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1张

2009年,云南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弥渡民歌等124项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佤族神话史诗《司岗里》等9个项目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具体项目如下:
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民 族 属地 责任单位
1 濒危民族语言文字 金平傣文 傣族 金平县 金平县文化馆
2 民间文学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哈尼族 墨江县 墨江县文化馆
3 坡芽情歌 壮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4 创世史诗《目瑙斋瓦》 景颇族 德宏州 德宏州文化馆
5 创世史诗《阿细先基》 彝族 弥勒县 弥勒县文化馆
6 传统音乐 宣抚司礼仪乐舞 傣族 孟连县 孟连县文化馆
7 剑川白曲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8 弥渡民歌 汉族 弥渡县 弥渡县文化馆
9 民歌开益 白族 兰坪县 兰坪县文化馆
10 彝族沙莜腔 彝族 建水县 建水县文化馆
11 彝族民歌 彝族 石屏县 石屏县文化馆
元阳县 元阳县文化馆
12 传统舞蹈 芦笙舞 苗族 大关县 大关县文化馆
13 藏族弦子舞 藏族 德钦县 卡瓦格博文化社
14 弄娅歪 壮族 广南县 广南县文化馆
15 棒棒灯 壮族 砚山县 砚山县文化馆
16 彝族弦子舞 彝族 砚山县 砚山县文化馆
17 水鼓舞 德昂族 瑞丽市 瑞丽市文化馆
18 擦大钹 彝族 隆阳区 隆阳区文化馆
19 大刀舞 彝族 禄丰县 禄丰县文化馆
20 霸王鞭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21 十二兽舞 彝族 楚雄市 楚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2 跳三桩 苗族 易门县 易门县文化馆
23 铓鼓舞 哈尼族 建水县 建水县文化馆
24 跳鼓舞 彝族 绿春县 绿春县文化馆
25 传统戏剧 杀戏 汉族 景东县 景东县文化馆
镇沅县 镇沅县文化馆
26 传统曲艺 腾冲扬琴 汉族 腾冲县 腾冲县文化馆
27 莲花落 汉族 姚安县 姚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8 昭通唱书 汉族 昭阳区 昭阳区文化馆
29 传统体育与游艺 打陀螺 傣族 景谷县 景谷县文化馆
佤族 双江县 双江县文化馆
彝族 双柏县 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0 吹q 苗族 麻栗坡县 麻栗坡县文化馆
31 嘟哒哒 傈僳族 龙陵县 龙陵县文化馆
32 彝族摔跤 彝族 元谋县 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元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彝族 石林县 石林县文化馆
33 传统礼仪与节庆 彝族服饰 彝族 武定县 武定县文化馆
峨山县 峨山县文化馆
34 哈尼族服饰 哈尼族 红河县 红河县文化馆
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35 傈僳族服饰 傈僳族 龙陵县 龙陵县文化馆
36 布朗族服饰 布朗族 施甸县 施甸县文化馆
37 拉祜族服饰 拉祜族 澜沧县 澜沧县文化馆
38 德昂族服饰 德昂族 镇康县 镇康县文化馆
39 藏族服饰 藏族 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文化馆
40 傣族服饰 傣族 新平县 新平县文化馆
41 纳西族服饰 纳西族 古城区 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42 女子太阳节 壮族 西畴县 西畴县文化馆
43 陇端节 壮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44 跳宫节 彝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45 阿露窝罗节 阿昌族 梁河县 梁河县文化馆
46 赛装节 彝族 永仁县 永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7 插花节 彝族 大姚县 大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8 耳子歌 白族 云龙县 云龙县文化馆
49 高台社火 汉族 巍山县 巍山县文化馆
50 二月八节 彝族 巍山县 巍山县文化馆
51 哑巴节 彝族 祥云县 祥云县文化馆
52 特懋克节 基诺族 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53 阔时节 傈僳族 泸水县 泸水县文化馆
54 澡塘歌会 傈僳族 泸水县 泸水县文化馆
55 高台艺术 汉族 通海县 通海县文化馆
56 祭寨神林 哈尼族 元阳县 元阳县文化馆
57 三多节 纳西族 玉龙县 玉龙县文化馆
58 传统美术 甲马画 汉族 隆阳区 隆阳区文化馆
59 傣族壁画 傣族 勐海县 勐海县文化馆
60 晋城圣贤画 汉族 晋宁县 晋宁县文化馆
61 传统手工技艺 白族布扎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62 拉祜族竹编技艺 拉祜族 澜沧县 澜沧县文化馆
63 佤族木雕制作技艺 佤族 沧源县 沧源县文化馆
64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 临翔区 临翔区文管所
65 布朗族传统纺织技艺 布朗族 双江县 双江县文化馆
66 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 藏族 迪庆州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67 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 纳西族 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文化馆
68 铜器制作技艺 汉族 罗平县 罗平县文化馆
汉族 江川县 江川县文化馆
69 传统手工技艺 火草纺织技艺 彝族 马龙县 马龙县文化馆
壮族 丘北县 丘北县文化馆
彝族 永胜县 永胜县文化馆
70 壮族刺绣技艺 壮族 文山州 文山州文化馆
71 苗族蜡染技艺 苗族 文山县 文山县文化馆
72 壮族银器制作技艺 壮族 广南县 广南县文化馆
73 傣族银器制作技艺 傣族 潞西县 潞西县文化馆
74 瑶族蓝靛制作技艺 瑶族 丘北县 丘北县文化馆
75 景颇族织锦技艺 景颇族 德宏州 德宏州文化馆
76 纸伞制作技艺 汉族 龙陵县 龙陵县文化馆
77 苴却砚制作技艺 汉族 永仁县 永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78 大理石制作技艺 白族 大理市 大理市大理文化馆
79 白族刺绣技艺 白族 大理市 大理市大理文化馆
80 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白族 大理市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1 剑川木雕技艺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82 傣族高升制作技艺 傣族 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83 竹乐器制作技艺 汉族 玉溪市 玉溪市文化管理服务中心
84 锡器制作技艺 汉族 个旧市 红河州和升实业有限公司
个旧市斑锡工艺美术公司
85 云子(围棋)制作技艺 汉族 官渡区 官渡区文化馆
86 羊毛花毡印染技艺 汉族 禄劝县 禄劝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87 汉族刺绣技艺 汉族 嵩明县 嵩明县文化馆
88 珐琅银器制作技艺 汉族 永胜县 永胜县文化馆
89 传统知识与实践 洱海鱼鹰驯养捕鱼 白族 大理市 大理市文化馆
90 宣威火腿 汉族 宣威市 宣威市文化馆
91 过桥米线 汉族 蒙自县 蒙自县文化馆
92 宜良烧鸭 汉族 宜良县 宜良县文化馆
93 传统医药 傣族医药 傣族 西双版纳州 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州傣医院)
德宏州 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94 彝族医药 彝族 楚雄州 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
95 藏族医药 藏族 香格里拉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医院
96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芒岛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傣族 景谷县 景谷县文化馆
97 勐外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傣族 孟连县 孟连县文化馆
98 滚乃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傣族 耿马县 耿马县文化馆
99 丁来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佤族 沧源县 沧源县文化馆
100 大南直布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布朗族 双江县 双江县文化馆
101 湾子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苗族 威信县 威信县文化馆
102 尼汝藏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藏族 香格里拉县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03 城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麻栗坡县 麻栗坡县文化馆
104 马洒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壮族 马关县 马关县文化馆
105 么所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壮族 西畴县 西畴县文化馆
106 蛮旦寨阿昌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阿昌族 龙陵县 龙陵县文化馆
107 水城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傈僳族 腾冲县 腾冲县文化馆
108 大麦地镇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双柏县 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09 环州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武定县 武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0 叽啦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禄丰县 禄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1 岔河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南华县 南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2 左门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姚安县 姚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3 以口夸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楚雄市 楚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4 凉山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元谋县 元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5 凤羽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白族 洱源县 洱源县文化馆
116 沙溪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117 诺邓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白族 云龙县 云龙县文化馆
118 五星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鹤庆县 鹤庆县文化馆
119 青云彝族文化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巍山县 巍山县文化馆
120 章朗布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布朗族 勐海县 勐海县文化馆
121 碑格乡彝族(朴拉人)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开远市 开远市文化馆
122 哨冲镇彝族(花腰)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石屏县 石屏县文化馆
123 桥头村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布依族 河口县 河口县文体局
124 月湖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石林县 石林县文化馆

