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六大边缘计算公司

2022年前六大边缘计算公司,第1张

边缘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框架,它使企业应用程序更接近数据源。这些数据来源包括本地边缘服务器和物联网(IoT)设备。

边缘计算的一些最大驱动因素包括,客户追求更好的性能,以及要求缩短交易时间。因此,使这些企业应用程序接近数据是有优势的,比如能够减少延迟和更快分析。


目录

1 边缘计算公司是做什么的?

2 顶级计算公司

21亚马逊云 科技

22微软Azure

23 ClearBlade

24戴尔技术

25 EdgeConneX

26章节

3 如何比较边缘计算公司

4 选择一家边缘计算公司



边缘计算公司不断地提供解决方案,来满足人们对边缘计算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因像延迟、带宽、隐私和自主性这样的因素而触发的。在应用程序对实时数据的需求中,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AR和VR)以及自动驾驶 汽车 技术,都为边缘计算提供商提供了重点研究领域。

这些公司还通过定制解决方案,提高带宽使用和可用性,提供因物联网设备普及导致的带宽使用增加的解决方案。他们还为网络中的用例创建了解决方案,在这些网络之中,即便与云端的连接断开了,传感器和制动器之间仍有望进行自主 *** 作。

除了VR和AR之外,边缘计算公司还提供诸如智能家居、云 游戏 、虚拟化无线局域网(vRAN)和5G、智能电网、预测性维护和远程监控等使用案例。




亚马逊云 科技 将数据分析、处理和存储都部署得更接近终端,使用户能够在AWS数据中心之外也能部署工具和API环境。

通过Amazon边缘服务,用户可以创建能够高性能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在接近数据生成的位置就进行处理。最终实现智能化、实时响应和极低的延迟。


· Amazon允许用户只构建一次应用程序,就将其同时部署在边缘和云端上。作为完全管理的服务,Amazon将云服务、基础设施和工具扩展到任何本地数据中心或协同定位区域,为终端用户提供了从云端到边缘的整体一致性。

· 边缘Amazon,使用户能够解锁深度和广泛的边缘使用功能。用户可以实现为特定用例去创建功能,如混合云、物联网、5G和工业机器学习。超过200个集成的设备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以快速部署边缘应用程序,并有效地扩展到数十亿个设备。

· Amazon基础设施可以帮助客户维护从云计算到边缘环境的高标准的安全性和法规遵从性。这使得用户能够可靠地存储和处理需要处于边缘或保留在本地部署的数据。

定价:您可以使用Amazon定价计算器生成估价或联系Amazon以获得更多定价信息。



通过Azure Stack Edge,微软提供了一种托管服务,将Azure的计算、智能和存储放到了边缘。因此,Azure Stack Edge适用于机器学习的边缘,边缘到云网络的数据传输,以及边缘和物联网解决方案。

Azure Stack Edge允许用户运行边缘来计算工作负载,并通过在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工作负载的边缘环境中使用计算和硬件加速的机器学习来提供快速分析。



· Azure Stack Edge用户可以通过硬件加速的人工智能和ML来分析他们的数据,以获得快速、可执行的分析。他们可以在Azure或通过Azure认知服务中创建和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并使用NVIDIA TP4 GPU或Intel VPU在本地加速结果。用户还可以将数据子集上传到完整的数据集到云端以保留模型,从而使他们的边缘设备更加智能。

· Azure Stack Edge支持对Azure的优化数据传输,同时保持对文件的本地访问。

Azure Stack Edge价格:最低Azure Stack Edge Pro2(不包含运费)402美元,其他的Azure Stack Edge Pro,ProR,和MiniR的价格都高于Pro2。请访问Azure Stack Edge定价页面来获取自定义定价信息。



ClearBlade是一家边缘计算公司,使企业能够快速实时地设计和运行可扩展的和鲁棒的物联网应用程序。无论是在本地、云端中还是在边缘,ClearBlade都能安全平稳运行。它可以帮助企业实时、大规模地消费、分析、调整,做出数据决策。

此外,通过充分利用本地计算、人工智能和可与任何企业系统集成的单一平台的可 *** 作的可视化,用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位于边缘的数据的影响。


· ClearBlade为安全而构建,为其客户提供API访问的身份验证、授权和加密。这一点也扩展到令牌和证书。

· ClearBlade通过MQTT、套接字和REST为用户提供连接。它还充分利用了预构建模式,特别是为Zigbee(低功耗局域网协议)、BLE(低功耗蓝牙模块)和Thread等技术。

· 客户无需担心互联网连接中断的影响,因为设备会继续进行实时运行,保持100%的正常运行时间。

· 无论用户是选择为客户开发独立的边缘应用程序,还是选择在云端上进行开发然后推送到边缘,CleerBlade都能确保代码随处可用。

定价:虽然ClearBlade提供了演示,但需要联系该公司才能获取定制化价格信息。



戴尔技术充分利用一系列的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来连接几乎任何边缘部署。

戴尔提供了戴尔边缘网关、VxRail超聚合基础设施(HCI)和由英特尔至强处理器驱动的戴尔EMC PowerEdge服务器。并且,该公司还有边缘计算管理和编制功能。

戴尔在许多行业都有边缘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制造业、数字城市、零售、医疗保健、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


· 戴尔技术公司希望通过确保边缘的 *** 作环境来为客户简化边缘。当用户进行扩展时,戴尔技术就将数据管理和 *** 作进行整合和简化,因为扩张时,需要权衡的往往是效率和简洁性。同时,戴尔还可以帮助用户控制环境延迟的限制。

