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系统的功能、性能或体系结构分类。
专用机与通用机:早期计算机均针对特定用途而设计,具有专用性质。60年代起,开始制造兼顾科学计算、事务处理和过程控制三方面应用的通用计算机。
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计算机是以大、中型机为主线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小型计算机,70年代初出现微型计算机,因其轻巧、价廉、功能较强、可靠性高,而得到广泛应用。
70年代开始出现每秒可运算五千万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专门用于解决科技、国防、经济发展中的特大课题。巨、大、中、小、微型机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梯队组成部分,各有其用途,都在迅速发展。
扩展资料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例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思想。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
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d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
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分类有以下几种:1、计算机如果指的是专业层次,则包含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工程等专业。
2、计算机如果是指用途层面,按照用途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3、计算机如果是指电脑层面,按照综合性能指标,将计算机分为如下5大类:高性能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地球诞生46亿年,为什么只有人类成就了文明。
可能有人会告诉你,是上帝创造了人类,但是现代科学发现,35亿年前地球就有生命繁衍了,神话中的描述都是不靠谱的。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人类文明呢?
很多学者认为是信息,毫无疑问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信息促进了人脑思维的产生,让知识结构化,成为地球有史以来最聪明的物种。但是所有动物都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甚至还有风滚草这种能感知环境而主动迁徙的植物存在,为什么人类和他们却有迥然不同的命运呢?
数据存储,或者说是信息存储,让人类能够在短短数万年间就超越了所有的猛兽,成为食物链最顶尖的存在。狼群一直是协同捕猎,它们会预先谋划好狩猎路线,接力追逐让猎物精疲力竭,而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会通过嚎叫传递信息来达成合作。人类也是如此,不过和天生行动迅捷,长有尖牙厉爪的天生捕食者相比,人类猎手更需要经验,刚刚长大成人的人类难以像狼那样的猛兽一样自然而然成为优异的捕食者。
为了弥补这一致命的短板,人类学会了一项全新的技能——壁画,用特定的石头在洞穴墙壁上划刻,留下醒目的痕迹,让人类拥有了能从小接受捕猎技巧的机会,牙尖爪利的剑齿虎还是皮糙肉厚的巨型地懒,每一个人类幼崽从小就在洞穴里学习如何避开它们的攻击并顺势将石矛刺进它的胸膛,待到身强力壮之时,面对图画的正主时,不会在慌张,而是迅速成为了一个个经验老到的致命猎手。
肖维岩洞壁画,已知最古老的岩洞壁画,这里的岩石壁画追溯到30000-32000年前,而就在这往后,拥有固定地盘的动物、诸如剑齿虎、北美马之类的生物日渐减少,并很快彻底绝灭。然后人类不得不去狩猎那些常年迁徙的大型动物,洞穴的岩画石刻无疑是带不走的,人类若是想不出新的办法,就将回到之前的境地。
出土自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的贾湖刻符告诉我们人类是怎么解决这一困境的,用兽骨代替了岩壁。9000年前的人类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将进食剩下的兽骨留存下来,并用火烤制之后,在上面记录并存储信息,让存储的信息可以随人类的捕猎路线一路迁徙。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从狩猎文明阶段进入了农耕文明阶段,在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只用龟甲、竹简、羊皮这种同样是自然产出的事物替代了兽骨来存储信息。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人类的文字也发展演化确定下来。
进入农耕时期以后,人类已经事实上超脱了食物链,再也没有任何猛兽能威胁人的地位了,人类也缔造了辉煌的文明,需要被记录成文字的文化日益繁多,而以往的竹简载体太过繁重,以至于东方朔关于自己的简历都足足写了三千多片,足足一车的竹简被人抬给汉武帝。繁重不便的存储方式给文明的延续平添了很多阻力。
所幸,镌刻在史书上的著名太监——蔡伦,改良了造纸术,让纸张-这一如今司空见惯的事物承担起存储人类文明的重任,为人类文明延续增添助力。后来纸张和同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一同催发了新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推动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文明阶段。
到了工业文明时期, 汽车 、飞机和轮船的发明让天堑变通途,也让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人们经常和亲朋好友相隔千里,无数人的思念之愁催生出了电话这一伟大的发明。声音,世界上最常用于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有了被存储传递的可能。
无论是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和唱片,还是发明录音机和磁带的奈史密斯都让人类的声音能够突破时空的阻隔,响彻于每个时代。斗转星移,20世纪末期,计算机和互联网带来了真正的信息革命,人类正式迈入信息文明阶段。计算机相关行业成为市场新贵,互联网巨头逐个崛起,甚至还有处理器性能每18个月翻一倍这样神奇的摩尔定律
正是这些足称神奇的现象和行业构成了我们如今的生活,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亲人可以随时通话、视频;出门一款手机足以处理大部分事项;建筑和装修考虑不同的风格可以在电脑中模拟出来;3D大片描绘出一个个让人心神向往的奇幻世界。
这样繁华的文明是建立在一个个成本不菲的巨型服务器之上的,而这样的服务器已经日益趋于极限,哪怕是各大互联网巨头,B站服务器宕机、腾讯服务器奔溃、阿里云服务器数据泄露,更别提三天两头奔溃的微博和12306网站了。
过去十年人类创造的数据和之前人类创造的数据总量相当,数据增长的势头日趋繁盛,但一直信奉的摩尔定律也已经破灭,芯片已经研究到3nm的层次,而1nm一下则是量子力学的领域,人类连这个领域的理论还没有研究明白,更何提商业应用呢。
为了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数据存储能力势在必行。既然,硬件设施性能提升有限,有没有办法能从配置设施上进一步优化呢?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了解现行的互联网基础协议是什么。现行的互联网基础协议名为超文本传输协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