河北的有哪些风味小吃

朝阳路上的米线
向阳路上韩家面馆、曲周炒面
曙光路上鼎鼎香的一根面,炒面
北国对面的胖胖酸菜鱼
滏西大街的程家牛肉粉和烧饼
滏东美食林上货的那个口在的那个小街上的牛肉汤
光明大街上的磁州卤面
永和豆浆的拌饭
刘老师雪花酪
李老太太糖葫芦
万达商场后面的八宝粥 ,炒凉粉
曙光路上的如意酸菜鱼
老苏羊汤
华隆东面有一个清真寺,旁边的肉饼
丛台对面的肉夹馍还不错,尤其是那烧饼
丛台路和中华路岔口北行50米路东有家驴肉火烧
顺着向阳路走,快到和平交易厅了,有一家叫:小川味的小饭店,那的平锅鱼和水煮肥肠
美食林里面卖的牛肉烧饼
国棉一厂家属院里面的糖葫芦
湘江酒楼的剁椒鱼头
同福居的土家鸡、咸蛋黄南瓜条(好象叫这个)、虾酱窝头
老日月城对面的热干面加冰豆浆(冬天喝热豆浆)
新世纪6楼的日本豆腐
夜夜粥屋的菏叶炒饭
樱花超市外面小店的猪肘子和蹄膀
黎明街上的小火锅涮菜
和平路上的熊记川味做的黑粉皮、水煮草鱼
一中对面有家西安名小吃,里面的羊肉泡馍
中华大街北头有家四宝烧烤,里面的烤肉片(好象叫这个名字),千万别吃拌饭
建设大街和联防路交叉口北行200米,路东有家“东北大杂院”,水饺和东北白肉酸菜粉
二中对面的擀面皮
复兴商贸城的砂锅王
明珠广场附近的巴奴火锅 火锅
滏阳公园西门对过西域食府 羊肉串
四厂小学 二伟炸串 也是串
向阳路和光明大街交叉口 炸臭豆腐
学步桥附近一个大婶的摊子 炸臭豆腐
大名烧麦馆 烧麦 (地址在乐颐前面前头的钉子路口西行一百米路南)
邯山那儿 劝君上当牛肉粉儿
贸易街 朝鲜冷面
思特力对面玉努斯 羊肉串
龙湖超市滏东入口龙湖小吃陕西摊位 米线、 荷叶炒饭
邯山商场附近的“如意” 酸菜鱼
工人剧院对面的“津津乐” 小笼包
康德对面 热干面
展览路与光明大街交叉口东行20米 铁锅炖出来的东西
朝阳路合记包子
合记包子旁边的小路上清真肉饼店 肉饼 云吞 鸡蛋饼 鸡蛋汤
邯钢宾馆 大碗面
矿院附近天然居对面的韩式烧烤 石锅拌饭 鳕鱼豆腐汤
三中东门附近的云之味 米线
移动大厦附近广味小吃 煲仔饭
中华路与青年路交叉口的罗敷灌汤包
从台路上的一篓油
大名的二五八

东北的风味小吃有哪些

那多了!东北老边饺子、锅包肉、糖醋里脊、杀猪菜、大丰收、溜肉段!

普洱风味小吃有哪些

普洱美食有以下几种:
1、鸡豆腐
鸡豆腐是思茅的一道传统名菜,原料主要是鸡肉和鸡蛋。成品状如水豆腐,撒上备好的蛋片丝、火腿丝、葱花等佐料即成。食用时用羹匙盛起品尝,味道鲜而微甜,男女老少均爱吃,营养价值很高,到思茅的人都喜欢尝一尝。
2、豆汤米干
“米干”即昆明叫的卷粉,广东人叫的肠粉,都是现蒸热卖。普洱地区宁洱县城的豆汤米干远近闻名,原料为用当地干豌豆磨成的豆面粉,经种种工序做成新鲜米干并切成条丝状,放人碗中舀入豌豆面糊汤,并加上韭菜、豆芽、姜蒜汤、酱油、味精、麻油、油辣椒等佐料,配以一碟泡腌萝卜或泡腌京白菜即配套成了宁洱豆汤米干,吃起来松软可口而鲜甜。
3、肉心水酥
肉心水酥是普洱地区的传统名菜,以墨江的较有名。特点是既泡又酥,又香又甜,既是菜又是汤,男女老少均爱吃。原料为瘦猪肉、花生仁、鸡蛋、面粉等,拌好后放入油锅炸至微黄取出晾乾,然后放入清鸡汤或猪排骨汤中煮至浮起,再撒进味精、胡椒粉,然后舀入装有豌豆尖的菜碗里即成。当地人称之为“压桌菜”。
4、鸡肉烂饭
鸡肉烂饭是普洱地区西盟县佤族待客的上品,具有清香酸辣,和胃生津,山野味十足的特点。其主要原料为鸡肉、大米、酸笋等,加之姜、芝麻、辣子、花椒、木浆子、香茅草、细盐、大烟子、苏子等位料,并不断地搅拌,待饭煮成稠糊状即成鸡肉烂饭。普洱洗马河公园民族风情园内的佤族风味楼上,即可品尝到这种美味佳肴。
5、火烧猪
火烧猪是景东县彝族的一道地方民族名菜,据说这种烧烤烹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火烧猪吃起来酥脆、清香可口,保持了原汁原味,新鲜而纯正,是彝族人民在喜庆或宴请贵客时出手的一道佳肴。
6、三尖角粑粑
三尖角粑粑是普洱地区景东、镇沅、景谷、墨江、思茅一带流行的食品,是其特点是状如菱角,薄如蝉翼,口感柔和,糯而不腻。原料为优质糯米和大米,混合磨浆,再经过蒸、调等工序做出成品来包馅料。若吃咸味的,就用火腿、鲜肉、韭菜末等做成咸馅。要吃甜的,就用白糖、蜂蜜、核桃、花生、芝麻、鸡冠油做成甜馅。最后用三指挤捏成三角状,形如菱角,以芭蕉叶做垫,放在甑子内蒸熟后即可食用。

三亚有哪些风味小吃?