· 戴尔帮助客户战略性地达成他们的边缘政策,并进行环境评估,以创建有效的计划,来产生可 *** 作的分析结果。

· 戴尔提供了简化和整合信息、 *** 作技术的解决方案,以帮助用户轻松地扩展其能力。

定价:戴尔技术公司尚未公布他们的价格体系,需联系戴尔公司获取定制化报价。


EdgeConneX是一家全球数据中心提供商,它负责创建和运营有效的、高度接近的特制化的数据中心,而这些数据中心是根据世界任何地方任何部署条件下最佳功率、大小和位置的需求来定制的。

此外,EdgeConneX在30多个市场中运营着至少40个数据中心,服务的市场范围从超本地到超大规模皆有,这些市场对公司客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提供减少延迟的解决方案,并帮助客户靠近消费者、云服务、网络、物联网设备或企业。

· 通过为每个机架提供高达30kW的高密度电源,为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提供高水平的容量和效率。

· 通过EdgeOS,用户使用一个特殊的自我管理应用程序,使得所有数据中心 *** 作层面对其都具可见性。

· 优化数字内容的交付和分发,以确保有效的受众体验,从而获得更好的受众保留率和客户采用率,最终有助于将高价值的数字内容货币化。

· EdgeConneX积极参与用户合作,提供超低延迟解决方案,范围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自动驾驶 汽车 到5G和物联网。

定价:请联系EdgeConneX以获得准确的价格信息。



Secion坚持新型DevOps原则,为工程师提供灵活性和 *** 控性,在任何工作负载下、任何地点都可运行。该平台采用基于容器的方法来实现>边缘计算这个词并不陌生,早在2012年已经有上市公司涉足这个行业,并标榜自己是边缘计算的概念股。当时实际上是为了解决IPTV或视频传送、CDN等问题。现在边缘计算的火热是5G、物联网、云计算共同繁荣的结果。也就是说边缘计算是一个会随着5G、物联网发展而长期发展的一个子行业,并不是短期的热点,可以长期投资,但也要做好风险防控,利用wind、风险早知道这样的软件跟踪行情变化。

3月12日,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文件,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有望成为国内共享经济的第一股。

对于企业本身,我们绝不能断言其未来如何,因为企业是活的,它永远有调整转型的机遇。

但对于其所处的赛道,我表示非常不看好。

共享充电宝是一门很low的生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业态内,话语权low(低声);

市场端,客单价和市场总盘low(低数目);

未来潜力,总体的天花板上限low(矮小)。

在整个共享充电宝的行业生态中,大致有这样几个主要角色共同搭建起相关服务。

最上游有飞毛腿、比亚迪、紫米等零配件制造厂商和技术研发商。

再下一环有富士康、租电等移动电源生产商和代工厂。

然后就是咱们的共享充电宝运营商,人们常说的三电一兽(来电 科技 、街电 科技 、小电 科技 、怪兽充电)就是这一part。

具体使用场景中,餐饮、购物、 娱乐 以及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景,共同构成了下游商户渠道,一般称其为点位(POI)。

在各大报告中,分析师们往往将共享充电宝的消费场景归纳为“低频应急类需求”。

这个“急”字就决定了,用户在具体消费中是没有忠诚度的,往往都是选取最近的点位充电。

好比出门在外的公厕场景,消费者绝不会因为特别中意某条街的某个坑位,而让自己尿了裤子。

此外,我们需要认清在共享充电宝的消费场景中,消费者到底买的是什么东西?

是充电宝的临时使用权吗?是多网点服务吗?是利落的机柜,舒适的充电宝体验吗?

都不是。

消费者买的,是电。

电这个东西,绝大多数消费者是感知不到区别的。

听HIFI大神介绍,火电的力度大点,声音偏暖,用水电的声音偏冷,但解析力很高。

水电中,以葛州坝的电音色最好。

火电中以北仑电厂的电音质最好,因为烧的无烟煤的比例最高。

但绝大多数普通人都劝大神要勤挖耳屎,可见凡人的悟性是十分有限的。

既然对消费者而言,电是毫无差异的。那么共享充电宝的用户群体中,是很难产生任何“品牌溢价”的。

这就决定了怪兽充电等共享充电宝运营商,在面对上下游时的话语权缺失。

上游方面的产品供给市场,有这样几个特点:充分竞争,单价低廉,利润微薄,因此双边都谈不上什么话语权。

目前来看,上游供应商分散且众多,产业链也已经十分成熟,因此产品端的进入壁垒几乎为零。

但考虑到运营成本和安全保障以及品牌质量,能与运营商们匹配的优质资源其实并不多。

而头部大厂就是开门做生意,想拿独家是十分困难的事。

怪兽充电对接的是小米供应链,主要依托紫米 科技 代为生产,而比亚迪则同时对接了小电和街电。

资料也显示,设备成本在共享充电宝行业中,仅占到了154%,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供应链的改善,这一成本占比还将逐年递减。

但另一边,我们看到商户成本高居第一位。

这也说明了在下游方面,共享充电宝运营商处于绝对劣势。

据艾瑞咨询调研,2017年,入驻商户的分成比例是0%~20%。而2019年,这个比例很快就上升到了50%~80%。

一方面,由于用户品牌忠诚度低,最近点位是其决策中的最大依仗,这一状况也直接映射在了运营商与点位之间的关系。

同时,运营商还需要保证其铺设密度来满足即时性和借还体验,进一步放大了下游点位的话语权。

从商业逻辑上,共享充电宝的流量来源也是极大依赖于线下而不是线上,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排他性合作模式,也进一步推高了点位的待价而沽。

由于共享充电宝服务并不能给商户带来什么额外的利好,因此,商户选择合作运营商的参考因素中,入场费及分成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艾瑞咨询的调查报告中,也印证了这一点。

怪兽充电的招股书给我们清晰展示了这一点。

招股书显示,在支出中增长最高的营销费用,主要是用于对合作伙伴的激励费用,包括佣金和入场费以及向业务开发人员支付的报酬。

这笔费用在过去两年分别为1362亿元、2121亿元,增长率为5587%。

在总激励费用中,怪兽充电的入场费(直营模式)从2019年的106亿元增至2020年的38亿元,增长了约260%。

支付给合作伙伴的佣金(代理商模式)也从2019年的822亿元增加455%至2020年的1196亿元。

大的数据方面,2019、2020年,怪兽充电的营收分别为2022亿元、28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75427万元。

典型的增收降利。

以至于媒体惊呼:“共享充电宝原来一直在给商场打工!”

