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梳子推销给和尚的推销技巧是什么

把梳子推销给和尚的推销技巧是什么,第1张

1、很多的商品具有潜在的销售力。 2、把商品卖给需要这个商品的顾客不能算做真正的生意,而把商品卖给不需要它的顾客才算真正的生意。 点评:A君靠情感销售,靠佛门方丈的恻隐同情卖出一把梳子,赚的是方丈本人的钱。B君靠方丈所在的寺院的需要,卖出10把梳子,赚的是寺院的钱。C君靠方丈所在寺院庞大的客户群体的需要,卖出1000把梳子后,还有要的,C君把方丈和方丈所在的寺院以及寺院的香客的共同需要有机组合在一起,创造了新产品“积善梳”,这把积善梳是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为一体,集文化和艺术为一成。因此,积善梳已不是普通的梳子,而是集实用、文化、艺术和精神需要于一体的复杂的高级梳子,所以不仅能卖很多,而且能卖个好价钱。故此,经营要想赚钱,首先要能使对方赚钱,然后自己才能有钱赚。积善梳首先满足了寺院香客的精神需要,其次满足了寺院的利益的需要,第三满足了方丈的求名的需要,三方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经营者自然也就有大钱可赚了。 你在看完了这则故事,不免有所思考和启示。人的思想和观念是重要的,就这个故事,如果不专变观念,要把梳子卖给和尚,简直说是天方夜谭。但是C君却转变了推销的方法,投人所好,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联系上了。从不可能的商机中,开发出潜在的广阔市场。所以一个人在思想和观念上要有所转变和创新。 一个推销员来到一座千年古刹,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三个字,再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还希望能多买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种类型的施主与香客。 这个推销员可能称得上是“营销大师”了。和尚是不需要梳子的,倘若你跟和尚说,木梳可以用来梳理头发,那非但木梳卖不出去,还可能被和尚痛打,谁叫你非拿头发说事呢?这位成功推销木梳的家伙为什么成功,关键在于他根本没想把梳子卖给和尚用。 现在的商业营销讲得最多的就是抓住目标消费群。而那个推销员得到的目标消费群就是不长头发的和尚。如果他死盯和尚,将不会有任何收益。他却别出心裁,透过和尚这个直接的推销对象,发现了香客这一潜在的消费群体,进而又抓住和尚的头儿——“住持”扬善、积德、出名的心理,首先抬高寺庙的地位,然后吹捧住持的书法,结果,和尚成了木梳的流通渠道,而钱还是和尚付的! 我们的企业家也有类似的神人,比如去年北京板栗热销,廉价的板栗经过简单包装和加入开启工具之后就变成了精美的礼品;四川没用的梨花可以为日本的梨树授粉,转手一卖就赚来了大笔的外汇等等。老板们在传授经验时总喜欢强调“发现商机”,但是即使是“发现”也是建立在商机已经具体存在的基础之上。和尚卖梳子的例子说明,等待商机或者发现已有的商机不如主动地去制造商机。制造商机,可以先发制人,在别人未知的时候迅速占领市场。这才应该是成功经商的不传之秘。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是以下内容:

“把梳子卖给和尚”是营销界很经典的故事,也是学校里教学时经常引用提到的教学案例。做销售,跑市场,出发点是把产品销售出去,所以“把梳子卖给和尚”也成了很多做销售的酒桌上的谈资,也是在公司里做培训或学校里讲课时常用到的经典故事。

一般而言,只要讲到这个故事,别人也没听过,就会引得大家拍手叫好、赞叹感慨一番。

首先把案例故事先陈述一道。话说,有四个营销员接受了指派任务,任务是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销掉。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

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这样就销掉一部分梳子。第三个营销员回来,销了百十把。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讲,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他们头上。

您在每个庙堂的前面放一些梳子,他们磕完头烧完香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一来就销掉百十把。第四个营销员说他销掉好几千把,而且还有订货。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

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销掉上千把。案例故事表达完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62719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