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视频风格接地气,视频内容主要为记录日常生活,内容创作者以普通人为主,与生活密切相关,社交属性强,长尾用户的视频有更多的曝光机会。快手去中心化的定位,有助于视频内容多样化,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形成认同感和强烈的社区凝聚力。抖音:视频内容更加新潮、个性化,抖音的美颜滤镜、搞怪贴纸以及VR特效,搭配上“魔性”、“抓耳”的高节奏性音乐,使得它更具“潮”、“个性化”特色。
抖音中心化定位,在抢眼的同时,热门内容又具备较高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因而观众仅会关注少数KOL,用户彼此之间的关联较弱。
短视频行业在过去一年展现了极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在 2020 年春节期间,短视频行业在移动互联网典型行业使用时长占比达到了 173%,远超去年同期的 118%。
其中,抖音和快手的竞争是推动短视频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抖音日活用户突破 4 亿,快手的日活也突破 3 亿,除了挖掘增量用户,它们之间的用户重合度早在 2019 年 5 月就达到了 465%。即便竞争激烈,这两个产品的本质区别依然明显。
快手的CEO宿华说,“ 是用户找到了快手,而不是快手找到了他们 。”为什么几亿老铁都选择了快手?
1、老铁们需求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所说的“老铁”,一般指下沉市场人群。他们有三个特点。
下沉市场人群来自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这群人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不到10%。
下沉市场用户上班路途短,睡眠时间越来越晚,可支配时间更长。而且超七成用户有手机依赖症。根据腾讯企鹅智库数据显示,下沉市场人群偏好短视频和段子超过综艺和游戏。
这些用户喜欢带烟火气,有现场感,充满“人味”的视频。他们除了作为一个内容消费者以外,很多用户喜欢成为内容贡献者。
由此我们发现,他们需要更多展示、连接、赚钱的机会。
老铁们的需求总结一个词就是:被看见。
2、为什么其他平台没有满足?
每一个人都希望被看见,而在下沉市场里的人群却很少被主流媒体看见,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从中国内容平台的演进讲起。我将互联网内容平台分为三种类型。
天涯、BBS 等平台类似于纸媒,编辑觉得哪个内容好,才会给你推荐上头条。
以微博为代表的平台,以 kol、网红形成头部流量势能为主。
豆瓣、知乎等平台内容门槛高。一是对创作者自身文化水平和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毕竟在知乎上写一个回答也需要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某一领域的知识储备。
其次这些平台用户比较挑剔,导致内容生产门槛高。
我从中提炼出一个关键词“审美鸿沟”。
少数的精英群体,掌握了社会几乎 90%以上的声量。
中国大部分内容平台的注意力其实是由编辑决定的,背后是其审美水平的体现。社会的主流声量并没有给到看不到的世界。
换句话说,即使下沉市场的人群创作了一些内容,也没有机会露出。因为他们活在一个主流媒体看不见的世界里。
老铁们的需求是被看见,其他内容平台不能满足的原因是审美鸿沟。快手做对了什么?
1创作便利,露出机会
在短视频生产和消费便捷这一点上抖音和快手其实都是一致的。并且两者都把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引入平台, 带来内容的精准匹配。快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始终在思考怎么给普通创作者多一些流量。
快手为了避免流量过于集中在头部,把经济学里的基尼系数引入社区生态调控里。这个词来自宏观经济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差距的一个指标。
其数值在 0-1 之间,这个指标越趋近于 1,说明该地区贫富差距特别严重,如果趋近于 0,说明贫富差距很小。
快手进行内容分发的时候,每一个策略都有基尼系数的约束性考核,避免生产者之间贫富差距过大。
另外,快手抑制极端的头部导向,确保普通作者的流量。所以它在功能设置上没有明星榜、红人榜等,对于网红达人也没有特殊的政策和扶持。头部视频的流量不超过总流量的30%。
而抖音则对于优质的意见领袖或者优质的内容给予流量扶持和自动加权。
内容适用期限是指,用户将内容上传放到平台内容池中留存时长。一段时间内会让某个内容在头部露出,过一段时间再淘汰掉,换上新内容。
快手加快了内容适用期限,不断给新内容创造机会。快手的一般内容召回期限 24-48 小时。
抖音对于内容的适用期限一般高达 90 天。而且还有精品召回策略,一个特别好的内容,甚至会给一个更长的曝光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在抖音上能够刷到去年的视频内容。
在快手的价值观里,投稿率指标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人均视频浏览率。抖音恰恰相反,抖音非常看重人均视频浏览率。
快手更倾向于内容创作者,给予更多鼓励。抖音更多侧重内容消费者。这就决定了两家公司的调性,一个偏社区导向, 一个偏媒体导向。
快手选择让那 87%的人能够更好的表达和被关注。普惠最根本的逻辑就是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
这样的价值观、考核指标和普惠算法带了一个结果,由于快手不断激励普通作者,带动了更多人创作作品。
2、创作者与粉丝紧密相连
仅仅给予创作者曝光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正反馈和互动,创作者就没有持续生产的动力。如果一个创作者与粉丝和社群建立连接,会不断受到激励,生产好内容。
快手如何在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社群连接呢?