据报道,很多热门商圈的价格从原来每小时1元钱,普遍涨到每小时2到5元钱,部分繁华地段甚至高达每小时10元。

对上市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好消息。

在各大分析研报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用户对充电宝价格不敏感”,是作为一个行业优势来讲的。

说得再术语一点,这个叫“缺乏价格d性”。

比如,粮食类的农副产品价格d性就极弱,刚需就卡在那里。当产量减少,价位抬高时,市场的需求也不会出现太大的萎缩。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等段子,就体现了这一特性。

就农产品而言,由于整个市场并不存在什么技术垄断和进入门槛,当价格大幅上涨后,高额的利润会迅速吸引农民转型种植大蒜等,进而在来年导致供给过剩,以至于价格暴跌乃至烂掉。

但相比之下,共享充电宝的进入门槛还是相对要高得多的。

在研报的逻辑中,由于用户普遍缺乏价格d性,同时刚需稳定,那么该赛道的上涨空间还有很多。

可事实是否如此,我们仍需要进一步分析。

在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受众中,其实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类人群。

一类是真正的“低频应急刚需”,而一类则是常用顾客。

对前者而言,倘若他正在等一通十分重要的电话,或关乎于几千万的订单,或关乎于他的学业乃至婚姻幸福。

那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共享充电宝对该类用户来说价值就是极高的,定价到万元都有人咬牙买单。

但这显然不能作为商业基座。

对绝大多数共享充电宝的消费群体而言,他们用户画像是怎样的?他们到底在为什么付费?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可以探究相应的客单价上限在哪里?

事实上,共享充电宝的常用顾客有着这样的行为画像:

手游、视频、直播类应用的重度使用者;

没有携带充电宝的习惯;

有移动充电的场景需求(拒绝插座模式);

再凝练一点,那就是懒。

这种懒是心智上的,对应的是不想提前计划,以及决策的灵活性。

由于共享充电宝的诞生,年轻人可以更随意地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逛街/K歌/约饭”,彻底解决了用户的决策顾虑。

换言之,用户是在为这种“随意”的自由感付费。

那么,对应到每个人来说,其心理价位都多少有所不同。

对于不常出门的用户来说,偶尔的一次应急使用,十块乃至二十,都是可以咬牙接受的。

但对于其眼下的主力消费人群而言,过高的定价一定会将其倒闭入充电宝的常备军。

考虑到此前共享充电宝行业仍处于培养用户习惯的推广阶段,其定价起点本身就相对较低。

但随着不断加价,相应的影响也一定会在用户的消费频次和复购率上出现直接的负面体现。

一方面,“说走就走的旅行”难谈刚需。

另一方面,充电宝的购买成本也仅有50~100元左右。

二者叠加,留给共享充电宝的涨价空间绝不会太高。

再来看市场总盘。

在招股书中,怪兽充电援引了艾瑞咨询数据,称2020年中国移动设备充电服务市场规模为90亿元,并预计在2028年达到1063亿元,2020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362%。

这样的预计基于两个基础,在定量的技术上,假定是过往的增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在定性的逻辑分析上,则是因为下沉市场还处于发展早期,仍有大量的用户红利可以挖掘。

关于此,还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作为依据,比如下沉市场用户的日均使用手机时长高达539小时。

但它没提到的是,这群用户中有7567%的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

使用手机的五个多小时里,绝大多数时间是花在了自家的沙发炕头上。

退一步讲,就算这些人有户外使用手机的需求,在四线乃至更低的县城里,市中心和家门口也就是步行半小时以内的路程。

更别提5823%的下沉用户都拥有乘用车,抛开车里充电不谈,回家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儿。

由于生活节奏,收入水平,生活场景,城市圈规模等各种特性不同,共享充电宝在下沉市场的发展,决不是一道简单的加法算术题。

眼下,共享充电宝在一二线城市已发展饱和,甚至已经率先进入了点位的价格争夺战。

用户方面,所谓的价格敏感度低,指的其实是真正的“低频应急”群体。对其常用客户而言,大家的付费不过是为了“一时的灵活自由”,难谈刚需,涨价则必然会影响该群体的复购频次。

至于用来画饼的下沉市场,则有着全然不同的生态模式。

场景切换后,一二线城市的运营逻辑能否复用,乃至需求本身是否还存在,都需要打一个问号。

基于以上判断,2028年想要达到1063亿元的市场规模预计,几乎毫无可能。

如今,每一家企业,尤其是需要资本助力来拼一个未来的公司,都在追求一个词,叫“时间的朋友”。

这个共享充电宝行业,不仅不是时间的朋友,反而是时间的敌人。

所谓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

共享充电宝本身就是一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租赁型经济,而时间都站在了它的替代品一边。

比如快充技术的发展,多屏终端时代的展望,以及可拆卸电池的无厘头理念。

有段子称,某零零后灵感闪现,为什么不发明一款可拆卸电池?两块电池轮换使用,一块没电了直接换上另一块,然后给换下的电池充电,不耽误玩手机,就像换卡一样。

大家觉得这种“创意”很 搞笑 ,因为十几年前这种电池本就是手机的标配。

“开 历史 倒车”还以为创新,瞬间就戳中了某些中老年的笑点。

但凑近探究,所谓的可拆卸电池设计,并非看上去那样匪夷所思。

如果,电池的大小可以做得更加小巧紧凑,如果拆卸装置可以更加便捷人性化,如果电池的充电器不要那么露骨硬核。

试想,如果真的有一款如同AirPods一样的便携式小巧电池,两块轮换,随换随充,除了解决边充边玩的痛点之外,还顺带解决了电池寿命到期后不得不换手机的问题。

那么整个共享充电宝的商业基座,将被彻底动摇。

从严格的技术角度,由于电池技术的发展缓慢,上述脑洞实现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快充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实实在在对共享充电宝造成冲击。

