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平台中,配DHCP服务器可以提高实例的网络灵活性和可靠性。一方面,它可以避免手动配置IP地址的繁琐过程,提高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动态分配IP地址,避免了IP地址冲突的问题,保证了网络的稳定性。此外,DHCP还可以在云平台中实现IP地址的池化管理,方便实例动态扩展和收缩。因此,在云平台中,配DHCP服务器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网络的计算模式
〖主要内容〗C/S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及特点,B/S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及特点
〖教学重点〗C/S模式的中间件,B/S模式的技术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以客户机/服务器(C/S)的计算模式逐渐取代了以大型主机为中心的计算机模式,成为企业网首选的计算模式
网络计算模式的发展
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即分时共享模式,是指将不具备资源的终端通过硬件连线直接连接到主机或终端控制器上,利用主机的能力来运行应用程序,并将运行结果在终端显示出来的计算结构
特点:终端通过硬件连线直接连接到主机或终端控制器上;系统提供专用的用户界面;所有用户击键和光标位置被传入主机;所有从主机返回的结果包括光标位置和字符串等都显示在屏幕的特定位置;系统采用严格的控制和广泛的系统管理,性能管理机制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即资源共享模式,是指PC机工作站与大型机连接成局域网,从而使资源得以共享的计算结构
特点:向用户提供了灵活的服务;管理控制和系统维护工作较弱;主要用于共享共同的应用,数据以及打印机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简称C/S模式,是指前端客户部分(微机或工作站)通过应用程序运行服务器上的程序并得到结果,后端服务器部分(微机或大型机)运行客户机请求的应用程序,并将运行结果返回给客户机的计算结构
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
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简称B/S模式,是指基于浏览器,>
B/S模式继承和共融了传统C/S模式中的网络软,硬件平台和应用,所不同的是更加开放,与软,硬件平台无关,应用开发速度快,生命周期长,应用扩充和系统维护升级方便等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C/S技术特点:系统使用了客房机和服务器双方的智能,资源和计算机能力来执行一个特定的任务,即一个任务由客房机和服务器双方共同承担
C/S特点
在C/S模式下,一个或更多的客户机和一个或更多的服务器以及支持客户机和服务器进程通信的网络 *** 作系统共同组成了一个支持分布计算,分析和表示的系统,在该模式下,应用分为前端的客户应用部分和服务器应用部分客户方发出请求,网络通信系统将请求的内容传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请求完成预订的 *** 作,然后把结果送回客户
客户机的特点
提供了一个用户界面,负责完成用户命令和数据的输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所得到的结果
同一系统中每个客户机要有一致的用户界面
客户机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发送命令到服务器
客户机利用OS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和服务器进行通信,并把查询结果或命令传到服务器
客户机对服务器送回的查询或命令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把它们提交给用户
服务器的特点
服务器向客户机提供由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决定特定服务
服务器负责响应来自客户机的查询或命令,但不是主动的,而是作为一个信息的存储者或服务的提供者
C/S特点
桌面上的智能
最优化地共享服务器资源
优化网络利用率
在底层OS和通信系统之上提供一个抽象的层次,允许应用程序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C/S与资源共享模式的比较:
资源共享模式:
客户机通过应用程序请求服务器通过网络发送合适的数据文件,客户机收到数据表后对数据作进一步处理(如:修改)再将结果送回到服务器上客户机可共享服务器上的资源(应用软件,数据库,打印机等)
C/S模式:
客户机通过应用程序中的SQL命令(结构化查询语言)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根据请求自行对数据库进行处理,再通过网络将处理结果送回到客户端即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只是传送服务请求命令和命令 *** 作结果,而不需要传送任何数据库文件
客户机前端处理用户界面和交互,服务器后端负责处理请求
C/S的优点
减少了网络的流量:传输的只是必要的信息,如师更新的数据而不是整个数据表