三亚阿浪海鲜的海鲜不错。

西北风味小吃有哪些

羊肉泡馍 兰州拉面 腊汁肉夹馍

怀化有哪些风味小吃,或者介绍风味小吃的作文

我家楼底下有一个买臭豆腐的小摊子,经常有好多人围在那儿买臭豆腐吃,闻到那又臭又香的味道,我肚子里的小馋虫就被勾出来了。
于是,我恳求爸爸,说:“爸爸,我想吃臭豆腐,你看,那么多的人都在买,肯定很好吃,你就给我买嘛。”爸爸说:“你看那些像水一样黑黑的东西,是什么啊?”“不知道”我说。爸爸说:“那就是做臭豆腐用的臭黑水,又脏又臭,吃下去会生病的。”“那为什么还会有人来买呢?他们难道不怕生病吗?”我固执地说。可爸爸就是不同意,我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拉住爸爸说:“爸,你就让我尝尝吧,你可以当我是预支明天的零花钱,好吗?”爸爸被我缠得没办法,就让我去买了。
我一蹦一跳地跳过去问:“叔叔四个几元钱?”“一元钱”叔叔说。我递给了叔叔一元钱。
叔叔用筷子把泡著黑水的四块臭豆腐拿出来,放进大锅里,还不时地用筷子翻一下,只听“噼哩啪啦”几声响,一股又臭又香的味道迎面而来,弄得我口水真流。不一会儿,臭豆腐炸好了,叔叔拿出饭盒,在饭盒的最低层涂上甜面酱放上臭豆腐,再在臭豆腐上面涂上甜面酱,然后在上面洒一些葱花,递给了我。
我急忙往嘴里送,烫得我直哈气喊道:“烫死了,烫死了……”不一会,臭豆腐便被我消灭了,可香味还留在唇齿之间。爸爸看到我大笑起来说:“小花猫来了,哈哈哈……”

