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百年大战。
文|欧也
百年药企云南白药也许从未想过,有天会被人调侃为“云南白药牙膏厂”,这种戏剧性的“身份”切换发生在同一时间节点上。
2019年云南白药扣非净利润为22.89亿元,同比下滑20.8%,系2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期,以牙膏为主的 健康 产品事业部实现营收46.8亿元,净利率高达35%,成为云南白药净利主要贡献部门。另外,云南白药牙膏还以超20%市占率,于中国市场击败高露洁和佳洁士,成为国货第一牙膏品牌。
与花17年时间成为云南白药“左膀右臂”相对应的是,牙膏当前更是获得资本前所未有的关注。譬如,涵盖牙膏品类的新锐口腔护理品牌参半、贝医生、BOP等,近些年来均获得上千万元的融资。其中,参半已获得超5千万融资。不仅如此,据青眼调查发现,从过去的几元到如今动辄上百元,当下牙膏已然越卖越贵。
有业内人士感慨,“缺席高端化妆品的国货品牌,却做出了牙膏品类的高端品牌。”但通过溯源牙膏的百年产业史就会发现,牙膏能够成为日化行业跑出的黑马实属意料当中。
三星牌埋下牙膏产业复兴的火种
牙膏,作为洁齿品的一种,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前。最开始人们使用的都是“牙粉”,直至法国人在1840年发明了金属软管,牙膏雏形才开始固定下来。牙膏在中国的引入过程,据《牙医史话——中国口腔卫生文史概览》一书称,19世纪末,牙粉、牙膏与其它洋货一起进入中国,并开始在城市流行起来。
由于牙粉、牙膏都属于舶来品,所以当时被列为奢侈品行列,这一时期的洁齿品主要消费者是公务人员、 社会 名流、名妓等,刷牙是“文明人”的象征之一。牙不好的鲁迅,就曾在日记里面多次记录购买牙粉、牙膏的过程。
中国第一支国货牙膏品牌的诞生,源于一位富二代振兴“中国制造”之举。1912年,因看不惯上海到处充斥着欧美夏士莲雪花膏、旁氏白玉霜及日本金刚牌牙粉等外资品牌,上海金融大鳄方选青之子方液仙成立中国化学工业社发力中国制造化妆品,并相继推出三星牌雪花膏、白玉霜、生发油、花露水、牙粉等产品。后来,争不过日本金刚牌牙粉,三星牌牙粉又面临香味宜人的无敌牌及包装精美的嫦娥牌等本土强势牙粉品牌围堵,一度陷入僵局。
当时,方液仙观察到国际市场出现牙膏对牙粉的替代之势,于是决定推出牙膏产品。1923年,仿照美国珂路搿公司(注:据林语堂《我怎样买牙刷》和《良友》画报记载显示,珂路搿或系彼时高露洁的中文翻译)丝带牌牙膏配方和包装的三星牌牙膏推向市场。但因是模仿畅销品而来,三星牌牙膏一时难以立足于市场。同当下不少品牌的营销打法一样,方液仙采取了低价战术和广告轰炸。当时,丝带牌牙膏每支卖7角5分钱,三星牌牙膏只卖2角。另外,方液仙还专门规定拿出一定比例营业额作为广告投放费用。
1937年,三星牌牙膏资助拍摄了轰动一时的歌舞片《三星伴月》,该片由上海“金嗓子”周璇主演并演唱主题歌《何日君再来》,嵌入片名中的“三星”品牌由此深入人心。除冠名外,报纸、墙栏、广播、霓虹灯、路牌等,三星牌牙膏都做了广告宣传。同时,三星牌牙膏还设计了奖券广告,并起名为“玻璃管里的秘密”。
将牙膏产品配置一个小玻璃管,管内分别放有面值1元、5元、10元的三种彩券,中奖即所得。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三星牌牙膏还设有“福禄寿”三星奖,凑齐“福禄寿”三星的幸运消费者可以获赠一套房子。新颖又吸引人的促销方法,加上中国化学工业社在南京、杭州、天津、汉口、长沙、南昌、广州、梧州、青岛等地广设发行所,令三星牌牙膏逐步开始垄断国内市场,且一度远销东南亚及非洲市场。
到上世纪40年代初,三星牌牙膏年产量高达1300万支,成为实至名归的国货第一牙膏品牌,也开创了中国牙膏产业的日后辉煌。可以说,三星牌牙膏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经典范例。
