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s2d-x Physics如何判断物体正在空中?

cocos2d-x Physics如何判断物体正在空中?,第1张

通常在游戏简单逻辑判断和模拟真实的物理世界时,我们只需要在定时器中判断游戏中各个精灵的条件是否满足判断条件就可以了。例如,在飞机大战中,判断我方子d和敌机是否发生碰撞一般在定时器中通过敌机所在位置的矩形是否包括了子d的位置来判断是否发生碰撞。

如果您在使用e5v2虚幻引擎时遇到了无法打开的问题,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
1 系统要求不满足:e5v2虚幻引擎需要较高的系统配置才能运行。请确保您的计算机符合最低系统要求,并且已经安装了必需的软件和驱动程序。
2 资源冲突或损坏:有时候,其他应用程序或病毒等恶意软件可能会影响e5v2虚幻引擎正常运行。此外,某些文件可能会被删除、修改或损坏,从而导致无法启动。
3 未正确安装:如果没有按照官方指南正确地安装e5v2虚幻引擎,则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请尝试以下解决方法:
1 检查系统配置是否满足要求,并更新所有必需的软件和驱动程序。

2 进行杀毒扫描并清理计算机中存在的任何恶意软件;检查相关文件是否完好无损。
3 卸载并重新安装e5v2虚幻引擎,并确保按照官方指南进行 *** 作。同时也可以尝试升级到最新版本以获得更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4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请联系官方支持团队获取帮助。

物理学概况及发展史
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是物理学中不可或缺和极其重要的内容,后者如相对性原理、隔离体(包括系统)法、理想模型法、微扰法、量纲分析法等,在古典和现代物理学中都有重要应用。物理学一词,源自希腊文physikos,很长时期内,它和自然哲学(naturalphilosophy)同义,探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变化规律。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知识的扩展、深化,物理学以纯思辨的哲学演变到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内容从较简单的机械运动扩及到较复杂的光、热、电磁等的变化,从宏观的现象剖析深入到微观的本质探讨,从低速的较稳定的物体运动进展到高速的迅变的粒子运动。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辟,而发展成熟的分支又往往分离出去,成为工程技术或应用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研究方法不论是逻辑推理、数学分析和实验手段,也因不断精密化而有所创新,也难以用一个固定模式来概括。在19世纪发行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早已陆续地把力学、光学、热学理论和电学、磁学,列为专条,而物理学这一条却要到1971~1973年发行的第十四版上才首次出现。为了全面、系统地理解物理学整体,与其从定义来推敲,不如循历史源流,从物理学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来探索。

发展史西方的先哲一般都认为宇宙万物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元素构成;千姿百态的各种运动也只是这些元素的量和质的变化。这些先进思想和他们的严谨的思辨方式,为后世的自然科学所继承和发扬。但由于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又缺乏严格的数学论证,不免带有不少的空想和臆测的成分。例如亚里士多德在所著的《物理学》中就认为大地或月下区域内的物体是由土、水、气、火四元素构成,它们在宇宙中的“天然位置”是土位于最底层(即地球或宇宙中心),其上顺次为水、气、火,任一物体的运动取决于该物体中占最大数量的元素,在该元素的天然位置的上下作直线运动;月球以上的天体则由截然不同的第五元素即由纯净的以太(ether,希腊文的原意是燃烧或发光)构成的,它们的天然运动是圆周运动。前一运动是有生有灭、永远变化的,后一运动则是无始无终、永远不变的。这样,天、地及其运动之间就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这观点对后来的科学发展起了负面作用。在中国,以物理为书名的,见之于三国、西晋时代会稽郡(今绍兴)处士杨泉的《物理论》,他认为气是“自然之体”,天是回旋运转的“元气”,万物是阴阳二气的“陶化、播流、气积”而成。不少中国的先哲认为气或元气是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阴阳二气的消长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也有将“道”视为宇宙的本原及其普遍规律。这些和西方的观点颇多相似之处。也都认为天、地遵循不同的运动规律,如《淮南子·天文训》就说:“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者上浮,浊者下沉,形成天地之别。

