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乐健康软糖有什么特点?

仙乐健康软糖有什么特点?,第1张

A、美味。仙乐健康营养软糖研发团队具有十年以上糖果、营养行业的经验,经过质构测试、口感测试,精心设计每一款营养软糖的口感,做到口味多样美味。
B、稳定。仙乐健康研发团队可对产品都进行加速、常温稳定性测试,保证仙乐健康的营养软糖都有良好的外观及稳定的营养成分。
C、安全。每一粒仙乐健康营养软糖均在规范标准的十万级洁净生产车间完成生产,而且每批产品均有严格的微生物、重金属等指标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

武汉市硚口区长源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武汉世城制服工业园 地址:武汉市铁机路特8号 武汉字虹环保科技工业园 地址:武汉市华师园北路附近 武汉市汉正街软件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山村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长源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黑泥湖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杨汊湖工业园 地址:武汉市市辖区 东风实业武汉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 中冶连铸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武汉海尔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 武汉天龙都市工业园 地址:武汉市东西湖 东西湖原走马岭造纸厂 常码电子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东风实业武汉工业园东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 武汉关南科技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科技工业园 地址:武汉市车城西路附近 武汉铁机集团制造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美的武汉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 星洲工业园 地址:武汉市革新大道637 武染工业园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项目从2000年3月正式启动,占地面积1000亩,2003年12月被国家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8年被确定为中国武汉光谷创新基地科技企业加速,中国武汉光谷第一家大学生科技创业社区。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立足中国光谷,服务地方经济,是东湖高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之一。截止2008年底,科技园共承担国家科研和产业化项目338项,完成科技签订项目335项、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80项,获得国家专利238项。入园企业168家,其中在孵企业97家,在园企业65家,累计毕业企业85家。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以“人、自然、科技、产业和谐共存”为基础,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导方针,不断提升园区的环境与人、科技与产业和谐发展的品质。现园内保有绿地面积350亩,植树近万棵,种植花卉灌木2万平方米,栽种荷花10余亩,绿化率达47%。园内建有会展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单身公寓、运动场、培训、住宿、职工食堂和休闲娱乐的会所,同时在园区周边开发了11万平方米的华工镜湖园住宅小区,为园区创新、创业者提供优质舒适的居住环境,保障了创新、创业者的后方基础。 华工科技园创新基地简介 华工科技园创新基地项目,位于武汉市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5万亩水域)边,总占地面积186,760㎡,规划建筑面积150,000㎡,一、二期已开发面积62500㎡,预留开发面积90000㎡,全部由面积500-10000平方米的独栋和联排亲水建筑组成。整个基地容积率089,绿化率471%(不含园区内350亩天然湖面),是低密度、高绿化,配套和服务设施齐全的生态化、智能化的花园式研发办公区。 创新基地为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量身打造独立、配套齐全的办公、研发及生产空间,致力于形成软件开发、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行业上下游相结合的特色产业链,为科技企业创新与发展提供空间和服务的平台。 目前入驻企业:锐科激光、奥杰科技、深圳华为、华工创投、金浪软件、天瑜软件、南京艾志、欧塞石油、荆门炼化设计院、聚志达、黄石邦柯、华工科技、倍普科技、华大信远、诺泰特测控、梯进科技等。 =============================================================================== 武汉黄金口科技企业孵化产业基地是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局、汉阳区人民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由武汉黄金口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建和管理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黄金口都市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基地整体规划用地面积约600亩,一期开发用地面积约350亩。产业基地将依托政府的科技政策资源和大学的科技成果、科技人才资源,重点孵化和培育汽车电子、光机电一体化、激光技术、数控技术和信息技术产业,为黄金口都市工业园提供产品、企业和人才资源。 进驻黄金口科技企业孵化产业基地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省,市政府及高新技术开发区颁布的各项优惠政策;产业基地可以协助企业办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手续;协同政府有关部门优先安排科技三项资金支持;联系风险投资公司或投资担保公司为入驻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支持高科技成果拥有者将其成果作为投资股本,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与企业合作生产;协助具备上市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对留学人员创(领)办的企业,可争取武汉海外学子创业投资基金的资助。入驻企业还可享受产业基地提供的综合服务及其他相关优惠。 产业基地内孵化器大楼北临汉水,东临中环线,是黄金口都市工业园的标志性建筑。总用地面积2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设计为南,北两幢塔楼,用三层裙房连成整体,即将在2010年2月投入使用。 科技孵化器大楼是信息时代的建筑典范,按照国际智能标准设计,具备研发办公、会务、餐饮、商务等综合服务功能,体现了多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办公特征。北面的塔楼12层,南面的塔楼20层,使江景尽收眼底,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建筑造型以现代化简约风格为主,色彩明快,变化有序,玲珑精致,充分展示了和谐,完美,高品质,高科技的办公基调。大楼单层面积1000平方米,分割方式灵活多样,供入孵企业自由选择。 黄金口科技企业孵化产业基地孵化器大楼虚位以待,热诚欢迎有志创业者进驻,这里是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创新人才创业的沃土! 热情欢迎科技型企业进入GBI孵化,欢迎科技人才到GBI创业,欢迎相关中介和服务机构进入GBI与我们共同为入孵企业服务,同时希望有实力、有眼光的投资者与我们共同建设和管理孵化器。 ===============================================================================