战争给了洋品牌机会
三星牌牙膏的大获成功,让这一时期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由牙粉转向牙膏。而在三星牌牙膏的带动下,上海一度成为中国牙膏生产中心。据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上海有16家工厂及药房兼产24种品牌的牙膏,牙膏销售量达60万打;到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牙膏厂增至78家,品种达110种之多。
同时,中国本土牙膏品牌也迎来了集体的高光时刻,蓝天、黑人等牙膏品牌也慢慢萌芽。1911年,刘凯平创建了蓝天集团前身“同昌行”,研制出“地球牌”和“老火车牌”两款牙粉,并于1938年研制出“老火车牌”牙膏。而据新华社报道,20世纪30年代,宁波三兄弟严柏林、严仲林、严季林以生产销售雪花膏起家,后创办“百昌洋行”(此后更名为百昌行)推出过“她的友”“阿墨林”等药水药膏。因观察到牙膏消费趋势的崛起,严氏兄弟从三星牌牙膏挖来工人将中国化学工业社“白玉牙膏”配方加以改良,生产出留兰香口味的新产品黑人牙膏。
依靠模仿起家的黑人牙膏,刚开始也难以切入市场,但黑人牙膏很快在营销方法上找到了突破。1936年,黑人牙膏通过《申报》以“现代医药界之惊人发明”为题刊登了整版广告,号称“用普通杂牌牙膏一月,不如用黑人牙膏一次”,还称黑人牙膏采用了神秘的原料,有白齿杀蛀除口臭以及坚固牙龈等功效。
通过持续性的营销宣传,加上百昌行经营日化产品的渠道优势,黑人牙膏从三星牌牙膏手里抢到不少市场份额,并逐渐跻身上海最主要的几个牙膏品牌之列。但这种以国货品牌为主的中国牙膏市场格局,随着抗日战争爆发被冲击得烟消云散。
1940年,坚持“实业救国”、积极出资驰援抗战的方液仙惨遭暴徒杀害。刘凯平也未来得及看见同昌行推出牙膏,便因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于1932年6月遭到杀害。刘凯平二弟刘兴治曾公开回忆说,“如果哥哥只做他的生意,人生就不会是这样了。当时目睹祖国的山河破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他走上了报国之路。”换言之,如果有着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牙膏市场格局也将会是另一种局面,或许就没有洋品牌的机会了。
国货品牌与“双洁”的拉锯战
但正是民族商人们关键时刻“商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才为中国牙膏品牌及产业种下燎原的复兴之火。黑人牙膏,便是当时延续 历史 的标杆品牌。随着时局的变幻,严氏兄弟举家移居香港,同时在港台两地设厂生产黑人牙膏。公开资料显示,黑人牙膏长达40年来都是台湾地区牙膏市场的领导品牌,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70%。同时,黑人牙膏还远销东南亚,占据了东南亚市场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三星牌牙膏母公司更点燃了新中国牙膏品牌的第一波浪潮。建国后,中国化学工业社被改制为上海牙膏厂,众多耳熟能详的牙膏品牌如中华、美加净、留兰香、白玉等均出自该厂。
据新华社报道,1949年中国牙膏产量仅有2100万只,人均拥有牙膏数量不足1支。加之当时商品市场处于国营垄断时期,整个中国牙膏市场处于有限竞争状态。如果单论地域分布的话,上海、天津等地是牙膏产业的核心聚集区域。比如上海有中华、美加净等牙膏品牌,天津则以蓝天为主要牙膏品牌代表。