2019年,电池充满所需时长,最快需要35分钟,主流旗舰机型平均充满电的时间约80分钟。

如今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整个手机终端厂商在性能上都已经提无可提。充电功率开始成了军备竞赛的赛道之一。

除了果粉强大的苹果依然坚持在万年不变的5W功率上之外,安卓厂商已经提速到了120W快充,整整翻了24倍。

如今,iQOO7搭载120W的FlashCharge闪充,4000mAh双电芯电池充满100%的电量只需15分钟。

紧随其后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也只需要24分钟即可充满。

要知道,在如今的终端行业中,技术壁垒已经保持太长时间,当头部技术突破后,后续的跟进将非常快。

对应到共享充电宝的场景中,过去消费者无法接受插座模式,有强烈的移动充电需求,其本质并不是用户享受包里装个充电宝跑来跑去的感受,而是用户无法接受长时间的插座充电等待。

但如果主流手机的充电时间都被压缩到15分钟,10分钟,乃至更短,那么共享充电宝的移动充电场景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

当然,这依然无法解决用户“懒得”带充电器插头出门的痛点。但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成本更低的固定充电桩模式,将对共享充电宝造成直接冲击。

最终,就是关于多屏时代的预言。

由于5G具有mMT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的技术特性,在面向海量设备的网络接入场景中,多屏设备联通协同,跨屏互融和场景匹配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有的人机交互,联网场景都以“个人”为中心,而“个人场景”中,核心设备就是手机。

但在5G带来的物联网多屏时代中,除了“个人场景”之外,我们还将迎来“家庭场景”、“移动场景”以及“工业场景”。

除手机外,电视智慧屏、 汽车 内的车载屏幕、商场中的玻璃墙壁、休息区的智慧桌面等一系列多终端屏幕将共同构建起我们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整个过程中,智能手机将从绝对核心变成多个屏幕中的其中一块,智能终端的去中心化将大幅削减人对手机的依赖,进而彻底动摇共享充电宝的业务根基。

在招股书中,怪兽充电披露,IPO募集资金除了将用于继续扩大重点商户网络、提高运营水平、加强技术能力等常规事项外,还将用于寻求投资机会并 探索 新商机。

但到底是怎样的“新商机”?其利润和现有资源又能支撑其探寻怎样的“新商机”?

招股书均未提及。

全球连接器行业处于稳步上升期,总体市场规模基本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从全球连接器应用领域来看,目前汽车为下游最大市场,其次为通信行业;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中国为全球连接器规模最大市场,但美国的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尤其是高端产品市场占据领导地位,以全球大型厂商泰科电子、莫仕和安费诺为主要代表。

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全球连接器行业处于稳步上升期,随着下游产业的发展和连接器产业本身的进步,连接器已经成为设备中能量、信息稳定流通的桥梁,总体市场规模基本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根据Bishop&Associate的统计,2019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达722亿美元,较2018年提升了82%。前瞻估算2020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在767亿美元左右。

汽车市场为最大需求领域

根据Bishop&Associate统计数据,汽车是目前连接器产品中最大的终端设备应用领域,2019年占全球连接器市场的22%。通信行业占比位21%,排在第二位;计算机占比为16%,工业占比为12%,轨道交通占比为6%,其他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军工、消费电子等行业,占比为23%。

连接器下游应用中的智能手机、电脑等产品迭代速度较快,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无人机等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下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将推动连接器产业快速增长。

区域发展格局

从全球各个地区来看,中国为目前连接器行业最大市场,2019年规模达到了227亿美元,代表生产企业有立讯精密、富士康、得润电子等;全球巨头公司基本集中在美国,包括泰科电子、安费诺等;欧洲市场上以德国企业为主要生产厂家;2019年日本市场规模达到了58亿美元,代表生产企业有日本JAE、日本JST公司等。

美国厂商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从全球连接器厂商竞争领域来看,TE Connectivity(泰科电子)、Molex(莫仕)、Amphenol(安费诺)这三家美国大型厂商在各个细分领域排名均靠前,泰科、安费诺和莫仕,三家厂商的市场份额约占全球总体份额的30%以上。

其中泰科电子是全球最大的连接器生产厂家,下游应用领域分布广,在消费类电子、电力、医疗、汽车、航空航天以及通讯网络方面均有应用。安

费诺则通过合并收购笼络了全球许多顶尖的连接器厂家,产品在军工、航空航天、通信等方面优势较大。

莫仕是全球领先的全套互联产品厂家,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和光纤,以开发世界最小型的连接器而知名。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连接器制造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大比特导读5G通讯,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组。它是被各大媒体争先报道的对象,也是中美经贸摩擦的重点问题,更是全球数字化进程下的基础建设,而通信行业在搭建5G网络的过程中,自然是少不了使用大量的半导体材料以及相关器件。

5G通讯,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组。它是被各大媒体争先报道的对象,也是中美经贸摩擦的重点问题,更是全球数字化进程下的基础建设,5G似乎正以一种比以往任何一场通讯革命都更猛烈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尽管目前各路运营商们对于5G通讯实际的情况理解都各不相同,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我们使用的网络性能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引领我们迈向一个过去不敢想象的世界。