DENON天龙功放、Onkyo安桥功放、Anthem圣歌功放、飞利浦、Bose。

1、DENON天龙功放

DENON公司是日本一家生产音响产品的老字号,数码录音的始祖。其功放产品扩音效果佳,质量可靠,目前是许多家庭影院用户的首选功放品牌。DENON型号众多,大多都支持全景声和3D三维音效技术,声音凌厉,对于喜爱好莱坞大片的用户来说,这款功放机是不错的选择。

2、Onkyo安桥功放

安桥是众多日系品牌中,技术更新最快的,尤其是对全景声技术的支持、推广。有着世界闻名的THX专业级家庭影院质量认证,可以创造真实的声音效果,以及一个真正身临其境的绝妙体验。如果认可THX的标准,这款功放搭配杰士的家庭影院音箱系统是完全没问题的。

3、Anthem圣歌功放

Anthem圣歌是加拿大Paradigm(百里登)集团旗下的一款家庭影院级功放。不仅销售于北美的家庭影院市场上,在中国的家庭影院市场上也备受关注。一直以专业性著称,采用的制作技术和器材用品都是一流的,在业内一直好评不断。

4、飞利浦

飞利浦基于对客户需求的了解以及“精于心 简于形”的品牌承诺,将技术和设计融入到了以人为本的解决方案中。飞利浦电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在欧洲名列榜首,在音响方面自然也是比较知名的。

5、Bose

Bose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扬声器生产商之一,同时也是业内“原音重现技术”的革新者。Bose发明的音响气量流扬声器技术突破了传统,既能重播出富有气势的声音,又摆脱了巨型复杂的设计。凭借前沿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在更广范围内的产品和服务领域进行多元化投资。

扩展资料

注意

很多人在选购功放机时都很注意功放机的输出功率,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功放机的功率越大,它的力量就越充足,就越容易推动扬声器,从而也就越容易从扬声器(音箱)中获得好的声音。

就这种观点而言,无疑是有它正确的一面,因为功放机的效率毕竟很低,而要使音乐中的微弱信号无失真地从扬声器中播放出来,功放机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储备功率。

因此,功率大的功放机无疑是其自身的优点,但是就功率而言,功放机和扬声器的关系就如发电机和电力负载一样,当负载很小时,你硬是要用一台超级的发电机,其结果除了增加成本,造成浪费外,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