我们常说“刷抖音”和“玩快手”,两者区别何在?
首先,对比一下两款产品的 UI 界面。当你在抖音上看完一个视频,向上滑动的时候出现的是另一个视频;而在快手上,呈现的是评论区。
作为一个日活几亿的软件,任何 UI 界面的微小设计影响都非常大。而且一家公司的第一性原理也正体现在这些细节的地方。
UI 界面设计背后传递出两家公司不同的策略意图。抖音下滑内容切换,说明抖音鼓励用户赶紧看下一个视频,最大降低获取内容的成本。刷抖音就像嗑瓜子,手停不下来。
而快手的意图是,用户看完内容不要马上走,最好在评论区
聊一聊,激励创作者和消费者建立起某种社交关系。
我们再通过快手发布视频的流程图来描述其策略背后的意图。
当在快手上发布一个视频,经过后台内容审核之后提取标签,会分别出现在关注和同城两个界面上。
一方面关注你的粉丝能够马上看到新作品,另一方面让你在同城乡里乡亲面前曝光。
如果你视频数据特别好,击穿了阈值,平台会给予更多的曝光机会。
绝大多数创作者的内容都无法走到黄线以上进一步放大势能,但这部分用户也获得了自己的社交关系沉淀,建立自己的小圈层。
任何一个人,即使我们不能站在舞台中央,但总有一束光。粉丝给予你足够的注意力,你就会持续创作下去。
互联网领域有两种社群结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抖音是偏中心化的网络,集中力量干大事。快手相对平民化,流量普惠,加强老铁连接,若干个小型社交网络组成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
这给快手带来了一个竞争优势。去中心化的网络往往是反脆弱的。如果在快手社区有一个网红离开,其实对于平台来说并没有伤筋动骨的影响。
快手的社交氛围显著强于抖音。内容评论率快手是抖音的 3倍,内容互动率快手是抖音的 25 倍。
内容的粉丝分发比例, 抖音是 8%-12%, 快手为 30%- 40%。抖音内容分发主要靠系统算法推荐。而快手内容更多是由喜欢我的老铁帮助分发。
3、消费者对内容宽容度高
作为一个普通人创作的平台,一般内容质量不会特别高。如果用户特别挑剔,这样创作者活不下去,一定会退出。
所以这个平台必须有一个调性,内容消费者对于内容宽容度高。无论你创作什么东西,我都能接受。这一点背后依赖算法和交互界面设计。
我们来看一个细节,抖音视频是单列陈列,一次只能看一个视频;快手是双列陈列,在主界面上能够看到好几个小视频。
打个比方,走进一家餐馆,抖音不许你点菜,我给你什么就吃什么。它的逻辑是“我懂你”,我推荐的你肯定喜欢,依靠强大的算法,抖音做到了。而快手给你一个菜单,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
不同是使用方式带来用户不同的宽容度。抖音模式下用户是被动的,不给用户选择的机会,用户心里宽容度低,一旦用户觉得你不理解我,就会退出。
快手的双列模式,给了用户主动选择的机会。所以他的心里宽容度相对较高。
这就导致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平时总觉得快手内容比抖音“low”。其原因恰恰在于抖音用户对内容宽容度低, 倒逼抖音一定要提供确定性很高的精品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抖音内容召回期特别长的原因。
快手用户对内容宽容度高,所以快手可以在界面类别上多做一些尝试,更多真实、粗糙的内容出现在用户眼前。
有这样一种描述,抖音媒体化,快手社区化。抖音相对来说头部内容集中,适合全民性的内容,更多受到了媒体、网红、机构的喜欢。快手内容更丰富,容得下普通人的生活日常,人格化的社区氛围强。
快手:视频风格接地气,视频内容主要为记录日常生活,内容创作者以普通人为主,与生活密切相关,社交属性强,长尾用户的视频有更多的曝光机会。快手去中心化的定位,有助于视频内容多样化,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形成认同感和强烈的社区凝聚力。抖音:视频内容更加新潮、个性化,抖音的美颜滤镜、搞怪贴纸以及VR特效,搭配上“魔性”、“抓耳”的高节奏性音乐,使得它更具“潮”、“个性化”特色。
抖音中心化定位,在抢眼的同时,热门内容又具备较高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因而观众仅会关注少数KOL,用户彼此之间的关联较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