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行政专员,销售事务助理主要做什么?待遇怎么样,面试些什么东西

碧桂园行政专员,销售事务助理主要做什么?待遇怎么样,面试些什么东西,第1张

看你自己擅长哪方面喽,还有就是要看公司的规模,这是两个完全不同且不兼容的职业,文员的话负责面主要是文案归档、数据处理、接待这些~

而销售助理是负责协助销售部经理做好销售方案、促销活动等计划,需要一定的营销手段和方法~

我以前也在人事部呆过半年,像待遇的话更是因公司、因人而异,没有一定的规范,你如果是营销策划高手的话,工资可能很可观,因为这个职业多半是按量提成的~

前言:

谦启学堂“管理者社群”每周分享一个案例,引导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大家都能看到的一样的事件中,进行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不一样的深入思考,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提升洞察力、结构化思维能力、企业管理系统观,并丰富企业管理相关知识。上周四分享的是碧桂园组织结构调整的案例,本文是分享总结。

深耕下沉市场的碧桂园被誉为房地产界的拼多多,势头强劲背后是组织的蓄力和支撑。

碧桂园从一个项目发展到上千个项目,从区域企业拓展为全国性企业,甚至发展海外市场,不仅是搭上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风车,更重要的是,一方面能够认清市场并快速布局;另一方面,是修炼内功,让组织发挥势不可挡的力量。

今年新冠疫情的发生,使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和周期表现得更加复杂,对于销售市场的有效判断和布局,成为所有房企的必修课。

5月11日,碧桂园又悄悄地开始了一场组织架构大调整,拆分沪苏、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15个大区,向下裂变;另外,还有6个区域的管辖范围进行了变动,调整后,碧桂园的区域数量由47个激增至73个。

本次调整主要是根据所在区域的市场容量、业绩规模、管理半径、团队综合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合并或者裂变的措施。至于调整的原因,碧桂园方面表示,这是去年以来集团主动进行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的最新延续,目的就是适应市场的变化,有利于继续深耕三四五线市场。这个新的市场变化就是疫情之后楼市开始复苏,“小阳春”初现,这种复苏不仅发生在一二线城市,也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出现。而且,碧桂园根据最新的一些市场数据也发现,下沉市场并非像之前预想得那么差,复苏的力度超出预期。

其实,近两年的楼市波动越来越剧烈,今年疫情更是进一步放大了风险,对房企的经营提出了挑战。在过去一年多里,碧桂园、万科、保利等十余家房企都进行了多次组织结构调整和人事变动。与之前收缩精简调整不同的是,碧桂园这次新动作带有扩张的意味。并且,碧桂园的组织结构调整并没有结束,4月3日,总裁莫斌在管理会上表示,未来可能根据市场、内部管理需要继续调整,然后聚焦深耕、提高效能。

在碧桂园的发展历程中,每次重大组织变革都踩准了市场和业务的点,我们来看碧桂园从成立到现在都进行了哪些组织变革。

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碧桂园从1992年第一个项目开发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变革的步伐,组织层级从二级管控发展到目前的四级管控,总部、区域等各层级的主要职责和权限也在不断调整。

阶段1:二级管控 。1992年碧桂园在顺德开发了第一个楼盘,之后逐步向广州华南地区扩张,2007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在这一阶段碧桂园都是总部高度集权的二级管控模式,总部直接管理各个开发项目。

阶段2:弱区域三级管控 。2008年,碧桂园提出实施全面拓展战略,这时的碧桂园已经走出广佛地区,向珠三角和长沙、黑龙江、湖北、江苏等全国区域拓展,这时总部直接管理项目有些吃力,因此设立区域层级进行协调,但区域权力有限,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这个在后面我们也会提到,这里就不过多展开。

阶段3:强区域三级管控。 2010年莫斌进入碧桂园,任总裁和执行董事一职,总部向区域授权,将区域做实,三级管控模式一直持续到2017年,中间2015年的时候有过战略调整,这种三级管控模式也为战略执行提供了支持。

阶段4:四级管控。 2017年碧桂园进入业务爆发期,“总部-区域-项目”这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发展情况,因此提出在区域和项目之间增加城市公司,进行四级管控,随着市场的变化,这一阶段也进行了其他组织调整,总体上可以说是碧桂园的收缩精简阶段;进入2020年,碧桂园又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先是2月份的合并一些区域,再到5月11日进行的区域裂变,这时,碧桂园有一些扩张的意味。

不管是紧跟市场脚步灵活扩张,还是在行业下行、市场紧缩下的收缩精简,我们可以看到,碧桂园所展现出来的是它灵活多变的组织。

那么,碧桂园具体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么们来了解一二。

首先看二级管控架构,总部定位于资源整合平台、重大决策平台和服务支撑平台,依靠集团的集中式强管控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在这一架构下,各个中心部门需要承担起制度建设、计划管理、日常管理、知识管理及协作配合等职责。

但随着碧桂园规模日益壮大,现有模式显然难以推动公司发展。隐患在2008年碧桂园开启全国战略后开始显现,随之而来的便是效率下降等诸多问题。同时,在金融危机和房市寒冬的影响下,碧桂园销售与利润均没有达到预期。

随后的2009年2月,碧桂园召开了项目管理改革启动会议,决定真正放权,总部仅管理区域,不再直接管辖项目。但由于放权有限,此时的区域仅能起到协调作用,一旦发生问题,项目还是会先找总部。

2010年7月22日,新任总裁莫斌的到来为碧桂园的改革和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同时带来先进的“1+3”管理思想,突破了碧桂园以往垂直管理的局限性,真正将“总部-区域-项目”三级管控模式做实,为碧桂园的二次腾飞奠定了管理基础。

所谓“三级管控”,是指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做实做强、项目责任到人,各层级的定位如下:总部:重大决策的平台、服务支撑的后台和过程检查中心;

区域:管理中心,负责所辖范围内所有项目资源的整合与配置;

项目:完成任务中心,项目管理部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项目现场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的管理。

随后,碧桂园总部开始加大授权力度,助力区域做实做强。在“三级管控”模式下,碧桂园推出了“1+3”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措施。何谓“1+3”呢?