简单的: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 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改革开放
1992年 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2008年 北京奥运会
2010年 上海世博会
国标准化大事记
1949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设有标准规格处。中财委批准了中央技术管理局制定的《工程制图》标准。
1955 - 国家技术委员会成立,设标准局,负责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
1956 - 中国标准化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社会主义国家标准化机构代表会议第一届年会。
1957 - 中国以世界动力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委员会名义申请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8月被接纳为成员国。同年,中国派出了代表团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IEC第22届年会。
- 国家技术委员会草拟了关于建立和开展全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稿,提出中国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方针: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以学习苏联国家标准为基础,并吸取世界先进经验,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服务的国家标准制度。
1958 - 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与国家技术委员会合并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设标准局,负责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
- 国家发布GBI-58《标准幅面与格式》国家标准。同年,提出《编写国家标准草案暂行办法》,规定了标准的编写要求。
1961 - 国务院颁布《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暂行管理办法》。
196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通过了《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 社会主义国家标准化机构代表会议第七届年会在北京召开。
1963 - 国家科委发布统一标准代号、编号的几项规定,对部标准代号、编 号、部指导性技术文件代号、编号和企业标准代号、编号作了统一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了《工农业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 第一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
-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中国第一个十年标准化发展规划。
- 国家科委指定了32个研究所、设计单位为国家的标准化核心机构,负责各行业标准的起草、归口管理工作。
- 标准化综合研究所成立。
- 技术标准出版社成立。
1964 -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召开农业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会议。
197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计量局成立,由中国科学院代管。原国家科委标准局撤销。
1976 - 国家标准计量局和第一机械工业部在上海召开有12个城市参加的在进行企业技术改造时搞好标准化工作的经验交流会。
1977 -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成立。
1978 - 中国申请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同年8月被ISO接纳为成员国,时间从1978年9月1日算起。
- 国家标准总局成立,由国家经委代管,撤销原国家标准计量局。
- 中国标准化协会成立,主要负责标准化的宣传、推广和学术交流工作。
- ISO秘书长访问中国。
1979 - 联邦德国标准化学会代表团访问我国,与中国标准化协会在京签订1979年度合作议定书。
- 中国标准化协会代表团访问联邦德国标准化学会在柏林签定标准化合作协议。
1979 - 国家标准局和法国标准化专署于杭州签订标准化协议。
- 国家标准总局提出在各省、市、自治区筹建成立标准情报资料中心的建设。
- 国家标准总局发出《关于部标准直接提为国家标准程序的暂行规定》。
- 中国标准化协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通过了《中国标准化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
- 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
- 中国第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I“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 国家标准总局质量监督局成立。
- 纤维检验局恢复成立,由国家标准总局领导。
- 中国标准化协会表团参加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11届全体大会。
1980 - 国家标准总局发布《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活动暂行规定》。
- 中国标准化协会和美国国家标准学会于纽约签订标准化协议。
- 中国标准化协会和英国标准学会于北京签订标准化合作协议。
- 国家标准总局召开第一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会议。
- 在第45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年会上,中国被选为IEC执行委员会委员,任期从1981年至1986年。
- 中国标准化协会在京举行“世界标准日”纪念活动。
1981 - ISO/TC46“文献委员会”第19届年会在中国召开。
- 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成立。
- 我国粉末冶金测氧方法标准被采纳为国际标准草案ISO/DIS4493。
- 国家标准总局召开全国能源标准化工作会议 。
- 国家标准总局召开全国企业标准化工作会议。
- 国家标准总局发布《工业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1982 - 国家标准总局改名为国家标准局。
- 在ISO第12届全体会议上,中国被选为ISO理事会成员国,任期从1983年至1985年 。
- 国家标准局召开采用国际标准经验交流和制定规划座谈会(第一次全国 采标会议)。
- 国务院批转国家标准局《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报告》。
1983 - IEC电子元件质量评定体系(IECQ)的认证管理委员会(CMC)接纳中国为正式成员。
- 中国标准化协会和加拿大标准理事会于北京签订标准合作协议。
1984 - 国家经委和国家标准局联合召开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第二次全国采标会议)。
- 国家标准局发布《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
- 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军用标准化管理办法》。
- 国家标准局颁布《专业标准管理办法》。
- 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关于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报告》。
- 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成立。
- 国家标准局、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对外经济贸易部联合发布《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标准化审查管理办法(试行)》。
1985 - 国家标准局、农牧渔业部联合召开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