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古希腊时代的阿基米德已经在流体静力学和固体的平衡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但当时将这些归入应用数学,并没有将他的成果特别是他的精确实验和严格的数学论证方法汲入物理学中。从希腊、罗马到漫长的中世纪,自然哲学始终是亚里士多德的一统天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和伽利略不顾宗教的迫害,向旧传统挑战,其中伽利略把物理理论和定律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和科学的论证上,因此被尊称为物理学或科学之父。

伽利略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仅就力学而言,他以物体从光滑斜面下滑将在另一斜面上升到同一高度,推论出如另一斜面的倾角极小,为达到同一高度,物体将以匀速运动趋于无限远,从而得出如无外力作用,物体将运动不息的结论。他精确地测定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一加速度沿光滑斜面下滑,并推论出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及其运动方程,驳倒了亚里士多德重物下落比轻物快的结论,并综合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垂直地面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得出抛物线轨迹和45°的最大射程角,伽利略还分析“地常动移而人不知”,提出著名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中国的成书于1800年前的《尚书考灵曜》有类似结论)。但他对力和运动变化关系的分析仍是错误的。全面、正确地概括力和运动关系的是牛顿的三条运动定律,牛顿还把地面上的重力外推到月球和整个太阳系,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以上述的四条定律并运用他创造的“流数法”(即今微积分初步),解决了太阳系中的二体问题,推导出开普勒三定律,从理论上解决了地球上的潮汐问题。史称牛顿是第一个综合天上和地上的机械运动并取得伟大成就的物理学家。与此同时,几何光学也有很大发展,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先后发明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都对望远镜作很大的改进。

法国在大革命的前后,人才辈出,以PSM拉普拉斯为首的法国科学家(史称拉普拉斯学派)将牛顿的力学理论发扬光大,把偏微分方程运用于天体力学,求出了太阳系内三体和多体问题的近似解,初步探讨并解决了太阳系的起源和稳定性问题,使天体力学达到相当完善的境界。在牛顿和拉普拉斯的太阳系内,主宰天体运动的已经不是造物主,而是万有引力,难怪拿破仑在听完拉普拉斯的太阳系介绍后就问:你把上帝放在什么地位?无神论者拉普拉斯则直率地回答:我不需要这个假设。

