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就是显卡吗

GPU就是显卡吗,第1张

GPU不是显卡,GPU是显示处理单元,和CPU一样,只是一颗芯片,显卡是以这颗芯片为中心的一张PCB电路板。 

GPU英文全称Graphic Processing Unit,中文翻译为"图形处理器"。(图像处理单元)GPU是相对于CPU的一个概念,由于在现代的计算机中(特别是家用系统,游戏的发烧友)图形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一个专门的图形的核心处理器。

扩展资料

工作原理

简单说GPU就是能够从硬件上支持T&L(Transform and Lighting,多边形转换和光源处理)的显示芯片,由于T&L是3D渲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作用是计算多边形的3D位置与处理动态光线效果,也能称为“几何处理”。

一个好的T&L单元,能提供细致的3D物体和高级的光线特效;只不过大多数PC中,T&L的大部分运算是交由CPU处理的(这就也就是所谓软件T&L),因为CPU的任务繁多,除了T&L之外,还要做内存管理和输入响应等非3D图形处理工作,所以在实际运算的时候性能会大打折扣。

一般出现显卡等待CPU数据的情况,CPU运算速度远跟不上时下复杂三维游戏的要求。即使CPU的工作频率超出1GHz或更高,对它的帮助也不大,因为这是PC本身设计造成的问题,与CPU的速度无太大关系。

功能作用

显卡的处理器称为图形处理器(GPU),它是显卡的“心脏”,与CPU类似,只不过GPU是专为执行复杂的数学和几何计算而设计的,这些计算是图形渲染所必需的。某些最快速的GPU集成的晶体管数甚至超过了普通CPU。

时下的GPU多数拥有2D或3D图形加速功能。如果CPU想画一个二维图形,只需要发个指令给GPU,如“在坐标位置(x,
y)处画个长和宽为a×b大小的长方形”。

GPU就可以迅速计算出该图形的所有像素,并在显示器上指定位置画出相应的图形,画完后就通知CPU
“我画完了”,然后等待CPU发出下一条图形指令。

有了GPU,CPU就从图形处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可以执行其他更多的系统任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GPU会产生大量热量,所以它的上方通常安装有散热器或风扇。

GPU是显示卡的“大脑”,GPU决定了该显卡的档次和大部分性能,同时GPU也是2D显示卡和3D显示卡的区别依据。2D显示芯片在处理3D图像与特效时主要依赖CPU的处理能力,称为软加速。

3D显示芯片是把三维图像和特效处理功能集中在显示芯片内,也就是所谓的“硬件加速”功能。显示芯片一般是显示卡上最大的芯片(也是引脚最多的)。时下市场上的显卡大多采用NVIDIA和 AMD-ATI 两家公司的图形处理芯片。

GPU已经不再局限于3D图形处理了,GPU通用计算技术发展已经引起业界不少的关注,事实也证明在浮点运算、并行计算等部分计算方面,GPU可以提供数十倍乃至于上百倍于CPU的性能,如此强悍的“新星”难免会让CPU厂商老大英特尔为未来而紧张。

NVIDIA和英特尔也经常为CPU和GPU谁更重要而展开口水战。GPU通用计算方面的标准目前有OpenCL、CUDA、ATI STREAM。其中,OpenCL(全称Open Computing Language,开放运算语言)是第一个面向异构系统通用目的并行编程的开放式、免费标准。

也是一个统一的编程环境,便于软件开发人员为高性能计算服务器、桌面计算系统、手持设备编写高效轻便的代码,而且广泛适用于多核心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Cell类型架构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其他并行处理器。

在游戏、娱乐、科研、医疗等各种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AMD-ATI、NVIDIA时下的产品都支持OPEN CL。

1985年 8月20日 ATi公司成立,同年10月ATi使用ASIC技术开发出了第一款图形芯片和图形卡,1992年
4月 ATi发布了 Mach32 图形卡集成了图形加速功能。