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牙膏市场才从有限竞争发展到充分竞争,诸如两面针、黑妹、田七、冷酸灵等牙膏品牌如雨后春笋。相较中华、美加净、蓝天等牙膏品牌开创美白、抗渍、防蛀先河,两面针、田七、黑妹、冷酸灵等后起之秀除延伸中草药概念外,开始在牙膏的功效上作文章。譬如两面针宣称针对牙龈红肿;田七标明治疗虚火牙痛;黑妹主打“国际香型,内含口洁素”针对口腔溃疡;冷酸灵则聚焦于“冷热酸甜想吃就吃”的抗敏概念。
此间,由于国货牙膏品牌偏安一隅,从而造就中国牙膏产业发展史上的奇特现象,一众国货牙膏品牌集体分享着中国庞大的市场红利。直到1992年和1995年,外资牙膏巨头高露洁、佳洁士前后脚进入中国市场,此后国货牙膏品牌们与“双洁”经历了长久的拉锯战。
公开资料显示,1992年蓝天开创式地推出全效牙膏蓝天六必治,随后凭借具有6大功能及“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经典广告,蓝天六必治快速成为国货牙膏领军品牌,1996年巅峰期市占率为16%。这之后,两面针接过蓝天六必治的大旗,2001年年总产量突破4亿,按照同期中国人口约12亿计,相当于全国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用过两面针牙膏。2004年,两面针风风光光成为国内牙膏企业上市第一股。同样,田七、黑妹、冷酸灵等都曾有过“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辉煌 历史 。
一次“高端制胜”的完美逆袭
2000年,成为中外牙膏品牌格局发生变化的分水岭。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牙膏十强中外资品牌已由1996年仅占两席增至2000年的6席。外资品牌之所以能够撕开中国牙膏品牌的护城河,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惯用的“收割”方法。比如联合利华从上海牙膏厂取得“中华”和“美加净”品牌经营权,相当于直接取得了本土有消费认知的牙膏品牌的市场份额和渠道。另外,早就从好来化工集团手里拿到黑人牙膏部分股权的高露洁,手握两大全球知名牙膏品牌对本土牙膏市场进行掠夺。
其二,产品结构单一、集中于低端市场和低价格带,是彼时国货牙膏品牌的共同特征。但外资品牌则品类众多且覆盖高、中、低市场,既有3-10元价格带的大众产品,也有20元左右及以上的高端及超高端牙膏产品。两相对比,国货牙膏品牌就显得单调不少。
其三,2000年后迎来中国消费者第二轮消费升级,居民收入增长同时带动日化品消费的支出,一些年轻人或中高收入者开始偏向使用外资品牌牙膏。
这之后,原本由中华、蓝天、冷酸灵、两面针组成的中国牙膏市场“四大天王”格局,开始进入由高露洁、佳洁士主导的“双洁”称雄时期。有意思的是,“双洁”从1960年开始到1986年在全球市场你来我往几十年,直到在中国市场一度形成绝对的“双寡头垄断竞争”地位。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中国牙膏市场仍由“双洁”、黑人、中华组成第一牙膏品牌阵营,占据65%以上的市场份额。
2014年,跨界而来的云南白药牙膏打败高露洁,跻身中国市场牙膏品牌前三名。同年前十品牌分别为,黑人、佳洁士、云南白药、高露洁、中华、冷酸灵、纳爱斯、舒客、舒适达、LG竹盐。2019年,云南白药牙膏又成功超越黑人,成为中国牙膏市场里的国货牙膏第一品牌。这背后,中国牙膏市场规模由2013年仅有197亿元到2019年增至291亿元,且牙膏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中高端牙膏逐渐成为新型消费趋势。