拉普拉斯学派还将力学规律广泛用于刚体、流体和固体,加上WR哈密顿、GG斯托克斯等的共同努力,完善了分析力学,把经典力学推进到更高阶段。该学派还将各种物理现象如热、光、电、磁甚至化学作用都归于粒子间的吸引和排斥,例如用光子受物质的排斥解释反射,光微粒受物质的吸引解释折射和衍射,用光子具有不同的外形以解释偏振,以及用热质粒子相互排斥来解释热膨胀、蒸发等等,都一度取得成功,从而使机械的唯物世界观统治了数十年。正当这学派声势煊赫、如日中天时,受到英国物理学家T杨和这个学派的后院法兰西科学院及科学界的挑战,JBV傅里叶从热传导方面,T杨、DFJ阿拉戈、A-J菲涅耳从光学方面,特别是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见光的二象性)的论争在物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为了驳倒微粒说,年轻的土木工程师菲涅耳在阿拉戈的支持下,制成了多种后以他的姓命名的干涉和衍射设备,并将光波的干涉性引入惠更斯的波阵面在介质中传播的理论,形成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还大胆地提出光是横波的假设,并用以研究各种光的偏振及偏振光的干涉,他创造了“菲涅耳波带”法,完满地说明了球面波的衍射,并假设光是以太的机械横波解决了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反射、折射的强度和偏振问题,从而完成了经典的波动光学理论。菲涅耳还提出地球自转使表面上的部分以太漂移的假设并给出曳引系数。也在阿拉戈的支持下,JBL傅科和AHL菲佐测定光速在水中确比空气中为小,从而确定了波动说的胜利,史称这个实验为光的判决性实验。此后,光的波动说及以太论统治了19世纪的后半世纪,著名物理学家如法拉第、麦克斯韦、开尔文等都对以太论坚信不疑。另一方面,利用干涉仪内干涉条纹的移动,可以精确地测定长度、速度、曲率的极微细的变化;利用棱镜和衍射光栅产生的光谱,可以确定地上和天上的物质的成分及原子内部的变化。因此这些光学仪器已成为物理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天体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手段。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热学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在J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同时,他的挚友J布莱克区分了温度和热量,建立了比热容和潜热概念,发展了量温学和量热学,所形成的热质说和热质守恒概念统治了80多年。在此期间,尽管发现了气体定律,度量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和各类潜热,但对蒸汽机的改进帮助不大,蒸汽机始终以很低的效率运行。1755年法国科学院坚定地否决了永动机。1807年T杨以“能”代替莱布尼兹的“活力”,1826年JV彭赛列创造了“功”这个词。1798年和1799年,朗福德和H戴维分析了摩擦生热,向热质说挑战;JP焦耳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1878年,花了近40年时间,用电热和机械功等各种方法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生理学家JR迈尔和Hvon亥姆霍兹,更从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生物能和热的转换,全面地说明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会消失,确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在此前后,1824年,S卡诺根据他对蒸汽机效率的调查,据热质说推导出理想热机效率由热源和冷却源的温度确定的定律。文章发表后并未引起注意。后经R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分别提出两种表述后,才确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还引入新的态函数熵;以后,焓、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等态函数相继引入,开创了物理化学中的重要分支——热化学。热力学指明了发明新热机、提高热机效率等的方向,开创了热工学;而且在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学等方面也有广泛的指向和推动作用。这些使物理化学开创人之一W[[奥斯特瓦尔德]]曾一度否认原子和分子的存在,而宣扬“唯能论”,视能量为世界的最终存在。但另一方面,JC麦克斯韦的分子速度分布率(见麦克斯韦分布)和L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定理]]把热学和力学综合起来,并将概率规律引入物理学,用以研究大量分子的运动,创建了气体分子动力论(现称气体动理论),确立了气体的压强、内能、比热容等的统计性质,得到了与热力学协调一致的结论。玻耳兹曼还进一步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统计规律,把熵同状态的概率联系起来,建立了统计热力学。任何实际物理现象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能量的转换和热量的传递,热力学定律就成为综合一切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经过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这些定律仍然成立。而且平衡和不平衡、可逆和不可逆、有序和无序乃至涨落和混沌等概念,已经从有关的自然科学分支中移植到社会科学中。

在19世纪20年代以前,电和磁始终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尽管1600年W吉伯发表《论磁性》,对磁和地磁现象有较深入的分析,1747年B富兰克林提出电的单流质理论,阐明了正电和负电,但电学和磁学的发展是缓慢的,1800年A伏打发明伏打电堆,人类才有能长期供电的电源,电开始用于通信;但要使用一个电弧灯,就需联接2千个伏打电池,所以电的应用并不普及。1920年HC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开始了电和磁的综合,电磁学就迅猛发展,几个月内,通过实验A-M安培建立平行电流间的安培定律,并提出磁分子学说,J-B毕奥和F萨伐尔建立载流导线对磁极的作用力(后称毕-萨-拉定律),阿拉戈发明电磁铁并发现磁阻尼效应,这些成就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1831年M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磁的变化在闭合回路中产生了电流,完成了电和磁的综合,并使人类获得新的电源。1867年Wvon西门子发明自激发电机,又用变压器完成长距离输电,这些基于电磁感应的设备,改变了世界面貌,创建了新的学科——电工学和电机工程。法拉第还把场的概念引入电磁学;1864年麦克斯韦进一步把场的概念数学化,提出位移电流和有旋电场等假设,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完善了电磁理论,并预言了存在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但他的成就并没有即时被理解,直到HR赫兹完成这组方程的微分形式,并用实验证明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具有光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一切性质,从而完成了电磁学和光学的综合,并使人类掌握了最快速的传递各种信息的工具,开创了电子学这门新学科。