- 在ISO第13次全体大会上,中国继续被选为ISO理事会成员国,任期从 1986年至1988年。
- 国务院发布 《产品质量监督试行办法》,并建立国家产品质量监督制度。
- 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专业纤维检验工作的通知》,决定“纤维检验局”改称“中国纤维检验局”,仍由国家标准局领导。
- 国务院批准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标准科技成果纳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范围。
1986 - 国家标准局召开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第三次全国采标会议)。
- 国家标准局发布《国家实物标准暂行管理办法》、《制定工农业产品国家标准工作程序的补充规定》、《主要工农业产品国家标准出版发行管理办法》。
- ISO主席和IEC主席分别访问中国。
- 国家标准局实行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制度,分为合格认证标志和安全认证标志两种。
1987 - 中国标准情报中心成立。
- 国家标准局和农牧渔业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乡镇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若 干规定》。
- 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JTC1)即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委员会成立。
- 中国标准化综合研究所和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合并,成立中国标准化与 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
1988 - 国务院决定撤消原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国家经委质量局,合并成 立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全国标准化、计量、质量工作并进行执法监督工作。
- 亚洲、大洋州开放系统互联研究会(AOW)成立。
-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标准化法》,于1989年4月1日起实施。
- 在ISO第14次全体大会上,中国第三次被选为ISO理事会成员国,任期 从1989年至1991年。
- 我国承担ISO/TC20/SC1和ISO/TC179/SC2两个分会秘书处工作。
- 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立。
1989 - 第一次全国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 计量为基础”的技术监督工作方针。
-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导则出版。
- 海峡两岸的中文信息编码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1990 -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54届大会在北京召开。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
- 国家技术监督局布置对各级标准依法进行清理整顿。
- 国家技术监督局和意大利全国标准化协会于北京签订标准化合作协议。
1991 - 在ISO第15次全体大会上,中国第四次被选为ISO理事国成员,任期从1992年至1994年。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召开第二次全国技术监督局工作会议。提出要适当控制 标准数量的增长,贯彻“提高水平,改善结构,发展重点”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我国各类标准的水平。
- 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各行业标准管理范围及各行业标准代号。
-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标准档案管理办法》、《标准出版发行管理办法》、《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召开第一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第二次全国农业标准化会议)。
1992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召开第一次全国质量认证工作会议。
1993 - 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召开第四次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
- 国家技术监督局对6400多个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了复审,最后确定其中1666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实行采 标产品标志制度。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管理办法》。
1994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召开第三次全国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提出标准化工作要全国落实第四次全国采标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积极稳妥的推行采标产 品标志制度,积极推行消灭无标生产活动。要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加快 国家标准制修订速度。
- 相继建立“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中国认证实验室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中国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P)”和“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CRBA)”。
- ISO章程和工作程序规则发布。
1995 - 国家技术监督局开始在全国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 国家技术监督局和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在北京签订标准和计量合作议定书。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
1996 - 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农业部联合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确定标准化工作“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召开第四次技术监督工作会议,确定技术监督工作“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包括标准化工作“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和农业监测工作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意见》。
1997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召开全国消灭无标生产经验交流暨工作会议。
- 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标准出版管理办法》。
- 国家技术监督局召开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工作暨试点县经验交流会议,形成了我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县以下工业企业消灭无标生产工作的意见。
1998 - 国家技术监督局更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全国的标准化、计量、质量、认证工作并行使执法监督职能。
1999 - 中国标准研究中心成立。它是在原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研究所合并成立的。主要负责标准化、质量、商品条码、企事业单位代码的研究、咨询、服务和开发工作。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2届大会在京召开。