山西有哪些风味小吃

最最最著名的就是刀削面了!
六味斋酱肉
产地:山西太原
历史:六味斋最负盛名的产品是酱肘子,在清乾隆年间即为贡品,慈禧太后为经常吃到酱肘子,特赐给送酱肘人一块进宫腰牌,拿着这个“特别通行证”可以直入深宫无须禀报。
特点:从外观色泽看为酱红色或红褐色,用刀切开后,内部组织为粉红色,口感绵烂利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尤其是皮软嫩。在六味斋的传统工艺中,酱汁纯属卤制酱肉的老汤经滤渣熬制而成,不新增任何东西。
定襄蒸肉
产地:山西定襄。
历史:定襄蒸肉传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曾经作为贡品进献皇宫,并为历史宫廷视为珍品。金朝著名诗人忻州遗山曾赞道:“银点和合翻玉屑,五味俱全共和调,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有此能多少?”
工艺:其配方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精制淀粉、精炼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采取特殊方法精制而成。
特点:具有肉香扑鼻,口感绵润、回味无穷、多食不腻等特点。
功效:经常食用,既可补充体内必要之多种营养成份,又可克服肉类食品高脂肪、高胆固醇等不足,是家用、宴席、旅餐之理想菜肴,同时也可做访亲探友之馈赠礼品。
闻喜煮饼
产地:山西闻喜。
特点: 系山西传统的八大名点之一,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历代曾作为贡品 进献皇宫,堪称国式糕点的绝产。其制作方法荟萃了传统工艺和现代 糕点加工技术,选用优质面粉、蜂 蜜、芝麻、香油、食糖等上乘原料。
成份:富含蛋白质、植物脂肪、糖类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元素,是具有滋补 健身作用的高阶营养食品。
平遥牛肉
产地:山西平遥。
分布:平遥县南政、宁固等村和介休县的郝家堡,以郝家堡质量好, 产量最高,由于郝家堡邻近平遥,所产牛肉历史上大部分由南政、宁固 等地集 散,故统称“平遥牛肉”。
历史:据传,明代中期,平遥牛肉就闻名于世了,距今忆有三百多年产销历 史。到了清代、民国时期,许多达官显贵把它作为宴客的必备佳肴。 本世纪30年代,平遥牛肉运销北京、天津、西安等外省市,当时每逢秋冬之季,各地行商纷去集平遥,贩运牛肉,平遥牛肉遂悲声北国。
特点:“平遥牛肉太谷饼,杏花村汾酒顶有名……”,这是著名山西民歌《夸土产》中的词句。山西平遥牛肉 外观红润,肉质鲜嫩, 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工艺:一选优质菜牛或老残牛宰杀后,即时剔骨,再将全牛一劈两半,按头、 脖子、排沙、前膘、脊肋骨、挪头、膘围、二道墩、敦子肉等九部分 分为十六大块。 二腌肉。将切好的牛肉晾二、三小时,用当地产的硝盐撒在肉块上, 好入缸,用牛肚封缸存放,腌时间随季节而定:夏季半个月,春秋一个月,冬季二、三个月。三煮肉。腌好的牛肉,捞出后用冷 水洗净,分层入特制筒式大锅,一般每锅八百斤,加含碱井水和硝盐煮制,要求“水深要把肉漫到,汤沸锅冒小泡。”且煮时不盖锅盖,以利肉中异味和水分蒸发,煮到八成熟时,压火,使其自然焖煮。待全熟后,出锅上架,最后用苦布封盖,上市出售。
功效:久食扶胃健脾,老少皆宜,是旅游、馈赠亲友的佳品。
吴家熏肉
产地:山西临汾。
历史:从清光绪年间传至今日,已有百年历史。曾被定为皇家贡品。
特点:吴家熏肉主要用猪副产品和鸡、兔为原料。熏肉制品造型美观,色泽红润,肉质明亮,清香爽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食后余香满口。
功效:采用多种名贵中药材,食之开胃、健脾、消瘀、化食、滋补强身、老少皆宜。
中华乌鸡酥
产地:山西河津。
成份:含有人体所需的黑色素、氨基酸、维生素C、E及钙、磷、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
功效:长期食用能平衡人体阴阳,调解人体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集健身、养颜、乌发、明目、促智、防癌、抗衰为一体,尤其能有效防止电视微波对人体的危害。
乌鸡双降宝
产地:山西河津。
特点:乌鸡双降宝由中国珍禽乌鸡蛋泡制而成。
成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镁、硒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其中钙含量尤其丰富。
功效:由于泡制时加入了中药,所以除降脂降压外,还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散风明目、益寿延年的功效,本产品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骨质疏松、糖尿病的特效食品。
石楼薰枣
产地:山西石楼。
特点:薰枣干燥,果皮紫黑有光泽,皱纹细而均匀,果肉精有d性,捏之不变形,不脱皮,味甘甜,有韧性,枣香味浓,无焦糊和酒酸异味。
品种:主要有薰枣、蜜枣、酒枣等。
万荣桔蜜柿饼
产地:山西万荣。
特点:桔蜜柿饼是传统食品,具有天然营养成分,色泽鲜美,风味纯正,酸甜 适口,韧性良好。
功效:能治咽喉干疼、口舌生疮、肺热咳嗽、咯血,能健脾、润肠、止血,柿饼灸炭,可治便血,经常食用,有明显的降压活血,健胃消食,降低胆固醇,解毒防癌等多种保健功能。
阳高京杏脯
产地:山西阳高。
特点:阳高京杏脯是用本地京杏果实精制而成,果肉橙黄、肉厚、质地疏松, 汁多味甜酸,并有香气。杏脯果片整齐饱满,肉质细腻柔软,大小一致,无外伤,无糖的结晶,不粘手,色泽一致。在日本被称为“中国名贵小食品”。
成份: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含磷、钙、锌、铁、锰、铜、镁等。
黄芪拍子羊肉
产地:中国山西。
成因:用柏子羊肉和黄芪煨制而成。
历史:柏子羊肉,是山西中阳县的著名特产,素以鲜嫩清香,又无腥羶而闻名远近。当地人都称它为“土人参”。中阳县地处吕梁山西麓,这里漫山遍野长著小柏子和古老的柏树林,这里饲养的羊,都以柏籽、柏叶为食,所以人称“柏子羊”。它又饮洞水山泉,故羊肉风味独特,肉质细密,味道鲜美。用柏子羊加黄芪烹制的 “黄芪柏子羊”,颇受人们喜爱。
特点:肉质酥烂,汁浓肥鲜,清香适口。
工艺:将柏子羊肉适量洗净,切成核桃块,入沸水锅稍氽取出。放入砂钵坛内,加黄芪、葱段、姜片、八角、精盐、绍酒,用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煨,至肉酥后,再下藕片略煨,至肉酥烂、汁浓稠即成。食用时,去掉黄芪、葱姜。
山西过油肉
产地:中国山西。
成因:用猪里脊肉片加木耳等炸、炒而成。
历史:据传此菜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过油肉”在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而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制作上都与众不同,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特点:色泽金黄,滋味香酥软嫩。
工艺:将精肉斜顶刀切成0.2厘米厚的大薄片,用蛋黄、面粉搅成糊,与肉片一起拌匀。炒锅烧热,加油,至五成熟时,将肉片入锅,用筷子将其划散,使其互不粘连,至肉片受热翻展、色泽呈淡黄时捞出。炒锅内留热油,放切成马蹄形状的大葱片、姜末、蒜片煸炒至香,再放焯过火的笋片、木耳、菠菜和肉片,加醋、酱油、绍酒,翻炒几下。用溼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淋上猪油,出锅装盘即成。
锅烧全鸡
产地:中国山西
成因:用肥鸡,加多种调味料,经蒸、炸而成。
历史:据传此菜始于清代。太原的山东菜馆,根据河南蒸鸭和北京烧鸭制作方法,改制成“锅烧全鸭。
特点:皮脆肉酥、鲜香入味。
工艺:将白条肥鸭治净,入沸水锅略焯取出,除净血沫。放入盛器内,加葱段、姜片、八角、小茴香、花椒、酱油、精盐,上笼蒸酥取出。沥干水分后,将蛋清打散,加面粉和清水适量,调成糊浆,再加糖色少许调匀,涂在鸭身上,然后,下热油炸,至色泽金黄,皮脆取出,用刀将鸭压扁装盘,随上椒盐即成。 
栗子烧大葱
产地:中国山西
成因:用巴公大葱加炒猪肉丝、栗子等,烧制而成。
历史:巴公大葱,是山西的著名的特产。它产于晋城市巴公乡,葱长1米多,葱白肉厚心实,具有香浓、辣烈等特点,是菜中佳品。据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西安,路经山西泽州时,曾食用过此菜。
特点:香味浓郁,栗肉细腻,清鲜爽滑。
工艺:将大葱剥皮除去根须和葱头,葱白一切4爿,入沸水锅氽一下捞出,沥干水分,下油锅炸至金捞出,再放入开水中氽一下,捞入碗备用。瘦猪肉切成细丝。炒锅烧热,下油,用葱丝、蒜片炝锅出味后,下肉丝煸炒,加酱油、葱段、精盐,颠炒几下,加调味炒和出锅。将栗子切成片放在蒸碗内四周,把炒好的肉丝放入碗中间,上面放上整齐的葱段,加海米、白糖,上笼熟15分钟出笼,再将烧制好的大葱放入蒸碗,加高汤即成。
:是武乡的夏令小吃,它是用荞麦面制成的,营养丰富,性味甘平,有清热解毒之功能。《本草纲目》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特点是色棕明亮,爽口不腻,去火充饥。因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最常见的食 品之一。
疤饼:在晋中、晋南等地有—个古老的风俗,孩子做满月,外婆家或亲朋好友总是提一包酥脆的“疤饼”前去祝贺。这种松脆酥香的疤饼,又叫石子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其中繁峙疤饼最为有名。
碗托:又名 ,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吃时用刀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在晋西北保德、河曲、偏关及代县街头,随处可见卖碗托的摊点。平遥、榆次、太原一带以白面碗托热炒居多,俗叫“炒 ”。
荞面河捞: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并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十分奇特。
豆腐脑;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溼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韭菜沫、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同时泡食饼馍是山西人喜爱的早餐。