直到19世纪后半叶,电荷的本质是什么,仍没有搞清楚,盛极一时的以太论,认为电荷不过是以太海洋中的涡元。HA洛伦兹首先把光的电磁理论与物质的分子论结合起来,认为分子是带电的谐振子,1892年起,他陆续发表“电子论”的文章,认为1859年J普吕克尔发现的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束;1895年提出洛伦兹力公式,它和麦克斯韦方程相结合,构成了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并用电子论解释了正常色散、反常色散(见光的色散)和塞曼效应。1897年JJ汤姆孙对不同稀薄气体、不同材料电极制成的阴极射线管施加电场和磁场,精确测定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有同一的荷质比,为电子论提供了确切的实验根据。电子就成了最先发现的亚原子粒子。1895年WK伦琴发现X射线,延伸了电磁波谱,它对物质的强穿透力,使它很快就成为诊断疾病和发现金属内部缺陷的工具。1896年A-H贝可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和镭,但这些发现一时尚未引起物理学界的广泛注意。

20世纪的物理学到19世纪末期,经典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很完满的阶段,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已接近尽头,以后的工作只是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开尔文在19世纪最后一个除夕夜的新年祝词中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动力理论确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出现两朵乌云,一朵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另一朵出现在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理论。”前者指的是以太漂移和迈克耳孙-莫雷测量地球对(绝对静止的)以太速度的实验,后者指用能量均分原理不能解释黑体辐射谱和低温下固体的比热。恰恰是这两个基本问题和开尔文所忽略的放射性,孕育了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

1905年A爱因斯坦为了解决电动力学应用于动体的不对称(后称为电动力学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不协调),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即适用于一切惯性参考系的相对论。他从真空光速不变性出发,即在一切惯性系中,运动光源所射出的光的速度都是同一值,推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和动系中尺缩、钟慢的结论,完满地解释了洛伦兹为说明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提出的洛伦兹变换公式,从而完成了力学和电动力学的综合。另一方面,狭义相对论还否定了绝对的空间和时间,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提出统一的相对的时空观构成了四度时空;并彻底否定以太的存在,从根本上动摇了经典力学和经典电磁学的哲学基础,而把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提高到新的阶段,适用于一切动体的力学和电磁学现象。但在动体或动系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相对论力学就和经典力学相一致了。经典力学中的质量、能量和动量在相对论中也有新的定义,所导出的质能关系为核能的释放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准备。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建广义相对论,把相对论推广到非惯性系,认为引力场同具有相当加速度的非惯性系在物理上是完全等价的,而且在引力场中时空是弯曲的,其曲率取决于引力场的强度,革新了宇宙空间都是平直的欧几里得空间的旧概念。但对于范围和强度都不很大的引力场如地球引力场,可以完全不考虑空间的曲率,而对引力场较强的空间如太阳等恒星的周围和范围很大的空间如整个可观测的宇宙空间,就必须考虑空间曲率。因此广义相对论解释了用牛顿引力理论不能解释的一些天文现象,如水星近日点反常进动、光线的引力偏析等。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的宇宙学已成为天文学的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

另一方面,1900年M普朗克提出了符合全波长范围的黑体辐射公式,并用能量量子化假设从理论上导出,首次提出物理量的不连续性。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光量子假设,以光的波粒二象性,解释了光电效应;1906年又发表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1913年N玻尔(见玻尔父子)发表玻尔氢原子理论,用量子概念准确地地计算出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公式,并预言氢原子存在其他线光谱,后获证实。1918年玻尔又提出对应原理,建立了经典理论通向量子理论的桥梁;1924年LV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预言电子束的衍射作用;1925年W泡利发表泡利不相容原理,WK海森伯在M玻恩和数学家EP约旦的帮助下创立矩阵力学,PAM狄拉克提出非对易代数理论;1926年E薛定谔根据波粒二象性发表波动力学的一系列论文,建立了波函数,并证明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是等价的,遂即统称为量子力学。同年6月玻恩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表明单个粒子所遵循的是统计性规律而非经典的确定性规律;1927年海森伯发表不确定性关系;1928年发表相对论电子波动方程,奠定了相对论性量子理论的基础。由于一切微观粒子的运动都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因此它成了研究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物理学、分子物理学和固体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是研究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从而发展了量子化学这个化学新分支。

