑞典向来以零废物着称,该国居民回收超过99%的家庭垃圾,只有3%最终被扔进了垃圾填埋场。瑞典燃烧了大约70%的垃圾用以生产能源,并从邻国进口垃圾,以帮助实现"焚烧垃圾满足能源需求"的目标。也就是说,瑞典人并不是世界上最环保的能源使用者,这个头衔属于冰岛,该国86%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资源。尽管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瑞典在某些日子里可以完全避免使用化石燃料。由于风车可以产生大量能源,瑞典邻国丹麦也可经常避免使用化石燃料。事实上,丹麦还把过剩能源卖给邻国。
数据中心连接着计算机网络,允许我们使用互联网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服务,但是更多的城市也将其作为能源来源
那么,瑞典雄心勃勃的热捕捉和再利用计划能否在其他地方取得成功呢?也许,但它需要其他改变才能成为现实。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在瑞典奏效,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公民依靠政府为他们提供热水以便为家庭供暖。"地区供热"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斯德哥尔摩(当时靠燃油),Fortum Varme从那时开始向医院输送热水。当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时,供暖系统扩展到全国各地。今天,Fortum向大约12万栋建筑或斯德哥尔摩90%的城区提供热量。起初,它们提供的供热服务是通过烧煤产生的,但今天来自于生物燃料,即该国庞大的林业工业生产留下的木浆,通过船舶被运至斯德哥尔摩。
由于瑞典人回收了所有的东西,他们也在废水排放后重新利用热水。Fortum的媒体关系主管乔纳斯·柯勒特(Jonas Collet)说:"洗澡时,流入下水道的热水就会被处理,然后泵入大海。海水变暖了,但鱼儿们不喜欢这种环境。30年前,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如今,我们可以再利用这些水。"
因此,如果其他城市想要效仿斯德哥尔摩的做法,他们就需要建设地下管道基础设施,以及为居民供暖的商业模式。但这不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有很多城市都在这样做,包括加拿大、纽约和几乎整个冰岛的城市。但它也不应被视为灵丹妙药。瑞典皇家工程科学学院成员、许多绿色能源公司的智能电网顾问博·诺马克(Bo Normark)警告说,他认为瑞典的计划可能并非可以无限扩展的。最终,这个国家可能不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加入进来。
诺马克说:"人们高估了对热量的需求,我们会有多余的热量。我们可以出口电力,但我们无法出口热量。"但是,他补充道:"在斯德哥尔摩,这种方法之所以奏效,是因为这座城市发展迅速,热量有货币化价值。"
当新的数据中心开始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出现的时候,它们很快就可以加入进来。斯德哥尔摩数据公园由该市周边的四个主要数据公园组成,它们被连接到清洁能源电网中,并配备了一个即插即用的装置,让公司可以连接到冷却供水系统和热循环系统上。目前,首个项目已经完成,即当地名为Kista社区的"硅谷",那里目前托管着Interxion等公司的数据中心。还有两家数据公园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2019年还有四家。所有数据中心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起来,然后加入现有网络中。
Fortum Varme的市场数据中心冷却和热恢复负责人Johan Borje说:"我们正在改变整个行业的经济。"除此之外,瑞典政府也意识到这项计划的好处,今年降低了数据中心的电力税。显然,瑞典不希望数据中心寻找借口转移到欧洲其他地方。
尽管如此,目前发达国家仍依赖于数据中心,而这种需求将继续增长。没有它们,我们的设备就无法正常使用,我们的信息也不会移动。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图书馆"将会出现在这个星球上。它们可以让我们的数字世界保持运转,同时在斯堪的纳维亚和更远的地方,同时回收垃圾和生产清洁能源。
您好,服务器25硬盘发热大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 机箱通风不良:服务器机箱内部空间较小,如果通风不良,硬盘的散热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硬盘发热。
2 硬盘使用时间过长:硬盘使用时间过长,内部的机械部件会出现磨损,导致摩擦产生的热量增加。
3 硬盘读写频繁:如果服务器上的硬盘读写频繁,那么硬盘的工作负载就会很高,从而导致硬盘发热。
4 硬盘故障:如果硬盘出现故障,那么硬盘的工作就会异常,从而导致硬盘发热。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机箱散热:可以通过加装风扇或者更换散热器等方式,增强服务器机箱的散热能力。