“新基建”政策东风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本质上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随着国内疫情情况不断向好,居于新基建首要位置的5G产业也正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近期,工信部相继发布5G+工业互联网的512工程,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等政策。相关政策将凝聚了数字转型共识,加速5G与经济 社会 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在行业应用领域,智慧医疗、新闻媒体、智慧城市、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占比接近10%,已成为5G新兴应用领域。

5G基站现状如何

中国是目前全球5G商用网络规模最大的国家。截止目前,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闻库介绍,每一周平均新开通的5G基站都超过15万个,到6月底,3家企业在全国已建设开通的5G基站超过了40万个。


图源网络

另外,5G开放式小基站建设也能满足垂直行业应用的多样化需求,催生更加丰富的建网模式。

目前已有197款5G终端拿到了入网许可,今年5G手机出货量达8623部,截至6月底有6600万部终端连入网络。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5G具备三大典型的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连接物联网(mMTC)与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针对这三大应用场景,基站的建设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制定方案,并与以往4G基站建设有较大的出入。

正因为该三大典型应用场景,超可靠低延迟通信对于5G的发展来说才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近日,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正式冻结,也就意味着5G走入万物互联的阶段可算是奠定了基础。其中最大的体现就是,不管是工业场景还是自动驾驶的 汽车 等,都不允许通信产业中断或者延迟,否则后果难以设想。

5G传感器应用场景联接

其实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我们生活中的机器有足够多的5G应用类传感器时,我们就可以监控它,并由该机器的电子系统自主学习应用程序,知会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维修或者更换部件、 *** 作系统等。以航空飞机为例,当飞机行驶一定行程后,系统会即时显示飞机内部部件的磨损迹象,在飞机着陆的那一刻,备用零件就已经准备就绪,或有人会进行精准替换。


图源网络

另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也是需要对于价值高昂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与维护,所以能够快速接受并处理海量数据的5G应用类传感器就显得不可或缺。

在近期,GSMA举办的新基建与企业数字化论坛上,华为无线网络首席营销官甘斌就对于5G应用场景联接提出了他的看法,甘斌表示,首先,基于大带宽、低时延能力,5G网络将数百亿终端产生的海量数据实时上传到云,为云端人工智能运算提供无穷算据,并实时进行运算和处理,缩短了训练周期。其次,云端的算力应用到终端,可减少终端对本地运算能力的要求,降低终端的成本,解锁终端的资源限制,并提升用户体验。

半导体行业下一波增长趋势

5G通讯网络的建设对应的是通信行业,而通信行业在搭建5G网络的过程中,自然是少不了使用大量的半导体材料以及相关器件,甚至到了未来建设中后期,诸多应用将可以在5G网络上实现,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家居、智能驾驶等等,当这些应用接入5G通信网络的时候,更是需要有强大性能的半导体芯片支撑。

根据韩国电子和电信研究院预计,今年5G网络设备的全球市场规模将在3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4725亿元)左右,并且由于“到2024年5G将覆盖全球40%以上的人口”,上述5G网络投资数字还将继续增长。

另外,SIA在本周发布的全球芯片行业年度调查中表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年销售额接近5000亿美元。尽管最近有所下降,但通信和计算驱动着上升趋势,预计5G无线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将扭转当前的下滑趋势。并且,在《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WSTS)预测中2021年全球芯片销售将以每年62%的速度 健康 增长。


图源网络

可见,随着5G技术商用的全面展开,对于半导体等智能芯片制造行业的需求缺口将得到不断扩充,并在该些领域提供了未来新兴发展方向,推动 科技 的升级与迭代。

例如在智能家居:在计算回家距离时,就已经会将室内温度调节到舒适状态,客厅的交互界面会显示时间、天气、室内设备运作情况等等。对此,晶讯软件华南区区域销售经理刘洋表示,5G技术对于智慧生活是一次质的提升,无感式控制联合的半导体芯片器件则能使用户真正感受到智能交互的魅力。

而在智能驾驶:5G技术已经为信息交互和 汽车 革新等新型发展趋势提供了应用方向,而且整车的电子元器件比重逐步也在提升,减少车辆系统损耗以及提高系统效率的技术更是迭代更新。由于5G网络使云端系统与车辆之间或车辆状况进行更为频繁的信息交互,通过减少人为干预,提供更优质的车辆驾乘体验,实现即刻反馈的机制,那么这就对通讯技术和半导体器件有着性能升级的要求,而在半导体功率器件方面,降低损耗的技术趋势则是关键。

对此,PI区域大功率市场应用工程师王强认为,首先减少系统的损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电机、电驱动以及变速箱三个组件的损耗,最主要的就是在电控部分,目前由于很多厂商开始应用新的技术器件,例如有碳化硅、氮化镓材料助力,因此能一定程度上缩小体积,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总之,5G通讯技术让我们意识到,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里,技术上的挑战往往都伴随着不同工艺技术、不同材料品质、不同功能优化之间的多样整合,创新及创造高价值的终端应用产品是主要趋势。

国产替代的前半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受华为事件影响,国内在众多领域的龙头厂商都在加快国产半导体投入的节奏,国产替代也会成为未来几年国内半导体发展的主线。尤其是5G通讯被视为一系列最高级技术的大荟萃,这就让国产芯片设计变得更加困难,而且在芯片的灵活性、可编程性等功能有着更严苛的要求。

那么如何制定总体方案、确定技术路线,选择基础平台,搭建开发环境、决定流片工艺等等,都是国内半导体企业行动前值得考虑的问题。毕竟在5G技术影响下的国产替代前半场中,如通信基站、传感器、芯片、电源设备等元器件需求都得到集中式爆发阶段,据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此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当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得是,5G网络的的投入使用是要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层面深度融合,才能真正使5G通讯发挥实打实的作用。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预测,到2025年,各大领域接入5G网络并实现互连的设备将达250亿。