1998年 4月
ATi被IDC评选为图形芯片工业的市场领导者,但那时候这种芯片还没有GPU的称号,很长的一段时间ATI都是把图形处理器称为VPU,直到AMD收购ATI之后其图形芯片才正式采用GPU的名字。

NVIDIA公司在1999年发布GeForce 256图形处理芯片时首先提出GPU的概念。从此NV显卡的芯就用这个新名字GPU来称呼。GPU使显卡削减了对CPU的依赖,并实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更加是在3D图形处理时。

GPU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有硬体T&L、立方环境材质贴图与顶点混合、纹理压缩及凹凸映射贴图、双重纹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而硬体T&L技术能够说是GPU的标志。

重装最新显卡驱动。

英伟达最出名的产品线就是为游戏而设的GeForce显示卡系列,为专业工作站而设的Quadro显卡系列,和用于计算机主板的nForce芯片组系列。

NVIDIA 针对 GPU、CPU 以及显示器分辨率的各种组合而进行广泛的游戏测试,将这些信息存储与 NVIDIA 云端。GeForce Experience 可连接至 NVIDIA 云端,下载专为自己PC而量身定制的优化游戏设置。如此一来, PC便能够始终保持最新状态,始终针对最新游戏而完成优化。

扩展资料:

NVIDIA 的 Kepler GPU 架构不仅完全专为在 DirectX 11 游戏中提供最强性能而设计,而且还旨在提供最佳的每瓦特性能。

全新的 SMS 流式多处理器在效率方面可达上一代架构的两倍,全新几何图形引擎绘制三角形的速度也翻了一番。 如此一来,世界级性能与最高图像质量便融汇在一块外形优雅而又节能的显卡当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VIDIA Geforce GTX 760M

不是,顺网科技的GPU是由AMD提供的,而英伟达是一家著名的制造商,主要生产和销售Nvidia的GPU产品。AMD的GPU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个人电脑,游戏机,移动电脑,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等。而英伟达的GPU技术主要应用于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高性能计算机,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等。

