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卖惨营销”,该怎么杜绝?

什么是“卖惨营销”,该怎么杜绝?,第1张

“卖惨营销”,早已不是新闻,所谓“卖惨营销”就是指电商或是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博主通过卖惨带货、编造离奇故事吸引流量,以自我炒作、低俗表演等不良行为博眼球,以获得成名机会,并将流量转化为金钱。除了多年的“老梗”——水果滞销,还有各种“滞销”、“破产”、“抗癌”、“家门不幸”等故事。媒体曾报道过,一位长相容易博得同情的老大爷,频繁出现在各地各种水果滞销的网络营销之中,被网友戏称“老大爷都不够用了”。

卖惨营销就是一种生意,是一种致富“套路”,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让网友关注、同情、责骂甚至开撕,博取一波流量,吸引眼球,赚取同情心来带货。

“卖惨营销”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行为,用虚构的凄惨故事,骗取网友的信任和金钱,甚至将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产品卖给观众,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可怕的是此类行为消费了民众的同情心和善意,损害了爱心事业的社会公信力,对公益慈善事业造成了不良影响。其次,“卖惨营销”从本质上扰乱了直播带货行业的正常秩序,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搅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对那些诚实经营的商户也不公平。从长远来看,能直接毁掉一个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必须加大对于此类行为的治理力度,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服务许可、备案工作,强化网络直播服务基础管理,通过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的奇葩式网络直播,追究短视频发布者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形成社会威慑力。直播平台也要承担起监管责任,继续加强监督审核的力度,对这种“演戏式”直播带货应该露头就打,尽快封杀,并在各大新闻平台加以公示不给其壮大的机会,利用技术手段,防止已经被封禁的主播“死灰复燃”。要建立行业监管的长效机制,落实相关的法律规定,让制度规范长出“牙齿”,真正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那些不断刷新底线的网络直播乱象。

“卖惨营销”的花样层出不穷。某些销售平台,弄几张照片,写上“水果滞销,果农痛哭”、“大蒜滞销,帮帮我们”、“求求支持”等等宣传语,然后再配上老农一筹莫展“悲情”的表情,网友看到这种情一般都会动恻隐之心。刚开始,产品滞销情况基本属实,不少人出于同情之心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买一些,帮帮他们度过难关。可是,这种情况被不法商人看到好处后,开始打着“感情牌”来消费老农,同一个人,同样的表情,换换产品,换换宣传语,难道这位老农家有良田万顷,种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水果还是每个季度换个作物?这难道不是在侮辱消费者的智商?这种行为,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真正有需要的老农们失去了帮助,断了客源,伤了人心。

没想到的是,短视频的兴起,也出现了“卖惨营销”的套路。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竟然还有剧本,有演员,有曲折的故事,完全已经把这种方式做成了产业链,真是夸张呀!甚至很多坐拥几百万粉丝的主播,已经靠出轨、破产、家庭矛盾等故事来带货,甚至出现号称弄错价格大打出手的行为,误导消费者赶紧下单。“卖惨营销”不能没有底线,必须要合法合规,要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最终真的成为了常态,成为了“欺骗”,那必然会没人关注,完全透支消费者的同情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1280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