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句广告词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史玉柱到群众中调研脑白金这款产品品的销售情况,发现很多老人家自己不会买,但是喜欢喝,那怎么办呢,史玉柱想,那就让子女买,而中国的父母是不会命令子女买东西送给自己的,于是便想出了可以让别人以送礼的形式送脑白金,脑白金的定位从保健品转移到了逢年过节送礼的礼品。最终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自然大卖。
二、 像劳斯莱斯这种超豪华品牌汽车为什么不但要做精准营销,也要做大众熟知的广告呢?
原因就在于如果只有有钱人知道它,但普通群众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那有钱人也是不会买它的,因为它就是要制造差异化,让有钱人觉得买了它就不是一般人(有装逼属性),这样才符合它的品牌定位。
三、 娃娃机,很多人玩娃娃机的心理变化是这样的:我就好奇,试试运气玩一次,结果一次没抓上来,我再试一次,结果还是没抓上来,我就不信了,我再抓,不然我前面的钱就浪费了,最终的结果是抓了很多次,钱已经足够买几个娃娃了,还是一个都没抓到。类似的还有拼多多的砍一刀,前面几次转发砍一刀能砍好几十,越接近封顶值的时候一次转发砍一刀只有几毛甚至几分钱,但之前都消耗了那么多人情了,后面不砍了岂不是浪费,只能硬着头皮转发下去。其实它们利用的就是人性的风险偏好理论,当可能遭受之前的投入的损失的时候,会低估接下去继续投入的风险,所以还是会继续投入。
四、 奶茶店的排队,人们都喜欢跟风,从众,很多人都有选择困难症,自己没有促进选择变得正确的关键信息,于是只能跟随大家走。街上看到那家店吃的人多,于是便想着大家都吃的肯定没错,商家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于是雇人排队,排队的人多了,那跟进来排队的人自然也会多起来,名声也会越来越大。
五、 人们害怕无聊,广告界的分众传媒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它在电梯里打广告,而且效果很好,很容易就能把一个品牌植入到消费者心中。因为电梯是一个很封闭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人们极其无聊,而在这样的环境里,看广告反而不是那么无聊的事,所以就利用了人们害怕寂寞害怕无聊的心理,强行植入广告。
六、 人们都害怕落后,从而会产生焦虑。得到app就是利用这一点,这个时代人人都怎样怎样优秀,而你却怎样怎样不堪,你身边的人都怎样怎样进步,你应该要学习什么什么,瞎比比一通,然后你开始焦虑,开始害怕落伍,开始害怕身边的同龄人超过自己,于是你毫不犹豫的买了课,但也还是一样过得平平淡淡。这就是赚人们害怕落后而产生的焦虑的钱。
七、 还有就是利用好奇心营销。很多人,包括我们,在知乎盐选下看到一个回答还不错,想要继续看下去,结果要充会员,一下没忍住就充了。还有各种看爽文小说的网站,都是到高潮的时候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只需九块九包月。这就是利用人们被勾起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于是只能花钱来满足的心理。
八、 还有一些利用大众崇洋媚外心理的,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更圆,于是取个外国名字便于营销。例如马克华菲,骆驼鞋,鸿星尔克,卡姿兰彩妆,澳优奶粉,培芝牛初乳,卡尔丹顿,阿尔皮纳等等,这些其实全都是中国品牌。
一句话,大部分的营销都是基于人性当中的恐惧和贪婪。
人性难改,营销无所不在。一切营销都是基于人性弱点的营销,针对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和后天养成的世俗判断,为了满足人性的各种需求、焦虑、贪婪、炫耀等等。1、虚荣
人们在乎名望和身份,追求优越感,消费就是为了炫耀与攀比。苹果之父乔布斯深谙人性精髓,大众不光需要娱乐,还需要时尚与奢侈。将iPhone定位为高端产品,对很多人来说,iPhone是一个奢侈品,但这个奢侈品牌产生了很大的网络效应,品牌的价值也会随之增加,购买苹果手机能够满足人们的虚荣心。