通化风味小吃有哪些

新华桥附近有一家新开的农家风味馆子,叫“二老拐(㧟)”,味道不错
2 麻辣烫——市实验小学围墙后有个爬爬房,麻辣烫+麻辣冷面,我今天都宣传他N次了,下次去应该给免费
3 烤串——附近老食品厂烤串很有名,中兴往桂山花园坡上走,半坡右侧有个串店,也很好吃
4 凉皮——小学附近有家凉皮店,每天可以卖500-800碗
5 前进小学门前(206方向)的小军串店,烤鸡爪子
花园广场边呱呱香串店,烤边肋 老消防队后院小串店,烤脆骨
军嫂一条街的老食品厂串店,烤腰子
6 实验小学外的金韩烤肉,对过的酸菜锅都不错
7 9 小金狗肉城,1234分店狗肉最火的是后院街边的小狗肉馆,天天爆满
10 花园小区里有一家叫花园小酒家,那的火暴大头菜超级经典,还有一个茄子是用铁板烧的,也好吃
11 集贸后门大台北旁边的鸡蛋饼,那老奶奶烙的很好吃,从我小学就在那了大概有七八年了吧
集贸中门胡同里有一家豆腐脑好吃 不过他家的肉包子不如以前了
十三中门口的糖醋馒头
一中山下的小福的炒饭
还有军分割槽对面的合顺包子铺,都是小吃,档次不高,不过味道都不错
12 市医院西侧门洞内有一家锅烙店,老板娘整天粗声大气吆五喝六的特粗俗,顾客去了不能按自己的
口味现 点现做,只能他们做了什么吃什么,服务极其恶劣,锅烙和菜的味道也不好。。。。。。
但是,不知为什么那里总是有客源,我估计可能是通化市的受虐狂都集中那去了。如果吧里有哪位朋友
身具受虐倾向,可以去试一下~~~~
13 小学附近的是凉粉店,名字是“正宗煎粉店”,好吃的是凉粉,但不是常年都有,和天气有关系,
原来他家的炸肠也好吃,但是现在的肠不好了,所以味道差了很多。
14 他旁边的街心串城也是老字号(原来叫烧烤),那个戴眼睛的大姐烤的猪心管是最好吃的,其他的
一 般;
15 其实串中王的串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家的铁板鱿鱼还是不错的,现在好像是新站一家,光明路香满楼下
面还有一下。
16 集贸老李串店的电烤串的确不错,但冷面也挺好,但不是经常能找到位置,无奈只能去旁边的那家,味道
就差了很多。
江东步行街博利超市对面胡同有家过桥米线

南昌风味小吃有哪些?

南昌风味小吃有
拌粉,绳金塔老五瓦罐汤,煌上煌鸭脚,老闵田螺,万寿宫糊羹,白糖糕,炒蚌壳子等等。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有买担架的地方。墨江锦航医疗器械经营部,经营范围是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针纺织品销售;家用电器销售;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销售;塑料制品销售;化妆品零售,担架零售。成立于2022年,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新建路16号综合楼,是一家以从事零售业为主的企业。

1、汉族104 248万人,占中国人口的92%。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中国。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汉代开始称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主体,对世界文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称于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有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与各兄弟民族发展了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2、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占704%)、吉、辽、黑、新、甘、青、宁、冀、豫等省区。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善畜牧、骑射,住蒙古包。汉文帝时,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促进胡汉民族团结,自古引为佳话。

历史上,蒙古族曾出现过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等代表性人物。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其后忽必烈建立元朝。1947年,蒙古族聚居区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

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民族经济、文化,蒙古族聚居地区工农业迅速发展,草原牧区面貌大为改观,实现定居放牧。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文已有700多年历史。每年夏秋之际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日。

3、回族860万人。177%回族聚居宁夏,其余大多数散布全国,以甘、豫、冀、青、鲁、滇、皖、新、辽、京、津等省(市)区较多。1958年在宁夏建立省级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是公元713世纪以后,中亚、波斯、阿拉伯人部分迁居我国西北,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相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教历十月一日开斋节与十二月十日的古尔邦节是其两大盛节。

4、乌孜别克族1万多人。新疆占999%,散居新疆85%以上市县城镇,部分分布在农牧区。其余散居在京、甘等省市。17世纪起陆续从中亚细亚安集延、浩罕等迁入中国形成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曾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城镇的多经营商业、手工业(丝绸业等),居住乡村的经营农牧业。妇女善刺绣。乌孜别克族头戴各式瓜帽,喜喝奶茶。乌孜别克族舞蹈轻盈,音乐悠扬。

5、藏族459万人。分布在西藏(占全国藏民459%)及川(237%)、青(199%)、甘、滇等省部分地区。西藏、川西藏族分别自称博巴和康巴。唐代吐蕃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地区,并与唐文成公主和亲,成为千余年来藏汉民族团结的佳话。

西藏1959年废除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成立藏族为主体的西藏自治区。藏族多从事农牧业。使用藏文。宗教多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藏族文化遗产丰富,藏历新年是藏族传统节日。藏民习俗 喜穿藏袍长靴,饮酥油茶,主食糌粑。

6、俄罗斯族1万多人。新疆占598%,主要居住在伊犁、阿勒泰等地。内蒙古占324%,其余分布在黑、辽、京等省市。18世纪以后陆续从俄国迁来。

俄罗斯族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和园艺、养畜、养蜂业等。生活习俗、服饰等基本上与独联体俄罗斯民族相同。多信东正教。民风勤奋。不少人在邻邦俄罗斯有亲戚。

7、维吾尔族721万人。全国998%的维吾尔族人口聚居在新疆,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的绿洲,其余分布在湘北常德等地。1955年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史称回纥。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字。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新疆维吾尔族有经营农牧业和手工业的悠久传统,擅长植棉和瓜果园艺业。维吾尔族能歌善舞。汉唐丝绸之路开通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口头文学阿凡提的故事广为流传。民族节日有古尔邦(库尔班)节、肉孜节等。

8、鄂温克族近3万人。内蒙古占888%,主要聚居区在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龙江和北京等省市。鄂温克族曾有索伦、通古斯等称谓。鄂温克是本民族自称,为通古斯语大山林中的人们之意。

民族种源与北魏时黑龙江上中游的室韦及唐代贝加尔湖东北林区的鞠部落有渊源关系。牧区通用蒙古语文,农区通用汉语文。饲养驯鹿有经验。宗教信仰萨满教为主,有的残存着对熊的崇拜。鄂温克人好客,口头文学丰富,民歌悠扬,舞蹈豪放。

9、苗族740万人。贵州占498%,主要聚居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湘、滇、川、桂、鄂等省区。苗族过去因居地、服饰不同而有不同称谓。新中国依照人民意愿,统称苗族,是古代“南蛮”的后裔。

尊奉始祖蚩尤,为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封建王朝时期有的苗区尚为中央政府管辖不了的“生界”。

苗族的飞歌、芦笙舞享有盛名。苗族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苗族节日多,主要有十月苗年和纪念民族英雄亚努的四月八。

10、德昂族近2万人。云南占993%,主要聚居地在德宏的潞西、临沧的镇康。唐代“朴子蛮”的后裔。曾用名崩龙族。通用傣文、汉文字。宗教信仰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有古老茶农的美称。传统手工艺制作银器。德昂族嗜饮浓茶。

