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正药业的主要业务

海正药业的主要业务,第1张

原料药的生产与销售、制剂的生产与销售和第三方药品分销。

1、原料药业务:主要是特色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销售。

2、制剂业务:主要是抗肿瘤(包含白血病治疗药物)、抗感染、心血管、免疫抑制剂、内分泌调节剂、骨科用药等制剂产品的生产销售。

3、第三方药品分销业务:控股子公司浙江省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代理第三方药品的销售,主要是外资公司的药品在浙江省医院的销售和其他医药商业的调拨。

公司的产品很多,原料药品种达到80多种,制剂品种接近20种。原料药品种属于特色品种,主要用于内销与出口,其中21个产品可以进入美国市场,14个产品可以进入欧洲市场。

海正药业公布三季报,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74.2亿,同比增长16.3%,净利润2.27亿,同比增长5.68%,扣非后净利润1.76亿,同比下降8.18%;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6.49亿,同比增长25.7%,净利润0.57亿,同比增长5.62%,扣非后净利润0.26亿,同比下降39%。综合毛利率下滑以及财务费用上升拖累单季度业绩表现。由于合资公司生产线二季度投产等原因,公司14年中报显示在建工程转固22亿。固定资产的大幅增加对公司三季报带来两方面负面影响:1、制造费用上升造成自有制剂毛利率下滑约1个百分点;2、财务费用同比上升明显,财务费用率由去年同期1.15%上升至2.07%(公司以前存在利息支出资本化)。但从收入端来看,公司各分业务仍维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制剂业务继续维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公司制剂业务总体增速预计达到15%-20%,较上半年增速有所加快。其中腺苷蛋氨酸、硫酸氨基葡萄糖均同比增长50%左右;海正辉瑞销售的海正制剂产品因去年同期基数原因实现个位数增长;辉瑞注入制剂产品同比增长超20%,高基数上继续维持快速增长。认为,公司原有制剂产品以及辉瑞注入制剂产品的竞争优势均非常显著,辅以海正辉瑞强大的营销能力,公司制剂业务未来将持续向好。原料药业务维持稳定。前三季度公司原料药业务收入微幅下滑,但较上半年下滑幅度有所收窄;同时毛利率仍维持30%+,仅比去年同期下滑1个百分点。展望未来,随着合同定制业务占原料药比例的提升,原料药业务总体将维持收入、毛利率稳定。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4-1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8亿,4.04亿,5.48亿,同比分别增长2%、:全面摊薄后EPS分别为0.32元、0.42元、0.57元,对应当前股价市盈率分别为51倍、39倍、29倍。综合考虑公司制剂业务的高增长、研发收获期的逐渐到来、以及公司业绩的巨大d性,维持“增持”评级。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整体看,改革意见进一步保证了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审批改革的政策延续性。从研发端、生产端和消费端等不同角度进行改革和支持,目的是促进仿制药研发,提升仿制药质量疗效,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综合看,医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加速,行业去产能,竞争格局重新洗牌。

具体看:1、消费端:通过仿制药的通用名化和医保支付价加速仿制药的市场准入,加速仿制药进口替代。2、生产端:提高原辅包的质量,提高工艺制造水平,并且通过药品质量监管保证药品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性。3、研发端:通过制定鼓励仿制药药品目录,引导企业进行研发;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科研机构等合作方式解决仿制药研发的技术攻关;进一步出台政策,加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等政策提高审批药品质量和速度。

国金证券认为,整体仿制药的审批和市场准入壁垒将逐步降低,仿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由之前的以定价、市场准入和销售为核心,逐步进入以技术研发壁垒、成本和供应链为核心要素的时代。国家通过仿制药通用名化、和原研同一目录、医保支付价等加速进口替代。未来仿制药品种重点关注质量、竞争格局、进口替代空间和临床用药的必须程度。普通仿制药的生命周期缩短,加速普药化;“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落下帷幕,高端产品的市场地位进一步提高,优秀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具有优势的药企包括:1、核心梯队产品拥有进口替代空间。由于原研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我国仿制药的进口替代空间极大,拥有进口替代空间的企业有望在政策红利下实现市场的分割。2、有技术壁垒。包括工艺壁垒、剂型壁垒(缓控释、脂质体、微球等)、高难度的原料药和辅料、复方制剂等。3、有良好的原料药成本优势和供应链的企业。典型代表以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的企业。

投资角度看好几条主线:1)拥有先发优势的综合性企业。整体看,仿制药的替代和改革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优秀企业建立起来的研发注册和渠道覆盖能力将进一步被放大,强者恒强的趋势将进一步扩大,优秀企业凭借销售实力在普通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在高端产品通过技术优势建立壁垒。相关企业包括: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丽珠集团。

2)制剂出口转报国内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优势在,公司的研发、注册和生产已在国际上得到检验和证明,而在转报国内有专门的优先审评审批的政策,同时上市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一方面是这些企业的前期投入的国内变现,另一方面是这些企业的品种多数为增量品种,没有历史价格,定价更有优势。相关企业包括:华海药业、恒瑞医药、石药集团、东阳光药、复星医药、海正药业、普利制药、人福医药、健友股份。

3)“卖水人”:随着一致性评价和加速审批的持续推进,作为行业研发和BE投入的获益人,泰格医药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4)具有优势品种的原料药企业。虽然仿制药存在降价的风险,但老龄化带来的药品用量的需求的提高最终将反映到原料药用量上,拥有优势品种的原料药企业的产业链地位进一步提高。相关企业包括:华海药业、仙琚制药、健友股份、科伦药业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2137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