2、贪婪
相信每个人都在各路商家的打折、免费试用活动中掉入过陷阱,在清仓、大减价、打折的低价诱惑下,难免会热血上涌,进行原本不需要的额外、过度或者超前的消费。电商需要预留40%以上的价格空间来进行促销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这个心理。
3、忧虑
“制造焦虑”是营销学里很常见的手段,利用顾客对后果的恐惧和焦虑,以达到迅速成交的目的。人们总是忧虑于产品的品质、忧虑于别人的看法等,而营销本身就是在解决消费者的忧虑问题,给予消费者安全感,让消费者更省心。
4、恐惧
恐惧、害怕,是人性最大的弱点。恐吓营销之所以能无往不胜,就是充分利用了消费者恐惧的心理弱点,在一些天灾人祸上,人们无能为力的心情。保险人员常常利用这种心理弱点,对死亡的恐惧,意外事故的焦虑,未雨绸缪是他们最经常的一种动作,所以利用好这一点可以很快达成合作。
5、窥探
饥饿营销就是针对这种心理,投其所好。商家有意调低供应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或者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增加人气。小米已经将饥饿营销做到了极致,包括最近的很多网红餐饮商家,其实很多都借鉴了这一点。门口排起的长队,一票难求的座位,强烈的视觉冲击分分钟勾起我们的窥探欲。
6、自卑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希望改进自己所处的环境。从懂得把营销术聚焦在人类的自卑心上开始,一切与两性有关的周边商品就成功了一半,这就是为什么“A杯瞬间变C杯”的魔力挺永远销量大好,“让你再坚持4分钟”的安全套经久被奉为成功案例。
7、从众
从众心理,与攀比一样,是社会中最为常见的心理行为。从众心理就是一种受到别人的行为的影响,从而做出与别人相同或类似行为的心理或行为过程。在《乌合之众》里,勒庞提出“群体是盲从的”。在群体中,个人的才智和个性被削弱,群体往往表现出冲动、急躁、没有长远打算、情绪夸张与单纯、轻信、易受暗示。
其实大部分的营销都是抓住了人们爱贪小便宜、无脑跟风、喜新厌旧、爱攀比等等人性的弱点在做文章。而往往触及到这些点时,确实人们也愿意为此买单。
01、贪图小利贪小便宜这点营销做得最好的应该就是拼多多,它的砍现金红包、团购更优惠、好友助力等等其实都是在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这一点来营销的。毕竟这确实是人们消费过程中最大的弱点,又比如像淘宝经常弄的满减活动,人们往往就会为了减掉的二三十块来凑个几百的单,往往里面就有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所以说让小利绝对是很多平台营销的重点。
02、盲目跟风
现在很多人买东西都在盲目跟风,所以很多商品他们喜欢找网红打广告。因为一旦大家看见网红们都在使用这个商品以后,就会潜意识里觉得这个商品应该不错,从而选择购买。但消费者不知道的是,所有使用这个产品的网红都是被他们承包的。而且现在很多广告词里都含有“一年卖出xxx”“xxx人的购物首选”,其实就是想给大众营造出一种他们商品很受欢迎的错觉,从而在心底里面选择相信他们。
03、喜新厌旧大部分人对东西都有喜新厌旧的态度,所以很多品牌他们推广速度也很快,甚至有部分产品完全就是换汤不换药,就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让他们觉得每期都有新产品买,甚至觉得自己手里的旧产品突然就不香了。
04、攀比成风有了产品故意把自己包装做得很豪华,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觉得自己买的东西高端大气上档次。甚至有些营销定位就是高档品,为的就是让大家觉得拥有了这件产品就拥有了面子。
以上几点都是在营销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营销方式,而这些营销方式不管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群其实都是比较管用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