进入9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多次地区战争中,各种军用卫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侦察卫星可以使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部署态势和重要的目标无秘可保;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能够引导武器精确地攻击目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制导手段;通信卫星更是实施军事行动的主要通信手段;预警卫星则已经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作用,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d道导d攻防对抗作战中,为美国“爱国者”系统拦截伊拉克“飞毛腿”d道导d提供了预警信息,立下了功劳。空间优势已经成为冷战后美国和北约“以强凌弱”和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严酷的事实告诉人们� “空间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谁能控制空间,就意味着谁能控制地球”。自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美国和前苏联这两个世界上的军事超级大国就认识到了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巨大作用。他们一方面发射各种军、民用卫星,另一方面也积极发展反卫星武器。

反卫星武器的界定与组成

从卫星应用的角度来说,卫星是一种系统,而不仅仅是卫星本身。卫星系统通常由卫星、地面站和连接用户的通信系统等三部分组成。但人们在谈论卫星的时候,通常只是指卫星本身,而不涉及地面站和通信系统,由此引出反卫星武器的两种不同的定义。
广义地说:凡是能够用于破坏或干扰卫星系统中任何一部分工作的武器或手段,包括破坏或干扰卫星本身、地面站或通信系统工作的武器或手段,都可以称为反卫星武器。
狭义地说:凡是能够用于干扰和破坏敌方卫星本身的武器或手段,都可以称为反卫星武器。干扰装置可以是非破坏性的装置,如干扰机或其他电子对抗装置;也可以是能够破坏卫星的武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通常所说的反卫星武器主要是指专门用于杀伤空间卫星的武器,如导d、卫星和定向能束等。
反卫星武器可以从地面、飞机上发射,也可以部署在空间。反卫星武器可以凭借核d头和常规d头杀伤目标卫星,也可以采用直接高速碰撞的方式,即利用拦截d的动能杀伤目标卫星;或者采用定向能束,如激光束杀伤目标卫星。按照部署方式和杀伤手段的不同,反卫星武器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部署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在地面部署和发射的地基反卫星武器,由飞机携带、从空中发射的空基反卫星武器,在空间部署和发射的天基反卫星武器。按照杀伤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带非定向爆炸核d头的反卫星武器、常规破片杀伤反卫星武器、直接碰撞杀伤的动能反卫星武器以及采用定向能束的定向能反卫星武器等。按照发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共轨式反卫星武器和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共轨式反卫星武器是由运载工具将其射入与目标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轨道高度均相近的轨道上,然后通过反卫星武器(如反卫星卫星)自身的机动,逐渐接近目标,一般需要若干圈轨道飞行后才能完成攻击任务。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是先把反卫星武器(如反卫星卫星)射入与目标卫星的轨道平面相同而高度较低的轨道,然后通过机动快速上升去接近并攻击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第一圈轨道内完成拦截目标的任务,较共轨式反卫星武器的作战效能更高。
担负反卫星作战的武器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作为“眼睛”的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第二部分是作为“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第三部分是用于破坏或摧毁卫星的武器。
1空间监视系统
其主要任务是:①发现和跟踪空间目标,并将观测到的数据送到作战管理与指挥和控制、通信系统中的计算机中进行相关处理。如果是新目标,则要编入空间图标编目表中,标出当前位置,给出未来的轨道数据。②识别空间目标的国别、尺寸、形状、运动方式和用途,以便判定其可能的军事威胁。③计算空间目标轨道的衰变,预测其落点位置和时间,以便消除其碎片再入大气层可能引起d道导d预警系统发出虚警。④为反卫星武器提供必要的图标数据。