值得一提,无论是云南白药牙膏完成登顶之路,还是以舒客为代表的国货牙膏跻身中国牙膏品牌第一阵营,这实际上可认为是一次“高端制胜”。显而易见,云南白药牙膏最后战胜的牙膏品牌是黑人,而非“双洁”。众所周知,较于“双洁”及一众国货牙膏品牌崛起于平民价格,凭借独特清凉口感的黑人牙膏则一直主攻中高端消费市场,且在10-20元左右价区里具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反观云南白药牙膏,其一开始便主打中高端消费人群,还造就了国内单支牙膏价格20元以上“神话”。同样,2006年舒客决定进军口腔领域时,其产品线和高露洁、佳洁士等做了区分,主要发力漱口水和高端牙膏。当时舒客牙膏定位28元一支,而同期高露洁牙膏最高也才十几块钱一支。
当然,所谓中高端牙膏品牌也绝非仅是售价高,还依赖于品牌的核心价值资产。云南白药牙膏战胜黑人,除价格战术外,其利用独有的云南白药药品背书率先提出口腔 健康 概念,在定位上清晰区别于一众主打美白、牙渍、清新口气等的牙膏品牌,还让云南白药牙膏显得更加专业。而舒客能够在铁板一块的牙膏市场中崛起,除抓住消费升级这个巨大机会外,还依靠“极致的产品+体验服务”的一站式口腔护理解决方案打天下。
总体而言,中国牙膏市场能够诞生出中高端品牌,并于该品类跑出“领头羊”,回溯整个中国牙膏品牌的百年简史就会发现,中国牙膏产业星火不仅从未断过且一直有着标杆品牌在做示范效应。可以说,一直以来定位于中高端的黑人牙膏,原本就在中高端领域蹚出可参照的路径。而辉煌一时的两面针、田七、冷酸灵等在牙膏功效领域开疆拓土,也为后继的牙膏品牌们指明了方向。当然,后继者的成功更离不开自身精准定位和敢于跳出低价格带的勇气,及抓住 健康 意识提升带来消费者对口腔 健康 观念的大升级机遇。
从目前看来,白药牙膏似乎并不想在主力消费人群上进行再细分与更明确的选择。比如,在它的电视广告上,我们只见到了白药牙膏对防止牙龈出血的强化诉求,却无法从产品的使用场景、广告人物的衣着和气质等方面,看到任何有关白药牙膏高端性的暗示。也就是说除了价格和包装对高端的诠释之外,云南白药还没有作好将白药牙膏打造成高端人群专享品牌的准备。日化等快消品行业的游戏规则,相对于云南白药以前长期处身的药品行业而言,具有更强的品牌专属性特征,可以说是根本就不存在左右逢源和能讨好每一类人群的品牌。白药牙膏针对目标人群的全覆盖策略,难以给可能长期消费白药牙膏的高端人群带去心理利益,这样就无法保障其品牌忠诚度。 销售经理 业务员 客户分析 营销拓展 营销管理 更多…如果云南白药只是在教育和培育这块分众市场,而没有在核心消费者中建立品牌忠诚度,假以时日,一旦有稍具实力的竞争对手推出同样功能、价格稍便宜的产品,白药牙膏又凭什么让消费者认为自己贵得有理呢? 笔者预言,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出现的话,在云南白药牙膏的前方,将会有两条路在等着它:一是大幅度降价,陷入价格战,二是定位摇摆导致竞争壁垒构筑不力,可能在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就被可取代自己的竞品逼得逐步败退。营销建议:1. 主力消费人群定位在患有牙龈出血症状的高端收入人群。这个主力消费人群与白药牙膏的高端价格相匹配,成为与高端人群想对应的品牌,能有力狙击中低价格对手的跟随。针对主力消费人群,打造出他们专享的品牌,让白药牙膏给予他们更多、更大的心理利益,以强化他们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这也需要对“云南白药”这个百年老品牌的内涵、形象等进行调整及整合。2.不同年龄层等方向寻求突破,丰富自己的产品组合,而不是孤零零的一款产品摆在大卖场、便民超市与连锁药店的货架上。3.据主力消费人群的具体特征,重拍广告片,如果仍然采用恐吓式手法的,就让这支广告片来得更“恐怖”一点,以便白药牙膏对目标受众形成更猛烈的冲击,让他们更深刻地记忆,产生更强烈的购买冲动,力争让“防止牙龈出血的牙膏=白药牙膏”的概念深入人心。渠道悬空:超市还是药店?云南白药在白药牙膏上采用的是保健品的营销思路,在渠道选择上目前主要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连锁药店,二是有所选择性地进入大卖场及相应超市。