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多年的营销,经常跟很多营销人员沟通,关于核心竞争力,每个时间段的想法都有不同。
最初认为是专业知识,后来觉得是营销技巧,在后来认为是营销方案,而在经过了这么多年后,我觉得营销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是心态。
做营销其实好比打仗,打仗拼到最后拼的就是心态。印象最深的就是亮剑,李云龙和楚云飞在硬件上差别很大,学识上差别也很大,应该说李云龙是打不过楚云飞的,而李云龙能赢除了顺应了民心以外,更重要的是他那个必胜的心态,就算是双方军力悬殊巨大,也一定赢。
做营销也一样,市场不管怎么变,总有相似的地方,总是在一些基础打法上变通。
对手不管怎么变,总有一些共性。况且,人跟人的对决,有时候气势很重要,这个气势就是营销人的心态体现出来的。
那么营销人要有什么样的心态才具有核心竞争力呢?三句话,赢,要赢,一定赢。
很多人在营销过程中,一直是想赢,而不是要赢。
想赢只是停留在想的层面,虽然也有行动,但是行动上是有迟疑的,心里对外在条件很重视的。
要赢则是在行动上,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要赢。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机会找机会,一切就盯着那个目标。
席勒曾说过一句话:一心想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也会为他让路。
一个营销人,核心竞争力就是这种一定赢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我是伊兰微微,资深销售管理,专注职场问题解答,欢迎提问职场困惑,有问必答哦。
一、洞察
洞察是把钩子,把用户内心最渴望的需求挖出来。
洞察是指南针,指引我们的方向。
洞察是一种本能,是营销人的核心。
1.1找到核心需求,解决问题
用户就像图里的冰山一样。
你可以轻易“观察”到露出的冰山一角,但用户的真实动机藏在这冰面下。
这时,只有深入“洞察”,才能了解用户真实的购买动机。
但是,很多时候,用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这时候,你要利用洞察的本能反应,去帮他们找到深层次的需求。
案例1:福特汽车
福特先生说过:“如果你去问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们只会告诉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福特先生洞察到,用户真实需求是想在同样距离内,花费时间变短。
如果当时没能察觉到这一点,福特先生可能就和其他人一样去马场配种了。
由此可见,洞察是为了确定方向,方向要是错了,那就满盘皆输。
案例2:运动外衣
用户为什么要买一件高质量户外运动衣?
表面需求:保暖、防水、轻便等等
深层需求:是渴望探索世界的欲望
你要写这个户外运动衣的文案,你会怎么写?
你要还是不懂,可以尝试洞察自己身边的人和物。
比如美女为什么要买化妆品、帅哥为什么要健身,从中洞察出他们行动背后的原因。
1.2保持大脑思考
犀利的眼睛只能发现问题,但只有睿智的头脑才能洞察真相。
案例:好孩子童车
从上图市场调研数据中(原谅我这个表这么丑!)
能看到高达72%的用户,对婴儿车最关注的就是安全。
但是这家公司却选择了只有26%占比的舒适度作为卖点,为什么?
因为洞察到了本质—婴儿作为“使用者”
童车是否安全,宝贝无从知晓;
童车的功能性,宝贝更是不能理解;
外观是否好看,宝贝也无从欣赏;
性价比之类更是天方夜谭......
宝贝能感受到的,只有童车舒适。
童车舒适度决定—小孩子是哭还是笑,
而孩子的哭和笑决定—父母,爷爷奶奶对童车的判断。
看完这个案例,大家应该明白开头和标题的意思了吧,一定不要掉进消费者设下的“陷阱”。
在洞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头脑的清醒。
不是消费者说需要什么,我们就得迎合,时刻保持洞察的本能。
小结:
洞察是为了看清本质,洞察是通过用户的行为,分析其行为背后的深度需求。
二、冲突
冲突就是观点、利益、意志的相互干扰。
比如你想挣钱,可能家庭就照顾不好;
上班却又想玩游戏;
爱吃美食却担心变胖等等。
对于营销来说,有冲突,就得解决。
你的产品能解决问题,就能带来利益。
2.1.趋避式冲突
顾名思义,趋利避害,抓住主要矛盾。
案例1:减肥药
全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就是减肥药——解决了爱美人士心理最大的冲突。
既希望拥有魔鬼的身材,同时又希望吃多少也不会胖的胃口。
减肥药的出现缓解了享受美食的罪恶感,缓解了好身材与享受之间的冲突。
所以能解决问题的产品,用户能不买么?
案例2:温东龙的“故乡车站”的文案
知根知底的故乡美味。
散在旧时光里的故乡记忆。
总有些故人,总有些故事,会烙在我心上......
故乡,只有离开了,你才会真正拥有。
幸好,我们开始往回走。
—故乡车站。
这篇文案,利用思念故乡却又不得不离开的情感矛盾,让用户从这些温暖、真诚、怀旧的文字得到共鸣,从而销售产品。
案例3:“小猪佩奇”手表
最近“小猪佩奇”手表为什么能这么火?
正是因为人,内心的幼稚与表面成熟之间的冲突。
每个人都犹如带着面具一般,将真实的自我掩盖的严严实实。
小结:
无处不江湖,无处不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发展,对于营销而言也是如此。
营销首先—洞察需求
洞察需求的目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目的—获得利益
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冲突!