2指挥、控制与通信(C3)系统
反卫星作战是需要由国家最高指挥部门决策的战略行动,要通过多级指挥部门决策、规划、协调和执行,为此,需要有可靠和保密的指挥、控制、通信网,把各级指挥控制部门联系在一起。
3反卫星武器系统
根据指挥控制系统下达的攻击命令,反卫星武器系统完成摧毁卫星的任务,它本身应该是一个能够独立执行反卫星作战义的系统,包括指挥、控制、通信分系统和反卫星武器分系统。美国地基反卫星武器体系指挥控制系统中的“任务控制单元”和“连控制中心”,应该属于反卫星武器系统的一部分,与反卫星导d一起组成能够独立作战的反卫星武器系统。

美国和俄罗斯(前苏联) 发展反卫星武器的历程

美国和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反卫星武器的国家。在这两个国家里,反卫星武器技术的发展已经有40年的历史,研制和试验的反卫星武器主要包括:地基直接上升式核反卫星武器,如美国的“奈基-宙斯”、“雷神”反卫星导d;共轨式破片杀伤反卫星武器,如前苏联试验的共轨式破片杀伤反卫星武器;直接上升式动能杀伤反卫星武器,如美国研制的机载“微型寻的拦截器”(MHV)反卫星武器和地基动能反卫星(KEASAT)武器以及激光反卫星武器。
1美国反卫星武器发展概况
自从前苏联在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起,美国陆、海、空三军就开始发展反卫星武器,先后研制和试验了共轨式、直接上升式采用核d头和动能d头的反卫星武器以及激光反卫星武器,总计进行了30多次反卫星试验,目前,重点发展地基动能以及空基激光器。
1959年,美国利用一枚空中发射的d道导d,成功地拦截了“探索者”4(Explorer-4)号卫星。在此后的六、七十年代,相继开展了共轨式和直接上升式反卫星导d系统,其中有的携带核d头。1985年,空中发射的直接上升式反卫星导d进行首次拦截卫星的飞行试验,成功地拦截了一颗报废的P78-1实验卫星。
1989年,美国国防部决定在“星球大战”计划所开发的反导技术基础上,重点发展地基直接上升式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同时发展地基激光反卫星武器系统。同年,美国国防部指定陆军为发展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计划的牵头部门。陆军战略防御司令部成立动能反卫星武器联合计划办公室,负责研制和部署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空军负责天基监视和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系统。1990年3月,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计划通过国防部国防采办委员会第一阶段审查,转入演示验证发展阶段。1992年1月,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计划通过了系统设计审查。1997年8月,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用的动能杀伤拦截器进行了首次悬浮飞行试验。同年10月,美国也利用现有的激光装置,进行了激光反卫星试验。
此外,美国也一直在发展天基激光器。原来的“星球大战”计划和现在的d道导d防御(BMD)计划研制的一些反导d武器,如“外大气层d头拦截器”和“地基拦截d”(GBI),都具有反卫星的潜力。
2、前苏联反卫星武器发展概况
前苏联在60年代就开始研究反卫星系统,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和计划,最初准备用带核d头的洲际d道导d消灭敌方的卫星。紧接着,他们又计划研究一种能够飞机上发射小型导d的设想。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获得成功之后,前苏联又开始研究利用载人飞船担负反卫星的任务。这些设想和计划没能实现,苏联重点研制的反卫星武器是采用破片杀伤d头的地基共轨式反卫星导d和共轨式反卫星卫星。
从1968年起,前苏联开始试验采用破片杀伤d头的地基共轨式反卫星导d;截至1982年6月,先后共进行了20次飞行试验。依据所采用技术的不同,这些试验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试验,采用主动雷达寻的,绕地球飞行2圈后拦截卫星,10次试验,7次成功,3次失败;第二组试验,采用红外寻的,绕地球飞行2圈后拦截卫星,6次试验,6次失败;第三组试验,采用主动雷达寻的,绕地球飞行1圈后拦截卫星,4次试验,2次成功,2次失败。1983年,苏联宣布停止反卫星试验。
除此之外,前苏联和俄罗斯也研究和发展了其它类型的反卫星武器技术,包括直接上升式的和机载动能的反卫星武器技术。
前苏联也一直在研制和试验可能有反卫星能力的地基激光器。据称,前苏联曾经在70年代用一部激光器使美国一颗预警卫星的红外探测器致盲。1983年,用另一部激光器照射了美国的“卫星数据系统”卫星。
90年代初,西方媒体报道,俄罗斯米格-31战斗机的外部有一些改变,这可能是在其机身下携带有空射反卫星导d的缘故。