住宅多竹楼。有较丰富的口头文学成果。民族乐器有芒锣、象脚鼓等。

11、彝族657万人。云南占617%,其余分布在川、黔等省。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不同地区还有撒尼、阿西等自称。彝族与隋唐时的乌蛮民族有渊源关系。原有象形表意的老彝文,1975年确定800多个规范彝字,在凉山州推广使用。

彝族文化绚丽多彩,发现有许多彝文抄本、碑刻、铸铜、医学著作,天文历法、音乐舞蹈、民间文学等都有独特的创造。彝族过去流行多神崇拜,祭奉祖先,并受道教、佛教影响。夏历六月廿四日的火把节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12、保安族1万多人。甘肃占971%,主要聚居区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新等省区。是元明时期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带驻军垦牧,设保安营,在同周围回、汉、藏、土各族长期交往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

通汉语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冶铁、制作保安腰刀有名)。习俗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擅长吹奏丝竹乐,喜唱“花儿”和宴席曲,舞姿刚健。

13、壮族1549万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13%)及滇、粤等省。壮族由古代百越民族发展而来。自称布壮,原汉译为僮,1965年改为强壮的壮。壮族历史上出现了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将领萧朝贵、右江人民革命领导者韦拔群等杰出人物。

1955年创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壮乡源于秦汉的铜鼓、岩壁画和源于唐宋的壮锦很有名。壮族民风兴尊老祭祖、热心公益。民间喜对唱山歌,三月三歌墟远近闻名。中元节是壮族地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

14、裕固族1万多人。甘肃占960%,主要聚居区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新、青等省区。是古代河西回鹘后裔同蒙古、汉等族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

通用汉语汉文。宗教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裕固族从事畜牧业有丰富的经验。擅长织绣、造形艺术。多民间传说故事。民歌曲调优美、内容丰富。

15、布依族255万人。贵州占973%,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其余分布在滇、桂等省区。布依族旧称仲家,自称布依。由古代百越民族分支发展形成的。曾创制新文字。多通用汉语汉文。

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布依妇女善纺织、蜡染。布依族口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歌舞,山歌内容形式多样,常以歌代言。民族节日六月六是仅次于春节的盛会,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16、京族近2万人。广西占869%,主要聚居北部湾内京族三岛上。其余散布在黔、粤等省。京族曾被称为越族,1958年按本民族意愿称京族。

京族有本族语言及土俗字,但很早以来就通用汉语文。主要从事渔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宗教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京族青年男女喜对歌,舞蹈有跳天灯,民族乐器独弦琴音色悠扬。

17、朝鲜族192万人。吉林省占971%,最大的聚居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辽等省。是1719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迁居中国的民族。朝鲜族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对我国东北水田开发有所贡献。

朝鲜族早在15世纪时就创造了文字,由40个音素字母拼写迭成方块形文字。朝鲜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文化教育较发达,人们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荡秋千、压跳板等体育活动。朝鲜族喜着素白色服装。特色食品冷面、泡菜。

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民风尊老爱幼、讲礼貌、讲卫生。

18、塔塔尔族05万人。新疆占999%。塔塔尔族与古代鞑靼人有渊源关系。曾用过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但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北疆城镇的塔塔尔族多经商,一部分人从事手工业或畜牧业。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民族音乐舞蹈节奏鲜明活 泼。还兴赛马、摔跤、拔河等民族体育活动。

19、满族982万人。辽宁占504%,其余分布在冀、黑、吉、内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区。17世纪中叶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满族人入关,满汉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为祖国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出现了康熙帝玄烨、曹雪芹、老舍、程砚秋等杰出人物。曾有满文,现普遍习用汉文汉语。满族重视礼节。曾信奉萨满教、盛行祭祖祭天。民族体育活动有跳马、滑冰等。

20、独龙族06万人。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黔、川、粤等地。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事采集、狩猎业。独龙族人好客、讲信用。过去有纹面的习俗,相信万物有灵。民族节日腊月过年,跳牛锅庄舞。

21、侗族251万人。贵州占557%,集中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湘、桂等省区。1958年曾创制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侗文字。现在侗族人多能用汉语汉文。侗族擅营杉木林业。妇女善织侗锦。

有优良的木结构建筑艺术传统,侗乡风雨桥、鼓楼独具特色。侗族善歌,尤以演唱悠扬的大歌著名。侗族民风有敬老爱幼、热心公益的传统。侗族节日有春节、祭牛节、吃新节等。民间崇拜祖先,信奉圣母神灵。

22、鄂伦春族07万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占519%)、内蒙古的鄂伦春自治旗(占445%),其余散布在辽宁等省。自称鄂伦春,为山岭上的人之意。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山区,现基本定居,狩猎驯养结合,多种经营。

一般通用汉语汉文。鄂伦春人纯朴好客。男女都善骑射。妇女善刺绣和制作皮制品和桦皮器皿。男女老少都善歌舞,编唱民歌、仿动物起舞。

23、瑶族213万人。广西占622%,集中分布在都安、金秀、巴马、大化、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湘、滇、粤、黔等省。是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形成的民族。过去有过山瑶、盘古瑶、茶山瑶等多种称呼。狩猎业也占有一定地位。还精于染织、刺绣。瑶族爱唱歌,节日几乎月月有。宗教信仰盘瓠,是原始图腾信仰的残余。

24、哲族04万人。882%分布在黑龙江省,其次在吉林省。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汉文。赫哲族长期在三江平原完达山区从事渔猎生活。

解放后在国家扶持下,民族兴旺起来。有丰富的口头文学传说故事,普遍喜好音乐、即兴编词歌唱。

25、白族159万人。云南占849%,主要聚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其余分布在黔、湘等省。白族自称白尼。明清以后称民家。白族历来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普遍使用汉语汉文。白族擅长农业,并创造了灿烂的白族文化,如大理三塔、剑川石窟、鸡足山佛教建筑群等。

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白族盛大节日和街期,另一个盛大节日是六月“火把节”。白族的民族音乐、戏曲独具特色。信仰佛 教。

26、门巴族07万多人。954%聚居在西藏东南部地区。门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现也成为门巴族的自称,意为住在门隅的人。族人大多通晓藏语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牧业和狩猎业。有少量手工业,擅长制作木碗、藤器。

门巴族与藏族长期往来,生活习俗相似,关系密切。男女都着氆氇长袍,足登软底皮靴。吃大米饭、辣椒,也吃糌粑,喝酥油茶。

27、土家族570万人。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绝大部分人通用汉语汉文。土家人织造技艺较高,与“摆手舞”被称为土家艺术之花。

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深,许多习俗同于汉族。大端午、六月六等节日都要祭土王。山歌对于土家人几乎是人人会编会唱。

28、藏族02万多人。968%集中在西藏东南部地区。其余散布在川、黔、辽等省。少数人通晓藏语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狩猎,擅长射箭,竹编工艺精巧。妇女戴银、铜制耳环手镯。主食大米饭,也有糌粑。宗教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