1GPU:计算机图显核心
11 GPU:计算机图形显示核心
GPU基本概念: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缩写GPU),又称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做图像和图形相关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GPU是显卡的处理器:显卡全称显示适配卡,又称显示适配器,用于协助CPU进行图像处理,作用是将CPU送来的图像信号经过处理再输送到显示器上,由主板连接设备、监视器连接设备、处理器和内存组成,GPU即是显卡处理器。
12 GPU擅长大规模并发计算
GPU工作原理:GPU的工作通俗的来说就是完成3D图形的生成,将图形映射到相应的像素点上,对每个像素进行计算确定最终颜色并完成输出,一般分为顶点处理、光栅化计算、纹理贴图、像素处理、输出五个步骤。GPU采用流式并行计算模式,可对每个数据行独立的并行计算。
GPU与CPU区别:CPU基于低延时设计,由运算器(ALU)和控制器(CU),以及若干个寄存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组成,功能模块较多,擅长逻辑控制,串行运算。GPU基于大吞吐量设计,拥有更多的ALU用于数据处理,适合对密集数据进行并行处理,擅长大规模并发计算,因此GPU也被应用于AI训练等需要大规模并发计算场景。
13 GPU可分为独立GPU和集成GPU
独立GPU:独立GPU一般封装在独立的显卡电路板上,使用专用的显示存储器,独立显卡性能由GPU性能与显存带宽共同决定。一般来讲,独立GPU的性能更高,但因此系统功耗、发热量较大。
集成GPU:集成GPU常和CPU共用一个Die,共享系统内存。集成GPU的制作由CPU厂家完成,因此兼容性较强,并且功耗低、发热量小。但如果显卡运行需要占用大量内存,整个系统运行会受限,此外系统内存的频率通常比独立显卡的显存低很多,因此一般集成GPU的性能比独立GPU更低。
14 GPU广泛运用在图显和并行计算场景
GPU拥有单一的强大并行计算能力,所以用途往往是需要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场景。早期GPU多被用于2D和3D图形的计算和处理,因为图形数据的处理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大型矩阵运算,计算量大但易于并行化。近年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GPU也常常被用于需要大量重复计算的数据挖掘领域,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GPU使用场景:GPU被广泛地运用于PC、服务器、移动等领域。其中服务器GPU可做专业图形处理、计算加速、深度学习等应用,以独立GPU为主;移动端GPU主要采用集成GPU;PC根据使用用途不同,既可以搭载独立GPU,也可以使用集成GPU。
15 全球GPU巨头:NVIDIA、AMD
NVIDIA(英伟达):创立于1993年,1999年发明了GPU,最初专注PC图形,后来拓展到密集计算领域,Nvidia利用GPU创建了科学计算、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技术、AR和VR的平台。 Nvidia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独立GPU供应商,2020年营收1668亿美元,2021Q2 Nvidia全球独立GPU市场份额达到83%。
AMD(超威半导体):成立于1969年,目前业内稀缺的可以提供高性能CPU、高性能独立显卡GPU、主板芯片组三大组件的半导体公司。2020年AMD营收976亿美元,其中计算和图形(包括CPU、GPU、APU等)业务营收643亿美元,2021Q2 AMD全球独立GPU市场份额达到17%。
2GPU两大应用场景:图显、计算
21 2020全球GPU市场规模接近千亿美元
2020年全球GPU市场规模达到9991亿美元。3D图像显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需求支撑GPU市场持续增长,根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2020年全球GPU市场规模达到9991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到15816亿美元,CAGR为59%。
测算2020年中国大陆独立GPU市场规模约235亿美元。中国是全球GPU市场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Nvidia、AMD在中国大陆收入占比分别为233%、239%,我们假设中国大陆独立GPU市场占全球235%,测算2020年中国大陆独立GPU市场规模约为235亿美元。
22 PC GPU:2020年全球出货394亿片
PC(个人电脑)是GPU重要应用场景,根据Jon Peddie Research(JPR)数据,2020年全球GPU出货394亿片,同比增长179%。
23 PC GPU:Nvidia和AMD占据独立GPU市场
Intel领导集成GPU市场。Intel(英特尔)是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2021Q2占据全球775%的x86 CPU市场,集成GPU集成在CPU中,Intel凭借CPU市场地位,占据全球PC GPU大部分市场。根据JPR数据,2021Q2 Intel占据全球683%的PC GPU市场份额,Nvidia和AMD市场份额分别为152%、165%。
Nvidia和AMD占据独立GPU市场。在独立GPU领域,Nvidia具备明显的份额领先,2021Q2市占率达到83%。2006年AMD收购ATI,2010年放弃ATI品牌后推出AMD Radeon(镭龙)独立显卡系列,2021Q2 AMD独立PC GPU市场份额17%。
24 AI服务器与加速芯片
AI服务器:通常搭载GPU、FPGA、ASIC等加速芯片,利用CPU与加速芯片的组合可以满足高吞吐量互联的需求,为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AI应用场景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支撑AI算法训练和推理过程。
AI加速芯片:由于CPU并不适合大规模并行计算,因此需要加速芯片执行AI算法,目前AI加速芯片主要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神经拟态芯片等。