美国重点研制的 反卫星武器系统

自70年代中期,美国转向重点发展非核杀伤的反卫星武器技术,先后研制了两种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一种是美国空军研制和试验的机载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这是美国唯一进行了反卫星拦截试验的武器系统;另一种是美国陆军研制的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
1美国空军研制的机载动能反卫星系统
该反卫星系统由空军的“空间探测与跟踪系统”(SPADATS)、各级指挥控制系统和机载反卫星导d等三大部分组成。
空军的“空间探测与跟踪系统”探测和跟踪卫星,探测的卫星数据通过美国的“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传送到美国空间司令部“空间防御作战中心”(SPADOC)、“国家空间监视中心”(NSSC)和“样机任务作战中心”(PMOC)。经处理和规划之后,美国空间司令部再通过“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把目标卫星的数据和指令传送到“反卫星控制中心”(ASATCC――携带反卫星武器的F-15战斗机基地,执行起飞前的指挥控制)和“地区作战控制中心”(ROCC――军用飞机飞行管制中心,担负起飞后的指挥控制),最后由F-15战斗机携带的动能反卫星拦截d以直接上升的方式攻击目标卫星。
美国空军研制的机载反卫星导d由两级助推火箭和一个称之为“小型寻的拦截器”(MHV)的d头组成。第一级助推火箭采用改进的“近程攻击导d”(SRAM)的火箭发动机;第二级助推火箭采用“牵牛星”火箭发动机。MHV是一个自旋稳定的动能杀伤拦截器,由一个长波红外探测器、8个红外望远镜、56个小型控制火箭和激光陀螺与d上计算机等组成。全d长54米,直径05米,起飞重量1225公斤。MHV长03米,直径033米,重约15公斤。MHV的最大飞行速度高达14马赫,最大射程1150公里,能够有效拦截轨道高度在500公里以下的低轨道卫星。
美国空军研制的机载动能反卫星导d的主要缺点是:
第一、拦截d的红外导引头需要在发射前12小时开始冷却;
第二、拦截d只能由专门改进的F-15飞机携带和发射;
第三、作战区域受F-15飞机活动半径的限制。
2美国陆军研制的地基动能反卫星系统
美国陆军研制的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是美国自80年代未以来重点发展的反卫星武器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两个分系统组成:一是反卫星导d分系统,包括反卫星导d发射架和装卸设备;二是武器控制分系统,包括一个任务控制单元、一个连控制中心和通信网。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将与反卫星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结合。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由空军负责研制。反卫星导d分系统由反卫星导d与发射架两部分组成。 反卫星导d由三级固体助推火箭、动能杀伤拦截器(KKV)、KKV保护罩等设备组成。导d长约914米,d体直径061米,发射重量3514公斤。KKV重68公斤,垂直速度每秒68公里。
KKV由推进系统、可见光寻的头、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下行通信设备、d上电源和杀伤增强器等组成。KKV将是一个自主工作的飞行器,能自主捕获和跟踪指定的目标卫星,在目标卫星上选择合适的碰撞瞄准点,检测飞行器的工作状态和传送遥测数据。
发射架部分由发射井、发射架接口装置和有关的支持设备组成。
一个发射井中能储备4枚反卫星导d。发射架接口在反卫星导d发射前提供导d的状态检测数据和为导d输入武器数据。导d装运筒既是导d的装运设备,也起在发射井中支持导d的作用。
武器控制分系统将由一个任务控制单元、连控制中心和通信网组成。
任务控制单元的作用是执行各系统准备状态的检测、交战规划和武器发射的命令。它与陆军空间作战中心(ARSPOC)连接,接收、处理和中继预警、报警和下达命令;与连控制中心连接,发送武器输入数据,监视连控制中心与导d阵地的发射前状态;与通信卫星地面进入点连接,接收导d与KKV的状态数据,评价下行数据。任务控制单元将设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美国陆军航天司令部。
连控制中心与任务控制单元连接,接收预警、报警信息,执行武器输入数据,为导d作战前准备和提供导d输入数据,监视发射前各个导d与发射井的状态。连控制中心将设在导d连发射阵地。
通信网为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提供有效的通信接口。指挥和控制通信将通过卫星通信系统连接到更高的指挥当局,支持空间防御作战中心、任务控制单元和连控制中心等系统的运行。只要有可能,通信网将尽量利用现有的通信线路。
在典型的作战环境下,反卫星作战任务将由设在夏延山的美国航天司令部下达国家指挥当局的命令。根据空间监视网获取的情报,反卫星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将提出全面的任务计划,并发送给位于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陆军航天司令部内的任务控制单元。任务控制单元进行详细的任务与作战规划,提出最后的任务计划并报请批准。连控制中心不间断地监测备用反卫星导d的状态,计算武器数据并输入反卫星导d,执行火力控制。反卫星导dKKV计算机内的武器数据,可提供导d初始飞行的制导,直到第三级助推火箭分离。KKV的光学寻的头在跟踪和捕获目标后,KKV进行机动飞行,通过直接碰撞摧毁目标卫星。