2 定期更换硬盘:定期更换硬盘,可以减少硬盘的磨损,从而减少硬盘发热的可能性。
3 优化服务器应用程序:优化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减少硬盘读写频繁的情况。
4 及时维护硬盘:定期对硬盘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硬盘故障。我来给你详细的解释一下吧,首先R710的电源有两种,570W 870W 另外根据服务器的配置,低配和满配差异,用电量是不一样的,另外,待机状态,满载使用状态,都对用电量多少有关系,R410也是同理,根据你的配置自己可以测试一下。低配的话,正常使用1个小时用不了一度电。 跟电源多少瓦没有直接关系,870W实在高配的情况下出于稳定需要可选电源因为现在云计算逐渐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它集合了众多计算资源,让每一位网民都可以随时获取资源,而这背后真正依赖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云朵,是陆地上有无数台服务器构成的数据中心。
那么对于数据中心来说冷却属于数据中心的主要成本因素,所以怎么解决冷却降温这个问题就是节约成本要考虑的最大的问题。
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km,这里常年低温可以将冷空气吸入散热。阿里巴巴位于杭州千岛湖的数据中心,这里年平均气温17 ,可以利用深层湖水的循环流动,帮助服务器降温。而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这里有五条山洞,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且温度较低。微软更是脑洞大开,直接将服务器沉到了海底,想要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打造一个绿色节能的海底数据中心。
所以这没有什么是尖端技术。只是微软为了节省维护服务器(包括冷却)的费用而已。就比如华为在大山深处建立数据中心一样,他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放在深山和沉在海底,目的是一样的:散热。现在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其能源消耗是及其巨大的,而设备运转时的热量也是巨大的,相当多的电力要用来散热。而如果有一个本身就低温或散热好的环境将会节省大量能耗。
但目的相同,方式不同,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所处政治、地理环境的不同。
其实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散热方式不同罢了
微软把服务器沉入海底 是通过海水的低温及流动性带走服务器的热量。
华为把服务器放在深山里,是通过深山隧道的低温环境和风流带走服务器的散热。
大家要知道服务器端的热量放射是非常大的,你家一台电脑如果没有风扇散热,电脑很快就会温度过高死机。所以服务器必须保持低温下或者常温下运行。
所以两者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不过散热形式不同罢了。同时可以节约很多散热上的成本。
如果资金允许,条件允许,把服务器放南极和北极是最好的。但同时服务器散发的热量也会影响力南北极的环境了。
微软之所以选择沉入海里来降温,是因为其选择的一个地理环境就是海洋寒流常年经过的地方,其选址也是经过了严格审核的,不是随随便便的选有水的地方就行。同时选择的也是海洋生物活动少的地方。
其分别在加州海岸和欧洲海岸附近海域设置了服务器,而且效果还不错。
其实没什么不同,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散热。
所以,不管是微软还是苹果,不管是华为还是谷歌,他们建服务器的时候都会从几个方面考虑:成本、安全。从成本方面来说,主要是场所、电力和硬件成本。而电力方面又因服务器散热而需要考虑降温的成本,实际上很多服务器的电力都因散热而浪费掉。
所以,微软把服务器沉到海底也是基于上面说的几点考虑。首先不需要场地成本,通过集装箱的方式沉入海底,避免了建设机房的成本;其次通过海水散热减少了空调的使用,这种天然的降温方式比耗费大量的空调降温要划算得多,对于微软在向云厂家转型的过程中,大规模采用海底部署的方式节省的成本是非常可观的。
现在很多的云厂家,都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来部署服务器。比如谷歌想出了用厕所的水给服务器来散热,当然是与污水净化厂合作的方式。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把服务器部署在贵州的深山老林里面。比如苹果公司就把中国区的数据服务器放在了贵州。后续包括阿里、华为、中国移动等公司把服务器建立在贵州后,腾讯公司也把服务器建在了贵州。其原因主要包括:当地的气候比较凉爽和稳定,电力便宜,地质稳定。所以服务器建在这些地方是比较安全和划算的。
