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RAID卡,设置方法略有不同的。
开机,自建的时候
屏幕会出现一个提示按“Ctrl+I”或者一个其他的什么组合,进入RAID设置,RAID设置的界面类似于BIOS的界面,里面有一些提示:比如建立、删除等(当然都是英文的了)。
如果建立,那就选中“建立RAID”,然后看提示要求你怎么做。总之 *** 作正确的话会出现一个选择框,让你选择你要建立的RAID的类型。(提示,常用的有RAID0、RAID1、RAID3、和RAID5),然后按照提示做一些配置,最后保存、退出。
系统重启,自检。这时你会发现你的硬盘信息变成了“RAID”,之类的,反正就不是你真是的硬盘信息了。说明RAID建立成功,如果不行再找找其他原因吧。
在装系统的时候,需要加载RAID驱动
,会提示你按F6键加载RAID驱动(这个驱动应该从服务器带来的光盘里面提取,实在没有就上官网下载),然后插入RAID驱动软盘,然后就正常可以找到你的硬盘了。从RAID说起-RAID 15性能揭密!
( 太平洋评测室 陈哲旋 20030605 13:48:26 本文选自:PConline )
前言:
RAID全称为Redundant Array of Disks,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最初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的缩略语。1987年由Patterson,Gibson和Katz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院的一篇文章中定义。RAID阵列技术允许将一系列磁盘分组,以实现为数据保护而必需的数据冗余,以及为提高读写性能而形成的数据条带分布。RAID最初用于高端服务器市场,不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RAID技术已经渗透到计算机遍布的各个领域。如今,在家用电脑主板中,RAID控制芯片也随处可见。
一般,RAID系统可以存在于各种接口界面,就我们现时来说,PATA、SATA以及SCSI均有相应的硬盘可以组成RAID。随着Intel 865/875系列芯片组的发布,家用市场的硬盘接口开始转向SATA,而RAID方式也将从PATA过渡到SATA。
RAID技术伴随着人们的使用过程,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与发展。而在家用市场上,我们一般只能看到RAID 0、RAID 1以及RAID 0+1这几种磁盘阵列方式。不过从DFI Lanparty主板的诞生开始,我们又迎来了第四种磁盘阵列方式,那就是RAID 15。
从实际应用来说,家用RAID的组建大多数情况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磁盘的读写性能,而数据的备份可由其他方式达到(如刻录)。所以,在只有2个硬盘的情况下,人们愿意尝试的以RAID 0为主,不过RAID 15的诞生让我们改变了这一理念。究竟这两种相对廉价的磁盘阵列方式具有何等的性能?让我们来为大家揭晓。
细说RAID:
虽说家用市场上,我们只会使用到上述的RAID系统,不过我们还是有必要认识一下各种各样的RAID:
RAID 0:
RAID 0使用一种称为“条带”(striping)的技术把数据分布到各个磁盘上。在那里每个“条带”被分散到连续“块”(block)上,数据被分成从512字节到数兆字节的若干块后,再交替写到磁盘中。第1块被写到磁盘1中,第2块被写到磁盘2中,如此类推。当系统到达阵列中的最后一个磁盘时,就写到磁盘1的下一分段,如此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