差不多同时,研究由大量粒子组成的粒子系统的量子统计法也发展起来了,包括1924年建立的玻色-爱因斯坦分布和1926年建立的费米-狄拉克分布,它们分别适应于自旋为整数和半整数的粒子系统。稍后,量子场论也逐渐发展起来了。1927年,狄拉克首先提出将电磁场作为一个具有无穷维自由度的系统进行量子化的方案,以处理原子中光的自发辐射和吸收问题。1929年海森伯和泡利建立了量子场论的普遍形式,奠定了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通过重正化解决了发散困难,并计算各阶的辐射修正,所得的电子磁矩数值与实验值只相差25×10-10,其准确度在物理学中是空前的。量子场论还正向统一场论的方向发展,即把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统一在一个规范理论中,已取得若干成就的有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和大统一理论等。

物理学实验与理论相互推进,并广泛应用于各部门,成为技术革命的重要动力,也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开展得最迅速的领域则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1905年E卢瑟福等发表元素的嬗变理论说明放射性元素因放射a和β粒子转变为另一元素,打破元素万古不变的旧观念;1911年卢瑟福又利用a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确立了原子核的概念;1919年,卢瑟福用a粒子实现人工核反应。鉴于天然核反应不受外界条件的控制,当时人工核反应所消耗的能量又远大于所获得的核能,因此卢瑟福曾断言核能的利用是不可能的。1932年2月,J查德威克在约里奥·居里夫妇(1932年1月)和W博特的实验基础上发现了中子,既解决构成原子核的一个基本粒子(和质子并称为核子),又因它对原子核只有引力而无库仑斥力,中子特别是慢中子成为诱发核反应、产生人工放射性核素的重要工具。1938年发现核裂变反应,1942年建成第一座裂变反应堆,完成裂变链式反应,1945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d,1954年建成了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至今核裂变能已成为重要的能源。物理学家还从核聚变方向探索新能源:1938年HA贝特提出碳氮循环假说以氢聚变解释太阳的能源,成为分析太阳内部结构和恒星演化的重要理论依据;1952年爆炸了第一颗氢d。许多国家都在惯性约束聚变和磁约束聚变等不同方面,探索自控核聚变反应,以解决日趋匮乏的能源问题。

对基本粒子的研究,最初是和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结构在一起的,先后发现了电子、质子和中子。1931年泡利为了解释β衰变的能量守恒,提出中微子假设,于1956年证实。1932年CD安德森发现第一个反粒子即正电子,证实了狄拉克于1928年作出的一切粒子都存在反粒子的预言。在研究核内部结构时,发现核子间普遍存在强相互作用,以克服质子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还了解核内存在数值比电磁作用小的弱相互作用,它是引起β衰变的主要作用。1934年汤川秀树用介子交换的假设解释强相互作用,但当时所用的粒子加速的能量不足以产生介子,因此要在宇宙射线中寻找。1937年CD安德森在宇宙线内果然找到了一种质量介乎电子和质子间的粒子(后称μ子),一度被认为介子,但以后发现它并无强作用。1947年CF鲍威尔在高山顶上利用核乳胶发现π介子。从50年代起,各国都把高频、微波和自动控制技术引入加速,制成大型高能加速及对撞机等,成为粒子物理学的主要实验手段,发现了几百种粒子:将参与电磁、强、弱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为强子,如核子、介子和质量超过核子的重子;只参与电磁和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μ子、τ子称轻子,并开始按对称性分类。1955年发现当时称为θ介子和τ介子的两种粒子,它们的质量、寿命相同应属一种粒子,但在弱相互作用下却有两种不同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一种为奇宇称,究竟是一种或两种粒子,被称为θ-τ之谜。李政道和杨振宁仔细检查了以往的弱作用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实弱作用中宇称守恒,从而以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确定θ和τ是一种粒子,合称K粒子。这是首次发现的对称性破缺。对粒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促进了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60年代中期起,进一步研究强子结构,提出带色的夸克假设,并用对称性及其破缺来分析夸克和粒子的各种性质及各种相互作用;建立了电弱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并正在探索将电磁、弱、强三种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理论。