响应时间较短:因为所有的数据运算和处理工作是在服务器上完成的
充分利用客户机和服务器双方的能力组成了一个分布式应用环境
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服务器对客户要进行鉴别或授权等的识别
客户机更加灵活,只要连接到网络用户都可以进行访问
C/S模式的中间件
C/S的优点并没有使基于C/S的应用软件大量出现,原因在于程序员编写应用程序要面对底层网络协议,从而难于编写和维护,其移植性也较差为了解决应用程序对网络过分依赖问题,引用了中间件
中间件:是指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软件(类似OS作用)
利用中间件提供的简单的,较高层次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把下层网络技术屏蔽起来,这样程序员把精力集中在应用方面,而不是通信问题上
中间件功能:把应用和网络屏蔽开从应用的角度看,中间件对网络的作用和OS对本地计算机资源(硬盘,外设,内存)的作用是一样的中间件为程序员提供了高层的,跨越多种平台和协议的接口,使得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的应用程序编写变得简单和有效
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
B/S计算模式确定与特点
C/S计算模式
B/S计算模式
结构
以分散的,多层次的和具有图形用户接口GUI的PC作为客户机,用户在客户机以事件驱动方式一对多地访问应用服务器上的资源
一种平面型多层次的网状结构,网络用户在基于浏览器的客户机上以网络用户界面NUI多对多地访问应用服务器上的资源;用户访问应用服务器资源以动态交互或互相合作的方式进行
数据处理
在客户机上
在服务器上
*** 作平台
要求统一平台
与软件,硬件平台无关
程序语言
取决于客户机的使用
取决于服务器的使用
硬件要求
多功能的客户机
最基本的客户机
B/S计算模式的发展
静态Web技术
动态Web技术
实时Web技术
时间
1997年前
1997~1998年
1998年至今
结构
连接Internet
建立Intranet
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技术
HTML
>
静态Web服务
基本安全
配置各类服务器
防火墙
浏览器/Web/DBMS
Java
网络基础设施带宽延时等实时性保证
新的/改进的协议和工具
虚拟技术
更高的安全性
应用
电子邮件
信息发布
信息共享
访问数据库
多媒体信息交互
交谈/讨论
工作流/工作日程
虚拟现实各种应用
电子商务
协同工作
事物处理
基于Web技术的B/S计算模式特征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OOP
虚拟现实标志语言VRML(具有三维动画超媒体技术)
B/S计算模式应用系统平台特点
分散应用与集中管理,跨平台兼容性,交互性和实时性,协同工作,系统易维护性
Web服务器日志
市面上各家网页服务器自发展初随时都会纪录其所有的交易于一个日志档里头。这种特性不久就被网管意识到可以透过软件读取它,以提供网页流行度的相关资料;从而造成网站日志分析软件的兴起。
90年代早期,网站统计资料仅是简单的客户端对网站服务器请求(或者访问)的记数值。一开始这是挺合理的方法,因为每个网站通常只有单一个HTML档案。然而,随着图形进入HTML标准,以及网站扩增至多重HTML档案,这种记数变得没什么帮助。最早真正的商用日志分析器于1994年由IPRO发行。
90年代中期,两种计量单位被引入以更准确的估计人类于网站服务器上的活动总数。它们是网页点阅数(PageViews)以及访问量(Visits,或者节区(Session))。一次的网页点阅数定义为客户端对服务器提出某单一网页读取请求,恰好为对某一图形请求的相反;而一次的访问量则定义为来自于某一唯一已识别的客户端对服务器一连串请求直到闲置一段时间——通常为30分钟——为止。网页点阅数与访问量仍旧在报告上十分常见,不过现今它们被当作是过于简单的量度。
90年代末期,随着网络蜘蛛与机器人问世,伴随着大型企业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使用代理服务器与动态指定IP地址,鉴别某网站单一访客变得更困难。对此,日志分析器以指定Cookie作为追踪访问量的对策,并忽略已知的蜘蛛机器人的读取请求。
网页快取的广泛使用也造成日志分析上的问题。如果某人再度造访某页,第二次的读取请求通常由网页浏览器快取达成,因此网站服务器端不会接受到此请求。这意味着该访问者浏览过该站的“足迹”丢失。快取与否可于设定网站服务器时克服,不过这可能导致降低该网站的效能。
JavaScript标记
由于对日志档案分析于快取存在下准确性的关注,以及渴望能实现把网站分析当作是种外包的服务,导致第二种资料收集方法:加网页标签,或称网虫(Webbug)的出现。
90年代中期,网页计数器已经普及——这些计数器以包含在网页中的图像出现,显示多少次该图像被读取过。而图像内容就是显示大约该页被拜访次数的数目。90年代晚期,这种做法延伸至包括一个微小不可见图像,而非可见的。并且,透过JavaScript,图像请求的某些关于网页和访客的讯息被传递到第三方服务器方。这些资料随后被网站分析公司处理并产生详细的统计资料。
网站分析服务也代管指定cookie到使用者的过程。这种方式可以鉴别各个唯一访客初次以及随后的拜访。
随着Ajax为主解决方案普及,一种利用不可见图像的替代方案实现了从读取页面“回电”服务器的机制。在这个情况下,当某网页被网页浏览器读取,该页某部分Ajax代码将致电回服务器并递送有关用户端的资讯,随后被送到网站分析公司做汇整。这在某些方面还是有漏洞,因为某些浏览器限定哪种X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