所以来说,厂家肯定是因地适宜的选择合适的方式,并没对错,目的完全相同。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愿闻其详
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隔热降温,节能减少成本。
大多数企业给服务器降温都是通过空调降温的,这样成本是很高的。服务器运行得时候运产生热量的,就像使用手机的时候会发热一样的,微软和华为都有很多服务器的,这些服务器放在一起产生的热量是很高的,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一旦过高就无法工作了,所以微软和华为都是为了给服务器降温,他们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
微软把服务器放入海底,海水可以很好的隔绝阳关的照射,海水还能通过导热的方式给服务器降温。
华为把服务器放入深山中同样可以隔绝阳光照射,而且大家都知道山洞里的温度是比外面低很多的,这样可以直接给服务器降温还不要成本,再通过空调来调节温度。所以微软和华为的目的是一样,只是方式不同。
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也诞生了很多的 科技 巨头企业,像微软、华为、苹果等公司都是家喻户晓的 科技 企业,而对于这些大型的 科技 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合适的服务器数据中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数据传输几乎都需要依赖于服务器的支撑才行,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服务器数据中心!
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型网络运营公司,都在寻找并研发最合适的服务器冷却技术;因为服务器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且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这对于建设服务器的场所来说,就有严格的要求;像马云的阿里云以及亚马逊和360等企业就将自己的数据中心给建在了宁夏,而华为、腾讯和苹果iCloud则选择将数据中心给建在了贵州的大山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该地独特的气候,以达到低温和自然风制冷的效果,并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据悉,在贵州的大山深处,华为选择了将山体挖空来放置服务器。据悉,华为贵州服务器中心仅一期的建筑面积就超过4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60万台存储服务器,其规模无疑也是十分庞大的,那么华为为何会选择在贵州“挖空”一座大山来建数据中心呢?这里面有这几个关键原因。
贵州之所以会受到华为等无数 科技 企业的青睐,并在这里建设自己的服务器中心,主要是因为贵州的地理位置优越,这里山区众多,而且气候宜人,就算是在夏天平均气温也仅仅在25度上下,很适合服务器的散热;而且贵州很多山区都有天然的溶洞,建设服务器中心也有利于形成恒温恒压的环境,在贵州还很少会发生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这些有利条件可以充分保障大数据中心的稳定性。
除了华为这样的企业将数据中心给建设在大山中以外,还有美国微软将服务器给沉入海底,想要在海底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据悉,早在2014年的时候,美国微软就发起了“水下数据中心建设计划”,为了完成这一计划,微软公司还展开了相关的海底实验,微软公司为了解决海底服务器的防水问题,甚至还花巨资聘请了舰艇制造商“法国海军集团”,采用潜艇级别的防水和散热技术来建设自己的水下数据中心。微软用重达17吨的钢制密封舱,装下近300台电脑服务器和超过100种的传感器,然后沉入加州海岸底,这些海底服务器则通过舱内外安置的冷热交换器,将舱内的高温水与舱外海水循环交替,以达到散热的目的。
这些 科技 企业之所以会大费尽周折地去尝试将服务器放置在大山深处和海底,主要都是因为服务器也特别怕热,特别是成千上万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散热一直都是一个难题,每年仅仅是这些服务区的散热和电费运营都是一大笔的开销。综合来看,相比于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华为的大山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无疑更为成熟一些,因为将数据中心给建设在深山中,可以不受海岸线等地理位置的限制,而且研发和建设成本也更低,目前微软团队仍处于试验中,距离成熟的商用仍有一段距离,所以华为挖空深山放置服务器方案无疑要更加的技高一筹,不知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