应该说,这样的渠道规划,既让白药牙膏与自己的传统主打产品形成了高度的渠道资源共享,又让自己因为连锁药店的“通路费”相对较低,同台竞争与互相进行信息干扰的牙膏品牌相对较少,从而方便自己获得更大的 *** 作空间,还让自己兼顾到了日化产品的渠道运作规律,形成了通过大卖场与连锁药店对目标人群进行两条线的覆盖。但是,云南白药忽视了这一点:消费者习惯去大卖场及便民超市等地方购买牙膏,连锁药店相对这些渠道而言,显然是牙膏产品的“新渠道”,需要对之进行培育,诱导消费习惯发生转变。麦芽糖人人吃过,但以前走街串巷唤卖麦芽膏的小锣声响,可是有固定音调的,我想这也许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一面巴掌大的小铜锣,卖糖的货郎手臂悠然搭吊在肩上的扁担末端,小铜锣掌控手里,手指微微点动,与小铜锣绳子连接的小木槌子断断续续的沿途敲响。您仔细听听,这小铜锣发出的声音,不正是与我们海岛闽南腔调的“麦-芽-膏-”音调和韵律如出一辙吗?初秋周未清晨,懒床的我被清脆悦耳的“铛-铛-铛”声响所唤醒,由远而近传来“麦芽膏”那悠扬的叫卖声。这不由让我想起儿时满口麦芽香甜的滋味。童年时的麦芽糖,应该算是在我《古城往事》文集中,自己所喜欢的众多“疯乐童玩”之一吧。
小的时候,敲糖块和麦芽膏,应该是我们那个年代孩子们的两个最爱。走街的卖糖郎,肩上那一条扁担,挑起可是两筐孩子们“甜蜜的盼想”。担子的前箩筐盖卧一个箥箕,顶头放置一矮扁状铁桶,遮一小块“蠓罩布”(蚊帐网状布质),里面装着的就是拉好的金黄色透亮的麦芽糖,箥箕上还有绕挑麦芽糖所需的小竹片小竹扦。小竹片抹了油,与糖膏能起分离和润滑作用,这样小竹扦和手指才不会被麦芽糖黏住。每当有人前来购买,货郎随时择地卸担,双腿或跔或蹲,轻轻地揭开铁桶盖布,双手并用,娴熟地用竹片从桶里缠拉出一小撮麦芽糖,迅速绕在竹枝顶端,再用宽刃大剪刀果断一铰,即便达成一笔生意。
糖敲担子与卖麦芽膏相似,一块像刨刀片的铁块,小锤敲着叮当响,卖糖块的担子同样晃晃悠悠走街串巷,赚的是小孩的零花钱,三五分可买,或拿个废牙膏皮、鸡毛猪骨、废塑料前往兑换也可以。“叮”的一声,敲一小块中间厚双边薄尖不规则的“糖敲”放在你手里,这淡黄色小碎糖吃在嘴里嘎崩脆响,再嚼一嚼,绵甜粘糯。糖担子后面,通常会跟着几个馋嘴的小孩童,流着口水眼吧吧地瞪着那糖筒看,也不怕眼珠子会被糖粘住,但在小的时候,大家不正都憋着一股馋劲吗?“龟笑鳖没尾,鳖笑龟粗皮”,所以谁也无暇去笑话谁了。
货担另一筐头,对孩童们来说一般是不会去关注的,这对孩子们的需求点来说并无关联。因为筐子里面装的是居家生活才有需求的山里杂货,比如“伸根藤、观音串”之类土特产等食用药材,以及针头线脑等日常用品小物件,还有就是农家自己压榨的香麻油之类的食材调味品。
说起敲糖块麦芽糖,我想,在许多中老年人脑海里,应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记忆画面:小的时候,每每听到铛、铛、铛声响起,紧接着便是“鸡毛肉骨……鸡胗膜唉……废铜烂铁呵……”的吆喝声,这时,孩童们便会在家里翻箱倒柜“抄搬找寻”,当如获至宝抓起旧物火急火燎追到货郎,最终能够将废旧物换成糖敲块。抑或花上一二分钱得到一小枝麦芽糖,心满意足地舔吮起来,甜香弥漫舌根,味蕾即刻唤醒的感觉令人怀念……
多年之后与糖有关的“相濡以沫”,满满的幸福感总会荡漾在我回忆的涟漪里,久久难以忘怀。
也许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来说,恐怕难以理解,或者还会觉得这是个笑话。但是在那个经济困难、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在一般家庭能够吃饱饭尚且都成问题的状况下,大人们实际上是舍不得一分两分给孩子零花的,先是以“小汉囡仔吃糖会生牙虫蛀齿”先行慰劝恐吓,进而把麦芽膏糖冠上一个极恶的称号----“鸡膏”,乡腔本意即为鸡的排泄物,直白说,就是鸡屎,极具贬义丑化。不过对于馋嘴贪吃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心甘情愿去接受这个有着恶心名称的零嘴而不管不顾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糖敲鸡膏糖”虽然说不是糖果,但岂绝对是糖果不二的替代品,因而“粘上了便乐糖不疲”,成为陪伴孩子们童年的美好记忆。