图源网络

由此可见,在这庞大的市场规模背后,是亟需国产半导体器件的技术支持。易良盛 科技 (天津)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许宏彦表示,相比国外半导体器件供应商,国内厂商最大的特点就是物美价廉、供货稳定、服务周到,并且通过这些年的技术积累及国内半导体工艺的成熟,国产替代的产品现在不但做到了价格便宜,质量方面也毫不逊色,甚至在借助后发优势,国产元器件在某些参数上已经超越国外品牌产品。

总的来说,随着5G通讯技术应用,各领域的国产替代会逐渐走向成熟阶段,将持续为中国经济提供动力基础,并将推动国内半导体在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进步。

回答市场疑虑:在各种不确定性背景下如何继续发展 5G 产业

我们认为 5G 发展应该分国内、国外分别看待。 华为、中兴在 5G技术与商用能力上领先全球,贸易等外部问题很难撼动华为在通信设备上的领先优势。

国内方面 ,工信部宣布近期将发放 5G商用牌照,体现了我国 5G建设进度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在牌照之后,运营商即可进行 5G商用,相比此前 2020年商用的目标,甚至会有所提前。网络的提前建设有利于华为,华为目前商用准备较充分,单月出货基站数已达 2万左右。而中兴也有望受益于国内 5G建设。诺基亚、爱立信在国内的 5G 建设中由于准备相对较慢,份额可能较低。

干货研报注: 本篇研报是6月5号发表的,但就在6月6号,我国直接发布了4张5G商用牌照,而不是4G时最初的试运营牌照,这将说明我们直接跳过5G试运营,直接进入大规模商用。这一个超预期的动作,也看出来了我们5G突围的决心。

国外方面 ,部分运营商如欧洲抉择是否采用华为 5G 设备将导致 5G 建设放缓,而日本等国放弃使用华为设备有可能导致华为 5G 份额下滑。 另外, 4G 网络由于海外存量较大,性价比高,替换成本高,因此华为在海外 4G 份额短期将不会明显下滑。

但 5G 网络的第一批建设主要围绕中美日韩,而欧洲等国家的 5G 本身并不紧迫,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时点,我国 5G 的牌照对华为、中兴存在利好。但应跟踪美对于我国 5G 牌照可能做出的进一步反应。

图表 1: 通信基站结构

但5G 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核心是:技术变革带动市场规模提升,半导体自主可控为突围重点

通信基站建设主要风险来自于 客户 供应链 两方面。我们认为中国5G 进展快于海外,利好国内产业链。但目前我国在半导体领域(芯片等)仍存在短板, 亟待自主可控。

机遇与挑战1:半导体领域自主可控为突围的主要方向。供应链角度,半导体领域存在短板,自主可控为解决方案。

中国大陆供应商在1)天线环节实力较强,2)在 PA/LNA、滤波器等射频前端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但仍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3)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的环节主要处于半导体领域,包括 PA、基带芯片、数字芯片、模拟芯片、电源芯片等。5G 相比 4G 的性能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芯片的设计和选用,我们认为芯片领域的自主可控是我国 5G 基站建设突围的重点。

机遇与挑战2:5G 特性带动 PCB、天线振子、PA、介质滤波器等基站器件需求提升。

5G 高频高速特点带动 PCB/CCL、天线、PA、滤波器的 材料与工艺发生变化 ,多通道/大带宽则主要带动 PCB、天线、PA、开关、滤波器等 用量显著提升。

全球通信设备市场规模随着技术的换代升级呈现波动趋势,而目前全球无线电信网络正在经历从 4G 向 5G 发展的转折点。随着 5G 建设期到来,市场规模出现提升趋势。

以基站及无线通信设备市场为例,Gartner 预测,从 2018 年起,全球无线设备市场规模将呈现提升趋势。根据 Gartner 的数据显示,2018 年通信设备市场中我国厂商华为、中兴市场份额排名领先,其中 华为排名第一,份额达到 27%

从技术方面来看,华为、中兴经过了 4G 时代的专业积累,在 5G 实现了技术反超。专利层面, 华为、中兴在 5G 专利比例方面排名全球第一和第五 。在商业化方面,中国企业也领先全球。19 年 5 月,华为宣布已经出货 5G 基站超过 10 万,中兴通讯 4 月也曾表示 5G 基站累计出货量超过 1 万站。

根据 GSA 统计,截至 4Q18,全球 4G 用户数达到 399 亿。全球 4G 在各洲的渗透率不同。而真正早期布局 5G 的国家主要将为韩国、美国、中国、日本、中东和欧洲部分国家等4G 渗透率较高国家。GSA 预测到 2023 年,全球预计有 13 亿 5G 用户。

截至 2019 年 4 月初,全球 4G 运营商 720 家,准备提供 4G 服务的运营商 116 家。5G 方面,88 个国家的 224 家运营商开启了 5G 网络的测试、试验、试商用或商用。其中试商用或商用的运营商达到 39 家,商用的运营商为 15 家。

华为 预计 2025 年全球将有 650 万个 5G 基站 、28 亿用户,覆盖全球 58%的人口。我们基于对产业链的调研和判断,认为 2019 年是 5G 基站出货的元年,而中国将成为未来三年5G 建设的主力。

► 中国: 三大运营商在全国各地的 5G网络建设热情高涨。北京截至 5月下旬建设了4700个 5G基站建设,年底将实现五环内 5G覆盖;上海电信 2019年将建设超过 3000 个 5G基站,到 2021年底建设 1万个 5G基站;广东截至 5月已建 5G基站超 14,200 个,其中广州 5G基站超过 7100个。广东移动在全省 21个地市已开通 5G网络;湖北移动 2019 年将在全省投资 10 亿元人民币,建设 2000 个 5G 基站;山东联通年内宣布在全省 16 地市正式开通 5G 试验网。

