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常用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影视作品常用的营销策略有哪些,第1张

1. 开发布会电影发布会可以说是宣传标配,毕竟它可以一步到位集齐全国主流媒体。2. 广告营销前置广告比起院线投放,性价比更高,还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在与电影的相关视频前播放,算是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做到“展示”,把预告片往上一放了事,还要发起行动——跳转官方微博玩电影票抽奖、跳转电影官网看完整预告片等等。尽可能让每次展示都能实现转化。3. 事件营销而口耳相传是最好的营销,往往来源于一次成功的传播事件。《权游》推广他们新的一集剧集,在海滩放置了一个小房子那么大的龙头骨,看上去就像是从剧情里穿越到现实。看到这个场景,你会不想拍个照片发朋友圈呢?4.新媒体社交平台加入你的推广渠道微博、各视频网站是绕不开的,大平台虽然有强大的用户基数,还可分一些给直播、短视频。这样做有助于形成“怎么哪哪都看到,可能真的不错?买票去看看”的心理。5.让剧中的角色走出屏幕这是比较让人迷糊的说法,大概意思就是让影视剧里的人物进入“现实”。比如《后会无期》给马达加斯加开微博,更早的《老爸老妈罗曼史》,巴尼还真的有个泡妞网站呢。6. 明星、品牌联合推广 可口可乐有7.4亿粉丝,是《007》粉丝数的30倍。于是《007:大破天幕杀机》上映时,就看见这俩频繁地互相调戏了。大腿抱的好,吸粉吸的快。7.主题曲营销请当红的大明星演唱歌曲不在讨论范围,那种对电影的精神内核其实没有太大体现,这些需要在前期就根据电影情节去沟通创造了,营销工作负责让更多人听到,喜欢上歌曲。那到底是歌曲成就电影的多还是电影成就歌曲的多?影视剧营销不是件容易事,抛弃只有大预算才能干大事的迷信。钱是必要的,但创意才是做营销的核心。

我认同。近年来,影视行业不断发展,相关的宣发、营销等环节也十分活跃。然而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制造噱头虚假营销、刷榜刷评扰乱影视作品评价的现象。影视营销是扩大影响、打开市场的有效途径,但过度营销甚至虚假营销,不仅无益于影视作品传播,还会扰乱市场秩序。所以我认同该观点。

影视作品的过度营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会让粉丝产生厌恶的情绪。过度营销就是没有这个实力,但是却一直夸自己,就像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样。

现在的影视作品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要想在这么多的影视作品中变得出圈,那么就必须要有强硬的实力,比如说演员的演技很好,剧本也很好,那么这部影视作品就一定不会被埋没。现在的网络也是非常发达的,在已知作品拍摄完成后就会进行营销,可是适当的营销才能给影视作品增添色彩,如果过度营销的话,就只会让这个影视作品越来越快的被淘汰。现在的老百姓也不是傻子,过度营销还是能分得清,比如在某平台热搜上这个影视作品,本来很多人都没有看过,可是却频繁的上热搜,那么粉丝就会产生厌恶之情,认为这部剧很厉害,能够上这么多的热评,花了不少钱。其实老百姓有这种想法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一个特别差劲的影视作品频繁上热搜,只会让老百姓觉得这部剧背后有人或者是花了钱。

过度营销非常的好定义,比如一直在消耗这部剧的情怀,还有可能是在消耗这部剧的价格以及老百姓的心情。有的影视剧只重视演员,不重视剧本,而有的影视剧只重视剧本,却不重视演员,导致这部影视剧特别的差劲,那么过度营销就会起到一个反作用,比如说观众会觉得这个导演没本事,或者是这个演员太垃圾了,这么好的剧本都带不动。过度的营销也包括大量的广告投放以及使用概念,然后来获取商业利润,但是老百姓也是非常精明的,肯定不会让自己变成资本家的棋子。

最后,希望影视作品能够越来越出圈,越来越有创意,这样老百姓才愿意花钱欣赏影视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113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