早期印象中,卖糖的货郎特别喜欢在学校附近转踅叫卖。手掌里那面小铜锣,间隔时长不一,轻轻敲击,“叮——叮——当”清脆而悠扬的金属声,嘴里吆喝声断断续续时近时远,慢慢的便引出了你口里的馋虫、勾住了你的魂。
下课的钟声一响,同学们就像“放出巢笼的小鸟”,循着“叮叮当”的小铜锣声响处,找寻到早就那儿等待生意的卖糖郎,人手一竹签麦芽糖或糖敲块,拿在手里像宝贝一样,吮吃着甜甜的、软软的。因不舍得大口吃,慢慢就着糖块的边沿舔,小心翼翼的感受麦芽糖香甜,抿在嘴里,让它慢慢融化。吃麦芽糖,嚼食的时候千万记得别用后槽牙用力嚼,不然啊,既会甜得让你倒掉大牙,同时还来不及细细回味,这么快就把这“啖糁仔”(解馋的零食)吃完,既好生“浪费”又后悔不已的。
当然,你也可别瞧不起“鸡毛肉骨”等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意义,那年代家家户户勤俭节约。同样也别不把牙膏皮此类的小东西不当一回事,那时的牙膏皮不同于现在的合金铝材或塑料等材料,而是选用金属纯铅质材,集中回收后溶解成铅液,可制成海岛鱼钓工具的沉坠,多用途再利用,值钱着呢。
依如今的营理学说,货担们通过“鸡毛肉骨”换糖敲糖块,等值交换、各取所需、上门服务、实现双赢……极富营销技巧和商业手法。每当有孩子招呼唤叫“卖鸡膏唉~”“糖敲唉~”……需要买糖换糖了,即便歇担休息,坐在随身携带的小马扎上,悠然地讲个故事给环围在四周的小朋友们听,鼓动衣兜里没有零花钱的小朋友们,尽快回家寻找旧物前来兑换糖敲块。记得小时候,邻居一小朋友嘴馋了,故意将自家的牙膏里白花花的膏液挤掉,拿着牙膏皮前去兑换糖敲糖。后果可想而知,当然是逃避不了,让家里的大人们“请了好丰盛的一餐竹仔鱼宴”(暴揍一顿)了。
长大以后慢慢才明白,麦芽糖又叫饴糖,是著名的闽南美食之一,讲闽南话区域的大多地方普遍称为“麦仔膏”。它既可以作为食物加工的原料,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现今多在药店销售)呢。我们在春秋季食用麦芽糖,不仅能够润肺止咳祛燥,更有健脾养胃,抗菌排毒滋养等药用功效。麦芽糖虽然甜度不及蔗糖,但它色泽金黄光润,富有黏性,软滑清甜助消化,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老辈人平日里遇到卖糖的货郎,也乐于买一些存放在家里,时不时给小孩子们充当零食解解馋。
现如今,各种精美可口的零食种类繁多,什么休闲旅游食品,什么古早味伴手礼,均冠以传统纯手工制作名头的零食,可谓琳琅满目,虽然那花花绿绿的精美包装十分诱人,倒是媒体不时曝光或者警告消费者:某某食品添加剂防腐剂食用色素等等严重超标哦。
每每不经意间,从街头巷口处,传来小铜锣或刨刀片敲击的声响和久违而熟悉的叫卖吆喝声,总能回想起小时候卖糖敲块、麦芽膏糖货郎一幕幕鲜活画面。虽然,现在的人们是如此的淡化它,我想,大多缘于我们再也品啖不出浓涩香醇的乡愁,和童年时麦香里那甜中带苦的滋味吧……
杜甫诗曰:人生几何春与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记忆中卖货郎肩挑筐担,踅趖于古城大街小巷,小铜锣声起,一路吆喝异乡腔调:“麦芽膏~麦芽膏咯~”,他们的身影,慢慢靠近,而又渐行渐远。
糖敲块麦芽膏,虽然很单一,仍然给我们回不去的童年带来巨大的满足。《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这也许就是“甜糖”与“鸡毛换糖”的叙说……
2018/10/08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