1个目标:确保项目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3个中心:职能部门以服务项目为中心、项目工作以保证营销为中心、营销策划以项目利润和现金流为中心;

3项抓手:抓工程质量、抓总部服务、抓绩效考核;

3级管控: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做实做强、项目责任到人。

但三级管控阶段下的碧桂园,并没有平衡好总部与区域间的权责关系。总部认为区域承责能力不足,选择性放权。区域则觉得总部对其“束缚”太多,关于“集权”和“放权”,一直有两种声音在相互博弈。

为了让区域能够承担起责任,总部根据项目成熟度及地理位置不同,将区域划分为特级区域、一级区域及非一级区域,对不同类型区域公司采用不同的管控方式。其中特级区域是集团唯一不设拿地成本限制的区域;一级区域则可获得集团“9+X”授权,最主要是在拿地方面拥有极大自主权,可直接交由土地决策委员会审理通过。

伴随着一系列的组织调整和管理变革,碧桂园迎来业务爆发期。2017年,碧桂园实现合约销售约人民币5508亿元,首次超越万科、恒大,成功“登顶”国内房企排行榜。

规模急速增长背后,是管理半径过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管理全国各地的上千个项目,碧桂园内部正在进行一场组织结构手术,即在“区域”与“项目”两个层级之间增设“城市公司”,也就是在区域内分成若干的分区,各大区域开始权力下放,把项目交由城市公司直接管辖。

区域总部只做制度标准、管理考核、帮扶城市公司、帮扶项目方面的工作;城市公司则负责具体业务的落实执行,也相应对城市公司内各项目的管理指标负责。

在“总部-区域-城市-项目”四级管控模式下,总部还需进一步加大对区域的授权力度,让区域在管理城市公司时更加灵活。比如人才招聘,此前项目总的选聘和任用均由总部负责,而调整后这一权力逐步移交给部分发展快、能力强的区域自行开展。

2018年中,碧桂园又提出了“提质控速行稳致远”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碧桂园开始了自创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变革。

2019年初,碧桂园对功能类似的部门进行了整合,使集团在投策、财务、营销、成本、行政等重要业务板块效率更高,流程更精简。调整后,碧桂园总部的组织结构如下:

中心:共有13个,包括投资策划中心、财务资金中心、成本管理中心、运营中心、设计管理中心、品牌营销中心等。

部门:隶属于中心,共计37个,例如成本管理中心下的成本管理部、工程招标管理部2个部门。

事业部:共5个,包括产城发展事业部、新业务事业部、海外事业部、海外1+1事业部、和创新投资事业部。

今年2月底,在一众房企纷纷开启线上卖房的热潮时,碧桂园再一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这次改革涉及总部和区域两个层面:

总部层面:将投资策划、设计管理两个中心合并为投资策划中心,进一步精简。

区域层面:将部分业务规模偏小的、地域邻近的区域进行整合,以有效利用优势资源,提升区域工作效率和担责能力。

具体区域合并情况大家可以简单了解,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有些区域是裂变后的再合并,例如苏南区域、滁州区域、皖东区域此前都是由江苏区域拆分出来的,此次苏南区域并入到江苏区域,滁州区域和皖东区域合并为皖东区域。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碧桂园的组织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同层级的变化和对公司整体来说所起到的作用。

总部从直接管辖项目中脱离出来,能够更专注于公司整体发展和战略调整,总部目前的12个中心为区域条线提供支持,5大事业部全面负责公司的整体业务发展方向;

区域从协调总部与项目的弱管控走向管理中心,逐步将业务下沉到所辖区域的城市公司,支撑区域层面分分合合的灵活调整;

城市公司成为业务执行中心,落实到项目,同时能够解决管理半径过大造成的问题,兼顾城市特点,对项目的管理指标负责。

至于碧桂园为什么进行如此频繁的组织结构调整,其实是为了顺应市场变化。楼市已经进入存量时代,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引发海啸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碧桂园之前进取型的区域划分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做出调整在所难免。更何况,各大房企无法对抗政策变化和市场发展,做高周转、追求规模化是必然之路。

主编:谦启咨询 | 陈勇

出处:谦启管理评论

“谦启管理者学习社群”: 旨在建立一个企业管理经验学习、案例热点分享交流的学习社群。每周我们都会开启一场关于管理经验的学习讨论,将由谦启的咨询顾问进行分享,期待大家一同讨论学习。(本群没有任何营销广告,是单纯的干货知识分享平台)

社群加入方式: 关注“谦启管理评论”微信公众号,回复“社群”即可了解更多详情,快来一起学习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2223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