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都要做RAID吗 做了RAID有什么作用

服务器都要做RAID吗 做了RAID有什么作用,第1张

很多的服务器都会做raid。磁盘阵列就是由多块磁盘通过专用的阵列卡组合成一个拥有不同功能的磁盘组。现在很多大型服务器商的云主机一般上都在使用磁盘阵列功能,这能更好的保障数据的安全。

RAID由一种由多块硬盘构成的冗余阵列。虽然RAID包含多块硬盘,但是在 *** 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利用RAID技术于存储系统的用处主要有以下三种:

1、通过把多个磁盘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

2、通过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Block)并行写入/读出多个磁盘以提高访问磁盘的速度;

3、通过镜像或校验 *** 作提供容错能力。

最初开发RAID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成本,当时几块小容量硬盘的价格总和要低于大容量的硬盘。目前来看RAID在节省成本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

实现远远超出任何一块单独硬盘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分别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RAID级别可以满足用户对存储系统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

扩展资料:

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经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RAID0偏效率,磁盘利用率100%。

RAID1偏安全,磁盘利用率只有50%。

raid0 就是把多个(最少2个)硬盘合并成1个逻辑盘使用,数据读写时对各硬盘同时 *** 作,不同硬盘写入不同数据,速度快。

raid1就是同时对2个硬盘读写(同样的数据)。强调数据的安全性。比较浪费。

raid5也是把多个(最少3个)硬盘合并成1个逻辑盘使用,数据读写时会建立奇偶校验信息,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相当于raid0和raid1的综合。

raid10就是raid1+raid0,比较适合速度要求高,又要完全容错,当然¥也很多的时候。最少需要4块硬盘(注意:做raid10时要先作RAID1,再把数个RAID1做成RAID0,这样比先做raid0,再做raid1有更高的可靠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AID

缓存的作用:

1、预读取

当硬盘受到CPU指令控制开始读取数据时,硬盘上的控制芯片会控制磁头把正在读取的簇的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读到缓存中(由于硬盘上数据存储时是比较连续的,所以读取命中率较高),当需要读取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的时候。

硬盘则不需要再次读取数据,直接把缓存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就可以了,由于缓存的速率远远高于磁头读写的速率,所以能够达到明显改善性能的目的。

2、写入

当硬盘接到写入数据的指令之后,并不会马上将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而是先暂时存储在缓存里,然后发送一个“数据已写入”的信号给系统,这时系统就会认为数据已经写入,并继续执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盘则在空闲(不进行读取或写入的时候)时再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盘片上。

3、临时存储

有时候,某些数据是会经常需要访问的,像硬盘内部的缓存(暂存器的一种)会将读取比较频繁的一些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再次读取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直接传输。

扩展资料:

缓存分类:

1、静态缓存:是在新内容发布的同时就立刻生成相应内容的静态页面,比如:2003年3月22日,管理员通过后台内容管理界面录入一篇文章后,并同步更新相关索引页上的链接。

2、动态缓存:是在新内容发布以后,并不预先生成相应的静态页面,直到对相应内容发出请求时,如果前台缓存服务器找不到相应缓存,就向后台内容管理服务器发出请求,后台系统会生成相应内容的静态页面,用户第一次访问页面时可能会慢一点,但是以后就是直接访问缓存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缓存

题主是否想询问“h755阵列卡关闭缓存的原因”?为了避免风险发生。h755阵列卡是由dellpoweredge服务器系列所使用的阵列卡,关闭缓存的原因是充放电 *** 作时由于电池电量无法提供足够的数据保障时间,为了避免风险发生。

SAS卡就是低端硬盘扩展卡,一般只能做R0,R1。严格意义上的阵列卡是必须带缓存而且能支持阵列5的硬盘扩展卡。硬盘先将数据传送到缓存,再由缓存和外边数据总线交换数据。它是SCSI硬盘电路板上的一块存储芯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009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 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