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遇到了那些困难?

网络营销遇到了那些困难?,第1张

1、信誉度信誉度是网络营销中遇到的困难之一,2、体验度3、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也是网络营销的一个困难之一,就是无法保证网上了解的产品都是完美的。4、售后保修期说到售后保修期问题,这个其实在线下可是比较常见的,但是通过这几年的网络营销的观察发现,网络营销中产品的问题往往比线下让客户的脾气更大,一个产品出现问题,可能线下仅仅去换下而已,但是线上的话,用户又看不到真实的你,本身都有种被骗的感觉,往往脾气暴躁,有的甚至骂娘,所以网络营销人员需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营销的基本动作的“挖”客户,竞争对手的现实客户是存在着显性需求的潜在客户,这类潜在客户最容易被企业发现。这就需要企业针对竞争对手的现实客户进行“策反”,并针对准备投奔竞争对手的潜在客户进行拦截

1.拦截

拦截的本质是防止潜在客户投入到竞争对手的怀抱,并争取潜在客户投奔自己。拦截方式可以分为动态拦截、静态拦截和介质拦截。成功的潜在客户拦截是动态拦截、静态拦截(二者可称为“地面”拦截)和介质拦截(可称为“空中”拦截)的良性结合。所谓静态拦截,是指企业把产品在终端展示陈列,以产品力、品牌力、形象力吸引潜在客户,并导致潜在客户既往购买竞争对手产品的行为发生改变,并保持自身现实客户的持续忠诚。

动态拦截,则主要通过人(如销售员、促销员、营业员)的作用,通过讲解、劝说、诱导等沟通技巧使潜在客户的既有购买行为发生改变,进而倾向于企业并投奔企业。而介质拦截则是指通过媒体广告、焦点广告、渠道媒体广告等多种广告形式进行信息拦截,使传播的信息成为潜在客户的购买“向导”。

其实,把潜在客户做精做细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播信息实现告知、引导,以及现场造势、刺激购买,乃至促销人员积极推介,使潜在客户群体更加倾向于本企业产品,这就是潜在客户拦截的精髓所在。

2.掠夺

竞争对手的现实客户就是企业最“现实”的潜在客户,所在企业难免要打竞争对手的现实客户的主意,并且这将是一场永续而无终点的竞争。对于掠夺,企业主要是通过合法的竞争手段来争取竞争对手的现实客户。

当然,掠夺往往是暴力性的,甚至血腥的,这就是残酷而没有硝烟的商业战争。客户掠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企业把竞争对手的现实客户彻底争取到手。或者说,企业“策反”成功。第二种情况是有效分割,与竞争对手共享潜在客户,或者说“分食”。

其实,这恰恰印证了一个观点:营销的本质是客户争夺战。不过,客户争夺战的最高境界是征服潜在客户的意志,而不是潜在客户的某一次或某几次购买行为。正中营销大师特劳特在《营销战》里所说的那样,“营销战就是一场思想战,战场不在别的地方,而是在人的大脑里”。

现在,营销上有哪些变化让你非常难受?做过营销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

/用户注意力分散,越来越难吸引注意力

/媒介渠道、广告效果越来越差

/流量越来越难以攫取和转化

/花钱也无法获得好的推广效果了

/代言人也没有过去那么管用了

/分销渠道越建越多、促销花样百出,都很难有客观的销售

于是,很多企业家或者创业者有了这样的论点:注意力分散,营销成本上升,导致营销变难。

那么这是真相吗? 当然不是,我们只要简单分析,就会发现这种论点,与另一个事实有点冲突:社会的总营销成本并没有上升。

数据显示,近年广告支出占GDP的比例并没有提高

那既然不是这样,为什么我们普遍感觉营销“越来越难”了呢?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两种基本的工作类型,源于战略学上的两个经典概念:“价值攫取型”工作和“价值创造型”工作。

“价值攫取型”战略的核心是:想办法更多地争取存量资源。

反映在营销工作中,就类似于买到更好的广告位、提高营销预算、谈出更好的渠道价格、找到更顶级的代言人、延长工作时间、购买更多流量等。做好价值攫取型工作的关键,并不是营销学方法,而是管理学方法——比如协调资源、联络渠道、控制预算、高效谈判等。

“价值创造型”战略的核心则是:通过切换资源的利用方式,来创造新价值。

反映在营销工作中,就类似于为你的产品找到更易引起共鸣的卖点、为你的活动找到更让人愿意参与的主题、探索并研究用户真正的需求、切换产品的定位和策略等。

做好价值创造型工作的关键,则更多不是管理学方法(比如预算控制和资源合作),而是营销学方法,比如消费者行为学、动机心理学、构思创意、转化思维视角等。

在过去,大部分营销人做的工作,其实是“价值攫取型”工作,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公司市场部的人,整天处理的是数字和表格,而不是消费者的动机和心理。

“价值攫取型”工作的关键是——我可以在争夺存量资源的战斗中获胜,并建立壁垒,下面是值得炫耀的成果:

“我们签约了更大牌的代言人。”

“我们拿下了央视的广告位。”

“我们的投放量超过某某知名品牌。”

“我们争取到了更多的渠道资源。”

去年有一篇热文《买不起流量,创业公司每天都是生死存亡》,就描述了这种现象。之所以单纯买流量越来越低效,也是因为“买流量”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的“价值攫取”行为——你没有在营销上创造差异化,单纯想通过“购买”来完成工作,现在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而很多人认为的“营销变难”,实质是:他们所习惯的“价值攫取型”工作减少,现在更需要“价值创造型”工作。

现在有很多的营销经理人,都上过商学院的一门课“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那么现实中,大部分营销人,其实只做了这门课的一半:重“管理”,轻“营销”。

PS:这里的“管理”是广义的管理,并不是高层的工作,一个基层市场人做的预算表、计划图、渠道谈判等,也是管理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1553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