25 GPU是AI服务器首选加速方案
服务器是AI核心基础设施。根据IDC数据,2020年中国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为393亿美元,同比增长268%,并将在2024年达到780亿美元,其中2020年服务器市场规模占AI基础设施的87%以上,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角色。
互联网行业是AI服务器最大采购行业。根据IDC数据,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占整体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近60%的份额,同比增持超过100%;政府行业和服务业分别依次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
GPU服务器是AI加速方案首选。IDC预计2021年中国GPU服务器占比919%左右的市场份额,是数据中心AI加速方案首选。根据IDC数据,2019年中国GPU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0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64亿美元。
26 AI服务器通常配置多个GPU芯片
GPU加速服务器能够提供优秀的浮点计算能力,从容应对高实时、高并发的海量计算场景,例如深度学习、科学计算、3D动画渲染、CAE等应用场景。
3NVIDIA:全球GPU巨头
31 全球GPU巨头
Nvidia成立于1993年,1999年上市,市值近10年增长超过83倍,近6年增长超过49倍。截至2021年11月5日,Nvidia总市值7438亿美元,总市值美股排名第七,是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半导体公司。(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2 三大因素推动地位提升
技术革新、场景拓展、外延并购,Nvidia引领全球GPU发展。
GPU架构:Nvidia坚持每2-3年推出一代新的GPU架构,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新的Ampere已经采用7nm工艺;应用场景:从最初图形处理到通用计算,再到AI深度学习和自动驾驶,Nvidia不断推动GPU应用场景的突破;外延并购:2000-2008年Nvidia密集收购额多家公司,涵盖显卡、图形处理、半导体等多个领域,2020年宣布计划收购ARM。
33 近年业绩高速增长
Nvidia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图形处理、计算&网络。下游市场包括游戏、专业可视化、数据中心、汽车四大类。
2020年Nvidia营收1668亿美元(yoy+527%),净利润433亿美元(yoy+549%),其中图形处理业务营收983亿美元,计算&网络业务营收684亿美元。除去2019年游戏市场需求波动造成业绩下滑外,Nvidia近5年营收、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
得益于基于Ampere架构新GPU产品带动游戏业务高增,以及数据中心对算力需求旺盛,2021上半年Nvidia营收、净利润快速增长。
34 游戏是最大市场,数据中心市场增速较快
Nvidia下游市场分为四类:游戏、专业可视化、数据中心、汽车,各市场重点产品如下:
游戏:GeForce RTX/GTX系列GPU(PCs)、GeForce NOW(云游戏)、SHIELD(游戏主机);专业可视化:Quadro/RTX GPU(企业工作站);数据中心:基于GPU的计算平台和系统,包括DGX(AI服务器)、HGX(超算)、EGX(边缘计算)、AGX(自动设备);汽车:NVIDIA DRIVE计算平台,包括AGX Xavier(SoC芯片)、DRIVE AV(自动驾驶)、DRIVE IX(驾驶舱软件)、Constellation(仿真软件)。
35 计算业务驱动高成长
计算业务是Nvidia成长的主要驱动力:数据中心已成规模,智能汽车将进入收获期。
在数据中心市场,Nvidia拥有芯片、硬件、硬件的全栈布局。得益于全球AI应用场景的快速增加,对算力的需求飙升。是Nvidia成长最快的市场,2020年营收达到约6696亿美元,近4年CAGR达到685%,远高于游戏市场的176%。2020年Nvidia数据中心市场营收占比已经超过40%,预计未来仍将继续提升。
在智能汽车市场, Nvidia形成了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AGX Xavier芯片于2018年开始出货,下一代自动驾驶芯片Orin计划用于2022年量产,算力将达到254TOPS,目前已经获得蔚来、理想、沃尔沃、奔驰等多个整车厂定点项目。我们认为2022年高阶自动驾驶汽车或将集中落地,Nvidia自动驾驶将进入收获期。
36 中国大陆收入贡献提升
Nvidia中国大陆收入快速增长。2020年Nvidia来自中国大陆收入3886亿美元,同比增长423%,近4年CAGR达到314%,同期Nvidia整体营收CAGR为246%。
Nvidia中国大陆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2020年Nvidia中国大陆收入占比达到233%,相比于2016年的189%提升44pct,2021上半年Nvidia中国大陆收入占比256%,上升趋势明显。
我们预计中国大陆占比仍将提升。图显业务层面,人均收入提升将带动PC需求增加;计算业务层面,目前中国大陆在AI算法、应用层面具有领先优势,自动驾驶场景也将率先得到释放。
4景嘉微:国产GPU领军
41 国内唯一商用GPU公司
景嘉微成立于2006年,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图形显控、小型专用化雷达、GPU芯片三类。其中图显、雷达产品主要面向军用市场,GPU芯片产品包括JM5400、JM7200,其中JM5400主要应用于公司图显模块中,JM7200成功拓展了民用和信创市场。2021年9月,公司第三代GPU芯片JM9成功流片,目前正在进行性能测试。
42 两个系列、三款GPU量产应用
景嘉微已完成两个系列、三款GPU芯片量产应用。第一代GPU产品JM5400于2014年流片成功,主要支撑军用装备,已在国产军用飞机上实现了对ATI M9、M54、M72等芯片的替代;第二代产品JM7200于2018年8月流片成功,性能与 Nvidia的GT640显卡相近。在JM7200基础上,公司又推出