此外,基于19世纪末热电子发射现象,1906年发明了具有放大作用的三极电子管,各种电子管纷纷出现,并和基于阴极射线的摄像管相结合,使电子工业,电子技术和电子学都迅速发展。1912年Mvon劳厄发现X射线通过晶体时的衍射现象,后布拉格父子发展了研究固体的X射线衍射技术,在发现电子和离子的衍射现象后,鉴于它们的波长可以较X射线更短,发展了各种电子显微镜,其中扫描透射电镜的分辨本领达到3,可以观察到轻元素支持膜上的重原子,这些都成为研究固体结构及其表面状态的重要实验工具。在引入量子理论后固体物理学及所属的表面物理学迅速开展起来了。在固体的能带理论指导下,对半导体的研究取得很大成功,1947年制成了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三极管,以后又发明其他类型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半导体器件,使电子设备小型化,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并开创了半导体物理学新学科。此外,以爱因斯坦的受激辐射理论为基础,发展了激光技术,由于激光的高定向性、高单色性、高相干性和高亮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低温物理学方面,H卡默林-昂内斯于1906和1908年相继液化了氢气和氦气,1911年发现金属在温度4K左右时的超导电性,以后超导物质有所增加,超导温度也渐提高。现已证实,超导转变温度可提高到100余开,并已开始应用于超导加速等。

学科特点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学也同样遵循这一标准。一切假说都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必须经受住实验的验证。但物理学也是思辨性很强的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哲学建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麦克斯韦方程乃至相对论、量子力学,无不带有强烈的、科学的思辨性。有些科学家例如在19世纪中主编《物理学与化学》杂志的JC波根多夫曾经想把思辨性逐出物理学,先后两次以具有思辨性内容为由,拒绝刊登迈尔和亥姆霍兹的论能量守恒的文章,终为后世所诟病。要发现隐藏在实验事实后面的规律,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多少物理学家关注θ-τ之谜,唯有华裔美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经过缜密的思辨,检查大量文献,发现谜后隐藏着未经实验鉴定的弱相互作用的宇称守恒的假设。而从物理学发展史来看,每一次大综合都促使物理学本身和有关学科的很大发展,而每一次综合既以建立在大量精确的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也有深刻的思辨内容。因此一般的物理工作者和物理教师,为了更好地应用和传授物理知识,也应从物理学的整个体系出发,理解其中的重要概念和规律。

应用物理学是广泛应用于生产各部门的一门科学,有人曾经说过,优秀的工程师应是一位好物理学家。物理学某些方面的发展,确实是由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推动的。在前几个世纪中,卡诺因提高蒸汽机的效率而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阿贝为了改进显微镜而建立光学系统理论,开尔文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大西洋电缆发明了许多灵敏电学仪器;在20世纪内,核物理学、电子学和半导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乃至超声学、水声学、建筑声学、噪声研究等的迅速发展,显然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有关。因此,大力开展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许多推动社会进步,大大促进生产的物理学成就却肇始于基本理论的探求,例如:法拉第从电的磁效应得到启发而研究磁的电效应,促进电的时代的诞生;麦克斯韦为了完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带来了电子学世纪;X射线、放射性乃至电子、中子的发现,都来自对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研究。从重视知识、重视人才考虑,尤应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因此为使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前列,基础理论研究是绝不能忽视的。

展望21世纪的前夕,科学家将从本学科出发考虑百年前景。物理学是否将如前两三个世纪那样,处于领先地位,会有一番争议,但不会再有一位科学家像开尔文那样,断言物理学已接近发展的终端了。能源和矿藏的日渐匮乏,环境的日渐恶化,向物理学提出解决新能源、新的材料加工、新的测试手段的物理原理和技术。对粒子的深层次探索,解决物质的最基本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将为人类提供新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这需要有新的粒子加速原理,更高能量的加速和更灵敏、更可靠的探测器。实现受控热核聚变,需要综合等离子体物理、激光物理、超导物理、表面物理、中子物理等方面知识,以解决有关的一系列理论技术问题。总之,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物理学也将无限延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71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 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