► 韩国: 三大运营商 KT、SK、LGU+ 2019年 4月 3日起开启了全国 5G运营,单月用户数突破 26 万。当时 LG U+共架设约 118 万个 5G 基站,主要供应商包括 华为 。而KT 和 SK 供应商包括 爱立信和三星 。

► 美国: 5G采用 28GHz、24GHz、37GHz、39GHz和 47GHz进行 5G部署。5月末美国完成了第二次频谱拍卖。目前美国的 5G主要用于家庭无线宽带接入。而近期美国FCC表示将批准国内第三大、第四大无线运营商 Sprint和 T-Mobile的合并。合并后的运营商在中频段将活动 130MHz带宽,可考虑用于 5G部署。美国目前 5G设备的提供商包括 爱立信、诺基亚和三星 。

► 日本: 5G 也在建设中,《朝日新闻》报道称,预计 2020年春天将提供服务。根据朝日新闻,日本三大运营商 NTTDocomoInc,KDDICorp, SoftBankGroupCorp以及新兴运营商乐天移动 RakutenMobileInc将主要选择 爱立信、诺基亚、三星和本土公司 的 5G设备。

► 欧洲、中东: 部分运营商在进行 5G的试验和试商用过程。如欧洲运营商 Telia将在1-2个欧洲国家开展 5G服务。中东运营商 Etisalat1H19将会在 300个城市推出 5G 服务。

华为的角度, 通信设备产业链属于软硬件联合开发,目标是将板卡组合形成系统,通过测试实现商用。 而在板卡的设计制造中,原材料主要包括各类芯片和 PCB 板,通过代工的方式加工成商用板卡,而在 PCB 设计和芯片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 EDA 等软件开发环境。

目前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的产业环节

►芯片环节: 基站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导致了其芯片选用十分苛刻。

►EDA等开发环境环节: 我们认为华为将主要通过现有已购软件实现生产。

►测试环境环节: 类似于 EDA 等开发环境,测试仪器仪表主要由海外厂商提供,但其中部分厂商如罗德史瓦茨等公司为非美国企业。

中国厂商如何应对

►短期依靠存货。 华为的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已经十分成熟,EDA、测试环境等规模已经可以支持现有研发。而芯片短板短期难以解决,需要通过存货的方式短期应对。但经历了 2018年中兴事件,华为在存货的准备上更加从容,原材料规模从 2017年末的 190 亿元提升至 2018 年末的 354亿元。以 FPGA为例,华为通过渠道不断积累FPGA 存货,导致 4FQ19,FPGA 提供商 Xilinx 通信板块收入达到 历史 最高水平。

►长期依靠国产化。 芯片的设计需要不断的投入和试错。而国内产业链也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可以在相关产业链提供备选方案的公司,通过不断打磨,国产化存在较大可能性。

4G 份额难以撼动

基站本身在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采购体系中被认为是非充分竞争领域,一个重要原因是现网基站需要不断维护、升级,难以更换现网基站供应商。华为在 4G基站领域排名前二, 服务运营商客户覆盖全球。目前情况难以判断持续性,现有 4G客户如更换供应商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开支。对于华为的现有客户而言,客观上替换华为的基站存在一定难度。

另一方面,华为的产品在业内以高性价比闻名,在现有全球运营商增长乏力的背景下, 运营商客户主观上也不愿意放弃华为设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沃达丰。沃达丰在其全球网络中选择了华为基站和核心网设备。但在贸易不确定性背景下,沃达丰不得不放弃华为的核心网设备,但保留其基站设备供应商资格。

对比 4 家主要无线厂商运营商板块各地区的业务结构,这里华为、中兴和诺基亚运营商业务不仅限于基站,光网络设备、IP 网络设备等产品也在其中。如果仅对比基站业务, 由于爱立信主要产品为基站产品,因此海外厂商占比应该略高。

中国区域 :市场规模为全球 31%。华为 2018 年占比 65%,市场稳定。

► 5G进度: 中国将于 2020年开启 5G建设,按照运营商最新的反馈 2020年正式开启5G商用的目标没有变化。而工信部表示,近期预计中国的 5G商用牌照将落地。随着年内 5G牌照的发放,我国网络建设将进入新阶段。中国移动 2019年即将在 40 个城市建设 5G网络。因此我国的 5G牌照发放没有受到华为事件的影响。

► 份额: 华为和中兴通讯作为本土供应商,2018年获得运营商市场份额超过 80%。而2018年中兴通讯二季度曾被美国发出 DenialOrder。然而爱立信、诺基亚的份额没有明显的提升。我国运营商和华为、中兴在研发等方面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在 5G 领域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的 5G牌照近期发放,对技术领先厂商如华为、中兴进一步有利,因此牌照发放后如果建设速度加快,国内厂商的份额可能进一步提升。

亚太(不包括中国)区域: 市场规模为全球的 17%,华为 2018 年占比 45%,市场存在竞争。

► 5G进度: 不同国家 5G进度不一,领先者如日韩正在进行 5G建设,大部分国家正在进行 4G网络的建设和推广。5G建设需要等待时间。部分国家在 5G建设中可能考虑在华为事件落地后再进行 5G建设。此次事件无形中对 5G建设造成了影响。

► 份额: 可能由于贸易不确定性的影响,日本软银近期没有选择华为、中兴合作 5G 网络。因此日本没有同中国厂商合作。而韩国只有 LGU+选择了部分华为设备,其他运营商 SK、KT均没有和国内厂商合作,但韩国厂商并没有排斥华为的设备。两国基站的主要供应商为爱立信、诺基亚和三星。其他国家中,爱立信、诺基亚在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等国份额较高;而华为、中兴通讯在柬埔寨、泰国、缅甸、孟加拉国等国份额较高。目前这些国家中没有明显受到华为事件的影响。目前这些国家还没有 5G 需求,4G 的选型部分原因在于华为和中兴设备的性能优异和价格适中。而长期发展中,这些国家的 5G 网络也预计将采用华为和中兴的设备。