三、产品差异化
3.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老师将人的需求,按照生理与心理需要的层次划分为5个阶层,而通过这5个阶层可以再分为两个层面。
1.功能性层面需求—生存和安全感—理性—产品功能
2.精神和情感层面需求—归属感、爱、自尊及自我实现—感性—品牌价值
在这个产品同质化的时代,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那么重视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喝酒只喝茅台、五粮液,穿衣只穿阿玛尼的道理。
3.2产品差异化
菲利普·科特勒甚至非常极端地说过一句颠覆性的名言:“没有意义的差异化也是有意义的。”
我快速说一下产品三要素,即核心产品、实体产品和周边产品。
核心产品:用户买某种产品时最关心的利益——人的骨架。
案例:化妆品有美白、祛痘、保湿、洁净各种各样的功能,
你需要提炼出一个最核心的卖点,
这时就需要用你的洞察本能去寻找用户的冲突,洞察你的用户诉求。
实体产品:用户能看到、听到、触碰到感官上的产品体验。
具体表现为质量、外观特色、样式、品牌名称和包装等——人的皮肤
案例:蓝瓶钙加锌当补钙产品进入同质化竞争阶段,
哈药六厂以“蓝瓶”包装杀出重围
蓝瓶的,纯净的钙;
蓝瓶的,充足的钙;
蓝瓶的,好喝的钙。
你会说不就是个蓝瓶子么?有什么特别的?
但就因为这外观和其他品牌不同,就足以造成产品差异化。
周边产品:是用户购买有形产品时所获得全部附加值。
包括免费赠品,上门送货、安装、售后服务等。当你在淘宝上买商品时,用心的店家会赠送你各种各样的精致小礼品。
先不管需不需要,但意料之外的惊喜总是能轻而易举的捕获消费者,总比没有强吧?
小结:在这产品同质化的时代,你需要能够发现和洞察那个最关键点即利益点。
在这个基础之上,产品要创新或概念改变。
很多时候用户买你的产品,不在于你的产品有多好,而在于是否有独特性, 区隔以往产品的差异化。
以上就是我对营销人的核心竞争力的见解。
如果你对文案正文和标题写着这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可以看看我其他回答。
最后,如果这个回答对你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帮助的话,那么就帮我点个赞把~
著:以上内容来自企来秀
在互联网公司,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水平,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是数据,这些竞争力都可以被数据化,尽管营销的核心竞争力依旧可以被数据化,但是这种被数据化的内容同技术与运营往往都不同。
首先,要定义品牌营销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在我来看,营销的定义与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在一些公司,营销是对企业战略的执行,在另一些公司,营销只是销售而已。
无论公司对营销的定位如何,营销都是对公司战略的执行,只不过有的时候公司的战略就是利益而已。
但是营销却有一个无法量化的事实,和技术和运营完全不同的区别,即营销有企业作为背书,这样就无法确定这个营销的核心竞争是个人能力还是企业背书。
如果以利益作为出发点,营销的数据可以被量化,如已经制定的kpi,但是这个数据依旧无法被确定是因为企业的缘故,还是因为个人的缘故,同样,如果以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营销的目的是让品牌占据市场,但是结果却是品牌在占据市场,依旧无法确定是品牌的能力,还是营销的能力。
所以在品牌背书的情况下,尽管品牌可以被分类为大中小品牌,在这里,越小的品牌越能够体现品牌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大型和中型两种品牌概念,品牌营销的竞争力就是品牌自身,而不是营销能力,无论这个营销是以个人出发,还是以团队出发。
举个例子,可口可乐已经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了,但是他依旧在做营销,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在尝试新的营销方法,这种营销都属于尝试,在不犯错的情况下尝试即可。
而这个核心竞争力与营销能力则都是以品牌原有的背书为主的。
而对于小型品牌来说,才是要培养品牌营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的。
1,在做好品牌定位的同时,以品牌定位为基础做品牌营销,这里的核心竞争力依旧是品牌,而不是营销,包括,这里输出的核心价值也依旧是品牌,而不是营销,就如销售一个产品最好的情况就是人们记得产品,而不是卖产品的人,只不过营销人员在做产品的同时,也把自己打造成为了一个产品而已,这个是营销人员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品牌营销对等。
2,品牌营销,就是品牌故事,这个概念很早就被提出来,一个好的品牌营销就是传到一个好的故事,而品牌营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个故事,营销的执行就是将这个故事告诉别人,就比如当下国内很多创业公司的品牌营销就是传递情怀,‘情怀还能当饭吃’这句话就来自这里。
3,品牌营销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培养两个概念,一个是规划,一个是方法,规划是对品牌营销的长期规划,方法是对品牌营销的短期执行。
而这两个概念,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方法。
这两个方法更加适合学习。
在我看来,品牌营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品牌自身,因为只有品牌的故事才会成就一个品牌(第二种,品牌营销),但是具体的实 *** 上,规划更理论,方法更落实。
总结下来,以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品牌自己这个观点为基础,营销人员或者部门需要将品牌的故事讲的更好,规划的更清晰,方法落实的更好,成就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至于培养,则是规划和方法了。
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