NVIDIA T4。通过查询vxrail基础架构说明信息得知,VxRail配备NVIDIA T4 GPU,是一款高性能、高效能的AI推理处理器。T4 GPU可以实时运行深度神经网络,云端服务器、可视化数据分析和混合工作负载都可以从自身上受益,还有可视化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势。VxRail是一种软件定义的增强型堆栈式基础架构,可提供数据中心虚拟化和基于云的可扩展解决方案,可满足各种任务的高性能计算需求。

由于近期NVIDIA发布了新的Turing GPU架构,以及更新的RTX 4000显卡,导致T4显卡的停产。T4显卡是NVIDIA的一款搭载Turing GPU的显卡,具有更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但是,随着NVIDIA最新的Turing GPU架构和RTX 4000显卡的发布,T4显卡变得更加强大,也就意味着T4显卡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代游戏的需求。因此,NVIDIA在2019年宣布,将停止T4显卡的生产。
停产T4显卡,对当前的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因为T4显卡是NVIDIA的一款旗舰显卡,具有极高的处理能力,所以T4显卡的停产会对游戏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那些想要体验到最新游戏的玩家来说。其次,T4显卡的停产也将会影响到计算机编程行业,因为T4显卡具有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对于计算机编程行业来说,T4显卡的停产将会对行业技术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而言之,T4显卡的停产,将会对游戏行业和计算机编程行业都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显卡产品也会不断推出,满足玩家和程序员的需求。

如果说英伟达的Grace CPU超级芯片的架构是CPU+GPU是巧合,那么英特尔和AMD推出的Falcon Shores XPU芯片、Instinct MI300芯片同样是CPU+GPU结构时,CPU+GPU一体的架构就很难称之为巧合了。

更为“碰巧”的是,以上三种芯片其都是用于数据中心的场景,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内,AMD、英伟达和英特尔都将拥有混合CPU+GPU芯片进入数据中心市场。

可以说CPU+GPU的形式已经成为未来芯片设计的趋势。

英特尔推出XPU

英特尔宣布了一款特殊的融合型处理器“Falcon Shores”,官方称之为XPU。其核心是一个新的处理器架构,将英特尔的x86 CPU和Xe GPU硬件置入同一颗Xeon芯片中。

Falcon Shores芯片基于区块(Tile)设计,具备非常高的伸缩性、灵活性,可以更好地满足HPC、AI应用需求。

按照英特尔给出的数字,对比当今水平,Falcon Shores的能耗比提升超过5倍,x86计算密度提升超过5倍,内存容量与密度提升超过5倍。

Falcon Shores芯片将在2024年推出。

AMD推出APU

在数据中心领域,AMD同样展示其野心。

APU是AMD传统上用于集成显卡的客户端CPU的“加速处理单元”命名法。自2006年Opteron CPU的鼎盛时期以来,AMD一直梦想着使用APU,并于2010年开始推出第一款用于PC的APU。随后在索尼Play Station4和5以及微软Xbox XS中推出了定制APU系列 游戏 机,也推出了一些Opteron APU——2013年的X2100和2017年的X3000。

