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与冠名是奥运营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运用得最多,投资巨大的方法,一般都为大品牌、大企业所用。比如Visa公司就把赞助视为整合营销沟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虽然投资巨大,但回报甚丰。 它赞助过的活动除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外,就连美国十项全能队、NBA梦之队、美国体 *** 联合会等等都不放过,由此可以看出赞助给企业与产品带来的好处。
奥运营销
当然,公司赞助的目的一方面是为接受方提供资助以外,更多的是能从赛事本身得到更多的宣传,而这种宣传效果要远比普通电视广告要好得多。一个人在激动不已的情况下接受一个产品与在电视机前昏昏欲睡的情况下接受一个产品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商家为了要实现这一特定的商业目标,才肯投入巨资。
很多跨国公司也都愿意赞助奥运会活动,从而让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大的提升。比如奥林匹克的全球合作商就有博士伦、IBM、 《时代》 、Visa(付款系统)、可口可乐、柯达、松下、施乐等等等。
除了赞助以外,冠名也是个不错的方式,比如曾经争取冠名权的就有雅芳、尼桑、宝马、麦当劳等等,它们都从冠名的过程当中,获得了相当的好处。
2008年奥运会预计在2003年1月开始实施共同市场开发计划,预期10家国际企业集团将成为组委会合作伙伴,10~15家企业集团将成为组委会的赞助商。到时具体竞争情况如何,我们只有试目以待了。 奥运期间,电视、广播、报纸等各大媒体都将成为焦点,也将成为商家与产品竞争的真正舞台,如何能在这方面前瞻性的进行投入,也必将成为致胜的关键所在。
这一点从申奥过程中就有了很大的体现。单是央视连续14小时的申奥直播收视率一直稳定在70%,申奥成功后收视率一度攀升到88%的创纪录数字,与央视联盟的海尔集团的手机广告被反复播放,这一连串的数字不能不让各商家垂涎。
另外,各种户外媒体也将成为竞争的注意点,如何能在奥运期间,让品牌能在各个角落形成一个统一鲜明的视觉系统,商家从现在开始计划与打算,其实并不算为时过早。 真正的奥运营销与品牌精品打造过程,除了赛事本身以外,在前期如何能借用奥运资源,结合自己的产品创造出一种“本土奥运文化”,也很重要。
这一点从美国柯达公司借日本长野办1988年冬奥会之机,一举攻进被富士公司垄断的日本胶卷市场这一案例,就能给各商家以很大的鼓舞。事实上,柯达公司在这之前是经过了长时间精心准备与筹划的,而并不是奥运赛时时的突发奇想,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
比如我们的商家,完全可以在奥运之前,创造一些本土的奥运文化,从而为奥运期间的成功突破打下基础。
例如某一产品或商家,完全可以就此想很多办法,进行连续的品牌打造工作。比如可以结合申奥纪念日举办各种纪念与庆祝活动,一方面与消费者互动,另一方面畅导一种文化或精神,并进行广泛传播,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一提到豪华车,人们自然想到宝马,明星也不例外。即便那些阅车无数的主,车库里也少不了一辆宝马。坐着大奔驰的老板,他自己出去玩的时候往往也是一辆宝马。宝马似乎成了豪华私人驾驶工具的代言。
由于这种品牌感召力,宝马在中国地区请明星代言的品牌。但多年来宝马对自己定位于“成功、时尚”的品牌形象的经营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与宝马“有染”的明星,从来就不缺。
话题女王郭晶晶无疑是宝马品牌的忠实粉丝,在奥运会之前,她的座驾是一辆MINI,而奥运会之后,她很快又用拿到的金牌奖金买了一辆X6;田亮的老婆叶一茜怀孕时,开的是一辆X5;姚明的座驾是一辆宝马7改装车;李宇春年初给一家杂志拍广告,开的是一辆Z4;十八岁的“谋女郎”李曼开的是一辆宝马3……几乎覆盖了宝马全系车型。
他们都是宝马的金字招牌和活广告,因为当身为宝马车主的明星们爆出什么新闻时,那些八卦记者们绝不会忘了提一句他们的座驾。
话虽然开宝马的不一定是好人,这些明星新闻也不是那么劲爆,但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宝马成功地将自己的品牌形象融入了明星的日常生活,其“明星营销”的功夫可说已臻化境。
宝马中国公关部一位负责人表示,宝马汽车在明星圈里销量很大,而明星个性化又很强,如果请某个明星代言,那么其他的明星很可能就放弃了宝马了。而目前,还无法找到这种凌驾于所有明星之上的超级明星,所以宝马目前也找不到合适的代言人。
他坦言,找形象代言人这种营销手段没有问题,对开拓市场也有一定作用,但是必须找一个与品牌相契合的,否则适得其反。这是一种风险很高的营销方法,所以企业在做的时候要非常谨慎,所以宝马至今还未涉及,甚至在车展上都不找车模。
近日,车企们在营销手段上新招频出,如今在车辆品质成为必需的时候,新车上市、品牌营销活动,就成为汽车厂家打开市场的重要策略方式。
从凯迪拉克把一辆全新旗舰车型CT6搬进了鱼缸到一汽大众“包机”上天宣传全新迈腾;DS
5LS在微信平台“抢红包”上市到东风风光将网红经济运用到发布会;福特把旗下车型植入热播剧《好先生》再到宝马2系旅行车在《奔跑吧
兄弟》中的大规模亮相,车企的营销几乎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早在2014年下半年,包括豪华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在内的车企就开始把钱纷纷砸向当时甚至现在都非常火爆的真人秀节目,在节目中,重点宣传的车型被植入节目中的很多环节,这种紧跟热点的借势营销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讨巧的方式。
好先生剧情
据了解,作为较晚入驻中国豪华车市场的英菲尼迪品牌,凭借赞助《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收获了成功。数据显示,这次赞助让英菲尼迪的品牌知名度提高了5.4个百分点,获得六项营销大奖,销量同比增幅达147%,远高于预期50%的增长目标。同样凭借赞助娱乐节目取得成功的还有凌渡和《奔跑吧
兄弟》的结合,二者运动、年轻的共性让品牌形象在节目中有了很好的提升。
当然,在大部分车企都要在娱乐营销上做点文章的时候,也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是幸运儿。如前几年,MG品牌赞助了电视剧《一起去看流星雨》,虽然该剧引发了收视热潮,但MG品牌却被网传形象“山寨”,直接影响销量。另外,还有不少品牌投身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比如日产天籁、长安铃木启悦等,虽然品牌置身现象级的娱乐节目,但是因为歌唱类节目和汽车品牌本身结合不紧密,加上 *** 作中并无亮点,收效甚微。
体育营销也成“新宠”
随着汽车年轻、运动和时尚化渐成趋势,赞助体育赛事在这几年里也成为车企的必争之地。40年里执着赞助马拉松的宝马、将世界杯赞助包到2022年的起亚、助力国家游泳队出战世界游泳锦标赛的吉利,还有携手国家击剑队出征里约奥运的一汽丰田等,都希望通过体育赛事来树立品牌形象。但是同时,业内人士指出,体育营销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所赞助的赛事或者运动员出现状况,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举例来说,观致在去年赞助的世乒赛就没有找准传播的要点。在世乒赛的比赛现场缺乏场地广告,而且在电视转播中也缺乏插播广告,这让本身现场感不强,对大多数守在电视机前看比赛的观众来说,观致的这次营销效果显然并不理想。而这几年随着马拉松运动的全民化,专注马拉松40年的宝马找到了用武之地,营销方式也不局限于赞助比赛,而是通过举办嘉年华、彩色跑、趣跑日等活动,让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