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蓝牙?

什么是蓝牙?,第1张

蓝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蓝牙(Bluetooth),或称为蓝芽,是一种新式的无线传送协议,最初由爱立信创制,后来由蓝牙特别兴趣组订定技术标准。据说因为此技术尚在萌芽的阶段,故将Bluetooth以「蓝芽」的中文译名在台湾地区进行商业的注册,不过根据英文本身的意义直译,还是「蓝牙」较为贴切
短距离的无线连接技术--蓝牙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 练益群 

近十年来,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普及和迅猛发展, PC机、掌上电脑、移动电话、无绳电话等进入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些设备之间传送文件时往往是通过线缆来进行,而且需要一些软件的支持才能进行连接。人们希望有一个能够取代线缆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蓝牙技术应运而生了。蓝牙技术提供了一种不需要线缆就可以在一定距离内进行无线连接的方法。
何为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的短程无线电技术。
蓝牙使用内制在9×9平方毫米微芯片上的短程射频链接,工作在24GHz ISM(工业、科学、医学)频段。该频段全球开放,意味着从理论上说,采用这些无线联网技术的设备在全球任何地点都可以正常使用。它的一般连接范围是10米,通过扩展可以达到100米;不限制在直线范围内,甚至设备不在同一间房内也能相互链接;以点对多点的方式链接多个设备,最多可达7个,形成一个个人领域的网络。
蓝牙技术定义了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之间如何进行通信,也定义了如何将某一个应用映射成硬件以便和蓝牙技术相融合。用蓝牙技术可制造蓝牙芯片、移动电话使用的无线耳机,组建个人局域网。它不仅可以应用于手机、电脑、PDA、数字相机这些热门电子产品,甚至可以影响到玩具、家用电器、普通电话、汽车等传统产品。
蓝牙协议体系结构
蓝牙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使符合该规范的各种设备能够互通,这就要求本地设备和远端设备使用相同的协议。不同的应用,其使用的协议栈可能不同,但是,它们都必须使用蓝牙技术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当然,不是任何应用都必须使用所有全部协议,可以只采用部分协议,例如语音通信(Audio)时,就只需经过基带协议。
蓝牙协议体系可以分为4层:
核心协议 Baseband,LMP,L2CAP,SDP
电缆替代协议 RFCOMM
电话控制协议 TCS Binary,AT Commands
选用协议 PPP,UDP/TCP/IP,OBEX,WAP,vCard/vCal, IrMC,WAE
1 基带协议(Baseband)
基带协议和连接管理协议负责在多个蓝牙设备间建立物理射频RF(Radio Frequency)连接组成一个Pico网。这一层控制蓝牙设备的同步和跳频序列,并管理蓝牙中定义的两个不同的连接类型:同步面向连接SCO和异步非连接ACL。
2 连接管理协议LMP(Link Manager Protocol)
LMP负责蓝牙连接的建立和释放、控制,数据包的控制以及电源模式的管理、消耗,蓝牙设备的状态等。最后,LMP还要负责认证、加密的密码问题。
3 主控制器接口HCI(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HCI提供了一个接入蓝牙硬件的统一接口方法。它包括一个到基带控制器和连接管理器以及进入硬件状态的命令接口,另外还包括控制和事件寄存器。
4 逻辑连接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
L2CAP在基带层之上,是基带与高层协议间的接口,处理更高层协议的复用、大数据包的拆分和重组、传送以及服务质量信息等问题。L2CAP与LMP并行工作。它们的区别在于当数据不经过LMP时,则L2CAP将采用多路技术、分割和重组技术、群提取技术等为上层提供数据服务。虽然基带协议提供了SCO和ACL两种连接类型,但是L2CAP只支持ACL,并允许高层协议以64K字节的速度收发数据分组。
5 串口仿真协议RFCOMM
RFCOMM是基于ETSI的TS07 10规范的串口仿真协议,支持蓝牙设备之间点对点的通信。作为线缆替代协议,它在基带上仿真RS-232的控制和数据信号,为使用串行线传送机制的上层协议(如OBEX)提供服务。
6 服务发现协议SDP(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
SDP工作于L2CAP层之上,用于发现一定范围内的蓝牙设备上的服务。服务发现协议是蓝牙技术框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所有用户模式的基础。使用SDP,可以查询到设备信息和服务类型,此后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才能建立。
7 电话控制协议
包括电话控制协议二进制(TCS BIN)和AT命令集电话控制协议(AT Commands)。TCS BIN是面向比特的协议,定义了蓝牙设备建立语音和数据呼叫所需的控制信令,定义了处理蓝牙TCS设备群的移动管理进程。AT Commands是电话控制命令,用于控制移动电话和调制解调器等,由SIG在ITU-TQ.931基础上开发而成。
8 被采纳的其他协议
PPP是IETF制订的互联网通信的基本协议。点对点协议PPP 工作于RFCOMM之上,用于实现点至点的连接。UDP/TCP/IP也是IETF制订的互联网通信的基本协议。在蓝牙设备中使用这些协议,是为了与互联网连接的设备进行通信。OBEX是IrOBEX的简写,是由红外数据协会(IrDA)制订的会话层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提供与>