29、哈尼族125万人。云南占995%。曾有和尼、哈尼、尼等不同的自称。自称哈尼的主要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称尼的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和澜沧。1957年创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哈尼族人善种梯田,有的高达数百级。

常用自己染织的青布制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头,妇女系绣花腰带。宗教信仰多种自然神。哈尼历法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即是过新年。哈尼人能歌善舞。

30、基诺族18万人。990%在云南省。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乡。其余分布在川、湘等省。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汉译为攸乐。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普洱茶)。

关于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传说基诺族是从普洱、墨江甚至更远的地方迁到基诺山区的。20世纪50年代基诺族尚保留氏族社会的古俗,长老在村社里有崇高威望。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

基诺族人喜歌舞,每当节日兴会,长者乘兴高歌,少者随之翩翩起舞。三月间过年,是基诺族重要节日。

31、哈萨克族111万人。新疆占998%,主要聚居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余分布在甘肃。哈萨克族是由古代突厥人、契丹人等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解放后创制并推广使用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民情耿直好客,有的人信伊斯兰教。民族体育刁羊、摔跤、骑射、姑娘追等大都为马上功夫。

32、土族19万人。青海占848%,主要聚居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滇、黔等省。旧称青海土人。该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古代吐谷浑、蒙古诸族有渊源关系。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汉语,用汉文。

土族早期从事牧业,长于养羊,明代以后多经营农牧业。宗教信仰喇嘛教。土族擅长歌舞体育,一年多次的花儿会是他们对唱花儿的盛大节日。

33、傣族103万人。云南占984%,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川、粤等省。关于傣族先民早在汉晋时就有史籍记载。傣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原傣文字1954年作了适当改革。

傣族善种水稻和热带作物。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妇女传统着装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楼颇具特色。清明前后的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傣族能歌善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34、克孜族14万人。新疆占979%,主要聚居区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龙江省。《史记》称属于匈奴的坚昆。清初称布鲁特(准噶尔语为高山居民之意)。经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今居南疆者通用维吾尔语文,居北疆者通用哈萨克语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部分信喇嘛教。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经营农业。

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号称百科全书的史诗《玛纳斯》。人们好客、重礼节、善歌舞。柯尔克孜族历法年初的诺劳孜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35、黎族111万人。海南省占920%,主要聚居区在海南岛中部、西南部各黎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湖南等省。黎族是从古代百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唐时称黎人。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1957年曾创制黎文。许多黎族群众兼说汉语。

黎族对海南省农业开发作出了贡献。黎族妇女精于以木棉纺织黎锦。黎寨多同姓聚居,口头文学丰富,人们能歌善舞,黎族民歌曲调优美。

36、维尔族12万人。内蒙古占587%,主要聚居区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新等省区。17世纪中叶曾在黑龙江上英勇抗击沙俄侵略。相当多的人兼通汉、蒙、维、哈语。清代多用满文,民国以后普遍使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牧、猎业,妇女善织绣,制作狍皮坎肩。宗教崇拜自然。民间口头文学内容丰富,人们喜好歌舞。节日盛装绸衣套坎肩,着装与清初满族相似。

37、傈僳族57万人。云南占969%,傈僳族主要聚居区在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四川。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主要经营农林业。过去傈僳族信奉自然万物神灵,有的残余民族图腾崇拜。住房为竹木结构,中置火塘。傈僳族善歌舞,每年十月“收获节”,狂饮高歌,通宵达旦。

38、习族16万人。广西占981%,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黔、湘、粤等省。多通壮语、汉语和汉文。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人从事采煤业。妇女精于织造围裙、背带。人们喜唱山歌和彩调戏。

习俗有本族特点,也有一些近似汉族壮族。崇信多神,节日较多,民族节日以庆丰收、保平安的“依饭”最隆重。

39、畲族63万人。福建占546%,其余分布在浙、赣等省。多与汉族杂居。自称山客。现通用汉语文字。种植稻茶富有经验。民间工艺善刺绣、编织。山歌被称为畲族文化明珠。畲族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民族节日三月三祀祖。畲族宗族祖杖雕刻有龙头,是其图腾信仰的标志。

40、羌族20万人。四川占991%,主要聚居区在川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古老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甲骨文 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通用汉文字。主要从事农牧业,擅长打井和石砌建筑技术。

传统工艺有挑花刺绣、编织等。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伴奏乐器中的竹笛,称羌笛,是我国著名的古乐器之一。

41、佤族35万人。云南占969%,西盟、沧源一带阿佤山区是我国佤族主要聚居地区。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佤族经营农业为主,人们乐歌善舞。旧日信仰多崇拜山川神灵。

42、布朗族8万人。云南占992%,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布朗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茶(普洱茶)。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布朗人喜跳刀舞,青年人喜跳集体舞“圆圈舞”。口头文学主要有抒情叙事诗。

43、高山族约40万人。台湾省占820%,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山区和台东纵谷。其余分布在福建省沿海城市。无本族文字。高山族聚居村社有公有土地。主要经营农林渔猎业。善雕塑、制陶、编织等工艺。

民情豪放,善歌舞,有独特的舞乐形式杵杵乐,妇女手持长杵绕石臼舂米,伴以悦耳歌声。有的还存在蛇动物图腾残余。

44、撒拉族9万人。青海占978%,主要聚居区在海东地区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自称撒拉尔,由元代迁入青海的中亚撒马尔罕人与周围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相处发展而成。通用汉语汉文字。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撒拉族山歌花儿受藏族影响,普遍带有颤音,婉转动听。


45、拉祜族41万人。云南占994%,主要聚居在滇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地。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擅长狩猎,农业以茶、药、剑麻等的种植为主。传统的芦笙舞,口头文学陀普科(谜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民间曾信奉大神,清初起大乘佛教传入并流行。

46、毛南族7万人。广西占982%,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80年代中期族名用字由毛难改为毛南。通用汉、壮语和汉文字。主要从事农业,有饲养菜牛(食用牛)的丰富经验。擅长雕刻、编织。热情待客,喜好歌唱。祭祀神灵、祖先的五月庙节是毛南族特有节日。

47、水族35万人。贵州占930%,主要聚居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通用汉文字。古时有水书,仿汉字反写,又称反书,仅限于宗教活动使用。水族主要经营农林业。传统佳酿九阡酒。水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喜爱铜鼓舞、芦笙舞、大歌、酒歌等歌舞。妇女喜戴银饰项圈手镯。

水族历法以阴历九月为 岁首,阴历十一月的端节是水族最大节日。

48、仡佬族44万人。贵州占982%,以黔北道真、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较集中。通用汉语及相处较多的其他民族语,普遍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多民间故事、诗歌、谚语,音乐舞蹈优美朴素,“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生活习俗与本地汉族相似。

