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号是《八佰》的点映,电影在豆瓣评分当时是8.3分,截止到目前已经是7.3分了,评分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这几天在各大营销号下都能看到对该影片的无限夸奖,无视影片的缺点,大捧这场斥巨资拍摄而成的“大片”。
影片在宣传发布上卯足了劲,去年开始就以审查严格,一直未通过作为热点吸引众多观众的眼球,后续又拿出了片中“我方400人而敌方30万”的夸张式数字噱头,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强化影片中的悲壮之情,高举爱国主义情怀的旗帜,众多营销号也纷纷拜倒在金钱的脚下,做了一波又一波的宣传,当然也有观影后的观众描述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其中也有吐槽之声,就在这样一捧一踩的状况下,网民们热烈的讨论又无形中把《八佰》推上了近段时间影片榜的热门第一。
同样作为抱着巨大热情去观赏的我来说,对于这部影片还是挺失望的,当然有槽点肯定也是有优点的,毕竟这部影片是导演管虎耗时最久,斥7亿元巨资打造的,简单概括,优点就是影片中服装道具都还可以,而演员们说的各地方言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战斗戏场景拍摄逼真,尤其是爆破点,画面感和代入感都很强,视角都非常好,运镜也很流畅,呈现出来的场面极为惨烈且真实,对于影片中兄弟情的渲染描绘,集体洗澡的画面,也让观影人受到了感染,这可能也就是引起观众们落泪的原因之一。
既然各大营销号都在鼓吹《八佰》的优点,那我还是来说说槽点吧。
槽点一:首先影片确实在审查时,遭到了黑手,大家在电影院看到的都是删减了13分钟的删减版本,这短短的十三分钟剪辑后的影片就开始变得不太顺畅,在影片中众将士护卫旗帜的片段,因为给不了青天白日旗帜的特写,导致本应该士气高涨的情绪,瞬间削弱一大半,过于生硬,显得剧情冗长拖沓。
槽点二:抛开删减部分造成的缺陷,最大的问题应该是整个剧本,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这也就导致很多值得注意的点分散了,总想着面面俱到,最后却如一盘散沙,细节混乱失真,在人物的塑造上,欠缺成长性,每个角色都很难站的住脚,苏州河岸对面的场景中,很多没有必要的人物角色占据了太多戏份,这种工具人的铺陈过多,导致后面烈士们自杀式跳入敌方阵地的片段,显得过于刻意渲染,正是这种过于刻意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失去了战争片本应该有的深度。
槽点三:影片的线性叙事也在最后收尾的地方被打断,本是为了推波助澜,掀起整部影片的高潮,但似乎毫无帮助,历史的事实也在影片的结尾被修改,未立足于史实的片段自然很难打动期待值颇高的观众,最后只能借助强行的牺牲和煽情的配乐来升华影片主题。
战争片题材的影片有很多,《八佰》真的不能称为一部杰作,但就国内影片的横向对比来看,这样的中国历史,中国电影确实有了进步,爱国情怀也正对大部分观众的胃口,但离真正的好电影,还差那么几步,仍有着上升的空间。
战争题材电影《八佰》通过官微发布消息: 原定于6月15日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八佰》因为技术原因取消放映。其实是"不适合作为献礼片放映"?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八佰》不适合作为“献礼片”放映。《八佰》改编自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第88师第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在1937年的松湖战役中被称为“八百英雄”。它坚守在苏州河沿岸的四排仓库,挡住了日军。在此基础上,电影虚构了一个故事,湖南新兵二狗和小长沙意外地遇到了留在苏州的国民党军队。面对残酷的战争和国家的正义,每个人都放弃了过去的怨恨,团结起来抵抗外来侵略。
《八佰》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腾讯电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光膜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6月9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召开电影创作趋势学术研讨会。共有17名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对即将上映的电影《八佰》发表了意见。与会同志指出,八十多年前的四库之战,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举。然而,400壮士的悲惨结局,实际上宣告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单方面依靠英美帝国主义的抗日战争路线的破产,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电影《八佰》根本不是这样一个想法。相反,它用历史的碎片掩盖历史的本质,美化国民党的抗日战争,严重违背了历史事实。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在国庆节放映《八佰》作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电影是不合适的。2019年是伟大的历史革命的一年,社会主义红色覆盖了整个国家,所以控制是必要的,和谐是可以期待的。从事相关职业的人都很谨慎,不敢越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