最近,AMD公布的路线图中显示,其将在2023年推出Instinct MI300芯片,这是AMD推出的第一款百亿亿次APU,AMD将其称为“世界上第一个数据中心APU”。

而这个APU是一种将CPU和GPU内核组合到一个封装中的芯片,仔细来说是将基于Zen4的Epyc CPU与使用其全新CDNA3架构的GPU相结合。

AMD表示Instinct MI300预计将比其Instinct MI250X提供超过8倍的AI训练性能提升,与支持Instinct MI200系列的CDNA2 GPU架构相比,用于Instinct MI300的CDNA3架构将为AI工作负载提供超过5倍的性能功耗比提升。

Instinct MI300将于2023年问世。

英伟达Grace超级芯片

一直专注于GPU设计的英伟达,在去年宣布进军基于Arm架构的CPU时引发了一阵轰动。在今年3月,英伟达推出解决HPC和大规模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Grace Hopper超级芯片。这款芯片将NVIDIA Hopper GPU与Grace CPU通过NVLink-C2C结合在一个集成模块中。

CPU+GPU的Grace Hopper核心数减半,LPDDR5X内存也只有512GB,但多了显卡的80GBHBM3内存,总带宽可达35TB/s,代价是功耗1000W,每个机架容纳42个节点。

英伟达同样承诺在2023年上半年推出其超级芯片。

从推出的时间节点来看,英特尔Falcon Shores芯片、AMD Instinct MI300、英伟达Grace Hopper超级芯片分别在2024年、2023年、2023年上半年推出。

CPU+GPU的形式,为什么引起了三大巨头的兴趣,纷纷将其布局于数据中心?

首先,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广泛融合到 社会 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中心是算力的物理承载,是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全球数据中心新增稳定,2021年全球数据中戏市场规模超过679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98%。因此,具有巨大市场的数据中心早已被 科技 巨头紧盯。

其次,数据中心会收集大量的数据,因此需要搭建于数据中心的芯片具有极大算力,将CPU与GPU组合可以提高算力。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加速计算系统和图形(AXG)集团总经理Raja Koduri的演讲中提及,如果想要成功获得HPC市场,就需要芯片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集。尽管,GPU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同时并行工作数百个的内核,但如今独立的GPU仍然有一大缺陷,就是大的数据集无法轻松放入独立GPU内存里,需要耗费时间等待显存数据缓慢刷新。

特别是内存问题,将CPU与GPU放入同一架构,能够消除冗余内存副本来改善问题,处理器不再需要将数据复制到自己的专用内存池来访问/更改该数据。统一内存池还意味着不需要第二个内存芯片池,即连接到CPU的DRAM。例如,Instinct MI300将把CDNA3 GPU小芯片和Zen4 CPU小芯片组合到一个处理器封装中,这两个处理器池将共享封装HBM内存。

英伟达官方表示,使用NVLink-C2C互连,Grace CPU将数据传输到Hopper GPU的速度比传统CPU快15倍;但对于数据集规模超大的场景来说,即使有像NVLink和AMD的Infinity Fabric这样的高速接口,由于HPC级处理器 *** 作数据的速度非常快,在CPU和GPU之间交换数据的延迟和带宽代价仍然相当高昂。因此如果能尽可能缩短这一链路的物理距离,就可以节约很多能源并提升性能。

AMD表示,与使用分立CPU和GPU的实现相比,该架构的设计将允许APU使用更低的功耗;英特尔同样表示,其Falcon Shores芯片将显着提高带宽、每瓦性能、计算密度和内存容量。

整合多个独立组件往往会带来很多长期收益,但并不只是将CPU与GPU简单整合到一颗芯片中。英特尔、英伟达及AMD的GPU+CPU均是选择了Chiplet方式。

传统上,为了开发复杂的 IC 产品,供应商设计了一种将所有功能集成在同一芯片上的芯片。在随后的每一代中,每个芯片的功能数量都急剧增加。在最新的 7nm 和 5nm 节点上,成本和复杂性飙升。