其他区域: 市场规模为全球的 52%,华为 2018 年占比 39%,市场存在激烈竞争。

► 5G进度: 美国是 5G建设的先锋;欧洲的 5G建设类似于部分亚洲国家,存在因为贸易不确定性而短暂观望的情况,因此将对部分国家的 5G进度造成影响。部分国家如英国、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仍然没有最后决定。近期英国运营商 EE采用华为5G设备进行了无线直播,获得良好效果。

► 份额: 华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 2018年营收 2045亿元人民币;美洲市场营收479 亿人民币。以上营收包含消费者业务和政企业务。华为事件有可能导致其中部分运营商在 5G 建设选择非华为的设备。 但由于华为在现网中的应用,部分国家难以瞬间转换。

注:标公司为中金覆盖,采用中金预测数据;其余使用市场一致预期收盘价信息更新于北京时间 2019年 6月 4 日

半导体:5G 推动射频前端及基带芯片发展

半导体是基站的核心部件,是基站价值量占比最大的组成部分 。5G 宏基站主要以 AAU+ DU+CU 的模式呈现,其中 AAU 是原本的射频部分 RRU 叠加有源天线所组成,同时基带部分 BBU 分立成 CU 中央单元以及 DU 分布处理单元。

其中 AAU 主要半导体芯片隶属于模拟大类,如射频芯片(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等),而DU/CU主要以数字芯片为核心(如基带处理芯片等,具体形态为ASIC或FPGA)。DU/CU/AAU都配以电源管理芯片以保证供电持续稳定。基站内光纤传输,光电接口芯片同样必不可少。

随着 5G 基站的建设强度提升,基站用半导体市场也将迎来高速成长期。而根据 STMicro 的预测,2021 年单个基站内,射频相关/数字相关半导体价值占总半导体元素比重均达到32%,而高性能模拟及光电/功率及传感器价值占比分别为 26%/10%。

基站相关半导体国产化进展现状: 目前国内厂商在基站相关半导体器件实现了部分“自主可控”。

数字部分来看,1)国内主要的通信设备商华为、中兴在基站领域有多年经验, 已经均拥有 ASIC 自行设计能力,可以通过台积电等合作伙伴代工生产,

2)对于基带处理/接口用的 FPGA 芯片,目前主要依靠海外厂商供应,但设备商华为也在先前进行了大量的存货积累。我国 紫光同创、安路信息、高云半导体 分别都有商用产品推出,但产品性能及出货规模与 Xilinx、Altera、Lattice 等头部厂商仍存在巨大差距;虽然部分国内厂商有布局功率放大器业务,如苏州能讯(未上市)、三安光电(600703SH),但基站供应商采购核心器件领域中国与海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滤波器方面,风华高科(000636SZ)、武汉凡谷(002194SZ)生产的陶瓷介质滤波器已可以用于 5G 基站;

数模转换/电源管理芯片方面,随着技术实力的不断提高,圣邦股份(300661SZ)在未来有望进一步切入基站侧市场。

光器件方面,目前低速(100G 以下)芯片已经实现国产替代,主要厂商涉及光迅 科技 (002281SZ),昂纳光通信(0877HK)等,但高速芯片仍然空缺。

您是否面对海量研报不知道如何买卖?是否总是错过最佳投资时机?研报大作手应时应势而生,替您筛选市场最有投资价值的研报信息,明确交易策略,开垦研报宝藏里“价值洼地”。

在端午节放假期间,研报交流群为大家精心准备学习资料,方便大家学习。可复制 ghyb201808 联系小秘书,进群领取。

服务器标准电源没有特别的标准,每个厂商都会按照机器的最大配置来配电源的。

服务器电源一般在750W以上,常见的种类为750W,800W,950W,1000W及1200W。

扩展资料

服务器电源就是指使用在服务器上的电源(POWER),它和PC(个人电脑)电源一样,都是一种开关电源。服务器电源按照标准可以分为ATX电源和SSI电源两种。ATX标准使用较为普遍,主要用于台式机、工作站和低端服务器;而SSI标准是随着服务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适用于各种档次的服务器。

在购买服务器时要注意一下本机电源,起码应该关注如下两点:

1电源的品质,包括输出功率、效率、纹波噪音、时序、保护电路等指标是否达标或者满足需要;

2注意电源生产厂家的信誉、规模和支持力度,信誉比较好、规模较大、支持及时的厂家,比如台达、全汉、新巨等等,一般质量较可靠,在性价比方面也会好很多。

电源指标:

功率的选择:市场上常见的是300W和400W两种,对于个人用户来说选用300W的已经够用,而对于服务器来说,因为要面临升级以及不断增加的磁盘阵列,就需要更大的功率支持它,为此使用400W电源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安规认证:只有严格地考虑到产品品质、消费者的安全、健康等因素,对产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测,才能通过国际合格认证,安规认证是我们选购电源的重要指标,这应该是我们选择电源时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它关系着我们的安全和健康。不好的电源噪声很大,对人的身体有影响。在这方面省下几百块钱是得不偿失的。电源都要求通过3C认证。(3C认证是"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lification)"的简称。实际上是将CCEE(中国电子电工产品安全认证)、CCIB(中国进口电子产品安全认证)、EMC(电磁兼容性认证)三证合一,在2003年5月1日后强制执行3C认证。)

电压保持时间:对于这个参数主要是考虑UPS的问题,一般的电源都能满足需要,但是如果UPS质量不可靠的话,最好选一个电压保持时间长的电源。

冗余电源选择:这主要针对对系统稳定性要求比较高的服务器,冗余一般有二重冗余和三重冗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服务器电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3565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 2023-07-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