SandStone HyperCube 超融合基础架构一体机融合虚拟化计算、软件定义存储和云管理平台于一体,经过预集成和调优的超融合单元可以快速稳定地提供一站式的私有云服务,一体机中集成的软件定义存储可以灵活满足企业传统应用和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不同存储需求,对现有IT环境中的虚拟机应用和存储卷,都可以集中纳管,将虚拟机、容器等技术带来的复杂性隐藏在单一管理平台中,是云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的一站式选择

软件预集成开箱即用,业务快速上线

SandStone HyperCube预集成和优化了主流虚拟化和数据服务,实现了一站式交付、家电化安装,系统部署当天业务即可上线,软硬一体的融合平台稳定可靠,运维人员通过图形化的界面进行一键式业务部署,实现业务快速上线,专注于业务创新与发展。

统一管理,运维管理便捷

SandStone HyperCube所有的物理和虚拟资源都可通过统一的云服务平台管理,包括虚拟机、网络、存储卷等。管理软件支持硬件的自动发现与配置,云平台扩容时只要简单地增加新节点,即可上电快速投入运营。傻瓜式运维有效降低了对IT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SandStone HyperCube内置了杉岩数据分布式存储引擎,将服务器本地存储虚拟化为集群式的存储资源池,其多节点、分布式的架构优势使系统不再受制于传统存储RAID控制器造成的性能瓶颈,并

软件定义存储(SDS)是什么 

SDS 的全称是 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字面意思直译就是软件定义存储。关于 SDS 的定义可以参考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torage Networking Industry Association,SNIA),SNIA 在 2013 正式把 软件定义存储(SDS) 列入研究对象。

SNIA 对软件定义存储(SDS) 的定义是:一种具备服务管理接口的虚拟化存储。 SDS 包括存储池化的功能,并可通过服务管理接口定义存储池的数据服务特征。另外 SNIA 还提出 软件定义存储(SDS) 应该具备以下特性:

自动化程度高 – 通过简化管理,降低存储基础架构的运维开销

标准接口 – 支持 API 管理、发布和运维存储设备和服务

虚拟化数据路径 – 支持多种标准协议,允许应用通过块存储,文件存储或者对象存储接口写入数据

扩展性 – 存储架构具备无缝扩展规模的能力,扩展过程不影响可用性以及不会导致性能下降

透明度 – 存储应为用户提供管理和监控存储的可用资源与开销

超融合是什么

参考维基百科中的超融合定义: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一个软件定义的 IT 基础架构,它可虚拟化常见“硬件定义”系统的所有元素。HCI 包含的最小集合是: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虚拟存储(SDS)和虚拟网络。HCI 通常运行在标准商用服务器之上。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与 融合基础架构(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最大的区别在于,在 HCI 里面,无论是存储底层抽象还是存储网络都是在软件层面实现的(或者通过 hypervisor 层面实现),而不是基于物理硬件实现的。由于所有软件定义的元素都围绕 hypervisor 实现,因此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上的所有实例可以联合共享所有受管理的资源。

软件定义存储与超融合的区别与联系

软件定义存储(SDS) 的着重点在于存储资源虚拟化和软件定义,首先在形态上,软件定义存储(SDS)区别于传统的“硬件定义”存储,它不依赖专属的硬件,可以让存储软件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上,可避免硬件绑定以及有效降低硬件采购成本;拥有标准 API 接口和自动化工具,有效降低运维难度。存储资源虚拟化,支持多种存储协议,可整合企业存储资源,提升存储资源利用率。但从定义上来说,但 软件定义存储(SDS) 从部署形式上来看,并不一定是分布式或者是集中式的,也就是说 SDS 不一定是分布式存储(虽然常见的 软件定义存储(SDS) 更多的是分布式的),SDS 存储内部有可能是单机运行的,不通过网络分散存放数据的,这种形式的软件定义存储(SDS) 的扩展性就可能有比较大的局限。

超融合基础架构从定义中明确提出包含软件定义存储(SDS),具备硬件解耦的能力,可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之上。超融合基础架构与 Server SAN 提倡的理念类似,计算与存储融合,通过全分布式的架构,有效提升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并具备易于扩展的特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511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 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