而使用Chiplet设计,将具有不同功能和工艺节点的模块化芯片或小芯片封装在同一芯片,芯片客户可以选择这些小芯片中的任何一个,并将它们组装在一个先进的封装中,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复杂的芯片设计,作为片上系统 (SoC) 的替代品。

正是由于小芯片的特性,三家巨头在自己发展多芯片互连的同时,还展开了定制服务。

英特尔在发布Falcon Shores时介绍,其架构将使用Chiplet方法,采用不同制造工艺制造的多个芯片和不同的处理器模块可以紧密地塞在一个芯片封装中。这使得英特尔可以在其可以放入其芯片的CPU、GPU、I/O、内存类型、电源管理和其他电路类型上进行更高级别的定制。

最特别的是,Falcon Shores可以按需配置不同区块模块,尤其是x86CPU核心、XeGPU核心,数量和比例都非常灵活,就看做什么用了。

目前,英特尔已开放其 x86 架构进行许可,并制定了Chiplet策略,允许客户将 Arm 和 RISC-V 内核放在一个封装中。

最近,AMD同样打开了定制的大门。AMD首席技术官Mark Papermaster在分析师日会议上表示:“我们专注于让芯片更容易且更灵活实现。”

AMD允许客户在紧凑的芯片封装中实现多个芯粒(也称为chiplet或compute tiles )。AMD已经在使用tiles,但现在AMD允许第三方制造加速或其他芯片,以将其与x86 CPU和GPU一起包含在其2D或3D封装中。

AMD的定制芯片战略将围绕新的Infinity Architecture 40展开,它是芯片封装中芯粒的互连。专有的Infinity结构将与CXL 20互连兼容。

Infinity互连还将支持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以连接封装中的chiplet。UCIe已经得到英特尔、AMD、Arm、谷歌、Meta等公司的支持。

总体而言,AMD的服务器GPU轨迹与英特尔、英伟达非常相似。这三家公司都在向CPU+GPU组合产品方向发展,英伟达的GraceHopper(Grace+H100)、英特尔的Falcon Shores XPU(混合和匹配CPU+GPU),现在MI300在单个封装上同时使用CPU和GPU小芯片。在所有这三种情况下,这些技术旨在将最好的CPU和最好的GPU结合起来,用于不完全受两者约束的工作负载。

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研究分析师Akshara Bassi表示:“随着芯片面积变得越来越大以及晶圆成品率问题越来越重要,多芯片模块封装设计能够实现比单芯片设计更佳的功耗和性能表现。”

Chiplet将继续存在,但就目前而言,该领域是一个孤岛。AMD、苹果、英特尔和英伟达正在将自研的互连设计方案应用于特定的封装技术中。

2018 年,英特尔将 EMIB(嵌入式多硅片)技术升级为逻辑晶圆 3D 堆叠技术。2019 年,英特尔推出 Co-EMIB 技术,能够将两个或多个 Foveros 芯片互连。

AMD率先提出Chiplet模式,在2019年全面采用小芯片技术获得了技术优势。Lisa Su 在演讲时表达了未来的规划,“我们与台积电就他们的 3D 结构密切合作,将小芯片封装与芯片堆叠相结合,为未来的高性能计算产品创建 3D 小芯片架构。”

今年 3 月 2 日,英特尔、AMD、Arm、高通、台积电、三星、日月光、谷歌云、Meta、微软等十大巨头宣布成立 Chiplet 标准联盟,推出了通用小芯片互连标准 (UCIe),希望将行业聚合起来。

迄今为止,只有少数芯片巨头开发和制造了基于Chiplet的设计。由于先进节点开发芯片的成本不断上升,业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Chiplet。在多芯片潮流下,下一代顶级芯片必然也将是多芯片设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372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6
下一篇 2023-08-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