反卫星武器发展近况

为保持和强化在21世纪的世界军事航天的霸主地位、确保自身国家安全以及空间的国家利益,美国已将空间纳入21世纪总体国防战略,把控制空间作为一项国策。美国一方面公开宣布,任何对美国航天系统的有意干扰将被视为对美国主权的侵犯,美国将采取一切自卫措施,包括使用武力回击对美国主权的这种侵犯。另一方面美国还宣称,在必要时将阻止敌方进入和利用空间。
目前,美国正在加紧进行空间攻防对抗的准备工作。一方面设法提高卫星系统的生存能力,秘密研究卫星受威胁与攻击的告警系统,利用星载传感器探测、识别对卫星的射频和激光干扰,描述其特性,警示地面站注意并作出反应。另一方面加快了进行新的反卫星武器试验的步伐。美陆军正在加紧研制试验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和地基激光反卫星武器。空军则主要致力于研制机动性更强、威力更大的机载和天基激光反卫星武器,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到1999年为止,美国已经全面研制和试验了2个动能反卫星武器的动能杀伤拦截器(KKV)样机。波音公司目前正在制造另外3个动能反卫星武器的KKV样机。新的KKV采用的不是以前的帆板拍击方式的杀伤机理,而是采用了喷洒涂料或化学制剂的软杀伤方式。这种杀伤方式可以使目标卫星永久失去工作能力。新的KKV也可用喷洒可分解的化学制剂,使目标卫星暂时失去工作能力。
1997年10月,美国国防部曾在白沙靶场用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对一颗轨道高度为425公里的卫星进行了首次高能激光发射试验� 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激光对卫星的跟踪瞄准能力,试验取得部分成功。此后,美国的激光反卫星武器在技术上有了进一步提高,距离实战应用又前进了一大步。美国陆军目前的激光反卫星武器方案是以功率220 万瓦的氟化氘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和主镜直径为18米的海石光束定向器为基础,对其技术进行改进,使这套系统正式具备反卫星能力。据报道,美国空军计划于2001财年利用轨道高度为1207公里的在轨卫星进行一次综合的光束控制试验,以验证激光反卫星技术。空军综合光束控制演示项目将使用直径35米的光学装置,试验与打击卫星有关的光束控制功能。目前计划试验以下能力:用光学方法试验系统捕获、跟踪目标的能力,照射目标的能力,大气扰动补偿能力,在目标上选择特定瞄准点的能力,对特定瞄准点发射持续时间长、足以摧毁目标的激光的能力。作为演示目标的侦察卫星或通信卫星都不会被摧毁,但卫星上的探测器或通信天线将失效。
为了覆盖更广阔的区域和为美国本土提供某种免遭洲际d道导d攻击的能力,美国空军构想了天基激光器(SBL)计划,其目标是击落助推段的洲际d道导d,计划2012年在一架航天飞机上演示这个系统的可行性。这种天基激光器以及美国正在成功研制的机载激光器,都是反卫星的良好武器。
除对卫星系统采取各种主被动防御措施外,俄罗斯将会重新开始发展本国的反卫星武器。从经济上考虑,破坏卫星比建立卫星系统容易得多,特别是在当前“俄罗斯财政严重困难和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摧毁美国的卫星系统,特别是美国为武器提供制导的全球定位卫星系统(GPS),要比制造同类的卫星系统更省钱。从技术上考虑,前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反卫星武器系统的国家之一,曾经进行过大量反卫星武器的研究与试验,某些反卫星武器已达到实战能力。另外,俄罗斯在强激光、高功率微波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将为俄发展相应的空间武器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战略上考虑,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依靠卫星系统最多的国家,最怕其他国家破坏它的卫星系统。
大多数中小航天国家为了扼制大国控制空间、利用空间的能力,也会发展反卫星武器。因为航天系统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的关键利益所在,以相对少的投入研制能打击敌人易损的、耗资巨大的航天装备的反卫星武器,必将成为大多数中小航天国家威慑强大敌人、保护自己的必然选择。

反卫星武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美国反卫星武器技术今后的发展思路是:1、地基与天基、动能与定向能等多种反卫星手段相结合,具备根据不同战争级别对各种轨道的卫星进行多种程度打击的能力。2、实现灵活的作战效应,具备多种打击方式,包括硬杀伤和软杀伤,具备多种作战效果,包括使目标暂时失灵(可恢复)和永久性摧毁。3、发展精确打击能力,只杀伤敌人目标,不伤害自己和友方。4、发展按需及时作战能力,适应未来天战需求。
21世纪初美国将拥有部署动能反卫星武器(KEASAT)、地基激光反卫星技术和具有摧毁某些中低轨道卫星的能力。卫星武器的发展将由主要研制硬杀伤系统(如KEASAT)向软杀伤以及软硬杀伤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如研制电子射频干扰系统等。
2010年可能部署的典型系统有动能杀伤反卫星武器,它可杀伤低轨道卫星,原计划2000年部署10套用户鉴定系统,该计划已多次推迟。其它还有小型射频杀伤飞行器(sma11 RF KiII Vehicle)。美军建议2012年前部署,估计是具有强射频功率源的射频软杀伤反卫星系统,如电子干扰卫星。再有就是机动型地基射频干扰器和地基激光器等软杀伤反卫星武器。
2020年的发展趋势是:1、发展系统的灵活作战效能,形成使对方卫星系统中断(可恢复)、毁伤(降低性能)、永久性摧毁等多种作战效能的能力,尤其重视软杀伤武器的发展。
2、重点发展天基反卫星系统,由地基反卫星系统发展为天基、地基多平台系统;由只能杀伤某些轨道的卫星,向能在任何时间对全球重要目标实施打击的能力发展。美军提出2020年对有限的重要目标的杀伤率达100%。
3、由2005年前需要数月、数周的部署时间,向能迅速实施打击的能力发展,2020年作战反应时间只需几分钟。
4、通过天基传感器和全球防御信息网(GDIN),获得100%的近实时作战评估的能力。
2020年可能部署的反卫星系统为天基干扰系统(SBJ)、天基激光器、天基平台、天战飞行器,在2020年形成技术能力,杀伤手段将包括高功率微波、激光、动能拦截d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507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9
下一篇 2023-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