49、东乡族37万人。甘肃占833%,主要聚居于临夏的东乡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新疆、宁夏等省区。是由13世纪进入今甘肃临夏东乡地区的蒙古人与周围回、汉人长期共处发展形成的民族。通用汉语汉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东乡族几乎人人都爱编唱“花儿”,其曲调高亢悠扬。习俗近似居住西北的回族。


50、 锡伯族17万人。锡伯族自称锡伯,为古代鲜卑人后裔。有本民族文字。有的通用满、汉、维、哈语。锡伯族原是游牧民族,后发展农业,兼营畜牧业。民间文学神话传说丰富,锡伯族能歌善舞。爱好摔跤、骑射等民族体育活动。节日与汉、满族大致相同,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人从东北迁往新疆的纪念日,每年都举行庆祝活动。

51、纳西族28万人。云南占956%,主要聚居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创造了象形的东巴文字和带音节的哥巴文字,但仅为巫师使用。1957年又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

当今也通用汉语汉文。兼营农牧业、手工业务和商业。宗教信仰有东巴、道、佛、基督教等多种。纳西族绘画、雕塑、剪纸等技艺较高。纳西人喜歌舞。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七月骡马会等。

52、阿昌族近3万人。云南占997%,兼通汉语或傣语,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擅于种植水稻,打制铁器技艺高。阿昌族民间口头文学十分丰富,对歌和象脚鼓舞、猴舞广为流行。工艺美术刺绣、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做工精细。

53、景颇族12万人。云南占994%,主要聚居区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曾以刻木结绳记事。近代创用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民风爽朗、朴实,人们能歌善舞,有的是千人以上的集体舞,伴以鼓乐。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男女着装黑色对襟短上衣,妇女围艳丽的围裙,喜戴银饰物。

54、塔吉克族3万多人。999%分布在新疆。主要聚居区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许多塔吉克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族把山鹰看作英雄的象征。重要节日有春节、古尔邦节等。

55、普米族约3万人。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1960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正名为普米族。原是青甘川边区的游牧部落,后来农业逐渐占居主要地位,兼营畜牧。通用汉文。

宗教信仰喇嘛教,崇拜多神,祭祀祖先。普米族能歌善舞,婚丧喜庆都举行对歌。普米族大过年即过春节,届时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

56、怒族近3万人。云南占980%,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怒族人大都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行狩猎、采集业。崇拜自然,基督教、喇嘛教等各有所信。怒族人喜歌舞,以此表达喜怒哀乐。服饰特点,妇女耳戴垂肩大铜环,成年男子腰佩砍刀,肩背弓弩。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统计的有56个,然而还有很多民族由于语言、文字、文化的失传,慢慢的被汉化或者其他少数民族化了。

而在56个民族之外的其他很多存在争议的民族,仍享受着少数民族的待遇,就算还是少数民族,各地的同一种少数民族,比如苗族彝族在全国各地的各个地方也有很大的差别,总之56个民族只是一个比较官方的统计,56个民族外的还有很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56个民族

邮政编码如下:

安徽省 230000

北京市 100000

重庆市 400000

福建省 350000

广东省 510000

甘肃省 730000

广西区 530000

河南省 450000

黑龙江 150000

湖南省 410000

吉林省 130000

江苏省 210000

辽宁省 110000

宁夏省 750000

青海省 810000

山东省 250000

山西省 030000

陕西省 710000

天津市 300000

新疆维 830000

云南省 650000

浙江省 310000

上海市 200000

西藏省 850000

江西省 330000

四川省 610000

海南省 570200

河北省 050000

湖北省 430000

贵州省 550000

内蒙古 010000

邮政编码是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阿拉伯数字代表了邮局传递邮件的特殊代码。它是邮件分拣机的邮政通信专用代码,是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要工具。最终的目标是提高你的信件在传递过程中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投递过程中有必要寄出信件和包裹。包装时,请务必指定邮政编码。

为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投递速度,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相继实施了邮政编码系统。它是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

不同国家的邮政编码规则并不统一。邮政编码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使用,只有少数例外。爱尔兰、巴拿马、牙买加和香港不使用邮政编码,而新西兰在发送大量邮件时只使用邮政编码。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邮政编码按照国家地区编码。(时间不确定,但原理大致相同。)。

先是直辖市,后5个政府居住编码分别是0、北京100000、上海2000000、天津300000、重庆400000,这5个编码最初从63开始,后来改为直辖市。

然后各省、区根据地理区域,具体到所辖县、市的个数,分配前两个数字,再分配两个数字。三个密码。如果河北从05、06和07开始,辽宁从11和12开始。

例如,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辽宁省抚顺市、吉林省桦甸县113万的邮政编码是15万。

对下乡、街道办事处等行政单位,按照本规范进行设置,但具体认定办法仍为从左至右。前两个可以确定省区,前四个可以确定县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邮政编码

首先在电脑上打开浏览器,然后在搜索栏中输入“云南农信xyk商城”,然后选择。
接下来输入自己的账号。点击登录即可
接下来选择自己可兑换的商品,点击快速购买即可。(qq浏览器878)

2005年3月28日,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正式成立,开启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崭新纪元。
全省农村信用社形成了以省联社为核心、2个市联社、14个州市办事处、106个县级联社、3个县级农合行、21个县级农商行为一体的三级法人体系。营业网点数量达到2439个,职工数量达到23万多名,金融服务范围遍及城乡。截至2016年末,存款余额达到7237亿元,贷款规模达到4547亿元,存贷款规模均居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位
社会责任
1、抗震救灾
为支持“512汶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单位和个人累计捐款5708万元;在2010年我省遭遇到百年一遇的旱灾中,全省农村信用社干部员工捐款达71592万元;同时,加大抗旱救灾贷款力度,积极采取减息、缓息、开辟“绿色通道”等金融服务措施,为全省抗旱救灾和春耕生产做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2、扶危济困
省联社整合扶贫资源、创新扶贫手段、加大扶贫力度,对挂钩扶贫点的文化教育、家居改造、道路交通、特色产业等方面给予扶贫资金和信贷优惠等大力支持,省联社直接投入普洱市墨江县景星乡扶贫资金683万元、信贷资金3200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工投劳)915万元,进行科技、劳动技能培训,修建进村道路和连户水泥路,改造家居、厨房、厕所、猪厩,建立科技文化活动室,极大地改善了挂钩扶贫点的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和观念意识。扶持了养猪、茶叶等一批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挂钩扶贫点的自主“造血”能力。
3、捐资助学
省联社高度关注和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在普洱市墨江县景星乡成立了“景星扶贫教育奖励基金”,于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开展献爱心活动,机关各部、室、中心、办事处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奉献爱心,三年分别捐款41000元、75575元和81000元,对考上高中、大学的景星乡贫困学生分别给予每人一次性500元和2000元的奖励,鼓励和帮助景星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极大地激发了贫困学子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61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1
下一篇 2023-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